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英文名:Zhangjiachuan Hui Autonomous County),别名阿阳,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水市下辖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市庄浪县,总面积1311.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4.37万人,下辖10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张家川镇阿阳大道168号。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貌由梁、沟壑、川台、河谷构成,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而不热,冬长而严寒,有大小河流7条,分为千河、马鹿河、牛头河葫芦河四大水系。县境在夏商时境内为西戎地。周时封秦非子为附庸,秦为陇西郡辖地。西汉时天水郡为辖地。历经多代政权更迭后,先后为陇县、并入清水县,元代分属天水市的清水和秦安县两县辖治。明清时属秦州之清水县、秦安县管辖。民国时期先后属甘肃省陇南道之清水、秦安两县和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之清水、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先后属天水专区、天水地区管辖。1985年7月,隶属天水市管辖。

张家川县2021年经济总量在天水市各区县排名第7,形成以餐饮服务、畜牧养殖、现代饲草、特色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特色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有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第三产业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导。2022年,张家川县实现生产总值37.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0元。张家川县为连接天水市平凉市、天水至关中的重要中转地区,形成了以铁路、高等级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境内建有张家川站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处于丝绸之路、关陇古道腹地,文物古迹众多,是早期秦人发祥地之一,境内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常山文化,有众多等遗迹,其中马家塬遗址、东汉河峪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川花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家川县有旅游景点28处,其中回乡风情园景区入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先后获得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等荣誉称号。 

名称由来

刘彻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大月氏,期间被匈奴扣留并与匈奴公主订婚。他在匈奴住了十二年以上,成功逃脱并找到大月氏国,签订联盟协议。返回长安途中,他安置了匈奴公主和五个孩子在张家川。张骞抵达长安后,公主悲伤不已,并因此去世,被埋葬在张家川北川地区。当地人将该地称为"长悲川",后来演变为北川(悲川)。

赵光义太平兴国初年,曾在此地筑漳川城,后“漳川”传为“张川”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

夏商时境内为西戎地。

周孝王十三年(前885年),周封在渭之间养马有功的秦非子为附庸,在秦建邑,号赢秦。周郝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襄王命大将白起始筑弓门堡,防御羌戎侵犯。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设陇西郡,郡治临洮县,张家川县属陇西郡。

秦汉至南北朝

秦沿用旧制。西汉沿袭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刘彻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天水郡,辖16县,其中陇县在县境。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监察性质的刺史部13州,陇县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

东汉建武二年(26年)秋八月赤眉军西进关山隗嚣派部将杨广率兵迎击,赤眉军败退。建武六年(30年)隗嚣叛刘秀的东汉王朝,降割据巴蜀的公孙述,派王元占据陇坂,伐木塞道,与汉军战,汉军大败。建武十八年(42年),改王莽所置刺史为刺史,凉州刺史部驻陇县。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改称汉阳郡,辖13县,撤清水、戎邑道并入陇县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刺史部由陇县迁冀县

曹魏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三国初,魏复置清水县,撤陇县并入清水县。属广魏郡。之后张家川再未置县,县大部属清水县、秦安县辖。晋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秦州都尉陈安反前赵刘曜,战败。命部将宋亭据守上,安便奔保陇城镇。七月,陇城陷,陈安战败被斩。

隋唐至宋元

隋大业年间(605年至617年)在马鹿乡龙口峪修建佛教寺院正觉寺。

唐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自大震关西侵,张家川地区属吐蕃领地。大中二年(848年)十二月风翔节度使崔珙大破吐蕃,收复清水县。次年三月,秦州区人民起兵归唐,张家川地区复归唐治。

宋兴国二年(977年)置弓门寨。秦州经略使曹玮筑清水城及弓门、冶坊、糜穰、静戎四寨堡。绍圣四年(1097年)在弓门北山重修白起祠,弓门寨兵马都监魏诚立碑。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在张家川镇东北山腰建成三台观。

完颜晟天会八年(1130年),张家川县分属秦州之冶坊、陇城二县。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年),撤陇城县并入秦安县,撤冶坊并入清水县。张家川县分属秦州之清水、秦安两县辖。明清时,张家川大部仍属秦州之清水县、秦安县辖。

明清

明清时期,绝大部分张家川地区仍属秦州区清水县秦安县辖。明成化五年(1469年)陕西巡抚马文升迁兴平市百户所于长宁驿。崇祯五年(1632年)农民起义军红军友部,由长宁驿西进,与明军副将蒋一阳部激战于清水,起义军随后转战张家川,被临洮县总兵曹文诏、游击曹变蛟击败。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陕北农民起义军首领高迎祥张献忠马守应,率部在张家川大败绥远省总兵张全昌、副将贺人龙、临洮总兵曹文诏,杀死都司田应龙,曹文诏自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张家川农民胡景聚众数千人起事反明,被知府乔迁高率兵镇压。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秦安知县蒋允焄更名断山镇为龙山镇。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白莲教将领杨开甲率众万余人,从四川省进入清水县境,继而转战于秦安县的龙山镇。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在太平军捻军的影响下,张家川、龙山镇的回族在陕西回民反清斗争的直接鼓动下,相互联系、声援,起事响应,清政府为防止回民互相串联反清,强迫陇县固关回族群众离境。十月,回民军首领李承恩率领数千人联合铁正国攻打龙山镇城。

