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
梵蒂冈城国(英语:The Vatican City State,拉丁语: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意大利语:Statodella Cittàdel Vaticano),简称梵蒂冈(英语;意大利语),位于意大利罗马城内,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君主制国家。梵蒂冈全国总面积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截至2023年6月,全国总共有764个居民,官方语言是意大利语和拉丁语。
梵蒂冈地处台伯河西岸的沼泽地区上,贾尼库勒姆、梵蒂冈山和马里奥山之间,阿文丁山和克雷梅拉河的交汇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冬季(10月-5月中旬)温和多雨,夏季(5月-9雨)温和干燥。
从公元 2 世纪开始,“梵蒂冈”这个名字就已出现,指罗马古城对面台伯河西岸的一片沼泽地。公元1世纪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地名“Vaticanus”。公元 37-41 年,罗马皇帝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在梵蒂冈修建花园和别墅。公元40年,卡利古拉皇帝建造了一个马戏团,后来由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完成了尼禄马戏团的建造。公元64年,罗马大火之后,尼禄马戏团成为许多基督徒殉难的地方。自公元2世纪主教制产生后,罗马城主教逐步凌驾于其他主教之上。到6世纪已获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并独占“教皇”之称。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在征服伦巴德王国后,将罗马古城及其周围地区赠与教皇斯提芬二世,史称“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中部形成以教皇为君主、罗马城为首都的教皇国。经历数个世纪的兴衰后,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收复了教皇管辖的罗马城及其他领地,教皇退居梵蒂冈宫中,世俗权力结束。1929年2月11日,教皇庇护十一世与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签订《拉特兰条约》,教皇正式宣告教皇国灭亡,另建梵蒂冈冈城国;意大利则承认梵蒂冈是属于教皇的主权独立国家。截至2023年,梵蒂冈与183个国家保持着双边外交关系,是经合组织成员、联合国等11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但仍然有12个国家尚未与梵蒂冈建交。
梵蒂冈国内既无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财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银行盈利和向教宗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但梵蒂冈加入了欧元区,并印铸发行了少量的梵蒂冈硬币。2018年,梵蒂冈的人均GDP估计为21198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18位。
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信仰的中心,也是教会的大本营。梵蒂冈拥有众多的宗教历史古迹、艺术珍品,囊括建筑、雕塑、绘画等,拉斐尔·桑西、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布拉曼特、马蒂尼、乔凡尼·贝尼尼等艺术家都留下了重要的作品,例如《西斯廷圣母》《大卫》《创世纪》;还有、花园、梵蒂冈博物馆、客房酒店、等景点。
名称由来
1929 年 2 月 11 日,梵蒂冈城的名称首次出现在《拉特兰条约》中,该条约建立了以梵蒂冈山命名的现代城邦。“梵蒂冈”一词源于埃特鲁里亚人的定居点名称“Vatica”或“Vaticum”,位于罗马人称之为 “Ager Vaticanus”(“梵蒂冈领土”)的地区上。
梵蒂冈城的意大利语名称是“Città del Vaticano”,更正式的名称是“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意为 “梵蒂冈城国”。拉丁文名称为“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罗马教廷、教会和教皇在官方文件中都使用这一名称。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梵蒂冈”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名字是”阿格尔-梵蒂冈”(Ager Vaticanus),是指罗马古城对面台伯河西岸的一片沼泽地,它处于雅尼库鲁、梵蒂冈山和马里奥山之间,处于阿文廷山和克雷梅拉溪的交汇处。此后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公元1世纪。公元1世纪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地名,叫“Vaticanus”,指的是一个范围更为广阔的区域,包括梵蒂冈山、今天的圣彼得广场,以及如今的罗马广场。由于梵蒂冈毗邻罗马的敌对阵营,且受到了台伯河洪水的侵袭,因此罗马人认为,这片原本无人居住的地方是不祥之地。
到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帝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Agrippinathe Elder)抽干了梵蒂冈周边沼泽的水,并在此修建了花园,之后还在此修建了许多别墅。公元40年,阿格里皮娜的儿子卡利古拉皇帝在花园里为战车手建造了一个马戏团(公元40年),后来,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完成了这个马戏团的建造,也就是盖伊和尼禄马戏团,简称尼禄马戏团。
教皇国时期
起源
根据天主教传统,罗马教区的使徒教廷是由圣彼得和圣保罗于1世纪建立的,当时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天主教建立初期,教会的建设一直处于非法状态,直到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了雅威教会及其财产的法律地位,给予基督教合法的地位。380年由狄奥多西一世皇帝颁布了塞萨洛尼基敕令,使罗马教区的使徒罗马教廷成为罗马帝国的国家教堂。也是由于这个契机,天主教会受到了罗马皇帝以及贵族的捐赠,教会的财产才得以得到飞速积累。君士坦丁大帝将拉特兰宫赠与教会,这也是教会最早收到的一笔重大捐赠。除了房产以外,意大利本土及罗马帝国各行省都在给教会捐赠地产和金钱,使得教会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教会实际上是作为私人领主占有这些地产的,并没有拥有这些土地的主权。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遭到外族的入侵,并于476年被东哥特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原有领土归属于东哥特王国。公元6世纪,教皇国初具雏形,但此时东罗马帝国开始对意大利发动战争,试图征服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查士丁尼大帝逝世后,568年,伦巴第人开始将东罗马势力逐出意大利境内。虽然此时罗马主教(教皇)名义上依然臣服于东罗马皇帝,但罗马教会因相对独立使得罗马主教有资本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廷皇帝抗衡。
公元7世纪,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开始对罗马古城周围地区展开统治,并且利用军事和外交手段抵抗伦巴第人的进攻。在教会的努力之下,伦巴第大区人转而集中攻打亚平宁半岛北部的拜占廷总督辖区。
公元728年,伦巴第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的一些乡村和城镇的土地捐献给罗马主教,这些土地(“Patrimonium Petri”,即“思齐四世的遗产”)日后就成为了教皇国立国的基石。
公元751年,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王国之手,罗马公国已经彻底切断了与东罗马帝国的联系。教宗斯德望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进贡,甚至封丕平为罗马贵族,解除了伦巴第人对教会的威胁。作为回报,公元754年,丕平率军进入意大利。在此后两年,丕平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将其作为对教会的奉献赠送给教宗。公元781年,丕平的儿子查理大帝宣布教宗为这些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丕平献土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将罗马古城及其周边区域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后来教宗以此成立了政教合一的“教皇国”,范围广及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丕平赠送的土地拉文纳的原东罗马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的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第大区,以及中意大利五城(Pentapolis)地区——里米尼、佩萨罗、法诺、塞尼加利亚和安科纳,还赠送了其他一些城市。
丕平献土扩大了教宗的统治范围,但也带来了政治法理上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宗国的威望,以及防止丕平继承人日后利用献土行为控制宗座的可能性,宗座在公元750年至850年间伪造了一份被称为“君士坦丁一世献土”的文书,宣布教皇国所拥有的土地是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奉献给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一世的。该文献说,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首都罗马捐赠给基督教,并在伊斯坦布尔海峡旁的东罗马营建新都。还断言,君士坦丁大帝不仅向罗马主教捐赠意大利中部地区,而且还捐献整个罗马帝国西半部的领土,并且授予教皇及其后任者对其进行世俗统治的权力。
查理曼帝国至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教会和法兰克人的合作在公元800年达到顶峰。在此之前,教宗和罗马教会都要听从东罗马皇帝的命令。教宗和君士坦丁堡总教区总主教被认为是“雅威在人间的宗教事务代表”,而罗马(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世俗事务代表”。基督教和人民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即罗马皇帝。
公元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废,其母亲伊琳娜皇太后自立为罗马女皇,使得罗马教会有理由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堡统治者的最高权威。罗马教会宣称,罗马皇帝的名义在希腊人(即拜占廷人)中已经不复存在,因此教皇、主教、法兰克王国元老院和罗马古城的长老经过商议,决定把法兰克国王加冕为皇帝,使罗马帝国永远传承下去。
公元800年,利奥三世将查理五世加冕为“受雅威委托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皇帝奥古斯都陛下”。
罗马教会认为,将查理曼加冕为盖乌斯·屋大维和罗马皇帝,并不是宣告基督教从此与东罗马帝国分庭抗礼。476年西罗马帝国末帝被废黜,并不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是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一,东罗马帝国将重新成为单一的、没有被分裂的帝国。因此,查理曼被加冕为奥古斯都和罗马皇帝,意味着罗马帝国的正统皇统正在从“新罗马”(君士坦丁堡)重新返回罗马古城。
但是,因东罗马帝国的皇族血统并未就此中断,所以之后在基督教世界出现了两个地位并立的最高统治者,一个身处君士坦丁堡,一个在罗马。但他们并不像东西罗马帝国皇帝那样和平并立,而是彼此指责对方越,宣布自己才是唯一真正且合法的基督教会和人民的领袖。
虽然公元800年法兰克帝国御玺上写着“罗马帝国再生”的字样,但此后由罗马教会加冕的历代神圣罗马皇帝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主宰基督教会,神圣罗马皇帝也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可以干预教会事务。相反,教皇不仅可以以通过将皇帝革除教籍的方式干涉世俗事务,此外,在罗马教会所拥有的土地上,教宗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世俗君王。
公元10世纪起,教皇国的声望因一系列事件而下降。首先,教宗思齐三世到约翰十二世在位时期,罗马古城贵族中的几个妇女通过成为教宗情妇,而掌握了圣座大权,她们的儿子,以及之后的后代,都被立为了教宗。从公元903年到公元963年的这段时期也因此被称为Pornocracy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教皇的政令只能在罗马周边的地区施行。其次,教宗国延续了伦巴底王国的封建体系,在教宗的领地上还有许多伯爵和侯爵的独立封建采邑。
