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科
泽泻科(学名:Alismataceae)是离瓣花亚纲(Magnoliopsida)泽泻目(Alismatales)下的一科,该科共19属,90-100余种,中国有6属18种。该科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热带地区,大洋洲、非洲亦有分布;在中国南北均有分布。泽泻科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分布于沼泽、湿地及水域地区。
泽泻科为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具乳汁或无;具根状茎、匍匐茎、球茎、珠芽。叶基生,直立,挺水、浮水或沉水;叶片条形、披针形、椭圆形、箭形等,全缘;叶脉平行;叶柄基部具鞘;花序总状、圆锥状或伞形,稀1-3花单生或散生。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枚,排成2轮,覆瓦状;瘦果两侧压扁,或为小坚果,多少胀圆。种子通常褐色、深紫色或紫色。
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subsp. leucopetala)可作蔬菜食用,其地下球茎膨大且富含淀粉,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风味独特,是冬春季供应的主要水生蔬菜之一。此外,部分物种可用于观赏,如宽叶泽苔草 (Caldesia grandis) 、水金英 (Hydrocleys nymphoides) 、黄花蔺(Limnocharis 树穴蜻蜓)等,都是良好的水生造景植物。另外,据《中药大辞典》,慈姑具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的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具有利水渗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能。
泽泻科植物由于人为因素和自身繁殖原因,部分野生资源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长喙毛茛泽泻和宽叶泽苔草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物种,假泽泻属的两个物种及浮叶慈姑被评为近危(NT)物种,Alisma wahlenbergii 、Echinodorus eglandulosus、拟花蔺被评为易危(VU)物种、利川慈姑(慈姑属 lichuanensis)和小泽泻(Alisma nanum)被评为濒危(EN)物种。拟花蔺、长喙毛莨泽泻和浮叶慈姑在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二级保护植物。
本科植物中的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扁叶慈姑(Sagittaria platyphylla)和黄花蔺是具有危害性的入侵物种,其中扁叶慈姑和黄花蔺已被列入全球物种入侵数据库(GISD),可采用农业防治或化学防治手段减少其数量,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起源
关于泽泻科的起源问题,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1981年美国古植物学家Charles Philip Daghlian提出泽泻科可能起源于渐新世,也有可能是在古新世形成的。2004年德国植物学家Janssen和瑞典植物学家Bremer基于叶绿体rbc L基因的分歧时间估计泽泻科起源于古新世。2012年中国植物学家陈进明等人的研究中提出泽泻科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时期的西古北界或非洲热带地区,随后分裂成两个主要分支,分别位于西古北界和非洲热带地区。然而,这些年代的确定可能因为泽泻科的采样不完整以及缺乏内部校准而导致结果不够准确。2021年陈进明课题组对泽泻科植物进行了广泛抽样,完成了该科质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该科可能起源于白垩纪的新热带、西古北区及旧热带地区。随后由于地理隔离和扩散事件分为三大主要分支,主要的温带分支很可能于始新世时期起源于西古北区及旧热带地区,其他两大分支的共同祖先位于白垩纪晚期的新热带地区。
发现与命名
著名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在1753年发表植物名录《植物种质》(物种 Plantarum)中建立了泽泻科最早的两个属:泽泻属和慈姑属,其他属也都在1910年前全部建立。泽泻科的学名是由模式属泽泻属的学名Alisma的复合形式Alismat-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
分类
分类争议
关于泽泻科的系统分类一直存在争议。1903年德国生物学家Fr. Buchenau在恩格勒主编的巨著《植物界》(Das Pflanzenreich)中对泽泻科做过世界性属、种修订。 一些研究者提出应将黄花蔺科(Limnocharitaceae)合并在泽泻科中,但Holm Nielsen不认同这一观点。在克朗奎斯特系统中,泽泻科和黄花蔺科相互独立,而在APG IV系统中,黄花蔺科则被并入泽泻科成为黄花蔺族。此外,Chen认为泽泻属 (Alisma) 与假泽泻属(Baldellia)亲缘关系较近,但Arrigo等人认为泽泻属与欧泽泻属(Luronium)更为接近。然而,基于不充分的分子数据,以及水生植物系统发育分析中容易出现缺陷的形态特征,导致泽泻科物种分类仍不明朗。截至2022年,泽泻科共分为3族19属。