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与回民起义军在境内爆发多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入甘镇压回民军。回民军首领李得仓率部投降。六月,其余部3.1万余人被安置在张家川等地。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陕西回民军崔伟部转战张家川,在上磨高家台子设伏,败清军王得胜部于王家堡。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将在西宁市招降的陕西籍回族毕大才部眷属3280余人,陕西籍回民崔伟部眷属1万余人,安置在张川境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3月,推行省、县两级制,暂存道制。张家川县大部属甘肃省陇南道之清水、秦安县两县辖。民国三年(1914年),河南中原复汉军大统领白朗率部起义,在袁世凯重兵堵击下,白朗军8000余人由陕西省进入甘肃。甘肃督军张广建令崔正午部驻防关山堵截,崔部战败。三月九日,白朗军到达张家川,于四月初一日离开,经龙山西去。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夏历十月初一,马廷贤部马如林领兵900多人围攻张家川城,被陕西警备师第二旅第六团团长马荣全守城部队击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由清水县松树镇经龙山、川王、张棉驿进入庄浪县。同年甘肃省设立行政督察区,张家川县大部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清水、秦安县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张川镇为清水县第四区,改恭门乡为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海原县固原市一带的回族农民在马思义、马国琳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十九日,起义军进入张家川,被编为“张家川营”。起义军多次与国民党军交战,伤亡惨重。6月,马思义带领义军进入陇东解放区,被编为“陇东回民抗日骑兵团”,“张家川营”被编为第三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24日,“国民革命军18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下,于清水县盘龙铺到达马鹿镇白杨树沟,遂经关山梁,于25日,击退国民党第六十一师的阻击,绕道唐家河东进延安。1949年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在固关战斗结束后,急进马鹿、阎家店。29日,张家川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家川县分属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之清水、秦安县辖。

1951年4月,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改称天水区。1953年7月6日,析清水、秦安、庄浪、陕西省陇县37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属天水区。1955年6月8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区改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次年清水县辖的8个自然村,秦安县辖的13个自然村,华亭县辖的3个自然村划归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管管辖。1958年12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县合并,置清水回族自治县。

1961年12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县分设。1969年10月至2006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先后属天水市专区、天水地区、天水市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关山西麓,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5°54′~106°35′,北纬34°44′~35°11′之间,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平凉地区华亭、庄浪两县毗邻。其东起恭门乡秦家,西至梁山乡樱桃沟,长约62千米;南起胡川镇柳湾村,北至张棉驿乡白草洼,宽约48千米,总面积1311.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03%,占天水市总面积的9.14%。

气候

张家川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和青藏高原东部边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夏润冬燥,冬长严寒,夏短不热,春暖迟,秋凉早,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8.1℃。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19.9℃;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5.2℃。年平均降水量519.3毫米,其中5-10月降水量44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5.3%,年平均降水日数(≥0.1毫米)110天,日降水量极值108.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最小相对湿度6%。年日照时数2028.7时,占可照时数的46%。年平均风速每秒2.9米,盛行西南风。年平均蒸发量128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58天。年最大冻土深度60厘米,年最大积雪深度12厘米。

地质

张家川县地处六盘地槽与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为六盘山经向构造与秦岭纬向构造带接壤处,即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其东北和鄂尔多斯市地台南缘相连,东南和秦岭地槽相接,西北与祁连地槽接壤,西部与陇西县地块为邻。祁连秦岭断裂褶皱带和贺兰六盘褶皱带在县内形成一个复杂的十字交错复合区。

古生代早期奥陶一志留纪(距今约4.1亿~5亿年),境内为海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褶皱成山,并侵入了角闪岩和片状角闪岩等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体。古生代晚期泥盆—二迭纪(距今2.3亿~4.1亿年),境内为一隆起剥蚀区。中生代白垩纪(距今0.8亿~1.4亿年),境内东北角受鄂尔多斯地台影响致使地台边缘下沉,新生代第三纪(距今0.12亿~0.8亿年),境内中西部张家川—龙山—马关一带断陷盆地中沉积了陆相碎屑岩即甘肃红层。喜马拉雅运动使其发生小断裂和舒缓褶曲。第四纪(距今0.02亿年)境内以隆起运动为主,形成了高原地貌。

张家川县境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计有下古生界奥陶一志留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奥陶一志留系出露于县境东北部长宁驿—阎家店—平安子一带,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白垩系仅见下白垩统,称之为六盘山群,在县内仅分布于秦家塬至张棉驿以东和华亭市交界地段,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下第三系零星分布于张良—毛家磨—王家坪一带,为一套山间盆地山麓—河湖相沉积,上第三系主要分布于马关—龙山—大阳—张家川镇一带,为陆相碎屑岩沉积。第四系覆盖层在境内分布广泛,包括黄土层及冲积层、洪积层等。

地形地貌

张家川县位于六盘山南沿的关山西麓,地貌类型包括陇山山地和渭北黄土侵蚀地貌,其地貌类型可分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侵蚀构造丘陵地貌和侵蚀构造低山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倾斜状,有山地、沟壑、塬地、梁峁、河谷阶地和山涧盆地等。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最高点是秦家塬石庙梁,海拔高达2659.4米,最低点为海拔1486米的马河村,相对高差达到1173.4米,平均海拔为2011.4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678米。陇山位于东北部,境内有六条山梁从陇山贯穿整个地区,呈东北向西南伸展。地貌复杂,东北部为石质和土石山地,中东部为红土和红砂岩粘土交替的山地,中西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地。整体上,张家川地貌由梁峁、沟壑、川台、河谷四个部分组成。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张家川县共有大小河流7条,总长234.48千米,总流域面积1254.6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1.68亿立方米,自东北部至西南部,可分为千河、马鹿河、牛头河和葫芦河四大水系。均属渭河北岸支流。千河水系主要有四岔河和后河,县内流域面积98平方千米;马鹿河水系即马鹿河,流域面积241.6平方千米;牛头河水系主要有汤浴河、樊河和后川河,流域面积536.6平方千米;葫芦河水系有清水河,流域面积378.4平方千米。4条水系均属渭河水系。

马鹿河古名宁阳水,源出县境沙柳坡东南糜叶子洼,由北向南,由地寺坪南出境入清水县,改称长沟河,进入陕西省宝鸡市后又称通关河,再南流宝鸡风阁岭入渭河。全长66.84千米,流域面积425平方千米。县境全长34.14千米,流域面积241.6平方千米,落差200米,年径流深19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522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800万立方米。

地下水

张家川县境内中部地下水丰富,含水层深。东北部地下水缺乏,含水层薄,透水性差,埋藏较深。河谷川区下游为富水区,埋藏浅;上游为贫水区,埋藏深。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和河水入渗补给。其多年平均降水量8.21亿立方米,年蒸发总量8.33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37亿立方米,大部分径流集中在7月至9月,期间降水量329.2毫米,占全年的55.6%。径流的年内分配,4月至6月占全年的15.79%;7月至9月占43.27%;其余6个月仅占40.94%;径流的地域分配,以千河流域最高,径流深度210毫米,年平均每平方千米径流量21万立方米。