到10世纪中叶,日耳曼王奥托一世征服了北意大利领土。教宗若望十二世将其加冕为皇帝,神圣罗马帝国诞生(此时尚无“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名,至康拉德二世时始称“罗马帝国”,至腓特烈一世时,为了与“神圣罗马教会”的名称相抗衡,才方始称“神圣罗马帝国”)。作为回报,奥托一世颁布了“奥托法令”,承诺维护教皇国的独立。
虽然立法如此,但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教皇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仍然会不时发生摩擦。每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想将权力施展到意大利时,就要和圣座及教皇国发生冲突。皇帝对教皇的控制也在亨利三世统治期间,达到了顶峰。公元1046年,亨利三世赶赴意大利,废黜了反对他的格里高利六世,随后克雷芒二世被选为新任教宗,并为亨利三世加冕。
公元1073年4月21日,教宗亚历山大二世去世,格列高利七世被选为教宗,他主张教权高于皇权,教宗与神圣罗马皇帝之间的冲突,在他与亨利三世的继承人亨利四世之间延续了下去。公元1076年,格里高利七世革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此后发生了卡诺莎之行,一直到公元1198年教皇诺森三世成为教宗,此时教宗权利达到了最大化,甚至可随意废立皇帝,成为高于皇权的象征。
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绝嗣后,神圣罗马皇帝便不再随意插手圣座事务,教皇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进入相安无事的状态。直到14世纪初,教皇国已经像其他意大利邦国一样,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和尤利乌斯二世这二位教宗统治时期,教皇国的领土再度扩充,成为意大利政治力量之一。但是,教皇对其大多数领地的统治仍是有名无实的,教宗国各个城邦的真正统治者仍是当地的王子和贵族。直至16世纪,教宗才得以直接统治教会名义下的所有地区。公元1305年到公元1378年,圣座迁到了法国西南的阿维尼翁城,此时教宗成为法国国王的政治附庸。尽管如此,位于意大利的教皇国仍然是教宗名下的领地,而且阿维尼翁城及其周边地区也成为了教皇国的一部分,直至法国大革命时期才回归法国。
从严格意义来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宗国并不能被视为一个真正的国家,而是应该被视为以教宗为最高领主的若干个封建城邦或小国的松散组合。有些城邦甚至拥有自己的次一级领主,而有些城邦(比如罗马)却没有。大体来讲,教皇同这些小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西欧国家中封建国王与自由都市之间的关系。由于没有世俗君主与之竞争,因此教会就成为了这些城邦的最高权威。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伦巴第和托斯卡纳地区的众多意大利城市已脱离主教和神圣罗马皇帝而独立出来,成为了较强大的城市共和国(比如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斯、比萨、锡耶纳、米兰和热那亚),这些国家的市民基础是工匠,在他们之上则有从事商业的中产阶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使得这些共和国积累了大量财富。
但是,在教皇国,尤其是在罗马城里,则缺乏这样的中产阶级。由于长期荒废,教皇国的核心拉齐奥大区地区的土地不能得以利用,物产贫瘠。且罗马的地理战略位置不佳,不利于经商,而且它没有工业,也没有市民或中产阶级。城市内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军人阶级(包括古代贵族的残余)、僧侣阶级以及下等阶级(主要是贫穷的平民)。第一个阶级分为若干个党派,以几个大家族为领袖。教皇是后两个阶级的领袖,但也往往是这几个大家族中的一员。直到14世纪,教皇国的内部历史仍是这些党派间彼此斗争、以及贵族阶级与僧侣阶级之间此消彼长的权力斗争的历史。
古罗马共和制的残余在教皇国中仍然存在。公元1337年,本笃十二世从罗马市民手中接受了元老和大将的头衔,以及共和国执政官的称号。到公元1347年,在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中,教宗公证员科拉·迪·里恩佐被任命为罗马古城的保民官,他实行了一些改革,以抑制贵族的过分行为。
拿破仑时代
1506年,圣彼得大教堂开始建造。1512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西斯廷礼拜堂天花板上的作品,并准备好首次公开展览。1626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竣工。
到18世纪末,归于教皇名下的领土疆域达到巅峰。这些土地包括拉丁姆(即今日的拉齐奥大区地区)、翁布里亚和马尔凯,向北则囊括了拉文纳、费拉拉和博洛尼亚,直抵罗马涅地区。在南方,教宗在那不勒斯王国拥有两块飞地,即贝内文托和蓬特科沃。在法国,教宗拥有阿维尼翁城和罗纳河以东的领土。
法国大革命给圣座带来了很大损失。公元1791年,教宗在法国的领地被法国吞并。公元1796年,法军入侵意大利时,教皇国的北方领土也被法国吞并,并成为内阿尔卑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公元1798年,法军长驱直入进入教皇国腹地,攻占罗马城,成立罗马共和国。庇护六世被俘,被流放到法国。
公元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圣座于意大利的领土愈来愈少。
公元1800年,反法同盟与法国达成和议,第二次反法同盟解散。此后法国恢复教宗国,庇护七世返回罗马。但是公元1808年,法军再度进攻教皇国,并将其彻底灭亡。罗马古城和教皇国的西半部被并入法国,东半部则并入拿破仑·波拿巴统治的意大利王国。
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教皇国被重建。此后的历任教皇在教皇国内推行一系列保守政策。直至庇护九世时期,受到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教宗国开始着手进行一些自由化改革。
意大利民族统一战争
拿破仑战争标志着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意大利、德意志等民族的民族意识被唤醒,意大利要求民族统一的呼声日高。但是,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意大利却还是昔日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且北部的伦巴第大区、威尼斯共和国等地区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
1848年,欧洲爆发自由主义革命,首先发起地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罗斯、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1848年11月15日,教皇国司法大臣佩雷里诺·罗西被暗杀,次日罗马市民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教皇国实行社会改革、指定民主政府以及对奥地利宣战。11月24日晚,庇护九世化装为普通教士逃离罗马,前往两西西里王国避难。罗马教廷主教卡洛·穆扎雷利组成留守政府,随后颁布一些自由化的新法令,教皇因此而拒绝承认该政府,并在流亡地组建了新政府。
为了将教宗迎回罗马,罗马市长组成一个代表团,前往教宗避难地加埃塔城堡,但教宗拒绝返回罗马。罗马城中首次出现没有政府的情况,因此市民在1849年1月21日举行首届自由选举,以组成制宪会议,年满21岁的男性都可以投票。2月8日,制宪会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以三人执政委员会为元首,教宗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罗马共和国的宪法宣布宗教自由,给予犹太人平等地位,废除死刑,还取消重税、新增工作职位。意大利爱国者及军人朱塞佩·加里波第组织一支名为“意大利军团”的志愿军,成为罗马共和国的武装部队。教皇向天主教国家求救,法国总统路易·波拿巴遂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6月29日,法军进入罗马古城。
法奥军队此后继续追击加里波第军团,迫使加里波第率众前往圣马力诺避难,并将其军队解散。庇护九世在1850年4月重返罗马。法国军队驻扎在罗马城中,以保护教宗。此役后,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既包括撒丁王国和萨伏伊王室为核心的君主主义者,也包括众多的共和主义者(将教皇国视为意大利统一的绊脚石)。法皇拿破仑三世则将教皇国作为其插手干涉意大利事务的筹码,一方面支持撒丁尼亚王国统一意大利,一方面则继续扶植和保护教皇国政权。
1859年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撒丁王国从奥地利手中收复伦巴第大区,加里波第则在两西西里王国发动革命,推翻波旁家族的君主。朱塞佩·加里波第试图在南意大利建立共和国,但撒丁尼亚王国请求法国出兵,将意大利南部纳入自己的版图。在得到法国的允许后,撒丁尼亚军队于1860年挥师南下,先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征服教皇国东部三分之二的领土,随后进入两西西里王国。当年年底,这些被征服的领土都被撒丁王国正式吞并,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正式诞生。此时教皇国仅剩下以罗马古城和拉齐奥大区地区为中心的三分之一领土。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布罗马为新首都。但由于法国驻军的存在,意大利无法收复罗马城。
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1870年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驻扎在罗马的法国军队撤回国内。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不必再顾忌法国的威胁,将教皇国纳入意大利版图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先派特使向庇护九世送去密信,并提出一个保全圣座脸面的解决方案:意大利军队以“保护教宗”的名义和平进驻罗马古城。但这个提议被教皇拒绝,因此意大利于1870年9月10日对教皇国宣战。意大利军队在9月11日越过边界,缓慢向罗马城推进。进军速度非常缓慢,以等待外交协调解决的可能。
虽然教宗国仅拥有一支规模很小的军队,但庇护九世还是下令进行抵抗,以造成教皇国是被意大利以武力入侵、而非和平接管所征服的法理事实。9月19日,意军包围罗马城。1870年9月20日,经过3个小时的炮轰,意军在罗马城的奥利留城墙上轰塌一个缺口,随后进入罗马城,在阿庇亚大道上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教皇国首都被占领并实质上的灭亡(但于1929年签署《拉特朗条约》后,教宗才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
此后,经过公民投票,罗马城和拉齐奥大区地区并入意大利,意大利王国的首都旋即从佛罗伦萨迁到罗马。
意大利统治时期
1870年,当意大利军队吞并罗马时,教皇的领地陷入了一个不确定的局面。在攻陷罗马城之前,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意大利曾经提议以台伯河为界,将河西利奥城墙以内的西半部罗马城保留给教宗,并允诺圣座可以在此城内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这个提议遭到教宗庇护九世的拒绝。经过教皇军队名义上的抵抗,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罗马古城被意大利吞并后,圣座在罗马城以及意大利各地的地产、宫殿、庄园纷纷被没收,包括教宗的正式宫殿奎里纳尔宫也被没收,转变成意大利皇宫。庇护九世退缩至梵蒂冈城堡内,并宣布自己为“梵蒂冈之囚”,以示对意大利强行吞并教皇国的抗议。在“梵蒂冈之囚”这段时间里,教皇将自己禁在梵蒂冈城堡内,其活动范围最远只达圣伯多禄大教堂广场入口,教宗也不再巡幸其主教教堂,以及罗马郊外的行宫。
由于教皇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过在与国际往来上是以圣座的身份和许多国家互派外交使节,并作为一个国家得到各国的承认。意大利的共和主义者如加里波第等人建议进军梵蒂冈城,完全消灭掉教宗的世俗权力,但是这个提议在意大利国内没有被占优势的保守派民族主义者接受,梵蒂冈城继续保持独立状态。庇护九世之后的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担任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梵蒂冈之囚”时期从1870年一直延续至1929年。此时意大利统一已有59年,圣座对意大利的长期敌视和抵制已经显得不合时宜。1929年2月11日,教皇庇护十一世的代表与意大利王国代表在罗马的拉特朗宫签署解决双方悬案的最终协议,即《拉特朗条约》。
根据《拉特朗条约》的规定,圣座最终承认意大利的统一以及罗马成为意大利首都。意大利王国承认教宗在梵蒂冈城堡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世俗统治权力,梵蒂冈城堡成为独立的梵蒂冈城国,其主权属教宗,其领土位于梵蒂冈城,称为梵蒂冈城国,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此条约正式解决了圣座与意大利政府间多年的纠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仍按照《拉特朗条约》保持中立,当时的教皇为庇护十二世。此外,条约还规定天主教及教会在意大利的政治地位,意大利王国对意大利统一战争期间没收的教会财产进行最终赔偿。从法理上说,延续11世纪的教宗国在1929年2月11日这一天正式灭亡,由梵蒂冈城国取而代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梵蒂冈与意大利签订的《拉特兰条约》承认了梵蒂冈城的主权。该条约宣布梵蒂冈城在国际关系中是一个中立国,并要求教皇除非得到各方请求,否则不得进行调解。1939年,梵蒂冈城得到了38个国家的承认,拥有一支由13名大使和25名公使组成的外交使团。早在1939年4月,庇护十二世就宣布了一项和平计划,希望在处于战争边缘的欧洲大国之间斡旋谈判。经贝尼托·墨索里尼同意后,第二天红衣主教国务秘书路易吉-马格里奥尼联系了驻巴黎的代表以及其他地区。特别是教皇试图让波兰接受但泽自由市脱离纳粹德国,这是波兰大使卡齐米日-帕佩(前但泽高级专员)和波兰政府无法接受的。而波兰驻梵蒂冈大使卡齐米日-帕佩(Kazimierz Papée)对庇护十二世的战前调停努力持批评态度。
