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水金英

水金英

水金英(学名:Hydrocleys nymphoides (Humb. \u0026 Bonpl. ex Willd.) Buchenau),又名水罂粟,是黄花蔺科水金英属的多年生浮叶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株高1-5cm,茎圆柱形。根自水中茎节处发出。叶簇生于茎上,叶片呈卵形至近圆形,具长柄,长4~8cm,宽3~6cm,顶端圆钝,基部心形,全缘,青翠鲜绿色,具光泽,漂浮水面;叶柄圆柱形,长度随水深而异,有横隔。花单生,杯形,伞形花序;小花具长柄,罂粟状,直径6厘米,淡黄色艳,花心棕红色;花瓣3,扇形;萼片3,长椭圆形;雄蕊5-6;子房上位。蒴果披针形。种子细小,多数,马蹄形。花期6~9月。

栖息环境

常生活于池沼、湖泊、塘溪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低温或高温对植株的正常生长均会产生影响,喜日光充足的环境,至少要让植株每天接受3~4小时的散射日光。性喜温暖,不耐寒,在25~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喜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均有引种栽培。应用于我国园林水景中,世界各地观赏花鸟鱼虫市场交易、扩散于水族馆之间养殖。1969年引入中国台湾,中国各地水族馆及生态园水域有栽培。

用途

观赏

该种植物适合露地栽培,为池塘边缘浅水处的装饰材料,亦可进行盆栽,作为庭院水体绿化植物。 [2]叶及花观赏性较好,均可用作切花配材,在插花作品中起点缀作用。

生态

水金英具有一定的氮、磷吸收能力,并能够分泌,释放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化感物质,从而维持水体稳定和清洁。它能有效净化水质,有实验证实,水金英对水体中氮的去除率达(55.3±36)%,磷的去除率达(32.9±23)%。水体富营养化是中国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重要水环境问题之一,而水体中过高的氮、磷浓度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常引发水华,使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其中主要以蓝藻为主,伴生的种类有绿藻门硅藻的一些种类。造成水华的蓝藻,主要以微囊藻属为主,黄莒浦梭鱼草与水金英等植物群落种植水对铜锈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群落种植时间的延长,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越强,其中水金英种植水的抑制作用最强,试验中抑制率为96.53%;对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率也可达23.15-77.25%。水金英根,茎、叶的通气组织发达,能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底泥根区,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污染物降解创造适宜条件。因此,在湖泊、河岸等湿地中种植水金英能有效抑制藻类,改善水质。

生长繁殖

该种植物用分株法繁殖,可在每年3-6月进行。因其自交不亲和,且结籽较小,故不常用种子繁殖。它的地下根茎十分发达,茎节明显,根自茎节处长出。园林中多以根茎分株的方式进行营养繁殖,可在每年3-6月进行。

栽培技术

盆养:栽培基质可使用清洁的湖水、自来水等作为栽培基质。盆养可以结合分株进行操作。所用容器通常为堵好排水孔的大型敞口花盆,注意摆放地点一定要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可以先将清水注入栽培容器中,再将准备好的种苗直接投入即可。

管理:水金英对水质要求不严,应在普通的淡水中进行种植。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5.5-7.2间,即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生长旺盛阶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至少要让植株每天接受3-4小时的散射日光。该种植物为多年生植物,其发苗迅速,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新株。由于水罂粟实际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状态,因此其具体的栽培年限多视实际管理水平而定。

病虫防治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水金英不易患病,亦较少受到有害动物的侵袭。在实际栽培中,常会遇到生孑孓的情况,当其羽化为蚊虫后,就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应该在水中投放一些小型鱼类,以清除孑。尽量不要采用农药进行灭杀,以免污染环境。

物种危害

水金英脱离水族馆养殖后进入自然水域,可后生生长,适宜于水域生境条件后会繁殖量,种群优势突出,严重者改变水域生态环境,干扰水域物种多样性。水金英形成的厚垫可能增加小动物的溺水风险并降低溶解氧浓度。

人工及生物防除:控制引种,其残株勿抛弃于水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