下级分类
多识植物百科基于APG IV分类系统将泽泻科分为19属90-100种。(统计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12日)
泽泻族(Alismateae)
包含欧泽泻属、星果泽泻属(Damasonium)、假泽泻属、喙果泽泻属(Machaerocarpus)、泽泻属。欧泽泻属共1种,产西欧至摩尔多瓦。星果泽泻属共6种,产西欧、北欧、地中海至伊朗、印度、澳大利亚。假泽泻属共3种,产马卡罗尼西亚、欧洲到地中海。喙果泽泻属共6种,产西欧、北欧、地中海至伊朗、印度、澳大利亚。泽泻属共10种,产北半球至热带非洲东部。
黄花蔺族(Limnochariteae)
包含微瓣泽泻属(Burnatia)、黄花蔺属 (沼泽草属)(Limnocharis)、拟花蔺属 (假花蔺属)(Butomopsis)、水金英属 (水金英属)(Hydrocleys)。微瓣泽泻属共1种,产热带和南非。黄花蔺属共2种,产墨西哥至热带美洲。拟花蔺属共1种,产热带。水金英属共5种,产热带美洲。
慈姑族(Sagittarieae)
包含毛泽泻属(Ranalisma)、链剑草属(Helanthium)、泽苔草属(Caldesia)、叶慈姑属(Albidella)、肋果慈姑属(刺果慈姑属)(Echinodorus)、象耳慈姑属(Aquarius)、慈姑属(Sagittaria)、穗花泽泻属(Wiesneria)、刺果泽泻属(Astonia)、圆果慈姑属(Limnophyton)。毛茛泽泻属共两种,产热带非洲、中国南部至马来西亚半岛。链剑草属共1种,产美国中部和东部。泽苔草属共3种,产非洲中部、南亚、中国中北部、欧洲和澳大利亚北部。荇叶慈姑属共4种,产墨西哥东南部、古特马拉、古巴、西非、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肋果慈姑属(刺果慈姑属)共1种,产美国中部和西部、南美洲南部和西部。象耳慈姑属共26种,产美国中部和东南部、南美洲大部分地区。慈姑属共40种,产全球各地。穗花泽泻属共3种,产非洲热带、博茨瓦那、马达加斯加、印度南部。刺果泽泻属共1种,产昆士兰北部。圆果慈姑属共3种,产非洲热带和南亚。
形态特征
泽泻科植物为水生或沼生草本。
茎和叶
具根状茎、匍匐茎、球茎、珠芽。叶基生,直立,挺水、浮水或沉水;叶片条形、披针形、卵形、椭圆形、箭形等,全缘;叶脉平行;叶柄长短随水位深浅有明显变化,基部具鞘,边缘膜质或否。
花
花序总状、圆锥状或呈圆锥状聚伞花序,稀1-3花单生或散生。花两性、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枚,萼片和花瓣各3枚,排成2轮,覆瓦状,外轮花被片宿存,内轮花被片易枯萎、凋落;雄蕊6枚或多数,花药2室,外向,纵裂,花丝分离,向下逐渐增宽,或上下等宽;心皮多数,轮生,或螺旋状排列,分离,花柱宿存,胚珠通常1枚,着生于子房基部。
果实和种子
瘦果两侧压扁,或为小坚果,多少胀圆。种子通常褐色、深紫色或紫色;胚马蹄形,无胚乳。
分布范围
泽泻科是一个包括具有直立或浮叶的水生或半水生草本植物的科,在世界范围内广布,向北分布延伸至阿拉斯加州、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区以及靠近北极圈的地区,向南分布延伸至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和大洋洲。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有仅分布于西北的小泽泻(Alisma nanum),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拟花蔺(Butomopsis latifolia),也有南北均有分布的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既有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高原慈姑(慈姑属 altigena),亦有适应性强,高低海拔地区均有分布的泽泻。
生境与习性
泽泻科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沼泽、湿地或水域。慈姑属植物常生于湖泊、小溪、沼泽、水塘、沟渠等水域,喜生于浅水或积水湿地,底质松软肥沃时生长旺盛,喜阳光充足,水温18-28℃。泽泻属大多数种生于湖泊、沼泽、溪流、水塘、沟渠的浅水处,对底质、水深、温度等适应性很强,在底质松软肥沃、腐殖质层较厚的地段生长更旺盛。拟花蔺属生于沼泽、水塘边浅水处,适应性不广,不易于扩散。黄花蔺属喜高温、强光、腐殖质较多的水域。泽泻科部分物种在整个生命时期会呈现不同的生活型,例如拟花蔺(Butomopsis latifolia)在幼苗期常常沉水,其后叶柄伸长,叶片增大,花葶生出,逐渐挺出水面;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当水深超过50cm时呈沉水型,在水深10cm左右时,叶片上部常浮于水面或挺于水上。
繁殖