早在1939年2月,庇护十二世就宣布了一项和平计划,希望斡旋于欧洲主要大国之间的谈判。通过耶稣会的神父塔奇·文丘里(Tacchi Venturi)的帮助,庇护十二世联系的第一位领导人是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在墨索里尼的批准下,第二天,枢机国务卿路易吉·马廖内联系了巴黎(瓦莱里奥·瓦莱里)、华沙(菲利波·科尔特西)和柏林(切萨雷·奥森尼戈)的大使以及伦敦的使徒代表(威廉·戈弗雷)。但拟议的梵蒂冈会议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特别是教皇试图让波兰接受但泽自由市与纳粹德国的分离,波兰大使卡齐米日·帕佩和波兰政府表示无法接受这一立场。
在1939年8月24日的广播讲话中,皮乌斯在战前一周发出警告:“危险迫在眉睫,但还有时间。和平不会失去什么,战争却可能失去一切。”而英国历史学家欧文-查德威克(Owen Chadwick)从梵蒂冈的调停尝试中总结出四个主题:1939年5月至8月期间,梵蒂冈与贝尼托·墨索里尼特别亲近,甚至寄出了墨索里尼起草的信件,英国和波兰对梵蒂冈的建议不感兴趣,因为它们分别怀疑梵蒂冈的建议亲意大利和亲德国,欧洲大国将教皇视为“其棋盘上的一颗小棋子。最重要的是,庇护十二世希望确保西方大国之间达成妥协,以防止苏联获得领土。但尽管和平的希望早早破灭,泰勒的使团仍继续在梵蒂冈工作。
1940 年,纳粹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Joachim von Ribbentrop) 率领唯一的纳粹高级代表团允许会见庇护十二世,并询问教皇为什么站在盟军一边,庇护回答他列出了最近在德国和波兰对基督徒和犹太人犯下的纳粹暴行和宗教迫害,领导了《纽约时报》以“捍卫犹太人权利”的报告为标题,并写下“他对里宾特洛甫先生谈论宗教迫害的激烈言论”。
1942 年末,意大利高级官员首次向梵蒂冈发出和平信号。在梵蒂冈看来,"梵蒂冈以如此大的代价实现的中立终于得到了回报"。1943 年,当贝尼托·墨索里尼派其女婿加莱阿佐·齐亚诺伯爵担任驻梵蒂冈大使时,德国人和其他人都猜测齐亚诺可能会单独进行和平谈判。英国人则怀疑齐亚诺是否有这样的意图,并且不想与齐亚诺有任何瓜葛。1943 年墨索里尼下台后,德国占领了罗马,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有人阴谋绑架教皇的传言;现代学者对这些传言的真实性仍有争议。然而,梵蒂冈警察部队与瑞士卫队共同维持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1943年9月占领了罗马城卡西比利签署了停战协定。从1944年起,他们尊重梵蒂冈城为中立领土。教皇因敏感而抗议英国在罗马上空空投小册子,声称在国家内空投违反梵蒂冈的中立原则。正如英国内阁会议记录所言:“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干涉梵蒂冈城,但我们对罗马地区的行动将受到意大利政府遵守战争原则程度的直接影响。”在美国参战后,美国反对这样的轰炸,担心冒犯其军队中的天主教成员,但表示“如果英国决定轰炸罗马,他们无法阻止英国人。美国军方甚至免除天主教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对罗马和其他教堂的空袭,除非自愿同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罗马,没有天主教的美国飞行员或机组人员拒绝在德国控制的意大利执行任务。英国人毫不妥协地说:“只要战争需要,他们就会轰炸罗马。”
二战结束至今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几个突出的空缺位置如红衣主教国务卿、教皇、总理和宗教部长官。庇护十二世他于1946年初创立了32位枢机主教,并在之前的圣诞节致辞中宣布了这一计划。在1970年9月14日的一封信中,保罗六世宣布解散除瑞士卫队外的罗马教皇军团。1984年,罗马教廷与意大利之间的一项新的协定修改了早先条约的某些规定,其中包括天主教作为意大利国教的地位,这是1848年撒丁岛王国法令赋予天主教的地位。
1995年,在圣彼得大教堂附近建造了一个新招待所,名为Domus Sanctae Marthae(多莫斯圣玛莎酒店),毗邻圣彼得大教堂,受到了意大利环保组织的批评,但得到了意大利政治家的支持。他们声称,这座新建筑会挡住从附近意大利公寓眺望圣彼得大教堂的视线。
有一段时间,该计划使梵蒂冈和意大利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梵蒂冈技术服务部负责人强烈反对对梵蒂冈国在其境内建设的权利提出的挑战。约翰·R·莫尔斯曾《欧洲国际法学报》上写道由于拉特兰条约的条款,梵蒂冈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以及教皇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是有问题的。2009年1月1日,罗马教廷称“意大利的法律过于繁杂,而且欠缺稳定、时常和天主教教义相违背”,宣布废除《拉特朗条约》,自此不再自动采纳意大利议会通过的法律。
2013年2月28日,本笃十六世因健康问题辞职后,合资格的115位枢机于同年3月12日进行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经过5轮投票后,枢机团于翌日选出意大利裔阿根廷人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为新任教皇,名号为“方济各”,之后于同月19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举行的教宗就职仪式后正式成为第266任教宗。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梵蒂冈全国总面积0.44平方千米,是全世界面积最小的独立主权国家。
梵蒂冈陆地边界总计3.4千米,位于欧洲意大利罗马城境内的一块飞地上,是个典型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周边与意大利接壤,在台伯河西岸的沼泽地区上,与罗马古城隔海相望,位于贾尼库勒姆、梵蒂冈山和马里奥山之间,处于阿文丁山和克雷梅拉河的交汇处。梵蒂冈的领土包括梵蒂冈山和邻近的前梵蒂冈田野的一部分,境内有圣彼得大教堂、使徒宫、西斯廷礼拜堂和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建筑。而在梵蒂冈境外,罗马教廷位于意大利境内的某些财产,尤其是冈道夫堡教皇宫和主要大教堂,享有治外法权。其中梵蒂冈山的梵蒂冈花园是全国最高点,海拔78米,圣彼得广场是全国最低点,海拔19米。梵蒂冈使用中欧时间(UTC+1,夏令时 UTC +2,冬令时 UTC +1,2023年夏令时开始于3月26日)。
气候
梵蒂冈处于意大利境内,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气温在6°C-14°C不等,夏季炎热干燥。根据梵蒂冈气象站1961-1990年30年间的平均数据,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7.5°C,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4°C。梵蒂冈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50毫米,降水日数为79天,夏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量明显增多。
植物和花园
梵蒂冈城内有梵蒂冈花园(意大利语:Giardini Vaticani),约占梵蒂冈面积的一半。花园建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装饰有喷泉和雕塑。花园占地约23公顷,从小国的南部延伸到西北部。最高点海拔 60米。
梵蒂冈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果园和葡萄园延伸到教皇使徒宫的北部。花园在16世纪初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美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教皇任期内,花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最初的设计被按照文艺复兴时期的景观设计风格分割成三个新的庭院,即 “Cortili del Belvedere“、“della Biblioteca “和 “della Pigna“(或松果)。同样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还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迷宫,其设计非常正式,以小叶黄杨为基调,用意大利石松(Pinus pinea)和黎巴嫩雪松(Cedrus libani)围成。
1921 年,洛雷托大教堂圣殿内发生火灾,烧毁了一尊圣母玛利亚雕像,即洛雷托圣母像。这座雕像是1922 年教皇庇护十一世委托建造的。雕像由梵蒂冈花园的黎巴嫩雪松雕刻而成。雕塑由恩里科-夸特里尼(Enrico Quattrini)设计,莱奥波尔多-塞拉尼(Leopoldo Celani)绘制,如今仍是马尔凯地区洛雷托大教堂中最受人尊敬的雕塑之一。自 2014 年底以来,梵蒂冈博物馆和梵蒂冈城国政府技术服务局一直在实施花园中各种石制品的修复和保护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防止具有艺术史价值的文物退化。
2017 年 10 月,参与修复的专业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从科学的角度考虑将现代方法和生态可持续技术应用于文物的长期保护。经过仔细研究,他们选择了无毒、环保的产品,如牛至(Origanum vulgare)和百里香属(Thymeus vulgaris),以及其他单独或混合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
今天的梵蒂冈花园占地近 23 公顷,园内有从 9 世纪至今的各种中世纪防御工事、建筑和纪念碑,花坛、花架、草坪和一片 3 公顷的森林。花园内有各种喷泉、雕塑、供奉卢尔德圣母的人工石窟以及以色列政府捐赠的一棵橄榄树。1279 年,教皇尼古拉三世(Giovanni Gaetano Orsini)将他的居所从拉特兰宫迁回梵蒂冈,并用围墙将这片区域围了起来。他开垦了果园(pomerium)、草坪(pratellum)和花园(viridarium)。首先,它们出现在圣埃吉迪奥(Sant'Egidio)山丘附近,也就是今天美景宫(Palazzetto del Belvedere)和梵蒂冈博物馆庭院的所在地。梵蒂冈花园和甘道夫城堡花园于 2014 年向公众开放。2019 年,梵蒂冈花园和环境处处长拉斐尔-托尔尼尼(Rafael Tornini)宣布花园自 2017 年起过渡到有机草坪管理。
梵蒂冈花园北部、南部和西部均有石墙环绕。梵蒂冈花园还有多处中世纪防御工事、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和纪念碑,以及花园、公园、果园和3公顷的林地。梵蒂冈花园里总计有300种植物和6500个植物标本。如今,梵蒂冈花园是一个由树林、中世纪纪念碑、雕塑和花卉延伸部分组成的复杂景观。园内景点有广场花园、皮欧四世大教堂、风筝喷泉、卢尔德石窟、暗杀圣·保禄二世未遂事件纪念碑、梵蒂冈广播电台大楼等。
政治
政体
梵蒂冈是一个实行选举君主制的政教合一神权国家。教皇通过教皇委员会行使立法、行政权,通过宗教法庭行使司法权。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集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权于一身。教皇之下设有枢机主教团。教皇由80岁以下枢机主教组成的教皇选举团选举产生,终身任职。
司法
梵蒂冈城国的法律体系与意大利完全不同。根据《拉特朗条约》的第22条规定,意大利将依照圣座的请求来惩罚在梵蒂冈境内犯罪的人,如果该人在意大利领土避难,意大利当局将进行追究。梵蒂冈城国是没有监狱的。除了一些审前的拘留之外,在梵蒂冈犯罪的人都会在意大利服刑,费用由梵蒂冈自己承担。梵蒂冈设有三个法院,分别是圣赦法院、最高法院和圣轮法。
行政管理
(表格资料来源:,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5日)
政要
(表格数据来源:,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5日)
国家元首
教皇是梵蒂冈的国家元首,这一职能依赖于他作为梵蒂冈主教的原始职能。罗马教区和负责人天主教“圣座”一词指的不是梵蒂冈国家,而是教皇的精神和牧灵治理,主要是通过罗马教廷。他对梵蒂冈城的正式头衔是梵蒂冈城国的君主。
教皇
方济各(Francesco),原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是梵蒂冈现任教皇,于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人,意大利后裔,2013年3月13日当选为第266任教皇,3月19日举行就职仪式。方济各曾就读于维拉德沃托教区神学院,1958年3月11日,进入耶稣会见习。方济各在智利完成了人文科学概论的学习,1963年返回阿根廷,在圣米格尔的圣何塞学院获得哲学学位。1964至1965年,他在圣菲的圣母无原罪学院教授文学和心理学。1967至1970年,方济各学习神学并获得圣何塞学院的学位。
1969年12月13日,方济各被拉蒙·何塞·卡斯特利亚诺大主教按立为牧师。1970至1971年间,他在西班牙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大学继续接受培训,并于1973年4月22日在耶稣会完成了最后的圣职。1973年7月31日,被任命为阿根廷耶稣会会士,随后重新回到大学工作,并于1980年至1986年再次担任圣何塞学院院长以及圣米格尔的教区牧师。
