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子弹

子弹

子弹指的是通过枪管内膛发射的弹药,也叫作枪弹,一般口径小于20毫米。主要用于枪械射击,杀伤有生目标,击穿薄壁装甲目标,以及完成燃烧、爆炸、曳光、指示目标或校正射击等战斗任务。

中国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竹管突火枪,它用黑火药发射的“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枪弹。枪弹问世后,在很长时期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圆形弹丸。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后出现了长形弹丸、后装击发步枪和定装式枪弹、金属壳枪弹等枪弹。进入20世纪,枪械有了很大发展,而枪弹的构造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弹头不断地改进,形成了各种用途的枪弹。

历史沿革

中国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竹管突火枪,它用黑火药发射的“子窠”是世界上最早的枪弹。

枪弹问世后,在很长时期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圆形弹丸。17世纪时,瑞典人有一项杰出的发明,把弹丸和发射药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置。它预示了一种新型枪弹的出现。1830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发明了长形弹丸。1835年,德国人德雷发明了一种后装击发步枪和定装式枪弹。这种枪弹用纸筒作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集于一身。1851年,美国人毛尔斯试制了金属壳枪弹,克服了纸壳枪弹装药易受潮的缺点,使枪弹能长期储存,还显著地提高了枪的射速。金属壳定装枪弹导致了自动武器时代的到来。进入20世纪,枪械有了很大发展,而枪弹的构造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弹头不断地改进,形成了各种用途的枪弹。

设计原理

发射过程

弹丸与发射药被装入身管内,经击发,火药燃烧,瞬时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火药燃气,火药燃气推动弹丸沿身管运动,弹丸获得巨大的动能而飞向目标;同时,火药燃气或外部辅助能源推动身管或自动机向弹丸行进的反方向运动。

致伤机理

直接侵彻作用

投射物(子弹)依靠其动能击穿组织并向前运动,在和组织接触过程中释放能量,由此直接挤压、穿透、离断或撕裂组织,形成原发伤道。其结果一方面是弹头或破片速度、姿态、形状、温度的改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各种创伤效应。

瞬时空腔作用

高速投射物在体内运动时,其部分能量以压力波的形式释放,使原发伤道急剧扩张,形成一个直径远大于投射物外径的瞬时空腔,并使空腔做反复胀缩运动,伤道周围组织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剧烈挤压、牵拉、快速位移和震荡,从而形成数毫米至1.2cm宽的挫伤区,其散逸层为血循环障碍区,即震荡区。

压力波作用(远达效应)

压力波可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介质传播,间接引起远隔部位的压力增高及损伤,如在动物试验中,当投射物击中后肢时,主动脉弓和颅内可记录到突然增高的压力,引起血脑屏障渗漏、中枢和周围神经细胞变性等。

体内继发投射物效应 

投射物击穿骨组织后,可产生许多碎骨片并向四周飞散,由此可引起继发损伤。

基本结构

现代枪弹,一般均由弹丸、弹壳、发射药底火四大部件结合为一整体。

弹丸

弹丸是直接对目标起作用从而体现枪弹主要用途的重要部件。随其结构的不同可以起杀伤、穿甲、曳光(指示弹道和落点)、爆炸或燃烧等作用。常规弹丸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弧形部(又称头部)、柱形部(又称导引部)和尾部(又称底部)三部分。老式弹丸常为圆头、平底。现代远射程弹丸均采用尖头或近似尖头的流线型形状,弹丸下部收缩为截头倒锥形,称作尾锥,以期减小头部和底部空气阻力,增大存速。

弹壳

弹壳是枪弹的基本支架,它使弹丸、发射药底火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其主要作用有三个:保证弹药在弹膛内定位确实;作为发射药的容器和燃烧室;起气密作用,在发射药燃烧期间,壳体因膨胀而紧贴弹膛壁,既防止炽热火药气体直接烧蚀膛壁,又防止火药气体经由枪管尾端喷出。弹壳材料多采用铜或钢。弹壳可分为口部、颈部、肩部和底部几部分。

铜壳早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铜材匮乏,德国成功地研制出软钢弹壳,并大批生产。除英国及英联邦某些成员国制造的枪弹全部为铜壳外,其它国家都以生产钢壳为主,航空枪弹有的还保留铜壳。此外,美国以及其它少数国家,现在已开始试用铝合金弹壳枪弹,并已开始装备一系列的塑料弹壳空包弹和短程练习弹(弹壳底部为金属)。

发射药

发射药是赋予弹丸以运动能量的能源,对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武器而言,它又是向自动机构提供工作能量的能源。发射药分为黑火药和无烟火药两大类。现代军用枪弹发射药全部采用无烟火药。枪用无烟火药一般可分作单基药和双基药两大类。