水利 

截至2007年,张家川县有引水渠道3条,总长11.8千米,其中已衬砌3.32千米。引用水源为后川河北支、清水河大阳支流及樊河河水,设计总引水流量每秒0.55立方米,受益范围主要是刘堡、恭门、大阳3乡镇河谷川台地,设计灌溉面积2400亩,有效灌溉面积2100亩。张家川县有夺丰渠,傅川渠及高家渠3个灌渠,有东峡、石峡2个水库,分为东峡和石峡2个灌区。此外,有清水河龙山防洪堤、后川河南河防洪堤及后川河上磨南河防洪堤3个防洪堤。2022年,张家川县完成清水河、樊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建堤防18.04千米,治理河道长度15.67千米。

东峡水库位于后川河支流南河上游,兴建于1958年,2009年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总库容520.0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720.0万立方米,属Ⅳ等小一型水库,现状实际年供水能力326.0万立方米,供水范围为县城城区及县域中东部,受水人口12.8万人。

土壤

张家川县土壤母质主要有残积、坡积母质,黄土母质,红土和红砂岩母质,冲积、洪积母质4种,有8个土纲、10个土类、23个亚类、57个土属、71个土种,主要有黑垆土、黄绵土、红粘土、褐土、淀土等。境内东部关山山地为棕壤和草甸土类,林沿灌丛草原地带为褐土类;中部浅山区主要土类为黑垆土,间有红土类;西部梁峁沟壑区为黄绵土和黑垆土类。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坡梁顶生长着草甸植物,形成山地草甸土;海拔2000~2300米的天然森林地带,受植被条件的影响,形成棕壤或淋溶褐土;海拔1900~210米的高山、滑坡山地多为红土类;1900米以下的缓坡、山湾多为黑垆土类;1800米以下的黄土梁峁沟壑区出现黄绵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0年,张家川县水资源总蕴藏量2.11亿立方米,人均890立方米。其中地表自产水1.68亿立方米,占总蕴藏量的79.6%;地下水4300万立方米,占总蕴藏量的20.4%。牛头河自产水量分别为2375.2万立方米和2856.2万立方米,占张家川县自产水量的14.3~23.9%;入境水量除清水河可利用小部分外,其余流经地域均在关山地区。总径流量各月分布不均。其境内中部地下水透水性强,埋藏较浅。主要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补给和河水入渗补给两类。此外张家川县内河溪沟岔泉水分布比较广泛,泉水出露随处可见。张家川县计有大小泉池500多眼,水质良好,年泉水出露总量150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张家川县耕地52418.99公顷,全部为旱地。种植园地390.78公顷(0.59万亩)。其中果园171.94公顷,占44.00%。林地42196.27公顷,其中乔木林地34742.68公顷,占82.34%。草地12675.74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7931.93公顷。湿地403.12公顷,其中内陆滩涂394.39公顷,占97.8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220.46公顷,其中村庄6281.59公顷,占87.00%。交通运输用地2087.43公顷,其中农村道路1690.99公顷,占81.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27.24公顷,其中河流水面428.08公顷,占81.20%。

矿产资源

张家川县境内东北部矿产资源较丰富,有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有黄铁矿水晶长石大理石花岗石等非金属矿产,铁矿有陈家庙、瓦泉沟、柳沟等矿点,陈家庙铁矿床铁矿储量3030.9万吨,表外铁矿储量81万吨,总储量3111.9万吨,属中型矿床。铜分布在陈家庙铜矿床,表内铜金属储量9.84万吨,表外铜金属储量6683吨,合计铜金属储量10.51万吨,境内铅、锌矿有白石嘴、秦家塬、银屎滩等矿点和矿化点,属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8月,张家川县林地面积达63.93万亩,森林覆盖率24.39%,森林蓄积量141万立方米,县内有马鹿、关山两个林场,均为县属国营林场。境内属落叶、阔叶林区域,华北、华中、喜马拉雅、欧洲、中亚植被区系交汇于此,形成复杂的区系特征,划分为陇山植被区和陇西黄土高原植被区,其中陇山植被区包括张棉驿、刘堡、平安等6乡镇,海拔1760~2659米,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主要树种以蒙古栎为主,混生华山松、红桦、白桦、山杨等,陇西黄土高原植被区以清水河流域为主,包括大阳、木河、龙山等9乡镇,海拔1486~1860米,分布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树木以四旁树为主,天然分布的乔木树种有杨、柳、香椿、臭椿等。2022年,张家川县新增造林面积8.04万亩。

生物资源

张家川县境内药用资源主要分为野生和人工栽种两大类,发现和种植的中草药材有38科154种,主要有沙参党参、大黄、紫苑、独活等植物药材以及少量的鹿茸、麝香、牛黄等名贵药材。观赏植物有70多种。其中大量栽种的传统花卉有牡丹、弄岗报春苣苔、玫瑰等,引进繁殖的品种有天竺葵、绣球科、吊金钟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张家川县境内共有野生植物600余种。其中以乔木为主的木本植物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天然林区,有21目32科46属84种,天然乔木主要有华山松油松落叶松、刺柏等。野生草本植物常见的有240多种,其中已鉴定的草本植物有31科106属154种,有阿尔泰紫菀、紫菀、碱菀乳白香青等。张家川县共有古树名木91株,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2株,三级古树86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85株,古树群1个(共计6株),共有树种12种,分别为侧柏、梨、旱柳、核桃、国槐等。

动物

张家川县境内有鸟类7目13科29种及兽类6目14科34种。县境有珍稀动物9种,均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其中偶蹄目林麝毛冠鹿鬣羚中华斑羚4种,食肉目有金钱豹、石貂始猫水獭亚科4种,鸡形目红腹锦鸡1种。2023年8月,在境内关山林场发现了野生华北豹活动踪迹。