1992年5月20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他为奥卡的名义主教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助理主教。1993年12月21日,方济各被任命为大主教区总代牧。1997年6月3日被提升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副主教。夸拉西诺枢机主教逝世后,方济各于1998年2月28日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阿根廷大主教、总主教和阿根廷东正教信众的总主教。
2001年2月21日的宗教会议上,圣·保禄二世任命他为枢机主教,并授予他圣罗伯托·贝拉米诺(San Roberto Bellarmino)的称号。2002年,方济各拒绝被任命为阿根廷主教会议主席,但三年后依然当选,并于2008年再次当选,任期三年。与此同时,2005年4月,方济各参加了本笃十六世的选举。2013年3月13日,方济各当选为最高宗座。当地时间4月21日,梵蒂冈发布公告,罗马教皇方济各于当天上午7时35分去世,终年88岁。
国际关系
与意大利的关系
梵蒂冈城是意大利罗马境内的一个内陆独立国家,罗马教廷将意大利和梵蒂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罗马教廷与意大利的关系是梵蒂冈城的宗主国罗马教廷与意大利共和国之间的特殊关系。
与中国的关系
中梵关系于1952年断交,断交的主要原因出自意识形态的不协和。2001年10月24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发表一份声明,希望中国宽恕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所犯的"错误",并希望促成罗马教廷和北京的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教皇的道歉表示接受,但表示与梵蒂冈建交的两项原则依旧不可改变,即要求梵蒂冈在北京设立大使馆之前必须断绝与台湾的关系。
2024年5月,梵蒂冈圣座国务卿表示,梵蒂冈希望在中国设立常设办事处,这会是梵蒂冈与中国关系的重大升级。5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不断改善。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截至2023年,梵蒂冈已经与183个国家保持着双边外交关系。2023年2月23日,阿曼与梵蒂冈建交,是与梵蒂冈目前最后一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近几十年来,梵蒂冈的外交网络大大扩展。1978年,圣·保禄二世登上教皇宝座,此时梵蒂冈已经与84个国家保持着全面的外交关系。而在与梵蒂冈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里面,有88个国家(包括欧盟)在梵蒂冈设有大使馆(与意大利不同,梵蒂冈不习惯于认可已到意大利政府执行任务的外交使团人员)。
国际组织
截至2023年,梵蒂冈已经成为11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如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ICMM)、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IOM)、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除此之外,梵蒂冈也已经在多个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设有常驻观察员,如纽约和日内瓦的联合国总部、粮农组织、欧安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盟、阿拉伯联盟和非洲联盟,还有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并且,自1964年4月6日以来,梵蒂冈一直是联合国的常驻观察员国。此后,梵蒂冈以这一身份长期受邀出席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所有会议,以观察其工作,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组建了一个常驻观察员代表团。
军事
综述
梵蒂冈是一个中立国,国内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军队,自1929年根据《拉特兰条约》成立以来,梵蒂冈从未参与过任何战争。虽然梵蒂冈与意大利没有签署正式的军事协定或协议,但意大利武装部队主要负责保卫梵蒂冈的主权安全。1929年,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向意大利议会提交的《拉特兰条约》里提出,因其地理上的重要战略意义,意大利将是保障梵蒂冈中立性和不可侵犯性的必要保障者。但是尽管梵蒂冈从未被卷入战争,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还是遭到了敌军的轰炸。
虽然前教皇国有一支规模相对较大的教皇陆军和一支教皇海军,但这些部队大部分已在1870年教皇国消失的时候解散。解散前夕,教皇军由两个当地招募的意大利步兵团、两个瑞士团、一个爱尔兰志愿军、炮兵、龙骑兵营和为反对意大利统一而成立的国际天主教志愿兵团教皇左翼卫队(Papal Zouaves)(1861年)组成。在意大利王国打败并废除教皇国后,教皇的四支小型部队(教皇瑞士卫队、贵族卫队、帕拉丁卫队和教皇宪兵队)被保留下来,但其活动范围仅限于梵蒂冈境内。
1929年梵蒂冈城国成立以后,定义了一种独特的主权形式。根据这项协议,梵蒂冈的主权归属于更为古老的罗马教廷,但该主权是对梵蒂冈城的实际民族国家行使的,梵蒂冈的面积为49公顷,该面积在条约所附的地图上有所界定。此外还有某些正式位于意大利境内的教廷财产,但被特别授予了治外法权。梵蒂冈从未有过独立的武装部队,但一直拥有由罗马教廷武装部队提供的事实上的军队:教皇瑞士卫队、贵族卫队、帕拉丁卫队和教皇宪兵队。这些武装力量主要在梵蒂冈和卡斯特尔甘多尔夫教皇宫内活动,但不在罗马教廷的其他域外领地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外)。1970年,教皇保罗六世对帕拉丁卫队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的两支部队被解散,一支被保留,另外一支则被改组为民警部队。
帕拉蒂尼卫队
帕拉蒂尼卫队(意大利语:Guardia Palatinad' Onore)由教皇庇护九世于1850年通过教皇军队的两个旧单位合并而成。该军团是作为步兵部队组建的。曾服役于1870年意大利政府军占领罗马的象征性抵抗期间。1929年到1970年,它作为事实上的梵蒂冈军事单位(包括礼仪军乐队)幸存到梵蒂冈城国时期。
1943年9月,当德国联邦国防军占领罗马以回应意大利与盟军达成停战协议时,帕拉蒂尼卫队负责保护梵蒂冈城、梵蒂冈境内各种建筑以及教皇在冈道夫堡的避暑别墅的安全。卫兵在梵蒂的城墙、花园和庭院内巡逻,并在罗马周围的教皇建筑入口处站岗。这项职能不止一次导致了卫队与意大利法西斯警察部队的暴力冲突,这些警察部队与德国当局合作,逮捕躲藏在梵蒂冈建筑物内的政治难民。1939年9月,帕拉蒂尼卫队现役有500人。到1944年6月罗马解放时,帕拉蒂尼卫队已发展至2000人的规模。后来,帕拉蒂尼卫队恢复了较小的规模,并主要履行礼仪职责。它于1970年9月14日被保罗六世废除。
贵族卫队
贵族卫队(意大利语:Guardia Nobile)由教皇庇护七世于1801年成立。该卫队是一支重骑兵部队。它是教皇私人卫队的一部分,在教皇乘坐马车时提供骑马护送服务。卫队废除前在教皇国内负责执行特殊任务,被废除后仍然在梵蒂冈境内发挥作用,担任骑兵护送的角色。1929年-1970年间,它作为梵蒂冈事实上的军事单位,在梵蒂冈城国时期被保留了下来(但不再拥有马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贵族卫队的成员昼夜守卫在教皇住所外,为教皇庇护十二世提供密切保护。
在战时时期外,贵族卫队的人数从未超过70人,它主要履行礼仪职责。由于它的成员完全来自贵族家庭(欧洲各地的贵族),因此它也被视为精英组织,并于1970年9月14日被保罗六世废除。
瑞士宗座卫队
瑞士宗座卫队(意大利语:Guardia Svizzera Pontificia)由教皇朱利叶斯二世于1506年组建。该部队是教皇的私人保镖部队。在历史的不同阶段,该卫队都曾有服役的记录。但在1870年废除教皇国后,它恢复了其作为保镖的角色,仪式作用有限,并被保存到梵蒂冈城国时期,从1929年开始成为事实上的梵蒂冈军事单位。
该卫队不仅履行保镖职能,还为使徒宫和冈道夫堡教皇宫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它与宪兵团合作,控制着进入城邦入口的通道。自1981年教皇被暗杀未遂以来,瑞士卫队除了履行传统的礼仪职责外,还承担了更加严格的训练和更为积极的安全保护角色。
自20世纪初以来,瑞士教宗卫队又恢复了只招募瑞士国民的办法。截至2005年,卫队已有134名成员。所有新兵在转移到梵蒂冈之前都要在瑞士军队完成基本的军事训练,并且必须是天主教徒,身高至少在174厘米以上。成员们平时配备有小型武器,但在仪式上,士兵携带传统的戟(也称为瑞士戟),下士和副下士携带帕蒂桑长柄武器或弗拉门施沃特双手剑,而军官则不携带武器,只携带警棍。
虽然瑞士教宗卫队的首要职责是为教皇服务,但在教皇职位空缺期间,卫队主要负责守卫红衣主教团,因为他们开会选举新的主教。
教皇宪兵队
教皇宪兵队(意大利语:Corpodi Gendarmeria Papale)由教皇庇护七世于1816年成立。该部队是作为宪兵部队成立的。1849年,教皇庇护九世将其更名为教皇维莱特军团,随后更名为教皇宪兵队。它在梵蒂冈城国时期被保留下来(但规模大大缩小),从1929年到1970年作为事实上的梵蒂冈军事单位为国内提供内部安全保障。教皇宪兵队穿着礼仪制服(起源于19世纪),服饰包括有红色羽毛装饰的熊皮头饰、带有白色流苏肩章的黑色外套、白色杜斯金马裤和及膝的马靴。日常执勤的制服还包括有双角帽和蓝色裤子。
1970年,该军团被改组为民警部队,命名为中央安全办公室。1991年,它又更名为梵蒂冈城国安全队。2002年,改名为了教皇宪兵队。该部队的礼仪制服一直保留到了1970年。经过简化,其制服结构目前变为民警部队的结构,拥有现代化的设计和装备。然而,宪兵队的文职人员确实保留了一些礼仪功能,包括承担梵蒂冈礼仪军乐队的责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6月,梵蒂冈城有764名居民,不分国籍。还有372名梵蒂冈公民居住在其他地方,由罗马教廷驻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和居住在罗马的红衣主教组成。梵蒂冈人口构成由神职人员、其他宗教成员、为国家服务的非神职人员(如瑞士卫队)及其家属组成。2013年有13个圣座雇员的家庭居住在梵蒂冈城,2019年,有20名瑞士卫兵团的孩子住在梵蒂冈。全市所有公民、居民和礼拜场所里都是天主教徒。这座城市每天也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各种工作者。
(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5日)
公民
根据《拉特兰条约》规定,失去梵蒂冈国籍而且未取得其他国籍之人士将自动取得意大利国籍。梵蒂冈城的公民身份是依职权,即在任命的理由工作,以一定的能力,服务于罗马教廷。公民身份也适用于公民的配偶和子女,条件是他们共同生活在城市中。有些人也被授权居住在城市,但没有资格或选择不申请公民身份。《拉特兰条约》规定,罗马教廷不是一个国家,因此只签发外交和公务护照,而梵蒂冈城则可以为其公民签发普通护照。
语言
梵蒂冈官方语言是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在罗马教廷正式的文件中使用的是拉丁语。而在城国当中,立法及官方机构沟通来往大多都使用意大利语。由于梵蒂冈居民来自多个国家,且讲多种语言。因此意大利语成为通用语并取代拉丁语成为罗马教廷的官方语言。主教会议在2014年。圣座以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以意大利语作为行政和外交事务的主要工作语言。法语有时也被用作外交语言。在瑞士卫兵团,瑞士德语是发布命令所用的语言,但个别卫兵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宣誓效忠: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或西班牙语。教皇的母语则为意大利语、德语、波兰语和西班牙语。
宗教信仰
梵蒂冈信奉罗马天主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是国家元首,自称“使徒伯多禄的继承人”,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由80岁以下枢机主教组成的教皇选举团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其之下设有枢机主教团。截至2023年6月,梵枢机主教团人数为222人,其中教皇选举团成员121人。罗马天主教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0年代初罗马占领时期的耶稣,天主教的教皇宫殿坐落于梵蒂冈,于 1471 年至 1605 年期间建造。君士坦丁一世皇帝于 313 年颁布《米兰敕令》皈依基督教,并于 324 年开始在圣彼得墓上建造一座大教堂,自此梵蒂冈成为教皇的驻地。
经济
综述
梵蒂冈既无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财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尤其是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银行盈利和向教宗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在2002年以前,梵蒂冈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冈里拉作为其境内的通用货币。意大利加入欧元区后,梵蒂冈与欧盟签订特别协议,发行小量铸造的属于梵蒂冈的硬币,作流通和收藏之用。
财政收入来源