单基药以硝化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硝化棉又称硝化纤维素或火棉,系由纤维素经强酸(硝酸硫酸盐酸)硝化处理后制得。双基药以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硝化甘油系由硝酸和硫酸在甘油中起反应制得。无烟发射药中,除含有上述主要成分外,往往还含有少量的安定剂、钝化剂、防潮剂、消焰剂等添加物,以改善火药的物理化学性能。自从无烟火药出现以来,对于枪弹究竟使用单基药还是双基药为好,一直有争议,因为两种火药各有其优劣。以双基药为例,它具有制造迅速、成本低廉、药形准确、火药力大、吸湿性小等优点,但也具有爆温高、对枪管烧蚀较严重、制造过程较危险、受温度影响易变性等缺点。目前,双基药的上述缺点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其理化性能已能与单基药相比,而自从1941年美国西部弹药公司发明双基球形药制造工艺以来,其制造工艺上的优点更为突出。现代军用枪弹,英国以采用双基药为主,其余各国均兼而用之。

底火

底火是点燃枪弹发射药的重要部件,它通常靠击针的撞击而发火。按击针撞击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底火分为边缘发火式底火和中心发火式底火两大类。边缘发火式底火,因发火不够可靠,现代军用枪弹均不采用。现代军用枪弹一律配用中心发火式底火。这种底火,一般由底火壳、击发药、底火台和密封盖片组成。中心发火式底火,又根据构造的差别,分为博克赛式和伯丹式两种。博克赛式底火,又称美国底火或独立火台式底火。由英国人爱德华·M·博克赛于1867年发明。伯丹式底火,又称无火台底火,由美国人希拉姆·伯丹于1866年发明。两者的区别是,伯丹式底火没火台,但弹壳底火室底面上有一凸起(为火台)。

基本分类

按配属武器分类

子弹可分为枪弹、榴弹机枪用弹药、霰弹等。枪弹按配属枪种,可分为:

手枪弹

配属手枪和冲锋枪的枪弹,如7.62mm手枪弹、5.8mm手枪弹、5.7mm手枪弹、9mm手枪弹、.45手枪弹等。

步机枪弹

配属步枪、轻机枪通用机枪狙击步枪等武器的枪弹,如5.8mm步枪弹、5.8mm机枪弹、7.62mm步枪弹、7.62mm狙击步枪弹、8.6mm狙击步枪弹等。

大口径机枪弹

配属大口径重机枪、高射机枪等武器的枪弹,如12.7mm机枪弹14.5mm机枪弹等。

榴弹发射器用弹药

配属榴弹发射器的各类弹药,如自动榴弹发射器用的破甲杀伤弹、地面标识弹等,枪挂榴弹发射器用榴弹,还有防暴榴弹发射器用35mm系列防暴弹药等。

按口径分类

小口径枪弹

口径在6mm以下的为小口径枪弹,如德国的4.7mm枪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5.56mm枪弹、俄罗斯的5.45mm枪弹、中国的5.8mm枪弹等。

普通口径枪弹

6~12mm口径的称为普通口径枪弹,如6.5mm、6.8mm、7.62mm、8mm、8.6mm、9mm、10mm、.30、.38、.40、.45等口径枪弹。

大口径枪弹

12~20mm口径的为大口径枪弹,如俄罗斯和中国的12.7mm机枪弹14.5mm机枪弹,北约的.50机枪弹,奥地利的15.2mm机枪弹等。

榴弹发射器弹药

榴弹机枪弹药一般都是20mm以上口径,如俄罗斯的30mm榴弹、中国的35mm口径榴弹、美国的40mm榴弹,单兵综合作战系统中20mm枪挂榴弹,班组作战武器系统25mm榴弹,防暴榴弹发射器有35mm、38mm和40mm榴弹等。

按稳定方式分类

按稳定方式,可分为旋转稳定式弹药和尾翼稳定式弹药两类。

按控制程度分类

无控弹药

整个飞行弹道上无探测、识别、控制和导引能力的弹药,普通枪弹和榴弹发射器弹药属于这一类。

修正弹药

在外弹道某段上或目标区具有一定的探测、识别、导引跟踪功能并对弹丸飞行轨迹进行修正的弹药,如修正高爆弹

制导弹药

在外弹道上具有探测、识别、导引跟踪并攻击目标能力的弹药,如目前正在预研的制导枪弹或制导榴弹。弹道修正弹药和制导弹药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按战术用途分类

战斗用弹

主要指供直接杀伤敌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的弹药,如普通弹、穿甲弹曳光弹燃烧弹、爆炸弹等单作用弹药,双头弹、穿甲燃烧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穿甲燃烧爆炸弹、自动榴弹机枪破甲杀伤弹等多作用弹药等。目前,枪弹中爆炸弹因爆炸作用有限、安全性能不足等因素,在列装枪弹中已不再装备。