自然灾害

张家川县主要气象灾害有冰雹、干旱、暴雨、寒潮霜冻、连阴雨等,次生灾害有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干旱是县境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为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以及春季初夏连旱、伏秋连旱,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多见于春季和盛夏,以伏旱频率最高。冰雹年出现的频率最高月份在6月至8月。境内多数地方山高且大,山地坡度亦大,强度大的降水不易下渗而形成径流,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以黄土滑坡为主,黄土泥岩滑坡为次。泥石流以泥流为主,泥石流为次。滑坡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黄土丘陵地区,以黄土滑坡、黄土泥岩滑坡为多。泥石流主要为河谷型泥流,分布和发育在清水河、后川河、樊河、汤浴河和马鹿河及其支流两岸的黄土沟谷内。

2005年7月1日至2日,张家川县普降暴雨,8719公顷农作物受灾,6243公顷成灾,因灾减产粮食1.1万吨,倒塌房屋1736间,造成危房万余间,总计经济损失约270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2月,张家川县下辖10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张家川镇阿阳大道16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张家川县常住人口为24.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6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6.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2%。2022年张家川县出生人口0.24万人,死亡人口0.22万人,出生率9.84‰,死亡率9.02‰,人口自然增长率0.82‰。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张家川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8.07%,15-59岁人口占56.81%,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12%,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80%。

民族

张家川县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截至2022年末,张家川县有20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7.2万人,占比71.9%;有东乡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占比0.1%。汉族,占比28%。回族遍布张家川县各乡镇,以川王乡和木河乡最为集中。汉族以马关、恭门、龙山、大阳、梁山等乡镇分布较多,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张家川镇、龙山镇和马关、大阳等乡。

语言

张家川方言属甘肃省方言分区渭河流域话片,分为本地方言和外来方言(客回方言),其中外来方言主要为甘肃客回方言和陕西客回方言。本地方言以张家川镇为中心,张家川县大部分地区通用,称为张家川话,西部与秦安县相邻的龙山镇、大阳乡、马关乡一带汉族方言有秦安县陇城话的特点,与清水县毗邻的恭门镇付川、毛山等地汉族方言与清水话相似。张家川话比普通话多8个声母,少1个声母n,有4个声调,张家川话中儿化的词很多,但儿化韵母只有8个,一部分字有文白异读现象。

宗教信仰

张家川境内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其中回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有格底目、哲赫忍耶、伊赫瓦尼、色奈菲耶4个教派。截至2022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445处,其中伊斯兰教425处、佛教13处、道教7处,民间信仰场所216处,有县伊斯兰教协会、佛教协会、道教协会3个爱国宗教团体,有宗教教职人员965人。

伊斯兰教

赵祯时(1023年~1063年),境内已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维吾尔等商人活动的足迹。自蒙古太祖以后,大批信仰伊斯兰教中亚波斯阿拉伯人被征调东迁,伊斯兰教随之传入境内。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斗争失败后,左宗棠把回民军约4.5万人安置到张家川地区,成为甘肃穆斯林主要聚居区之一。光绪元年(1875),马元章、马迸西等入境居住,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得到复兴。"宣化岗"拱北和"南川道堂"自清末以来作为传教的基地,也是哲赫忍耶门宦膜拜的中心。主要宗教场所有张家川镇清真西大寺、清真东大寺、清真后寺和龙山镇清真西大寺等。

佛教

张家川地区的佛教历史,可上溯于隋唐时期。元朝以后,藏传佛教兴盛,汉传佛教逐渐衰微。张家川县的佛教信徒均为汉族群众,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恭门、阎家、马鹿及西部的大阳、马关等乡镇,有正觉寺、老庵寺、金佛寺3所。

道教

道教在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传入境内。张家川道教的活动,在明朝曾兴盛一时。道教的“正一派”在张家川汉族群众中有极少信徒。张家川县开放的道教场所共2处,主要有泰山庙和二郎庙,后者每年在正月初十日、三月初三日、六月二十四日都会举办节会。

经济

综述

张家川县2021年经济总量在天水市各区县排名第7,形成以餐饮服务、畜牧养殖、现代饲草、特色种植4个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特色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有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第三产业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导。

2022年,张家川县实现生产总值37.12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5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0元。

第一产业

张家川县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亚麻、油菜、大麻等,经济林果有苹果、梨、核桃等。,境内建有张家川县肉牛产业园、张家川县西部现代果业示范园、张家川县乌龙头产业园、张家川县花椒标准化种植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截至2023年5月,累计完成国家地理标识产地认证2个、甘味品牌3家、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年种植饲料玉米15万亩,发展乌龙头、林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16万亩。

2022年,张家川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40157.12吨,其中夏粮产量43760.13吨,小麦产量41600吨,秋粮产量96397吨,玉米产量56400吨,阳芋产量38373吨。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367.4吨,蔬菜产量12.28吨。境内有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园有21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8个、县级10个,涉及苹果大樱桃葡萄等果树品种。

张家川县境内建有西部肉牛产业园区等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立集育肥、良种培育、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全链条产业,建成养殖场4个、饲草中心1个和3个冷水鱼休闲农业基地。2022年,张家川县大牲畜存栏12.64万头(匹),出栏6.52万头(匹),其中牛存栏12.4万头,羊存栏11.75万只,猪存栏1.73万头,家禽存栏32.74万只,肉类总产量0.85万吨。

第二产业

张家川县形成了以鑫达矿业、陇兴矿业、新天德绿色建材公司为主的矿产资源加工业,以羲皇阿胶、绿源药业、伊味思、建明调味品等为主的民族加工业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产业。2022年,张家川县共有工业企业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其中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2户、生物医药企业3户、建材企业9户、矿产开发企业3户、风电新能源企业、电力、自来水及热力供应各1户,其他行业11户。

2022年,张家川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48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574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41288万元,新增规上企业2家、限上企业2家。

张家川县境内形成了完整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有甘肃天水圣慈药业有限公司大阳分公司、绿源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涉及合川苕葛、黄芪、当归等中药材深加工。

第三产业

张家川县第三产业以餐饮服务业和社会消费为主导。截至2023年8月,张家川县有“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张家川·烧烤”等特色餐饮品牌,餐饮业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发展餐饮经营店1.89万家,“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加盟店12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人,年创收36亿元。