泽泻科是最原始的单子叶植物类群之一,其传粉机制表现了较原始的特征。其多为兼性传粉机制,意味着可进行虫媒和风媒传粉,该科中即便是虫媒传粉为主的种,其花部综合特征上也没有特别有利于虫媒传粉的特征。例如慈姑属植物具有聚合的离生心皮,该结构有利于捕获花粉;同时,花粉粒较小适应于风媒传粉;其花冠明显,花部有分泌花蜜的结构、花粉粒外壁有刺状突起,适应于虫媒传粉。该科植物既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例如慈姑常用球茎或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可用根状茎或珠芽进行无性繁殖,其种子萌发率高,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泽泻果实虽小但多,萌发率较高,多见有性繁殖。
栽培
泽泻科模式属为泽泻属,本属中的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为中国中医临床常用药材之一,栽培规模较大,因此本章节以东方泽泻为例。
育苗
苗床地选择与准备
选择种植地时要求排灌方便、土地肥沃的水稻田、莲田。先翻耕,后施有机肥,并将土壤与有机肥混匀,将水排出。
种子处理与育苗
将种子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后滤干水分,放入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起并用草木灰拌种。将拌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泥土上。及时架设遮阳网遮荫,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步减少遮荫时间。待苗高10厘米左右时拆除遮阳网。出苗前需每天浸水1-2小时保持湿润,出苗后苗床保持一层浅水,不超过苗尖即可。
移栽
移栽地选择收割后的早、中稻的地,深耕后施基肥整平并开好排水沟。待种苗长到5-8片真叶时,选健壮无病害的种苗移栽。移栽宜选择阴天,要求浅栽,栽直,苗芯不插入泥中。可在田边密植部分种苗,用于后期补苗。
大田管理
移栽后及时检查苗情,若有死苗需立即补种。泽泻的除草和追肥可同时进行,先追肥后除草,除下的草踩入泥中。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可施粪水或尿素;第二次和第三次施用复合肥。追肥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肥料不要落入叶心。移栽后田间要保持浅水灌溉,采收前一个月逐步排水并适当晒田。
病虫害防治
东方泽泻的病害主要是白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可使用代森锌连续喷施2-3次。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叶及时清理,带出田外深埋。该物种虫害主要是蚜虫和银纹夜蛾。蚜虫可以通过在田间挂黄色粘虫板诱杀,也可以喷施吡虫啉喷雾进行防治。银纹夜蛾在美国白灯蛾3龄前使用灭幼脲悬浮剂防治,若大于3龄可用吡虫啉乳油喷雾防治;同时应清除田间及周边落叶,消灭虫蛹,并在田间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保护
类群现状
泽泻科植物多生长在沼泽或湿地水边,由于人为因素和自身繁殖原因,该科部分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假泽泻属共三个种,其中Baldellia ranunculoides原产于欧洲和地中海,Baldellia alpestris是葡萄牙北部和西班牙西北部山区的特有种,这两个种在整个分布区域的数量都在急剧下降。泽泻属的Alisma wahlenbergii 主要分布于芬兰、瑞典和俄罗斯西部,其栖息地范围在不断减小;小泽泻是中国新疆的特有种,其数量稀少,受威胁严重。刺果慈姑属Echinodorus eglandulosus是厄瓜多尔的特有种,生长于亚马孙河黑水河的湖泊和浮岛边缘,栖息地面积持续下降。毛茛泽泻属的长喙毛莨泽泻(Ranalisma rostrata)数量稀少,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仅剩中国湖南省的野生居群,分布在茶陵县湖里湿地和长株潭城市群岳塘区昭山示范区七星村,且茶陵县野生居群也存在消失的风险。慈姑属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数量日益减少,根据野外调查,仅在内蒙古自治区二卡河与黑龙江省库都尔镇发现两个野生居群;利川慈姑(Sagittaria lichuanensis)现存于中国贵州、江西省、福建省和湖北。腾冲慈姑(Sagittaria tengtsungensis)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西部的山地沼泽中。泽苔草属的宽叶泽苔草(Caldesia grandis)产广东省、台湾等省,印度、马来西亚等亦有分布,现存于零星山地湿地,其种群数量以及种群规模不断减小, 曾一度被认为从中国大陆消失。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是欧洲的稀有物种,在波兰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在中国数量也极少。
