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铜雀台

铜雀台

铜雀台,原名铜爵台,其遗址位于临漳县城西南部的邺城遗址内,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建之初,铜雀台选址于邺城以西,始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冬,完成于建安十七年(212)春,是铜雀邺城三台遗址中修建时间最早也最为著名的台阁。台高十丈(折合约24米),台上建有房屋百余间,在当时建筑中体量引人瞩目。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铜雀台随邺城几经摧毁修复,于隋朝建立前夕最终损毁。

邺城的考古工作始于1976年,至1986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组成的邺城考古工作队,开始全面发掘邺城遗址。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依邺城遗址而建,占地230亩。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创意旅游目的地”、亚洲金旅奖“最具文化特色风景名胜区”和“最具投资价值旅游景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科普基地”等荣誉称号。

铜雀台自问世以来,被赋予多重内涵,是远眺风景的景观之台、是暗含喻示的政治之台,是文人宴饮的雅集之台,也是“深锁二乔”的文化之台。被历代文人骚客吟咏,还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

历史沿革

铜雀台是东汉末年曹操在邺城遗址(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修建的一座高台,以铜雀台为主要建筑,周围还修建有金虎、冰井二台。陆翙邺中记》中载:魏武于邺城西北立邺城三台遗址, 皆因城为基址。中央名铜雀台, 南名金兽台, 北则冰井台。”曹操还以此三台为中心,建造了一大片宫苑区,史称铜雀园。

邺城遗址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内,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南据安阳市区18公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一条贯穿东西的大道将曹魏邺城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为主体,中央为宫殿区,东侧是贵族居住的戚里,西侧便是铜雀园。南区面积小于北区,为一般衙署和居民区。

名称由来

罗贯中在《四大名著无障碍阅读大字本: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中介绍铜雀台时是这样描述的:“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曰:“此何兆也?”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但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关于铜雀台名称的由来,现主要有两种说法。

曹丕所作的古体诗《歌》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诗中的“双员阙”指的是刘彻时修建的建章宫遗址内的双圆阙,阙楼的顶上有安装有一对铜铸的凤凰,也就是《歌》中的“铜雀”。曹丕虽也有在诗赋中写过“登高台以娉望,好灵雀之丽娴”,但根据当时文人诗赋以及后人记载可推测出曹操修建的铜雀台上应该并没有铜雀,不过还是可以将铜雀台与双圆阙上的铜雀像联系起来。“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传说铜雀与农业生产有紧密联系,是代表丰收的吉祥物。铜雀台建造的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加上连年饥荒农业经济彻底崩溃。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建台,取名铜雀以祈求农作物丰收符合情理。但古体诗《歌》始终是一条孤证,只能当成传说来看。

根据原临漳县文旅局副局长、邺城文保所第三任所长王福生的介绍,曹操在建造邺城三台遗址是是根据五行命名的。金虎台位于邺城西边,西方为金,而左青龙右白虎,故名金虎台;铜雀台原名铜爵台,“爵”源于古代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当时身为宰相的曹操取“爵”字以彰显自己的身份,铜属火,故名铜爵台;冰井台的“冰”属水;三台都是以土夯筑,又是土星状,属土;台与台之间的连廊是木制的,属木。而到了后赵时期,皇帝石虎将铜爵台改为铜雀台,为了避自己名讳,又将金虎台改为金凤台。现在流行铜雀台之称是因为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赤壁怀古》。

建设历程

曹魏铜雀园中三台(铜雀、金虎、冰井)以铜雀台最为著名,修建时间也最早。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经官渡一战击败了当时雄踞北方的袁绍,占领冀州(治所在邺城遗址,即今临漳县邺镇、三台村一带)。后曹操连续出兵,剿灭了袁夫人残余势力,并北征乌桓,安定了北方边境。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曹操大力营建邺城,铜雀台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三国志》中记载,建安十五年(210年)“冬,作铜雀台”,这是刚开始建造的时间;高台于两年后建成:“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当时曹操带领儿子们和谋士登台宴集。从建安十五年冬到建安十七年春,铜雀台的建造时间实为一年多。

毁坏历程

邺城遗址在曹操的建设下迎来了第一个全盛时期,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西晋末年战乱不断,邺城邺城三台遗址逐渐荒废。335年后赵君主石虎(295-349)迁都于此,重新修建了邺城和铜雀三台,《水经注》记载:“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嗣后,邺城几经战火,毁而复兴。357年,鲜卑族燕国君主慕容俊(319-360)建都邺城,下令重修铜雀台,但邺城很快于370年被前秦军队攻陷。六世纪中叶,邺城遗址先后成为东魏(534-550)和北齐(550-577)的首都。《北齐书》记载,有三十万人参与了铜雀三台的营修,工程于558年完成,“铜雀”改名“金凤”,“金虎”改名“圣应”,“冰井”改名“崇光”。