张家川县境内陇山皮毛市场为中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之一。截至2022年,张家川县共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家,其中批发业1家,零售业4家,住宿业1家,餐饮业6家,建成1处1000平方米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3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1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5个乡级物流配送站。2022年,张家川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9亿元,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907万元。

2022年,张家川县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平安草原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锦德瑞宾馆、丝路关山国际酒店、汉庭酒店等中高端酒店,举办有关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穿越关山”汽车自驾观光活动等旅游文化活动。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1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张家川县境内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张家川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张家川县,2018年9月被省政府认定的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16万亩,包含胡川片区生物医药和新能源配套产业园、龙山片区食品加工和餐饮配套产业园、恭门片区新能源和新型建材产业园。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截至2022年7月,园区入驻和纳入管理的企业有21家。2021年,开发区企业完成总产值5亿元,占张家川县工业总产值的84%。

重要企业

张家川中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甘肃省艾奈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被甘肃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获2022年度“甘肃省知识产权先进集体称号”。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农业信息咨询,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推广及应用;畜禽养殖及销售,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及销售,农副产品的加工及销售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截至2022年末,张家川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86所,其中幼儿园148所、小学214所(完全小学52所,教学点162所)、独立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58583人,教职工4918人。共有幼儿园14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10335人。张家川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主要学校有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东关小学、张家川县第一中学和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中学等。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独立高中,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城北路,创办于1946年,原名私立新民中学。2009年,迁入新校区,正式更名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年度学校共有三个年级,教学班37个,学生2081人,教职工167人。2020年12月,学校获“省级文明校园”称号。

医疗卫生

2021年,张家川县建成恭门镇方舱隔离点、龙山镇中心卫生院等3个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42个,配置可移动式核酸采样屋25个,建成县医院微创介入和重症监护临床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救护车更新实现全覆盖。截至2022年末,张家川县卫生健康系统共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25个,其中15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分院、2个卫生所,村卫生室255个,民营医院5家,个体诊所169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编制病床数1314张,实际开放床位1258张共有各类人员1534人,专业技术人员1356人。2022年,张家川县共报告传染病18种819例,发病率为24.81每十万,居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肺结核

截至2023年,张家川县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执业医师、护士分别达到5.4张、2.1人、2.6人。

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张家川县张家川镇滨河南路6号,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截至2022年末,医院内设57个科室,实有人数442人,有病床430张。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7月,张家川县建成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建成乡村记忆馆15个,有农家书屋272家,建成农村固定放映点3个,创建村级文化文体社团269个,张家川县文化馆为国家三级馆,张家川县图书馆为国家二级馆,15个乡镇总分馆制建设基本完成,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5个,实施了255个行政村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宽带乡村)工程,形成覆盖全面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先后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下乡惠民演出100余场次,组织“纳凉晚会”、秦腔票友大赛、“舞美人生”广场舞大赛等演出活动。2022年,张家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送的诗歌《群山(外二首)》获“天鸿杯”“中国空间”年度文学诗歌奖。

张家川县博物馆位于张川镇阿阳大道6号,成立于1992年,是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截至2023年12月,博物馆建筑面积2993平方米,展厅面积900平方米,有各类藏品25119件(不包括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9件组,二级文物61件组,三级文物279件组,藏品以张家川县域内出土的较为珍贵的文物为主,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水市文物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卫生单位”和“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张家川县共有体育场地面积50.2万平方米,人均2.09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1498个;球类场地1187个,其中:足球场地20个(含社会足球场6个),篮球场地427个,排球场地15个,乒乓球场地659个,羽毛球场65个,其他球类场地1个;体育健身场地246个,其中健身房3个,全民健身路径242个,健身步道1个;大型体育场馆1个。

截至2023年7月,张家川县建成健身步道2处、公共体育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处、笼式足球场1处、乡村健身文化广场255处、多功能运动场地2处,配发健身器材862件,组队参加天水市篮球争霸赛、足球邀请赛、广场舞赛等活动,组织乡镇社区赛事上千余次,年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9万人次以上,实现张家川县城乡健身站点达到26个,体育协会8个,足球俱乐部1家、乒乓球俱乐部3家、台球厅26家、瑜伽馆3个、武馆2家,体育单项协会达到15个以上。

科技事业

2022年,张家川县投入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871万元,入库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认定省级科技型创新型企业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施科技项目54项,共有科技创新企业30多家,打造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完成各类培训宣传52场(次),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12次。2023年组织开展早熟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试验技术研究项目试验品种测产工作。

人居环境

2022年,张家川县改造老旧小区32个,完成路面改造7.8千米,敷设暖气、雨污、弱电管网81.05千米,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雨污分流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0%、92%,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3%,有净水厂2座,建成区绿地率19.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4平方米,空气优良天数319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9.1%,细颗粒物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1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2毫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122微克/立方米,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东峡水库、石峡水库72项指标和“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马鹿梁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28项指标四个季度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100%。截至2023年8月,张家川县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率达100%,森林覆盖率24.39%,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7.73%。

社会保障

2022年,张家川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3656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69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5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4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83万人。2022年,张家川县新增城镇就业3680人,转移城乡富裕劳动力7.04万人。有张家川县恭门镇胡川镇木河乡连五乡4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截至2023年8月,张家川县改造农村危房2.33万户,实施易地搬迁1.35万人,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万多套。2022年,张家川县共有持证残疾人9695人。

交通

综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连接天水至平凉、天水至关中的重要中转地区,基本形成了以铁路、高等级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张家川县与周边市、县均有公路相通,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天平铁路、庄水二级公路、庄天高速庄浪至社棠段等,其中X549龙山至张棉驿公路被评为2022年度甘肃省“最美农村路”,建有张家川站

公路

张家川县202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庄天二级公路和石槽沟至莲花公路为“十”字型公路网主骨架,县乡公路为干道,通村公路为延伸的公路网。截至2022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18.4千米,共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63.97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58.25千米,水泥路面5.72千米,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9%,15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及班线客车,境内主要公路交通干线庄水二级公路、庄天高速庄浪至社棠段、G566线西天路、S218线隆两路、S221线泾石路、S323线陇榜路等。2022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0091.11万人/千米,货运周转量9558.57万吨/千米。