梵蒂冈的政府财政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投资、房地产收入以及天主教个人、教区和机构的捐款,这些资金也主要用于维持梵蒂冈政府机构、外交使团和媒体机构的日常开支。梵蒂冈在北美、欧洲许多国家有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其资本渗透到意大利众多的经济部门,特别是银行信贷和不动产系统,仅地产一项就达46万余公顷。黄金、外汇储备达100多亿美元。且教区每年都会开展募捐仪式,募集到的款项都会直接转入一个名为”彼得便士“的非预算基金会,有教皇直接使用,用于慈善事业、救灾和援助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教会。
除此之外,梵蒂冈的财政收入还包括出售梵蒂冈博物馆门票所得的款项和出售邮票、钱币、奖章、旅游纪念品以及博物馆出版物所得的资金。2010年至2011年间,由于博物馆开放时间的延长和参观人数的增加,梵蒂冈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同时,梵蒂冈也接受意大利政府的补贴,包括免费供水,免税和其他种类的专用公共资金。
财政状况
1970年代中期以来,梵蒂冈在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特别是银行投资失误和增加工作人员工资之后,财政连年赤字。2010年,梵蒂冈财政转亏为盈,收入为2.45亿欧元,支出为2.35亿欧元。2012年底,梵蒂冈的财政资金略有盈余。同年,美国国务院的《国际麻醉品管制战略报告》也首次将梵蒂冈城列入洗钱问题关注国行列,将其列入包括爱尔兰等国在内的中间类别,但未列入包括美国本土、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在内的最脆弱国家行列中。
2013年,梵蒂冈财政收入共3.15亿美元,支出3.34亿美元,主要是因黄金贬值而出现了3200万美元的赤字。2014年2月24日,梵蒂冈宣布成立经济秘书处,负责罗马教廷和梵蒂冈城国的所有经济、金融和行政活动,由红衣主教乔治·佩尔领导。此前,包括一名主教在内的两名高级神职人员被指控犯有洗钱罪。教皇方济各还任命了一名审计长,授权其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机构进行随机审计,并聘请一家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对梵蒂冈的19000个账户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洗钱惯例。教皇还下令,教廷财产管理局将成为梵蒂冈的国家银行,其职责与世界上其他中央银行类似。
2022年,梵蒂冈计划公布其博物馆的国家信托基金。在2002年以前,梵蒂冈常以意大利里拉和梵蒂冈里拉作为其境内的通用货币。从1999年1月1日起,由于梵蒂冈与欧盟签订了一项特别协定,梵蒂冈开始使用欧元作为货币。欧元硬币和纸币则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发行,但梵蒂冈本身不印发欧元纸币。由于货币的稀有,梵蒂冈的欧元硬币深受收藏家的追捧。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梵蒂冈没有开设常规的学校,而是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设有大学或神学院,并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学校、医院和文化机构。梵蒂冈图书馆在世界享有盛名,馆藏典籍十分丰富。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无数艺术珍品。
博物馆
位于梵蒂冈城内,通过罗马梵蒂冈大道(Viale Vaticano)可去。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收集、积累的成果。博物馆于1984年作为梵蒂冈城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6世纪时,尤里乌斯二世创建了博物馆。游客在游览梵蒂冈博物馆时会经过由米开朗基罗装饰的西斯汀小堂和拉斐尔房间。2013年底止,博物馆当年的参观人数达到545.9万人次
梵蒂冈图书馆
梵蒂冈图书馆于1475年建立,位于梵蒂冈城的梵蒂冈博物馆旁。其为世界上手抄本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梵蒂冈每年准许4000到5000位学者入馆研究,但只有教皇可以把藏书带出图书馆,而且阅览室严禁携带食物和笔,连矿泉水也不得携入。目前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其中7.5万册是手抄本。珍贵馆藏包括现存最古老的圣经——《梵蒂冈抄本》,还有一部用1.5公斤黄金装饰书页的《圣经》。
媒体
梵蒂冈广播电台是梵蒂冈城国唯一的广播电台。目的是为了以自由和效力来宣讲耶稣基督的讯息,并联系天主教中心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梵台,是圣座的官方广播电,位于梵蒂冈城国。此电台是1931年由古列尔莫·马可尼所创建,如今它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和卫星提供40种语言广播节目。耶稣会从其创立之初开始承担整个电台的管理。
治安
梵蒂冈的犯罪行为主要有抢劫财物、偷窃和入室行窃的行为。圣彼得广场是梵蒂冈小偷的主要据点之一。但因意大利警方经常在此巡逻,所以如果案件发生在圣彼得广场,犯罪者可能会被意大利警方逮捕并审判。梵蒂冈除了几个审前拘留牢房外,并没有额外设置监狱系统。在梵蒂冈被判有罪的人将会在意大利监狱(PoliziaPenitenziaria)服刑,但费用是由梵蒂冈政府支付。
医疗卫生
梵蒂冈境内的医疗卫生设施由卫生局提供,通过国家内的专用建筑和移动设施,向近12000名居民提供健康援助。并将援助范围扩大到由梵蒂冈行政管理的办事处该服务还为在梵蒂冈城国境内庆祝和访问期间发生紧急情况的外部病人提供帮助。梵蒂冈城国内部医疗保健系统目前有80名全科和专科顾问医生、13名护士、3名理疗师、11名牙科、放射科和实验室技术人员、7名辅助医务人员和13名行政人员。该系统的资金由国家通过个人共同向医疗保健基金缴纳的方式提供。
截至2019年,梵蒂冈的医疗系统共进行了85000次医疗程序,包括约54000次普通医疗和急诊程序,以及20多个医疗专科的31000次专科会诊。此外,还有约22万次化验、5000次放射检查和4000次护理程序的记录。梵蒂冈的内部医疗保健服务还为员工提供职业健康和安全服务,每年都会进行6000多次手术。
体育
梵蒂冈不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因此无法派队参加奥运会。不过,运动员在一些国际综合体育赛事中会以非官方或非计分身份代表梵蒂冈参赛。
梵蒂冈城的足球由梵蒂冈业余体育协会组织,该协会举办全国锦标赛,称为梵蒂冈城锦标赛,有八支球队,例如瑞士卫队的 FC Guardia 以及警察和博物馆卫队。该协会还组织了塞尔吉奥·瓦尔奇(Sergio Valci)和梵蒂冈超级杯(Vatican Supercoppa)。它控制着梵蒂冈城国家足球队,该队既不隶属于欧洲足联欧洲联赛,也不隶属于国际足球联合会。
梵蒂冈不是国际板球理事会的成员,但2013年,梵蒂冈成立了一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男子板球队。2021 年 11 月,梵蒂冈自行车协会加入国际自行车联盟成为国际自行车联盟的成员。2021年12月,梵蒂冈加入世界跆拳道协会,成为世界跆拳道协会的成员。
交通
综述
梵蒂冈交通系统,是一个小型的交通系统,没有机场和高速公路。该国无公共交通,但有直升机场和短途铁路,周边有罗马古城的地铁站点可到达。但后者只用于特殊场合。大多数游客将步行从附近的意大利公共汽车或火车站,以及停车场。假设平均步行速度为3.6公里/小时,梵蒂冈城可以在2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穿过。因此,梵蒂冈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由圣彼得广场本身、大教堂和周围建筑中的走廊和过道,以及建筑物后面和之间的过道。
铁路
梵蒂冈铁路于1934年开通,服务于梵蒂冈城及其唯一的车站梵蒂冈城(梵蒂冈城)。主要的铁轨为标准轨距,长300米,有两条货运专线,是世界上最短的国家铁路系统。意大利铁路网是在高架桥上罗马圣彼得罗火车站,并由1929年的拉特兰条约保证。从2015年开始,甘道夫堡每周六早上都有一次客运服务。其他大多数铁路运输由入境货物组成,尽管铁路偶尔也会运送其他乘客,通常是出于象征性或仪式的原因。
梵蒂冈城火车站是梵蒂冈唯一火车站。梵蒂冈铁路主要用于进口货物。在公路运输变得更普遍和更便宜之前,人们目睹了广泛的货运业务。即使货运量有所减少,但仍有定期货运服务进入梵蒂冈。它是由建筑师朱塞佩莫建造的,距离入口约20米(65英尺7英寸)。1929年4月3日开工建设,1933年开始运营。而且车站建筑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其尺寸为61×21.5米。中央车身高16.85米,侧面车身高5.95米。车站大楼的一部分继续用作客运站和货物(铁路货运)办公室,而另一部分现在是梵蒂冈钱币和集邮博物馆。火车站还设有梵蒂冈免税百货商店,这是一个只对梵蒂冈臣民和外交官开放的私人设施。
机场
梵蒂冈的航空系统由梵蒂冈城直升机场提供服务,机场位于西部角落的城邦,一般用于接待罗马教廷的官员和官方访客,有时给官方游客使用。梵蒂冈没有公共机场,游客可以使用罗马的两个机场,分别是坎皮诺机场和菲乌米奇诺机场。
文化
综述
梵蒂冈城是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证明了基督教过去的历史以及其精神的发展进程。这个小国境内汇集了大量艺术和建筑杰作。城中心坐落着圣彼得基督教堂,教堂正面是两条柱廊和圆形广场,有宫殿和花园环绕。这座矗立在使徒圣彼得陵墓上的长方形基督教堂,容取了布拉曼特、拉斐尔·桑西、米开朗基罗、乔凡尼·贝尼尼和马德尔纳等大师的天才智慧,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除此之外,梵蒂冈图书馆和梵蒂冈博物馆都具有最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意义。1984年,梵蒂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被列入世界遗产。
习俗
宗教仪轨
梵蒂冈的弥撒
梵蒂冈弥撒历史悠久。公元440年,教皇利奥一世大帝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了第一次弥撒。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教皇都在梵蒂冈举行过弥撒,包括圣方济各、圣约翰-保罗二世和教皇弗朗西斯。梵蒂冈弥撒的结构与普通天主教弥撒相同。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圣言礼仪和圣餐礼仪。圣言礼仪以诵读《圣经》经文开始。随后是讲道,牧师对所读经文进行解释,然后是对信仰进行宣誓。
圣餐礼仪则是从准备礼物开始。神父准备好面包和葡萄酒,随后进行圣体祈祷,神父在祈祷中祝圣礼物。圣餐后,弥撒在祝福和分配中结束。
重要节日
梵蒂冈的重要节日有圣母玛丽亚纪念日(1月1日)、主显节(1月6日)、国庆日(2月11日)、教宗选举纪念日(3月13日)、圣若瑟纪念日(3月19日)、耶稣受难日、圣周六、复活节、复活节星期一和五旬节等。
宗教禁忌
梵蒂冈对进入教堂礼拜的人有着装规定,规定处于教堂里的人禁止戴着帽子、穿着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裤或裙子、无袖衬衫、过多的首饰等。此外,教堂内也禁止使用手机,禁止吸烟。
同时对参加弥撒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禁止携带武器、钝器或危险物品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弥撒期间禁止拍照或录像,以及禁止说话或打扰其他信徒等。
宗教活动
在梵蒂冈圣周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斋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天(4月16日)开始,庆祝棕枝主日(3月27日),它标志着圣周的开始。棕枝主日当天,教皇在梵蒂冈圣彼得广场举行弥撒,纪念基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并为信众带来的橄榄枝祈福。棕枝主日中午12点,教皇在梵蒂冈使徒宫书房的窗户前念天使经,宗教仪式结束。
濯足星期四(4月6日)是纪念“最后的晚餐“的日子。濯足星期四标志着圣周最重要的宗教活动的开始。这一天,教皇会再次举行弥撒,纪念基督受难前的“最后的晚餐“,弥撒中设立了“圣餐礼“圣事,回顾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拯救未来几个世纪的灵魂所做的牺牲。弥撒结束时,教皇则会与神父一起濯足,回顾基督为使徒濯足的时刻,以此作为谦卑的象征和为他人服务的榜样。而每逢濯足节,教皇都会在圣约翰-拉特兰教堂主立面的门廊上进行祝福,并向信徒们致意。
梵蒂冈的耶稣受难日(3月25日),会庆祝基督受难,因此这一天天主教寺庙不会举行弥撒,但会在星期五的晚上(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一刻)举行耶稣受难礼仪。教皇在其他神父和数百名信众的陪同下,带领队伍穿过梵蒂冈的大街小巷,缅怀主在各各他山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组成“十字架之路“的每个站台上,诵读福音书的不同段落。
在圣周六,梵蒂冈的教堂白天因服丧而不会举行弥撒。教徒会回顾、冥想和纪念基督之母圣母玛利亚孤独的日子。守夜弥撒要在午夜过后才会在圣彼得广场举行。在这一宗教活动中,人们在中庭点燃烛火,经过祝福后,用烛火点燃复活节大蜡烛,代表复活的基督。蜡烛的火焰又被用来点燃所有的蜡烛,这些蜡烛将照亮教堂,象征着希望和喜悦。
复活节周日清晨,教皇会在圣彼得广场主持弥撒,举行复活节圣餐仪式。此外,还要点燃复活节蜡烛,代表复活的基督之光,并将其点燃一整天。活动结束时,教皇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向罗马和全世界送上教皇祝福语UrbietOrbi。这也是教皇在圣诞节当天传达的祝福。
艺术
音乐