致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人为干扰,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假泽泻属中的Baldellia ranunculoides和Baldellia alpestris种群数量减少。泽泻属中的Alisma wahlenbergii 寿命较短,因此对栖息地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污水处理系统的增加以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种群数量不断下降,芬兰的芬兰湾地区种群已经消失。此外,水道的建设还导致栖息地持续减少。刺果泽泻属中的Echinodorus eglandulosus栖息地遭到破坏。长喙毛茛泽泻种群数量少,竞争力差,种子发芽率低,种苗成活率低,易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环境变化影响,同时会受到家禽家畜践踏,鱼类啃食,使得长喙毛莨泽泻濒临灭绝。浮叶慈姑适宜生长在较寒冷的湖泊沿岸、沼泽等地,但近年来中国北部地区温度逐年上升,湿地范围缩小,导致浮叶慈姑的适生生境减少,处于濒危状态。过度放牧和除草剂的使用破坏了利川慈姑的栖息地,威胁其种群数量。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范围缩小、种子结实率低以及竞争能力差导致宽叶泽苔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保护等级
长喙毛茛泽泻和宽叶泽苔草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物种,Baldellia ranunculoides、Baldellia alpestris和浮叶慈姑被评为近危(NT)物种,Alisma wahlenbergii 、Echinodorus eglandulosus、拟花蔺被评为易危(VU)物种、利川慈姑和小泽泻被评为濒危(EN)物种。拟花蔺、长喙毛莨泽泻和浮叶慈姑在2021年均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Baldellia alpestris受到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省立法保护,并且为该物种建立了一个小型保护区;Baldellia ranunculoides在法国受到立法保护;Alisma wahlenbergii 在瑞典和芬兰受法律保护;Echinodorus eglandulosus在亚苏尼公园内就地保护。针对于长喙毛茛泽泻的保护,中国湖南省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通过人工繁育扩大种群,逐步进行生境恢复、重建种群,并使用组培技术快速恢复长喙毛莨泽泻的种群数量。针对于浮叶慈姑的保护,有学者在研究了其遗传结构和生境状况的情况后对现有的浮叶慈姑的居群进行就地保护,尽力保持其种群规模。此外加强了对湿地恢复的研究实践,保护其现有生境。
用途
食用营养
泽泻科慈姑属部分种地下球茎膨大且富含淀粉,属于高磷作物,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是冬春季供应的主要水生蔬菜之一,在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等亚洲多国栽培食用;美洲地区的土著会生吃或煮食Sagittaria cuneata和宽叶慈姑(Sagittaria latifolia)的块茎。
园艺观赏
泽泻科的部分种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宽叶泽苔草 (Caldesia grandis Samuel.) 为泽泻科泽薹草属植物,其花、叶美丽,可用于园林水景绿化及盆栽观赏, 也可用于水体边缘或浅水区种植。水金英 (Hydrocleys nymphoides) 为水金英属水生植物。其花形似罂粟, 花心有紫褐色斑块。着花十分密集, 耀眼靓丽,且具有抑制藻类, 改善水质的能力。水金英适合露地栽培, 为池塘边缘浅水处的装饰材料,亦可盆栽, 作为庭院水体绿化植物。其叶片光滑青翠、花朵淡雅, 可用作切花配材。黄花蔺(Limnocharis flava)黄花蔺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其叶色品绿,叶片椭圆形,花为浅黄色,伞形花序。原分布于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美洲热带地区,后被中国引进作一年生花卉栽培,盛夏绿化美化水景,效果很好。
医学药用
泽泻科部分种可作药用植物。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的干燥块茎具有利水渗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能症。但该科近缘植物较多,形态相似,易于混淆,例如泽泻(Alisma plantago aquatica)常与东方泽泻夹杂入药,窄叶泽泻和慈菇也曾被混作药材泽泻。《中药大辞典》中记载,慈姑具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的功效。
危害
泽泻科慈姑属的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和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是常见田间禾本科杂草。野慈姑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沟渠、水田等水域,为稻田常见杂草。矮慈姑生于沼泽、水田、沟溪浅水处,为稻田恶性杂草。扁叶慈姑(Sagittaria platyphylla)在奥克兰地区浅水水域内泛滥,限制水流,加剧洪涝灾害,并且其繁殖迅速,竞争优势强,会取代本土物种。黄花蔺属的黄花蔺为东南亚稻田、灌溉渠和湿地的恶性杂草,杂草丛为包括蚊子在内的疾病媒介提供了适宜的繁殖场所,从而促进了登革热的传播。
