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显节
主显节(Epiphany),又称“洗礼节”“显现节”“主领洗节”,东正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东正教十二大节之一,在俄历每年1月6日进行,相当于公历1月18日或19日。
主显节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由基督教早期派别之一的诺斯替派提出在1月6日庆祝“耶稣受洗节”,并主张耶稣在受洗时才会真正诞生为神之子。后来该节日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克雷芒教父的引导下呼吁各教会共同庆祝该节日,并命名为“主显节”。基督教徒在光明节期间的主要庆祝活动是祝圣水仪式(以祈求上帝的祝福降至水中)和浸洗(以纪念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先知约翰的洗礼)、占卜等活动。
2024年1月19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参加东正教主显节活动时钻进冰窟窿进行沐浴。
名称解释
主显节,又称“洗礼节”“显现节”“主领洗节”,是东正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东正教十二大节之一,诞生于公元3世纪,在俄历每年1月6日进行,相当于公历1月18日或19日。在主显节期间会进行祝圣水仪式及浸洗、占卜等活动。主显节命名取自希腊语 ἐπῐφᾰ́νειᾰ / epipháneia,指的是神对凡人的物理表现或启示。
历史沿革
主显节原本是东正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有关主显节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部分诺斯替派(基督教早期派别之一)的人在1月6日庆祝“耶稣受洗节”,并主张耶稣在受洗时才会真正诞生为神之子。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克雷芒教父为了维护教会的信仰,驳斥了诺斯替派在该方面的错误指导,并呼吁各教会一同庆祝“主显节”,主显节从而成为东方教会形成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公元361年,罗马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马塞利努斯(Ammianus Marcelinus)写道,基督教徒将该节日称为“主显节”。
公元4世纪起,罗马天主教确定在12月25日庆祝耶稣圣诞,而在1月6日庆祝主显节,用来纪念耶稣向世人显现的三个核心事件:东方三博士来朝、耶稣受洗和变水为酒。由于天主教注重第一次显现,因而“主显节”又称“三王来朝节”。
东正教同其他东方教会在1月6日庆祝“主显节”,由于历法不同,1月6日相当于公历1月18日或19日,由于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注重第二次显现,所以又称其为“主领洗节”。
活动与仪式
东正教教徒
祝圣水仪式
在主显节当日,东正教要对天然水体,主要是教堂里的水进行圣化,并将圣水赐予信徒。该仪式被称为祝圣水仪式,举行仪式时,司祭或主教一边念相应的祈祷词,一边将十字架往水里浸三次,以祈求上帝的祝福降至水中,祝圣水仪式一般分为大祝圣水仪式和小祝圣水仪式两种仪典。大祝圣水仪式在主显节前夕和主显节当天的午祷后举行,特点为庄重;小祝圣水仪式可以按信徒的愿望在任何时间举行,通常一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复活节中间节日的星期三,另一次是救主基督施生命十字圣架之宝木巡游纪念日。此外,在教堂奉献日仪典前也会进行小祝圣水仪式。
浸洗
为了纪念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先知约翰的洗礼,信徒在主显节午夜前后会参加浸洗活动。
占卜
在主显节的前一天晚上,人们通常会进行占卜活动,尤其是女孩子会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进行占卜。
其它国家及地区
对于非东正教基督徒而言,主显节关注的是基督生命的另一个重要事件:东方三博士访问伯利恒事件。例如在法国,人们传统会在主显节当日品尝国王蛋糕;在美国,主显节拉开了狂欢节的序幕,人们则会在狂欢节期间吃一款黄色、绿色和白色的国王蛋糕;在拉丁美洲,人们会在主显节的前一天晚上为陪伴三位国王的动物们放上草和水,第二天早上会收到来自国王的礼物;在意大利,主显节则被称为Befana,是一个民间节日,庆祝一位名叫Befana的老妇人的传说。
活动意义
主显节用来纪念耶稣向世人显现的三个核心事件:东方三博士来朝、耶稣受洗和变水为酒。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19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时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当日在参加东正教主显节活动时钻进冰窟窿进行了沐浴。
参考资料
俄罗斯民众冰水洗浴 迎接主显节.中国新闻网.2024-01-20
佩斯科夫:普京“钻了冰窟窿”.参考消息.2024-01-20
What is Epiphany and why do we celebrate it?.National Geographic.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