普通弹头

用于杀伤和击毁暴露的或在轻型掩蔽工事中的敌人有生力量与无装甲的技术装备。

穿甲弹

主要用于对付装甲目标,并具有类似普通的杀伤作用。其结构与钢心普通弹大致相同,但钢心采用高强度钢。贫铀弹具有更强的穿甲性能。

燃烧弹

用来对付易燃目标。弹头可以只装燃烧剂,起单一的燃烧作用,但更经常的是与穿甲等结构相结合,构成多作用弹头。

爆炸弹

用来对付有轻型防护措施的易燃目标(如油箱、飞机、G4FG发动机等)。依靠弹头内炸药的爆炸,产生破坏和烧夷作用。

曳光弹

主要以光亮或烟迹显示弹头飞行轨迹和落点。也具有杀伤和一定的燃烧作用。

霰弹

霰弹(shrapnel)是霰弹枪所用弹药 ,泛指一次可以发射多发弹丸的子弹。弹最早是用于狩猎,霰弹枪管子粗,口径大,无来福纹,子弹多为十几或者几十发小型弹丸构成,发射时声响巨大,在近距离目标被击中后会成蜂窝状。霰弹分为独弹、鹿弹、鸟弹等。弹丸的形状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园形弹丸,另一种是圆柱弹丸。弹丸的穿透力不如相同速度的普通子弹,但可以多个弹丸同时命中,对人体致命处的破坏概率高于普通子弹。

达姆弹

装有达姆弹头的枪弹。19世纪末,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姆达姆兵工厂制造的枪弹,由此得名。由军方总监B.克莱上尉设计,首次应用于英布战争(1899~1902)。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口径、不同结构、性能类似的枪弹,都被称为达姆弹。弹头是被甲未完全被覆弹芯或被甲切开的弹头,极易变形与破碎。

辅助用弹

主要用于供完成某些特殊战斗任务、靶场试验、部队训练及教学目的的弹药,如照明弹、烟幕弹、信号弹空包弹教练弹、地面标示弹等。

烟雾弹

烟雾弹又称烟幕弹、发烟弹,是利用弹内装填的发烟剂或发烟载体(发烟罐或发烟瓦),在弹丸爆炸或空抛后产生烟效应的一种特种弹。主要用以迷茫敌观测所、指挥所和火力点,掩蔽已方阵地和军事设施等;同时,亦可用于试射、指示目标、发信号,确定目标区的风速、风向等,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

照明弹

是利用照明剂在空中燃烧,发出强光,从而在夜间照明一定区域的弹种;主要用于夜间作战时照明敌方区域或交战区域,借以观察敌情和射击效果。

空包弹

射击时有一定安全距离的枪弹。按用途,分为战斗用和演习用两类。战斗用的供发射枪榴弹使用,装药量多,能满足发射枪榴弹的内弹道性能要求。演习用的供射击训练、军事演习和鸣放礼枪等使用,具有模拟枪械实弹射击的声、光、烟、焰效应,满足枪械连发射击等功能。

辅助弹

靶场试验等非作战使用的弹药。包括训练弹、教练弹、试验弹等。通常在弹体内装惰性物质或无装填物,有些射击用的辅助弹内装少量烟火药或炸药,零部件可全部或局部多次使用。还有些辅助弹的质量、外形、结构和装填物可全部或局部模拟实弹。

部分型号

7.63mm毛瑟手枪弹

1896年研制,用于毛瑟军用手枪,曾在俄罗斯广泛使用,后由此成为苏联制式手枪弹和冲锋枪弹,命名为7.62mm托卡列夫弹。两者可以通用。毛瑟弹有多种弹头类型,标准弹为5.57gm的全被甲弹头,初速455m/s,枪口动能576J。全弹长35.08mm,另为冲锋枪研制的弹还有P-41穿甲燃烧弹和P-T1曳光弹

7.65mm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乔治·鲁格设计,用在最初的派拉贝鲁姆手枪上,曾作为巴西、保加利亚等国的军用手枪弹,有多种弹头重量和类型,标准军用弹为6.02gm全被甲圆头弹丸。初速368m/s,枪口动能407J。全弹长29.85mm。

7.65mm勃朗宁手枪弹

约翰·勃朗宁于1897年为自己的自由枪机式自动手枪设计的。之后,成为世界袖珍手枪标准弹。常见的军用弹装配一个4.6~4.8gm重的全被甲弹头。初速300m/s,枪口动能216J。全弹长25.0mm。

5.56×45mm枪弹

美国民用弹(0.222雷明顿弹)发展而来。1957年首次用于AR-15自动步枪步枪(即M16系列自动步枪)。60年代末驻欧美国军队全部换用5.56mm枪弹(即M193弹),1977~7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型试验最终确定,采用5.56×45mm口径的比利时SS109弹为下一代北约制式步机枪弹,替代7.62×51mm原北约弹。

参考资料

枪弹.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12-16

shrapnel.britannica.2023-12-10

世界反恐部队常用武器:霰弹枪篇.中国军网.2023-12-10

防空反导的绝杀方式演进史(一):霰弹式破片杀伤.光明网.2023-12-10

特警部队惯常使用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霰弹枪及其弹药.新浪网.2023-12-15

霰弹枪不只“纨绔耍炫” 装备特种部队枪枪不落空.人民网.2023-12-10

详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12-22

从“狼烟四起”中走来的发烟弹为什么能够散布迷雾?.光明网.2023-12-13

空包弹.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12-17

详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