北齐是以邺城为都的最后一个王朝,577年,北周(557-581)灭北齐,宇文邕(560-578在位)下令将铜雀三台与齐国宫苑全部摧毁。580年,北周权相杨坚(541-604)的军队镇压北周将领反叛后下令将邺城遗址烧毁,铜雀三台也就此损毁。

建筑信息

历史背景

台式建筑师中国最古老的建筑样式,大量针对高台建筑的描绘集中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上古神话中也有一些对高台建筑的记述。上古时期的高台建筑规模较小,现在也多无实物可考。从夏到春秋、战国时代,经、史、子、集中有大量描绘高台建筑的文字。这时高台的数量多,遗迹残留也较多。如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丛台“连聚非一”等。到了秦汉,国家一统,经济得到发展,高台建筑技术得到进步,如秦始皇阿殿刘彻神明台等。到了魏晋时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台建筑已不如前朝兴盛,但局部也有辉煌时刻。铜雀台可以说是高台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铜雀邺城三台遗址“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已从单一的台发展到组合型的高台建筑,而且木构建筑也从早期的变成了台上筑楼。

台体规模

郦道元《水经注》中详细记载了铜雀三台的规模:

铜雀台居于铜雀三台中央,三国时期一尺约为24.14cm,铜雀台“高十丈”约合24m,有八、九层楼高。铜雀三台一字排开,冰井台、金虎台分别在铜雀台的南、北面,均“高八丈”,折合约19m。三台并列耸峙,皆用砖铺面,台上建有房屋上百间,三台之间距离约87m,之间用类似于浮桥的阁道连接。

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铜雀台和金虎台在地面上的遗迹,铜雀台夯土基址只留下了东南部分,现存南北50m,东西43m、高4-6m;金虎台夯土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现存南北120m,东西71m,高12m。以金虎台基址进行计算,遗存的面积达8500㎡,作为主台的铜雀台体量肯定还要大。在千年前的魏晋南北朝,建筑普遍相对低矮,铜雀邺城三台遗址的规模定颇引人注目。

园林景致

左思魏都赋》中对铜雀三台的景致有细致描写:

以铜雀三台为核心的铜雀园充分利用河渠、绿树、高台等景观形成高低错落、曲池婉转的景色。铜雀三台中,冰井台中的“冰室”比较特殊,每间冰室中有几口深井,每口深15丈(折合约36米),里面贮藏有冰和石墨(煤);此外还有盐窖和粟窖贮藏盐和粟,以备不时之需。

遗址布局

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内现有金凤台遗址、铜雀台遗址、曹操塑像、文昌阁、曹操转军洞、碑廊、建安七子馆、邺城遗址及三台模型展示、文物成列馆等景点。由于千百年来频繁征战和漳河泛滥,三台中的金凤台地表上现存台高12米,南本长122米;铜雀台仅存地表高度约5米的东南角部分;冰井台已被漳河全部冲毁。

保护与开发

发现和发掘

邺城在中国首都史上有重要地位,先后有六个北方政权在此建都,长达三百七十余年。随着近代田野调查的开展,学界开始关注邺城遗址。民国时期金石学家顾光对邺城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著有《河朔访古随笔》。1935年北平研究院曾在河北省做过实地调查,1957年中国考古学家俞伟超等人对邺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并绘制《邺城附近遗址及北城垣复原图》。

邺城的考古工作始于1976年,1976年8月至1977年12月,临漳县文化馆在当地文化部门指导下对古邺城进行调查和钻探。1979年新成立的文物保管所继续这项工作。1986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组成的邺城考古工作队,开始对邺城遗址进行全面勘探发掘工作。铜雀台和金虎台是仅存于地面上的遗迹,其中铜雀台遗址南北50米,东西43米,高4-6米。

保护与重建

1988年国务院公布邺城遗址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邺城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又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遗址公园内有金凤台遗址、铜雀台遗址、曹操塑像、文昌阁、曹操转军洞、碑廊、建安七子馆、邺城遗址及邺城三台遗址模型展示、文物成列馆等景点。

其中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依托邺城遗址而建,位于遗址西北部,占地230亩,2011年荣国家AAA级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创意旅游目的地”、亚洲金旅奖“最具文化特色风景名胜区”和“最具投资价值旅游景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科普基地”等荣誉称号,是人们了解曹魏历史的代表性场所。