危害原因
野慈姑既可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球茎繁殖,出苗时间不一致导致水稻整个生长过程都受到不同时期野慈姑的影响;同时,野慈姑通过与水稻争夺水肥和矿物质资源,导致水稻产量显著降低;且大面积使用单一除草剂使野慈姑产生了抗药性,发生危害更加严重。矮慈姑主要与水稻争夺水肥,水稻全生育期都受影响,且矮慈姑非常耐荫,在水稻中下层仍可正常生长,导致水稻中下部病虫害发生,使水稻减产,品质下降。扁叶慈姑繁殖能力较强,可通过种子传播,也可以通过块茎和根茎繁殖,并且整株都可以随水流漂浮到新的位置继续生长,在浅水道中会形成广泛的侵扰,在那里它会严重限制水流,增加沉积物并加剧洪水。这种植物的侵扰也会取代湿地地区的本地植物。黄花蔺繁殖能力较强,既可通过大量的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也可以通过花梗进行分株,且分株可能会随着水流脱落飘走,在下游进行繁殖,这种入侵潜力源于它在形式和生理上适应各种栖息地的非凡能力。
防治方法
野慈姑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通过深翻使野慈姑球茎丧失发芽能力,或者通过打捞球茎减少繁殖数量;化学防治为主,可喷施排草丹、二甲四氯、五磺草胺、双草醚、氯氟吡氧乙酸和唑草等除草剂进行防治。矮慈姑的农业防治措施与野慈姑类似;化学防治可用苯噻·可湿性粉剂(稻茂)、苄黄隆可湿性粉剂 (苄嘧磺隆)、吡嘧黄隆可湿性粉剂、醚黄隆 水分散粒剂(莎多伏)、二氯哇啉酸可湿性粉剂(灭净、神锄)等农药进行喷施。黄花蔺的防治需要在其开花和散落种子前连根拔起并烧毁(或深埋),以防止其重新生长。扁叶慈姑可手动或用机械清除所有根状茎和块茎,烧毁或通过其他方式处理全株。
相关研究
泽泻科的形态结构研究较为丰富。除毛茛泽泻属外,绝大多数泽泻科果实为聚合瘦果,果皮和种皮较易分离;而泽苔草属的果实为核果,果皮分为中层和坚硬的内果皮;星果泽泻属和假泽泻属果皮上具有蜡质附属物,只有星果泽泻属果皮上具有气孔器分布。此外,王青峰等研究者对泽泻科各属植物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将该科花粉分为3种类型:少果泽苔草型,花粉粒呈盘状,萌发孔2个,外壁表面为小颗粒;慈姑型,花粉粒呈球形,萌发孔9-12个,外壁表面为小刺;泽泻型,花粉粒呈多面体球状,萌发孔15-30个,外壁表面仅光滑。王玉国等研究者则对泽泻科植物各属的花器官发生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泽泻科花器官发生模式为3基数、向心发育、花部原基离生,从萼片原基到花瓣原基甚至最外轮雄蕊原基由螺旋状向轮状进化,最外轮雄蕊原基为3或6,其数目与雄蕊心皮数目相关。
代表物种
泽泻
拉丁名为:Alisma plantago-aquatica,是泽泻科泽泻属模式种,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沉水叶条形或披针形;挺浮水叶宽披针形、椭圆形至卵形,叶脉通常5条,外轮花被片广卵形,边缘膜质,内轮花被片近圆形,远大于外轮,边缘具不规则粗齿,白色,粉红色或浅紫色;瘦果椭圆形,种子紫褐色,具凸起。泽泻在日本、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均有分布;在中国产于北方、中部地区,新疆、云南省亦有分布。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亦有生长。本种花较大,花期较长,用于花卉观赏。过去常与东方泽泻的块茎混杂入药,功效与东方泽泻相同。
东方泽泻
拉丁名为:Alisma orientale,为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挺浮水叶宽披针形,边缘窄膜质;花两性,外轮花被片卵形,边缘窄膜质;内轮花被片近圆形,比外轮大,白色、淡红色;花药黄绿色或黄色;瘦果椭圆形,种子紫红色。东方泽泻在俄罗斯、乌克兰、蒙古、日本等国均有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中部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几十米至2500米左右的湖泊、水塘、沟渠、沼泽中。其块茎可入药,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等症。
慈姑
拉丁名为:Sagittaria trifolia,为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形,匍匐茎末端膨大为球茎,卵圆形或球形。慈姑是一种特色水生蔬菜,原产于中国,日本、朝鲜亦有栽培。种植区域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省份,生长于温暖且阳光充足的低洼水田中。其球茎主要成分为淀粉,含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营养价值很高。慈姑还具有药用价值,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慈姑具有行血通淋,润肺止咳,清热的功效,主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带下病,崩漏,呕血、咳嗽痰血,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毒蛇咬伤等。
水金英