铁路

截至2022年,张家川县境内铁路总长25.23千米,主要铁路线路为天平铁路,境内设有客运站张家川站,在恭门镇天河村开设货运站。张家川站位于恭门镇付川村,每天发送客运列车3对,货运列车1趟。2021年“国际劳动节”期间,张家川站单日发送旅客145人次。

公共交通

张家川县建立了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设置站点48个,购置新能源电动公交车32台,配建充电桩4个,设置公交线路4条,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境内设有张家川县亨运客运站,位于张家川县张家川镇南川桥头向南150米处,共设置41条乡村班线和6条乡村班线客车。

人文

综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处于丝绸之路、关陇古道腹地,文物古迹众多,是早期秦人发祥地之一,境内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常山文化,有都邑秦亭遗址、汉代烽燧、三国街亭古战场等遗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塬遗址东汉河峪摩崖石刻,其中马家塬战国墓葬群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圪垯川遗址入选2021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终评项目。张家川花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民族传统菜肴“十三花”、清真美食张家川牛肉拉面,特色小吃馓子、锅盔、油托等共十大系列四十五个品种。

饮食

张家川县境内回族主食为五谷杂粮,冬天喜食玉米面馓饭、搅团,佐以酸菜腌咸菜或胡、白萝卜丝的凉拌菜,天喜吃油泼辣子浆水面、凉面,有面片、转刀、箭头(雀舌)、麻食、扯面、饺子等面食,节日期间制作各种油煎食品,常见的有油香、油切、环饼和各种花型的面课子,婚嫁等场合有"十三花",席面以牛、羊、鸡肉和牛肉丸子荤菜为主,间以凉菜、牛八宝甜米素食计13碗盘,杂食有麻花、荞麦面油、玉米面碗饦等,干食以潮汕干面锅盔著称。饮茶为日常生活中的三膳习俗,使用盖碗,用茶叶加龙眼、冰糖、枸杞、杏干、大枣、核桃仁等组成的"五香牛肉干茶""八宝茶",沏在"兰州三炮台"碗子内,少数老年人喜喝罐罐茶

茶为张家川回族群众迎宾待客的佳品,饮茶则为日常生活中三膳习俗。不论平时或节日,凡是登门来访者,都要砌茶相待。回族人砌茶比较讲究,一般都使用盖碗,通常把这种饮茶方式叫“刮碗子”。其中以“三泡台”碗子最为讲究。砌茶时,水要滚烫以“牡丹花”开水为好。“三泡台”碗子是由盖子、茶碗(底小口大)和底盘配套而成。

十三花是张家川回族招待宾客时规格最高的一种宴席,婚嫁或举行大的活动中以十三花待客。在一大方盘内,置以十三种不同的美味菜肴。其筵席名目有“十三花”“十全”“九魁”“五碗”“四盘子”“四碗一锅子”。“九魁”即是八碗炒菜,中间一碗凉拌,若在“九魁”中再加一碗“八宝米”之类的甜品就称“十全”,在“十全”中再加三碗诸如海参,鸡、鸭、鱼之类的菜称“十三花”。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不称碎面被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清真碎面的臊子以半生羊肉丁、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而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烩菜,俗称碗儿菜,是把肉片、豆腐干粉条、红白萝卜条烩在一起,一人一碗,同时佐以米饭、油香、花卷、边端边吃、吃饱为止。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7月,张家川县境内登记造册的各类文物点1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一般文物点107处。

马家塬战国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北马家塬,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以竖穴偏洞室墓为多。墓葬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文化的面貌,于2006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分别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和“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主要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家川县博物馆等单位发掘,共发掘出土墓葬70余座、祭祀坑3个、车辆遗迹60余乘,包括金、银、铜、铁等各类质地的文物万余件。

碉堡梁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梁山镇杨渠村西南1千米,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暴露有红烧土遗迹、窑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有黑彩平行线纹、变体鸟纹软陶泥片,器形有碗;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纹、平行带纹彩陶片,器形有单把壶、钵、盆;齐家文化泥质夹砂红、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锥刺纹,器形有双耳罐、折肩罐。

长沟墓群位于张家川县刘堡镇杜家村东北300米处,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的年代约为战国晚期,南以长沟为界,北以瓦窑沟为界,东到山顶,西临张华千米。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30余座,其中大多数被盗,墓葬填土大多粗夯,最小的墓葬底边约为1米,最大墓葬底边约为8米,在盗洞口散见大量的绳纹灰陶片,在编号M2的墓葬的盗洞口有人的颅骨、股骨,动物的牙齿、铲足鬲及漆皮。在发现的30余座墓葬中,有2座积炭墓,积炭厚约30厘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7月,张家川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8项。县级传承人有120人,市级传承人有27人,省级传承人有2人。

张家川花儿,是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传统音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既有西北地区花儿的一般特点,也有自身的独有特征,唱词结构严密、曲调高亢嘹亮、歌声悠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统代表曲目有采用“哎哟哟令”的《二细的草帽双飘带》和《上了梁梁缓着哩》,采用“阿哥的肉令”的《河里的石头翻三翻》,采用“扬燕麦令”的《扬燕麦》、采用“帮腔词令的《日头上来红似火》,及《想你着转了两天》《五更月》和《蜜蜂叹》《十对花》《骂媒人》等。

小儿锦,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流行于中国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人民中的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在张家川称为“小经”“消经”,有36个字母,包括28个阿拉伯字母,4个波斯字母和4个小儿经独有的字母,是历史上最早的、比较规范的汉语拼音。张家川一带的小儿锦拼写的是张家川方言,通过对单个文本的研究,可以理清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小儿锦文本保存了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反应了回族语言逐渐向汉语演变的过程。

张家川皮活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种把生牛皮、羊皮、狗皮、狐皮等加工成皮褥子、皮大衣、皮帽子的古老传统手工技艺。张家川皮毛加工技艺主要分布在龙山镇、张川镇、木河乡、马关乡、大阳镇等地,以大阳乡、木河乡、龙山镇及所属马河村最多。1984年龙山镇南城壕皮毛市场建立后,张家川的皮毛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牛羊皮加工成褥子、马甲、大衣、干衣、护膝等成品,需要72道工序完成,张家川皮毛用品年产量3000件,花色品种丰富、毛理花纹自然、色泽洁白、手感柔软、轻巧、富有弹性、保温美观、不易腐烂,可长期存放。

