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姆弹头
达姆弹头(Dum-Dum Bullet)是一种在印度达姆-达姆兵工厂发展的英国军用弹头,曾在1897年至1898年间在印度西北边区和苏丹使用。该弹头口径为.303英寸British(.303 inch British),其特征是金属外壳未完全覆盖弹头前端,露出铅质核心,旨在提高弹头效能。然而,由于1899年海牙公约的限制,这种弹头的设计未能得到进一步改进。此外,“达姆弹”这一术语有时也被用于描述多种狩猎用软头弹头或中空弹尖的弹头。
禁止使用
达姆弹头因其特殊的构造而在国际法上有明确的地位。多个国际宣言和公约均禁止在国际武装冲突中使用扩张型或粉碎型弹头。这项禁令最初源于1868年的圣彼得堡宣言,该宣言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特定类型的爆炸型弹头。随后,1899年海牙宣言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禁令,特别是针对那些外部坚硬包覆层未完全包裹弹体或带有切割痕迹的弹头。尽管如此,由于“全体参与”条款的存在,如果涉及非缔约国的战争,该禁令可能会暂时失效。这种情况在美国尤为明显,美国并非海牙公约的缔约国,且仅口头承诺遵守其精神。1977年日内瓦协定再次强调了这一禁令,但并未超越先前的海牙公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禁令并不影响各国在国内层面使用扩张型弹头的权利,这取决于各国的法律法规。
致伤机制
达姆弹头的致伤原理是,当其射入人体后,铅芯从弹壳内膨胀并变形,形成类似于爆炸弹头的效果,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同型号和口径的达姆弹头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有些弹头壳尖端刻有十字切口或纵向裂纹,有些则在弹头前部开有一纵孔或内置细薄金属管,还有些则是用铅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无弹壳软弹头。1899年海牙和平大会的宣言明确规定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此类枪弹。由于达姆弹头造成的伤害极大,国际社会普遍禁止其在战争中的使用。
国际法规
达姆弹头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主要来源于一系列国际宣言和公约。1868年圣彼得堡宣言首次试图规范子弹弹头的使用,提出在战争中应避免使用会导致额外痛苦或不可避免死亡的武器。1899年海牙宣言继承了这一理念,并考虑到达姆弹头的实际危害,明确禁止使用易在人体中扩张或扁平化的弹头。然而,由于“全体参与”条款的存在,该宣言的有效性受到了挑战。1899年及1907年海牙公约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条例,但仍然保留了“全体参与”条款。1977年日内雅阁作为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补充,重申了禁止使用造成过度伤害或不必要的痛苦的武器的原则。尽管台湾在1977年前曾秘密生产扩张型子弹,但由于国际压力,最终宣布停止生产。在民间使用方面,各国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允许民间使用扩张型弹头,而加拿大则将其归类为爆炸物,但后来放宽了对执法部门的使用限制。欧洲国家则关注警察能否适当使用扩张型弹头,以防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未经审判的死刑。
参考资料
颠覆认知!达姆弹威力“家喻户晓”:性能却远不如尖头子弹.腾讯网.2024-08-23
“达姆弹”是因为特别残忍才被禁止使用的吗?.风闻社区.2024-08-23
致命的子弹之达姆弹.搜狐网.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