梵蒂冈及其前身教皇国在基督教音乐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梵蒂冈唱诗班既演奏格里高利圣咏等古代圣咏曲,也演奏现代复调音乐。教皇唱诗班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唱诗班的演唱者最初来自北欧,但从 16 世纪开始,更多的演唱者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此时,教会当局开始担心传统旋律会淹没礼仪文本中的歌词。因此,帕莱斯特里纳(Palestrina)等改革者修订了格里高利圣咏和日耳曼音乐,并由罗马的美第奇出版社印刷。这些改革一直沿用至今。梵蒂冈的传统乐器是管风琴。近代,流行音乐家表演的圣诞音乐会已在梵蒂冈举办了 13 年,直到 2006 年才结束。
罗马天主教教皇合唱团在西斯廷礼拜堂及罗马所有有教皇主持典礼的教会中演奏,其中就包括圣彼得大教堂,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合唱团之一,为教皇西斯笃四世所创,是教宗个人合唱团。数百年来,合唱团的构成与人数一直在改变,目前的合唱团包括20个男高音和男低音,以及30个女高音和女低音。
建筑
梵蒂冈是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它是世界上艺术品最集中的地方。许多艺术家和建筑师受彼得大帝(历史上第一位教皇)继位后的历任教皇委托,在梵蒂冈的建筑中创作。历代许多艺术家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布拉曼特、平图里奇奥、米开朗基罗、乔凡尼·贝尼尼及其弟子等艺术家都曾在这座至今仍象征着基督教中心的大教堂工作过。
梵蒂冈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罗马历史中心的其他域外财产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如今,梵蒂冈宫殿建筑群仍是教皇的居所,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圣彼得大教堂,其竣工于1605年,占地 162,000 平方米,包括教皇居室、罗马天主教会、罗马教廷办公室、小教堂、梵蒂冈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画廊。教皇乌尔班八世于 1626 年11月18日为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从功能上讲,教皇的主要教堂,因为它面积大、靠近教皇官邸,而且位于梵蒂冈城内,大多数教皇的礼仪和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绘画
文艺复兴前的中世纪时期,艺术往往依附于宗教而存在,而绘画和雕塑则紧密地与教堂建筑围绕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梵蒂冈中的壁画和雕塑,依然与教堂建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时代精神的融入,还是使壁画、雕塑艺术在内容、风格以及所表达的思想上显现出新的转变,创新是梵蒂冈艺术与传统基督教艺术相比最为鲜明的特征。
在梵蒂冈的艺术作品中,对于人物的详细刻画和对神态的真实表现,来源于古希腊的雕刻之中。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考古研究活动的兴盛,大量古代的雕塑文物从地下被挖出,使艺术家们从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从梵蒂冈的壁画中可以看见,即使在教堂圣地,也存在着大量对人体的描绘。对于宏大场景的描绘是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又一特征,从梵蒂冈的墙体壁画上,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对表现宏大的空间的追求。著名艺术家和代表作品有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最后的审判》、彼得罗·洛伦泽蒂(Pietro Lorenzetti)的《 彼拉多之前的基督》、西蒙·马蒂尼(Simon Martini)的《 给予救赎者的祝福》 、乔托(Giotto)的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和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创作的《 圣母子》《圣多米尼克》和《圣凯瑟琳》等。
雕塑
梵蒂冈有许多古希腊罗马雕塑和碑铭,庇护七世基亚拉蒙迪(Pius VII Chiaramonti)建立了西斯廷礼拜堂,以收藏罗马雕像和半身像,在教堂内有近一千件雕塑作品,包括皇帝和神灵的肖像、石棺浮雕等。名作有《克尼多斯的维纳斯》《圣殇》《沉睡的阿莉亚多尼》《望楼的阿波罗》《拉奥孔》以及《望楼的躯干雕像》等。在埃特鲁里亚展示中,重要作品有公元前5世纪红陶制的“飞马”、前7世纪伊特鲁利亚的青铜“特迪的战神像”,以及前4世纪的“黑像式双耳壶”等。
国家象征
国旗
梵蒂冈国旗是以早期的教皇国国旗为蓝本。由两个面积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靠旗杆侧为黄色,另一侧则为白色。旗上的金黄和银白色是自1808年2月以来宗座瑞士近卫队帽徽的颜色。教宗良十二世于1825年订定这面旗帜。
国徽
梵蒂冈国徽为一面红色的盾徽,上面有两把交叉的圣伯多禄的钥匙和一顶教宗的三重冕。
国歌
梵蒂冈国歌为《教宗进行曲》(意大利语:Innoe Marcia Pontificale;拉丁语:Hymnusetmodus Militaris Pontificalis),由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于1869年4月11日创作。1949年10月16日,庇护十二世正式认可教宗进行曲为新的宗座和梵蒂冈颂曲,取代了维克托林·霍尔迈耶创作的《凯旋进行曲》。
风景名胜
综述
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公里,地势高低起伏。虽然面积比较小,但是梵蒂冈有很多著名的景点。例如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收集、积累的成果。博物馆于1984年作为梵蒂冈城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年底,博物馆当年的参观人数达到545万9000人次。主要景点有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礼拜堂、梵蒂冈宫等。
主要景点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
圣伯多禄大教堂又称、,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教堂。它是教堂的中心,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是天主教的核心。
圣彼得大教堂主要由多纳托-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卡罗-马德诺和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设计,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建筑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根据天主教的传统,圣彼得教堂埋葬着耶稣使徒的首领和罗马的首任主教(教宗)圣彼得,因此取名圣彼得大教堂。其墓穴位于大教堂高处的祭台之下,也被称作“忏悔祭坛”。
梵蒂冈花园(Vatican Gardens)
梵蒂冈城花园(俗称“梵蒂冈花园“)由教皇尼古拉斯三世始建于1279年,花园的面积超过梵蒂冈国土面积的一半,占地23公顷,以中世纪防御工事、9世纪的古迹和延续至今的建筑为特色吸引游客观赏,被称为教皇的游乐场。园内有众多植物资源,有300种植物和6500件植物标本,其中还栖息了有相当规模的动物群体。梵蒂冈花园有四个热门景点,分别是布拉曼特的丽城庭院(Bramante’s Belvedere Courtyard)、柏林墙(Berlin Wall)、园内喷泉(The Fountains)和意大利花园(TheItalian Garden)。
梵蒂冈墓地(Vatican Necropolis)
梵蒂冈墓地又被称为“梵蒂冈墓穴“(Vatican Scavi),位于梵蒂冈城圣彼得大教堂地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考古遗址。梵蒂冈墓地作为众多教皇的最后安息之地,这个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墓地于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该遗址内拥有狭窄的通道和众多房间网络,其中包括装饰精美的陵墓、石棺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展示了罗马时代的工艺技术。该建筑还反映了从异教徒罗马习俗到基督教时代的过渡,包括早期的基督教符号和图案。梵蒂冈墓地中有五个热门景点,分别是圣彼得墓、教皇陵墓、古代陵墓、石窟和铭文和壁画。
拉斐尔客房酒店(Raphael's Rooms)
拉斐尔客房酒店,又被称为Stanzedi Rafaello,是教皇宫殿第二层的一部分。这些房间最初是为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准备的一套居室,由拉斐尔·桑西和他的工作室设计装修。酒店内有四个房间,分贝是君士坦丁厅、赫利奥多鲁斯厅、塞格纳图拉厅和博尔戈大火厅。君士坦丁厅用于举办招待会和官方仪式。赫利俄多鲁斯厅则用于教皇的私人接见。酒店天花板上的四个《旧约圣经》场景全由拉斐尔本人创作。、塞格纳图拉厅则是供教皇使用。博尔戈大火厅用于开展罗马教廷最高法院的会议。
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
梵蒂冈博物馆是位于梵蒂冈内的艺术博物馆,其建筑展示了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各种建筑风格。以收藏大量艺术品和历史文物而闻名。梵蒂冈博物馆每年都要接待600多万游客,由54个展厅组成,是世界上收藏文艺复兴和中世纪艺术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经典雕塑和绘画作品,如拉斐尔·桑西、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和乔凡尼·贝尼尼的作品。
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
西斯廷教堂是梵蒂冈使徒宫内的一座小教堂,于15世纪后期建造,它的名字来源于教皇克斯图斯四世的名字,由建筑师乔瓦尼·多尔奇设计,是教皇加冕的场所,具有宗教意义。但比起实际意义上的建筑,西斯廷教堂之所以能成为地标建筑,更多是因为点缀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的壁画。这些壁画由卢卡、米开朗基罗、彼得罗·佩鲁吉诺和桑德罗·波提切利等艺术家创作而成,描绘出了创世纪中的场景,包括具有标志性的天花板壁画《创造亚当》。几世纪以来,西斯廷教堂见证了数次教皇加冕仪式和聚会,使其成为梵蒂冈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艺术爱好者和精神追求者必不可少的朝圣地。
梵蒂冈宫(Palazzo Apostolico)
自公元14世纪以来一直是历代教皇的定居之处,数百年来已改建了多次。梵蒂冈宫的总建筑师是拉斐尔的叔父布拉曼特,宫内富丽堂皇的壁画是由拉斐尔画的,教皇本来要求这些壁画应该符合罗马教廷的历史,宣扬罗马教权的威望,但是拉斐尔的壁画正符合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梵蒂冈宫内有礼拜堂、大厅、宫室等,是世界天主教的中枢。宫内有举世闻名的西斯廷小教堂,过去一直是教皇私人用的经堂。
圣玛利亚大教堂(Basilicadi Santa Maria Maggiore)
16个世纪以来,圣玛丽亚大教堂一直是作为圣母玛利亚圣地和艺术文明的摇篮,在罗马城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堂位于埃斯基林山顶,是罗马四大教皇大殿之一。根据传统,圣母玛利亚指示并启发人们在埃斯基林山上建造她的居所。她在梦中向贵族乔瓦尼和教皇利比里乌斯显灵,请求在她将奇迹般地揭示的地方建造一座纪念她的教堂。每年,人们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来纪念雪地奇迹。在礼仪中,白色花瓣从天花板上飘落下来,在会众和圣母之间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结合。
大教堂里供奉着玛利亚圣像——“罗马人民的救赎“(Salus Populi Romani)。传统上,这幅圣像是由画家的守护神、福音书的作者圣路加绘制的。教皇方济各将他的使徒之行托付给Salus Populi Romani圣像的保护,每次出发前和返回后,他都会去拜访圣像。
圣玛丽亚大教堂重要的遗物包括圣马修和圣杰罗姆的遗体。教堂内总共有七位教皇被安葬在这里。
大教堂中还收藏有众多珍宝,使圣玛丽大教堂成为艺术与精神的殿堂。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
圣彼得广场(拉丁语:Forum Sancti Petri,意大利语:Piazza San Pietro)是位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正前方的一个大广场,在博尔戈街区(rione)的正西方。广场和大教堂都以圣彼得命名,是因为圣彼得是耶稣的使徒,所以天主教徒认为他是第一任教皇。广场中央有一座古埃及方尖碑,从1586年竖立在现址。100年后,乔凡尼·贝尼尼设计出了广场的布置样式,包括周围巨大的多立克柱廊。柱廊总共四根柱子,可以将游客拥入“教堂母亲的怀抱“。
布拉曼特楼梯
原始的布拉曼特楼梯建于1505年,由多纳托·布拉曼特按照双螺旋楼梯的设计建造。它将教皇英诺森八世的贝尔维德雷宫与外部连接起来,矗立在一个方形塔楼上。布拉曼特楼梯以花岗岩多立克柱和人字形铺地图案为特色,其设计目的是方便来往的人和交通工具进出。
该建筑物也被认为是小安东尼奥·达·桑加洛设计奥维耶托圣帕特里齐奥井双螺旋通道的灵感来源。一般情况下,原始的布拉曼特楼梯不对公众开放,但也有专门的旅游团可以前来参观。