拉丁名为:Hydrocleys nymphoides,俗名水罂粟。为水金英属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叶片呈卵形至近圆形,具长柄,顶端圆钝,基部心形,全缘,簇生于茎上。花具长柄,黄色,罂粟状。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后引入中国。喜高温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耐热,不喜荫蔽;可作为观赏植物用于公园、绿地等水体绿化,丛植于浅水处或浅水边,也可作盆栽观赏或切花配材。水金英具有一定的氮、磷吸收能力, 并能够分泌、释放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化感物质, 能有效净化水质。
参考资料
Alismataceae.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7-30
泽泻科 (zé xiè kē).植物智.2023-07-30
泽泻科.多识植物百科.2023-07-30
水生植物:水罂粟.知网空间.2023-07-30
泽泻.博普智库 .2023-07-30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2023-08-22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8-2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8-26
Sagittaria trifolia.植物智.2023-07-30
Sagittaria pygmaea.植物智.2023-07-30
GISD.iucngisd.2023-08-22
GISD.ucngisd.2023-08-22
The age of major monocot groups inferred from 800+ rbcL sequences.WileyOnlineLibrary.2023-08-22
泽泻科泽泻属和慈姑属的研究.知网空间.2023-07-30
Luronium Raf..POWO.2023-07-30
Damasonium Mill..POWO.2023-07-30
Baldellia Parl..POWO.2023-07-30
Machaerocarpus Small.POWO.2023-07-30
Alisma L..POWO.2023-07-30
Burnatia Micheli.POWO.2023-07-30
Limnocharis Bonpl..POWO.2023-07-30
Butomopsis Kunth.POWO.2023-07-30
Hydrocleys Rich..POWO.2023-07-30
Ranalisma Stapf.POWO.2023-07-30
Helanthium (Benth. & Hook.f.) Engelm. ex J.G.Sm..POWO.2023-07-30
Caldesia Parl..POWO.2023-07-30
Echinodorus Rich..POWO.2023-07-30
Aquarius Christenh. & Byng.POWO.2023-07-30
Sagittaria Ruppius ex L..POWO.2023-07-30
Wiesneria Micheli.POWO.2023-07-30
Astonia S.W.L.Jacobs.POWO.2023-07-30
Limnophyton Miq..POWO.2023-07-30
泽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知网空间.2023-07-30
Alisma nanum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8-2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2023-08-2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2023-08-2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2023-08-2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2023-08-2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2023-08-22
重要水生经济作物慈姑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中国知网.2023-07-30
Sagittaria cuneata E. Sheld..EOL.2023-08-26
水生花卉新秀——黄花蔺.知网空间.2023-07-30
泽泻科植物DNA条形码的筛选研究.中国知网.2023-07-30
泽泻 Alisma plantago-aquati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8-22
东方泽泻 (dōng fāng zé xiè).植物智.2023-07-30
Sagittaria trifolia subsp. leucopetala.植物智.2023-07-30
慈姑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国知网.2023-07-30
水金英Hydrocleysnymphoides.植物智.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