习俗

节庆习俗

回族的”尔德节“既是全世界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节日之一,又是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尔德节当天,成年男子要做礼拜、祈祷,各家各户在家里要念经悼念亡人。1990年1月1日颁布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规定:自治县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职工、学生在尔德节放假三天。

张家川县内传统庙会有正月初八日的迎神会(马关镇西台村后川里),正月初九日的迎神会(龙山镇汪家庙),正月初十日的二郎会(龙山镇连柯村),正月十五日的五圣之君会(梁山乡惠家阳洼),正月二十五日的火星会(恭门镇东街口三圣宫),二月初二日的三净佛庙会(马关乡天宁寺)、金佛寺会(恭门镇付川村),三月十二日的龙头山会(大阳乡郭湾村)等,一般为一年一次,其中活动规模较大的有迎神会、火星会、金佛寺会、朝山会。

服饰

张家川县境内回族服饰大体和汉族相同。男性喜戴白色、黑色和棕色平顶号帽子或六角帽,以白色最为普遍,成年男子讲留胡须。妇女多戴丝、绸或乔其纱等细料制成的盖头,年老者戴白色,中年妇女戴黑色,少女、新婚妇女戴绿色。多数已婚回族妇女戴白色圆顶帽,未婚女子不戴帽子。

艺术

曲艺

口弦又称"口琴""响蔑"或"弹蔑",县境人称其为"口口"。其演奏内容多以表达爱情和生产生活为主,也有少数舞曲,并可以演奏民间叙事长诗和即兴诗歌。口弦有竹制和金属制两种,以竹制最常见,多以长9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2毫米的竹片制成。张家川口弦有40余种调式。

付川小曲是流传于恭门镇付川村一种民间曲艺,当地人称"地摊子""曲子戏",适合在村庄院落表演,特点是行当化妆简便,角色不限,表演者边舞边唱,观看者跟声帮腔,道白简练。付川小曲行腔华丽婉转,或欢快爽朗,或悲惨凄凉,或如泣、如诉,或诙谐幽默,装饰音缠绵婉转悠长(俗称"但空腔"),曲牌多为月调、背号、岗调或多调衍变而成的曲调。曲调中蕴含着庆阳市影子腔和青海省单弦,陕西省眉户的调性、韵味和痕迹。曲目有《打金枝》《刘海撒金钱》《陈杏元和番》等。

武术

十路弹腿是流传于张家川县境内的一种武术拳法,自清德宗光绪年,由石太垂、石得胜将十路弹腿从山东省所学传入张家川。十路弹腿属于长拳类,动作舒展大方,大开大合,运动量较大,适合青少年初级基本功训练。其特征以腿功见长,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有力,动作精悍,招数多变,攻防迅疾,爆发力强。十路弹腿的内容总共有十路,分别是一抡一大片,英雄扯钢钻,抄砸汤瓶势,扫腿把路拦,架打掏心捶等。

龙山蒲团棍出自少林武术,后传入西北各地,是西北四大名棍之一,也是以大轮、大扫、折大、劈砸为主的棍术。龙山蒲团棍的内容包括坐盘背棍、拔草寻蛇、鸽子旋窝、喜鹊弹梅,搁置刮耍、老汉看钱;其特点是翻身交打、凶追猛打、左右戈打、隐身锤、闪、避,戈打、前后攻击,以静制动;攻守方式有:以静制动,以内攻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蒲团棍的技法以大开大合,闪避握打,指西打动,以散为主,动作快速有力。

特色产品

张家川红花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张家川红花牛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毛色多为红白相间,成年牛体重平均321.1~500.1公斤,体长138.9~152厘米,体高115~134.5厘米,胸围158~188.5厘米,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

张家川乌龙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张家川乌龙头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5米,直径4~9厘米,分枝较少,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芽苞弹头形,饱满圆润,长4厘米左右,苞叶6~8片,紫红色,基部有胶状分泌物;嫩叶集生枝顶,羽状小叶5~11枚,对生,淡紫红色;伞形花序,花淡黄色或白色;浆果球形,黑色,具甜味;种子小,肾形。芽苞和5~15厘米的嫩叶可鲜食,也可干制或腌制,味美可口,清嫩醇厚。

风景名胜

综述

张家川县有旅游景点28处,其中自然景观10处,自然景观多集中在县域范围内以东,人文景观多集中在县城以西,以S305为轴线分布,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有秦亭遗址、汉代烽燧、摩崖石刻、三国街亭古战场等遗迹。截至2023年1月,张家川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3个。

重要景点

宣化冈拱北景区

宣化冈拱北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又名北山拱北,座落在张家川县张川镇北山查湾村,是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也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的教务中心。拱北,阿拉伯语,意译教主陵墓上的圆顶建筑。“宣化”即“宣扬、教化”。“哲合忍耶”意为公开、高声,可译为高念派或高赞派,意为高声赞真主、纪念圣人。宣化冈拱北为马化龙、马元章、马进成等人的陵墓。景区有经亭1座、拱北4座及客房、沐浴室等,其中经厅为中国古典式建筑,北面建有4座八卦拱北,右起第一座是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反清斗争回族领袖马化龙之墓。中间两座是马元章、马元超之墓,左边是马进成之墓。

关山云凤山景区

关山云凤山景区地处马鹿林场辖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张家川县与陕西省陇县相接壤地带,距县城45千米,景区占地57.68平方千米,景区有天然林29万亩,草地18万亩,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5.8℃,云凤山有82条沟谷,37条支流均为马鹿河的源头,景区人文景观有五龙山云凤寺遗址、佛爷崖太极八卦图、二郎神脚印石、拴马桩石雕等;自然景观有五龙山、老龙潭、斩蛇崖、五指山等。