而同样位于梵蒂冈博物馆内的现代双螺旋楼梯通常也被称为“布拉曼特楼梯“,由朱塞佩·莫莫设计,安东尼奥·马拉内尼雕刻,费迪南多·马里内利艺术铸造厂于1932年完成建造,其灵感也来源于原始的布拉曼特楼梯。这座建筑与原作一样,属于双螺旋结构,有两个楼梯,让人们在上楼时不会与下楼的人同时相遇。这种设计的主要是为了让每个方向的交通都畅通无阻。坡道环绕楼梯间的外墙,宽约15米,中间留有空地。坡道周围的栏杆采用华丽的金属加工,而上方的顶棚则为楼梯提供了必要的照明。该建筑物位于博物馆参观的尽头,可以让所有游客都从这里离开。
参考资料
梵蒂冈.中国百科全书.2023-10-27
Partitura della riduzione per coro a 4 voci dispari di Alberico Vitalini con testo originale latino di Mons. Raffaello Lavagna.vatican.2023-11-05
GeoHack - 梵蒂冈.GeoHack.2023-11-03
INterenet.INterent.2023-10-27
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2023-10-27
梵蒂冈城 国家代码,梵蒂冈城 国家/地区概况.countrycodebase.2023-11-19
VATICAN COUNTRY CODE +379.country code.2023-11-24
Popolozione.Popolozione.2023-10-30
梵蒂冈城人口.countryaah.2023-11-05
AMMINISTRAZIONE DEL PATRIMONIO DELLA SEDE APOSTOLICA 梵蒂冈 分行.hopetrip.2023-11-05
梵蒂冈 国家代码 +379.hopetrip.2023-11-05
7 Vatican City Attractions You Cannot Miss.headout.2023-11-05
Vatican City.V.2023-10-28
From Terminal to Termini with Ciampino Airlink .trenitalia.2023-11-05
Rome: From and to Ciampino Airport (CIA).tripadvisor..2023-11-05
StatisticheDatidiTrafficoAeroportualeItaliano.STATISTICHE.2023-11-05
The Vatican City State Railway.Vatican.2023-10-30
403 Forbidden.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2023-10-27
梵蒂冈城国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3-10-28
Trasformazioni urbane e memoria collettiva: l' area vaticana, la Spina e via della Conciliazione.academia.2023-11-04
NOAA: Earth Had Its Third Warmest Year on Record in 2017.Wu.2023-11-24
Vatican City in the Past.archive.2023-11-06
Lacus.L.2023-11-03
St. Peter, Prince of the Apostles.newadvent.2023-11-06
THE TRAVELS OF PERO TAFUR (1435-1439).washington.2023-11-06
States of the Church.newadvent.2023-11-06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books.google.2023-11-06
https://www.worldcat.org/oclc/62243072.worldcat.2023-11-06
St. Gregory II.catholic.2023-11-06
Medieval Italy: An Encyclopedia.books.google.2023-11-06
The Lands of St. Peter: The Papal State in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Early Renaissance, 第 10 卷.books.google.2023-11-07
The Pope's Soldiers: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Modern Vatican.jstor.2023-11-05
TREATY BETWEEN THE HOLY SEE AND ITALY IN THE NAME OF THE MOST HOLY TRINITY.archive.2023-11-07
Nota Informativa sui rapporti diplomatici della Santa Sede, 09.01.2023.press.2023-11-04
BILATERAL RELATIONS OF THE HOLY SEE.archive.2023-11-04
EUR.EUR.2023-10-27
The Finances Behind Vatican City.Michig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23-12-04
梵蒂冈的宗教与信仰.梵蒂冈.2023-10-28
ilmessaggero.ilmessaggero.2023-11-06
圣彼得大教堂.专栏.2023-10-28
Apostolic Journeys outside Italy - 2023.A.2023-10-28
How To Get Around Vatican Gardens And Make The Best Of Your Time.headout.2023-11-05
Your Ultimate Guide To Exploring The Sistine Chapel in Rome.headout.2023-11-05
Richardson, New Top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Ancient Rome.wordpress.2023-11-19
VACANTIS APOSTOLICAE SEDIS.VACANTIS APOSTOLICAE SEDIS*.2023-11-19
Pope Francis (8 September 2014)..Pope Francis (8 September 2014)..2023-11-19
States of the Church.archive.2023-11-06
Ostrogoths.catholic.2023-11-06
Pope St. Gregory II.catholic.2023-11-06
Rome in the Footsteps of an XVIIIth Century Traveller.romeartlover.2023-11-06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oxfordreference.2023-11-07
Lorenzo Valla, Discourse on the Forgery of the Alleged Donation of Constantine.history.2023-11-07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books.google.2023-11-07
Encyclopedia of the Middle Ages.archive.2023-11-07
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dlpu.edu.2023-11-07
The Frankish Kingdoms Under the Carolingians 751-987.books.google.2023-11-07
Battaglia di Legnano.arsbellica.2023-11-07
The Monstrous Regiment of Women: Female Rulers in Early Modern Europe.books.google.2023-11-07
The Empress Theophano: Byzantium and the West at the Turn of the First.books.google.2023-11-07
Ottonian Queenship.books.google.2023-11-07
Mores Catholici: Books VII-IX.books.google.2023-11-07
L'Église au pouvoir des laïques: (888-1057).books.google.2023-11-07
The symbolic language of authority in the Carolingian world (c. 751-877), 2008.academia.2023-11-07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medieval Italy : structures of political rule.archive.2023-11-07
Legacy of Otto I.britannica.2023-11-07
Deutsche Biographie.deutsche.2023-11-07
The Origins of Modern Germany - Softcover.abebooks.2023-11-07
Christianity: A History Paperback – May 1, 2003.amazon.2023-11-07
Germany.britannica.2023-11-07
The Holy Roman Empire.booktopia.2023-11-07
Western Civilization: A Brief History.books.google.2023-11-07
Religious Life between Jerusalem, the Desert, and the World: Selected Essays.books.google.2023-11-07
Nicholas of Cusa – A Companion to his Life and his Times.books.google.2023-11-07
Medieval Italy: An Encyclopedia.books.google.2023-11-07
The Greenwood dictionary of world history.archive.2023-11-07
Wars of the Papal State, until 1563.archive.2023-11-07
Clement V./books.google.2023-11-07
A short history of Italy, from classical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archive.2023-11-07
A history of early Renaissance Italy: from mid-thirteenth to the mid-fifteenth century.archive.2023-11-07
梵蒂冈城的历史.vatican.2023-11-07
The Twilight Of A Military Tradition: Italian Aristocrats And European.books.google.2023-11-07
The Regions of Italy: A Reference Guide to History and Culture.books.google.2023-11-07
Rome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Post-Tridentine Syndrome and the.books.google.2023-11-07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books.google.2023-11-07
Europe 1715-1919: From Enlightenment to World War.books.google.2023-11-07
Il "triumvirato rosso".archive.2023-11-07
Europe between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1900 - 1945.books.google.2023-11-07
1870 End of Papal State.archive.2023-11-07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books.google.2023-11-07
World.World.2023-10-29
Fascist Italy and Nazi Germany: The "fascist" Style of Rule.books.google.2023-11-07
Rome.Rome.2023-11-03
Britain and the Vatic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books.google.2023-11-07
Britain and the Vatic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 Softcover.Britain and the Vatic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 Softcover.2023-11-21
HOMILY OF HIS HOLINESS BENEDICT XVI.vatican.2023-11-07
POPE IS EMPHATIC ABOUT JUST PEACE; His Stress on 'Indispensable Basis' for End of Hostilities Held Warning to Reich JEWS' RIGHTS DEFENDED Pontiff in von Ribbentrop Talk Spoke in Behalf of Persecuted in Germany and Poland.POPE IS EMPHATIC ABOUT JUST PEACE; His Stress on 'Indispensable Basis' for End of Hostilities Held Warning to Reich JEWS' RIGHTS DEFENDED Pontiff in von Ribbentrop Talk Spoke in Behalf of Persecuted in Germany and Poland.2023-11-21
