1. 简单百科
  2. 零泉县

零泉县

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曾在今安阳市区西南设置零泉县。经隋至唐,历40余年,唐初武德年间废入安阳县。零泉县辖境在今安阳市西南,大约包括安阳县西南部以及鹤壁市北部一带。零泉县治所在今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龙泉村。

建置沿革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析相州(今安阳市)魏郡邺县(治在今临漳县三台村)地置零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魏郡,零泉县直属相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相州改为魏郡,零泉县复属魏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魏郡,置相州总管府,零泉县改属相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零泉县废入安阳县

宋代置零泉管(乡级行政单位),下辖北零泉、西零泉、南零泉、平棘、郭里、白鹿、方山、善应、光严、南平市等十村。

明代,仍称为零泉村。

乾隆,改为龙泉驿区,有北龙泉、龙泉、前龙泉。

民国复改零泉,置零泉乡,下辖南零泉、吴零泉、朱零泉、陈家坡四村,属安阳县第五区(驻曲沟镇)。

1949年,仍属安阳县第五区(驻曲沟)。

1954年,区下设乡,零泉村属安阳县曲沟区孟家庄乡。

1956年,零泉村南建水库,定名龙泉水库,村名遂再改龙泉村。

1957年,撤区并乡,龙泉村属安阳县孟家庄乡。

1958年,撤乡改社,龙泉村属安阳县孟家庄公社。

1959年,孟家庄公社改为龙泉公社(驻龙泉村)。

1961年,龙泉公社划归安阳市郊区辖。

1983年,撤社改乡,龙泉公社改为龙泉乡

2002年,撤销安阳市郊区,设立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改属安阳市龙安区,下辖33个行政村。

典籍记载

《隋书》

隋书

卷三十

魏郡

安阳市(周大象初,置相州及魏郡,因改名邺,开皇初郡废,十年复,名安阳,分置相县,邺还复旧。大业初废相入焉,置魏郡有韩陵山。)邺(东魏都。后周平齐,置相州。大象初县随州市徙安阳,此改为灵芝县。开皇十年又改焉。)临漳县(东魏置。)成安县(北齐置。)灵泉*(后周置。有龙山。)尧城(开皇十年置,名长乐区,十八年改焉。)洹河(后周置。)阳(后周置。开皇十年置慈州,大业初州废。)临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林虑(后魏置林虑郡,后齐郡废,后又置。开皇初郡废,又分置淇阳城。十六年置岩州。大业初州废,又废淇阳入焉。有林虑〈谷共〉、仙人台、水。)临淇镇(东魏置,寻废,开皇十六年复。有淇水。)

*灵泉:据隋朝墓志铭以及新旧《旧唐书》考证,“灵泉”当为“零泉”。后世志书多有写作“灵泉”者,乃循《隋书》之误也。

《旧唐书》

《旧唐书》

志第十八 地理一

十道郡国

河北道

相州 汉魏郡也。后魏道武改为相州,隋为魏郡武德元年,置相州总官府,领安阳市、邺、林虑、零泉、相、临漳县洹河、尧城八县。二年,割林虑置岩州。四年,废总管府,仍省零泉县。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卷五十五

河北道四

相州

唐武德元年,置相州总管府。相州领安阳、邺、林虑、灵(零)泉、相、临漳、洹水、尧城八县。二年,割林虑置岩州。四年,废总管府,仍省灵(零)泉县。

《彰德府志》

彰德府志

(明)崔铣

卷一 地理志

相县故城,在县西十五里,隋开皇十年安阳县治也,唐武德中废。西南又有零泉县故城。

卷八 杂志

宋代《志书》所载村名

零泉管统村十:北零泉、西零泉、南零泉、平棘、郭里、白鹿、方山、善应、光严、南平市

《大清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

卷一百五十六

彰德府

安阳县

古迹

灵(零)泉故城:在安阳县西南,后周置灵泉县,属相州,隋属魏郡,唐武元年领零泉县,四年省。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卷四十九

河南省

彰德府

○灵(零)泉废县,在府西南。后周置灵(零)泉县,属相州。隋因之。唐武德四年废。灵,《唐志》作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