平安草原景区

平安草原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张家川县城东北部平安乡境内,距县城17千米,紧靠关山林区,是以高山草甸为主体的自然风景区,有天然草地18余万亩,为典型的高山草原地形,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有猫娃山、老虎山、梘桦岭、磨石峡、砂石巷、石圈子梁等景点。景区内设有草原旅游度假村,开展民俗表演,特色食品品尝及现场制作表演,赛马,篝火晚会等民俗旅游服务活动。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8年9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19年12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入选“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名单”。 

2022年4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入选“2021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旗)名单”。

2023年3月,张家川族自治县获“2022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区”。9月,被甘肃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参考资料

Majiayuan terrace in NW China's Gansu.中国日报网.2023-12-30

【张家川喜迎60周年县庆】清水河谷多文明.天水在线.2023-10-14

【民生实事暖民心】张家川县:民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23-12-30

张家川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政府官网.2023-10-10

..2023-12-28

..2023-12-30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庆祝成立70周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2023-12-29

【天水晚报】张家川:坐着火车来团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变更概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3

..2023-12-27

历史沿革.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9

2022年天水经济年鉴.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12-30

【中国民族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8

【感恩奋进七十年 同心筑梦新时代】张家川县:产业筑牢发展之基.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8

张家川县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1

【天水晚报】赏美丽大关山 品人文张家川 (整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4

..2023-12-30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3-12-29

喜讯:张家川县《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澎湃新闻.2023-10-14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13

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10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的决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10-10

甘肃各县的来历,每个甘肃人都该了解.澎湃新闻.2023-10-09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28

基本概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1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30

..2023-12-30

..2023-12-28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3

..2023-12-28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张家川县: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2023-12-28

..2023-12-28

张家川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2023-12-28

省政协来张家川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利用 建设生态家园”专题调研.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2023-12-28

天水首次记录到野生华北豹影像.天水林业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甘肃天水首次记录到野生华北豹影像.吉林日报百家号.2023-12-30

..2023-12-28

..2023-12-28

【中国民族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变更概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13

领导之窗.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张家川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主任会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县政协领导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2022年天水市各县区人口概况.天水市人民政府.2023-12-30

天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天水统计微讯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基本概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8

..2023-12-28

..2023-12-28

名胜古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张家川县创建标准果园引领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喜迎70周年县庆】张家川:中药材深加工拓宽产业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2023-12-30

【喜迎70周年县庆】张家川县:圣慈药业开启药材深加工之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2023-12-30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30

我们这十年--张家川县文旅事业发展综述.天水市人民政府.2023-12-29

【喜迎70周年县庆】张家川县2023年关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特色美食荟萃 民众乐享舌尖盛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喜迎70周年县庆】张家川县举办首届“穿越关山”汽车自驾观光活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四强”行动在天水①|张家川:聚力项目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澎湃新闻.2023-10-13

【稳经济 促发展·冲刺2023】张家川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天水日报.2023-12-28

张家川县科技局深入企业走访调研 助力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1-03

张家川县实施强科技行动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天水市人民政府.2024-01-03

张家川中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2024-01-03

新甘肃客户端|张家川县:七十载团结奋进绘就多彩画卷.澎湃新闻.2023-12-30

..2023-12-30

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东关小学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张家川县第一中学2021年度部门决算.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政府官网.2023-10-30

张家川回族县张川镇中学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张家川县一中的历史沿革.张家川教育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张家川县第一中学2021年度部门决算.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天水日报】书香润泽致芳华——记全省文明校园张家川县一中.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2023-12-30

张家川县卫生健康局下属单位职能及联系方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30

【招聘】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编外人员招聘公告. 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2022年度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部门决算-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天水市人民政府.2023-12-30

【喜迎70周年县庆】张家川县文旅事业发展综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8

..2023-12-30

张家川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下属单位职能及联系方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30

张家川县博物馆简介.张家川县博物馆.2023-12-30

千山万水 就爱天水 清凉夏日 避暑休闲 打卡关山草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2023-12-30

..2023-12-30

【回眸奋进路 启航新征程】张家川县科协:围绕全县“4+2”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9

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早熟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试验技术研究项目试验品种测产工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回眸奋进路 启航新征程】“农”墨重彩谱新篇 喜看张家川农业这一年.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9

..2023-12-30

..2023-12-30

..2023-12-30

..2023-12-30

..2023-12-30

张家川县举行4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揭牌及启动运营仪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2023-12-30

张家川县境内首条高速公路开通.张家川司法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张家川县X549线龙山至张棉驿公路 获评2022年度陇原“最美农村路”.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9

..2023-12-30

天平铁路今天正式开通运营 结束平凉至天水不通铁路的历史.平凉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五一”假期|天水铁路共发送旅客21.2574万人次.腾讯网.2023-10-30

【回眸奋进路 启航新征程】张家川县交通局:当好先行促发展 砥砺奋进筑坦途.张家川发布.2023-10-10

【众志成城 创建省级文明县】张家川县亨运客运站正式启用. 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3

..2023-12-29

张家川“小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4

【喜讯!】张家川县新增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政府.2023-12-28

礼遇东西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之专题云展览之遗产风韵.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随行.2023-10-14

【甘肃日报】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揭开西戎族群的神秘面纱 千年“豪车”出土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3-10-14

甘肃马家塬遗址已出土文物万余件:随葬车辆装饰繁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2023-10-14

礼遇东西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之专题云展览之遗产风韵.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随行.2023-12-29

【我们这十年】张家川“非遗”活化石 提振人民群众“精气神”.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8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甘肃省人民政府.2023-11-13

【喜讯!】张家川县新增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政府官网.2023-10-14

张家川花儿——独特唱腔代表回族文化.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随行.2023-10-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8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4

..2023-12-28

张家川小儿锦.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2023-12-29

皮毛加工技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2023-12-29

民族风情.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4

..2023-12-29

..2023-12-28

张家川红花牛.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10-10

张家川乌龙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10-10

宣化岗拱北.天水市人民政府.2024-01-03

张家川赋.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关山风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张家川县主要旅游景点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

千山万水 就爱天水 清凉夏日 避暑休闲 打卡关山草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4

李得仓.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元章.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元超.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进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良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锡武.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良臣.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王凯儒.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马重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张子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公布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旗)名单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3-10-10

张家川县荣获“2022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0

张家川县被甘肃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