Vatican.Vatican.2023-10-30
INITAE DIE 11 FEBRUARII 1929.INITAE.2023-10-27
Internet.Internet.2023-10-30
BBC中文.BBC.2023-10-27
Francis.vatican.2024-02-07
Calendario atlante De Agostini.books.google.2023-11-04
Photos of Holy See (Vatican City).cia.gov.2023-11-04
Geografia.vaticanstate.2023-11-04
梵蒂冈.DB-City.2023-11-20
CAGLIARI, ITALY.weatherbase.2023-11-04
The request could not be satisfied..weatherspark.2023-11-04
CLIMA CAGLIARI (ITALIA).climate.2023-11-04
Il clima di Cagliari e il periodo migliore per viaggiare.quandovisitare.2023-11-04
Che tempo fa in Vaticano?.archive.2023-11-04
Giardini Vaticani.rome.2023-11-04
The Vatican Gardens.The Vatican Gardens.2023-11-20
Top Ten.Top Ten.2023-11-20
The Vatican Gardens.The Vatican Gardens.2023-11-20
Vatican Gardens The Vatican Gardens Jubilee 2000.Vatican Gardens The Vatican Gardens Jubilee 2000.2023-11-20
Directorate of Technical Services of the Governorate of Vatican City State..Directorate of Technical Services of the Governorate of Vatican City State..2023-11-20
Il ''lifting'' ecosostenibile dei Giardini Vaticani.Il ''lifting'' ecosostenibile dei Giardini Vaticani.2023-11-20
A Visit to the Vatican Gardens.A Visit to the Vatican Gardens.2023-11-20
Are Vatican gardens worth visiting?.Are Vatican gardens worth visiting?.2023-11-20
The Vatican Gardens are going “green”.The Vatican Gardens are going “green”.2023-11-20
The Vatican Gardens.archive.2023-11-04
Come sono verdi i giardini del Papa.vaticandiplomacy.2023-11-04
inb.Inb.2023-10-30
Code of Canon Law IntraText CT - Text.Code.2023-10-30
BIOGRAPHY OF THE HOLY FATHER FRANCIS.vatican.2023-11-05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2025-04-24
“Prisoner of the Vatican”: A pope’s last stand and the birth of the new Italy.The Seattle Times.2023-11-26
中国与梵蒂冈:扑朔迷离的政治、宗教关系.新浪网.2023-12-01
梵蒂冈希望在中国设立常设办事处 外交部回应.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2024-05-22
Joint Communiqué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Holy See and the Sultanate of Oman.vatican.2023-11-04
DELEGAZIONI UFFICIALI PRESENTI ALLA MESSA ESEQUIALE DI SUA SANTITÀ GIOVANNI PAOLO II .vatican.2023-11-04
La Santa Sede intrattiene relazioni diplomatiche con 180 Stati.archivioradiovaticana.2023-11-04
Comunicato della Santa Sede, 01.06.2021.vatican.2023-11-04
Articoli della rivista «Ius Ecclesiae» che sono stati inseriti nella Bibliografia Canonistica .iuscangreg.2023-11-04
Military in Vatican City.profilbaru.2023-11-05
L'esercito pontificio da Castelfidardo a Porta Pia, 1860-1870: uniformi, equipaggiamento, armamento.books.google.2023-11-05
The Pope's Legion.Google.2023-11-05
The Papacy: Gaius-Proxies.books.google.2023-11-05
The Force of Destiny: A History of Italy Since 1796.books.google.2023-11-05
(Comando della Guardia Palatina d'onore di Sua Santita') FEDELTA' PALATINA( 1945).invitoallalettura.2023-11-05
IN THE SERVICE OF THE HOLY FATHER.archive.2023-11-05
HARMONIOUSLY AND OPEN.archive.2023-11-05
Military in Vatican City.profilbaru.2023-11-05
Uniform and equipment.sciarium.2023-11-05
Corpo della Gendarmeria.vaticanstate.2023-11-05
Polozione.Polozione.2023-10-30
Behind.Behind.2023-10-30
Vatican.微信安全中心.2023-10-30
POPE.POPE.2023-10-30
梵蒂冈.mofcom.2023-11-20
Forbidden.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1-26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Catholicism.waybackmachine.2023-11-26
Vatican City.History.2023-12-04
梵蒂冈财政“扭亏为盈”.BBC.2024-02-07
US.US.2023-11-03
EUROPE :: HOLY SEE (VATICAN CITY) .CIA.2024-02-07
Italy.italy.2023-11-03
THE 'ELEMOSINERIA APOSTOLICA' ORGANIZES HOPE.THE.2023-10-28
Great.Great.2023-10-28
404 Not Found.中国网.2023-10-28
Notizie ed Eventi.N.2023-10-28
梵蒂冈新闻.梵蒂冈.2023-10-28
(梵蒂冈电台讯).梵蒂冈广播电台.2023-10-28
意大利犯罪.微信安全中心.2023-10-30
Page Not Found - Rome Reports.Rome.2023-10-30
Page.Page.2023-10-30
GLOBA.Globa.2023-10-30
SLATE.slate.2023-10-30
DAmned.Damned.2023-10-30
Specola Vaticana.vaticanstate.2023-11-04
Internal Healthcare System of the Vatican City State.ncbi.2023-11-04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2023-11-20
Vatican.Vatican.2023-10-30
Europe.Europe.2023-11-20
Vatican launches its first official cricket club.Vatican launches its first official cricket club.2023-11-20
twitter.twitter.2023-11-20
World Taekwondo Poomsae Open Challenge.World Taekwondo officially recognises Vatican Taekwondo as 211th member .2023-11-20
Transport.微信安全中心.2023-10-30
A Catholic's Guide to Rome: Discovering the Soul of the Eternal City.books.google.2023-11-05
Roman Catholicism: The Basics.google.2023-11-05
Rome.books.google.2023-11-05
SALA.SALA.2023-10-30
La Ferrovia dello 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La Ferrovia dello 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2023-10-30
Huffpost.H.2023-10-30
Travel.微信安全中心.2023-10-30
V.微信安全中心.2023-10-30
梵蒂冈城.世界遗产中心.2024-02-07
TheVaticanLibraryGoesOnlineandDigitizesTensofThousandsofManuscripts,Books,Coins,andMore.Culture.2023-10-30
Vatican City.Vatican.2023-10-30
La messa in Vaticano: una cerimonia solenne, ricca di storia e di spiritualità.visitareroma.2023-11-05
vaticanstate.vaticanstate.2023-11-05
Pape.Pape.2023-10-30
La Settimana Santa a Roma.hellotickets.2023-11-06
The Vatican has hosted a concert of classical music aimed at fostering reconciliation among Christians, Muslims and Jews..bbc.2023-11-20
Vatican to discontinue annual Christmas concert .webarchive.2023-11-20
OSV News.OSV News.2023-11-20
神性的形象诠释‒‒ 以敦煌和梵蒂冈的造型艺术为例.中国知网.2023-11-06
梵蒂冈美术博物馆.gallerix.2023-11-21
梵蒂冈博物馆.无二之旅.2023-10-28
> COSPAIA.Chiesa.2023-10-27
Vexillological Association.Vexillological Association.2023-11-20
Alcune Leggi dello S.C.V. .Alcune Leggi dello S.C.V. .2023-11-20
SALA.SALA.2023-10-27
Pontifical Anthem and it's story.archive.2023-11-05
Sign.Sign.2023-10-28
Masses with the Pope at the Vatican .PAPAL.2023-11-26
Vatican Necropolis Tour – Unearth Ancient Roman History Beneath St. Peter’s Basilica.headout.2023-11-05
What To Know About Vatican Museums Before Your Visit: The Complete Travelogue.headout.2023-11-05
V.Vatican.2023-10-28
History, Art and Spirituality.basilicasantamariamaggiore.2023-11-05
William Tronzo, ed., St. Peter's in the Vatic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jstor.2023-11-05
Bernini: His Life and His Rome.books.google.2023-11-05
Discover the Vatican’s Bramante Staircase.archive.2023-11-05
ESCALIER DE BRAMANTE.photovoyage.2023-11-05
The Vatican Museums and the Guggenheim: Two Ingenious Spirals of Art.lavocedinewyork.2023-11-05
Lee F. Mindel Compares the Oculi at the Vatican and the Guggenheim Museum.architecturaldigest.2023-11-05
High Renaissance art in St. Peter's and the Vatican : an interpretive guide.archive.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