功能与内涵

政治喻示

台,在中国上古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夏启周文王造台都预示着新王朝的来临,春秋战国之后,台的政治功能逐渐被娱乐功能取代,演化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东汉末年曹操建造铜雀三台除了贮存战略物资和举行娱乐活动外,同样是一种政治表达,是在在儒家学说的依据下,对最高权位的觊觎。

《汉官解》中记载道:“诸王受封,皆受茅土,归立社稷。本朝为宫室,自有制度。至于列侯归国者,不受茅土,不立宫室。”在汉代只有王爵才能在封国内立社祭祖、建造宫殿(包括台之类的建筑),侯爵没有这样的政治特权。东汉许慎有言:“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台,以观鸟兽鱼鳖。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但有时台、囿台也。”意思是建造三台是天子的特权,诸侯只可以建造二台。在曹操建铜雀台两年前的建安十三年(208),被他操控的东汉朝廷废除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改设丞相,并“任命”曹操为丞相。曹操虽为丞相,但爵位仅为“武平县侯”,根本没有修建“三台”的权力,铜雀三台的修建表现了曹操的政治野心。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修建铜雀台对外宣称是为了宴饮游乐和贮存物资,先修一座台是为了政治试探。到了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已经从武平县侯提升为魏公,并将扩大后的魏郡提升为封国,并开始修建金虎、冰井二台与铜雀台组成邺城三台遗址,进一步显示其政治野心,曹操修建铜雀三台正是其篡汉过程的重要一环

建安宴集

铜雀台之出名全在于与建安文学的关系,铜雀台可以看做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建安文学是后人对东汉建安年间产生的充溢着悲凉慷慨情绪及建功立业愿望的现实主义、进取精神的文学潮流总称。建安文学的主体便是居于铜雀台上下的“邺下文人集团”,即当时居住在邺城遗址、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一批文人群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集团。

建安十七年(212)春,铜雀台落成后曹操便带诸子登台宴集,命曹丕曹植二人分别赋诗,此二人的赋诗拉开了建安诸子在铜雀园宴集的序幕。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被封为魏公后,邺城作为其首都,成为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活动中心。他们的诗歌多有对“西园”(以铜雀台为主要建筑的铜雀园)的优美景致和欢快宴会以及文人间情感的描述。曹魏邺城的西园(铜雀园)雅集可谓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文人园林雅集,“西园”见证了建安文学的盛况,“西园雅集”也成为千百年来文人画家不断题咏描绘的题材。如晋朝顾恺之《清夜游西园图》及北宋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等。

相传,曹操当年还曾在铜雀台上接见并宴请从匈奴处归来的女诗人蔡文姬,兴之所至,蔡文姬在铜雀台上演唱了她的名作《胡笳十八拍》。

文学意象

铜雀台也是曹操亲自创作乐府诗歌,并被歌伎演奏出来的地方。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前留下遗言:“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帐,朝上脯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希望在他死后能将侍妾和歌伎安置在铜雀台,并定期歌舞奏乐。

曹魏时期,铜雀台在诗人笔下一般是“高以轩”的高台形象,到了南梁时期,开始向“铜雀歌伎”的形象转换,谢朓《铜雀妓》中“穗帷”“西陵”“玉座”等意象,基本奠定了以“铜雀歌伎”为主角的铜雀台的悲情格调。唐朝铜雀台的意象延续了南朝时期的悲情色彩,继续关注铜雀歌伎及她们内心的情感,并将其置于更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借以咏史怀古、借古讽今。其中杜牧的《赤壁》中有“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影响颇深,加上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进一步虚构和《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深锁二乔”的意象深入人心。

相关作品

登台诗赋

铜雀台刚落成曹操领诸子登台作赋,曹操的诗仅留存两句:“引长明,灌街里。”

曹丕的诗同样仅留存片段:

曹植的《登台赋》保存较为完好:

晋朝文学家左思的《魏都赋》中对铜雀台昔日辉煌有一段想象描写:

铜雀歌伎

南朝对铜雀台的描写逐渐转向对铜雀歌伎的同情,江淹的《铜雀妓》是最早描写这个题材的诗作之一:

同时期谢朓《同谢议咏铜爵台》也体现了这一意象:

6世纪初诗人何逊也写有《铜雀妓》,体现含蓄自制的同时又有新意:

唐朝的铜雀台诗延续了南梁时的悲怨,又加上了反讽与批判。

天宝作家和书法家李邕写过一首不寻常的《铜雀妓》,批判此前所有以铜雀为题材的诗作:

诗鬼李贺写有《追和何谢铜雀妓》:

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9世纪中期杜牧绝句首次将铜雀台与赤壁之战联系在一起,是三国怀古诗的代表之作:

当代文艺

越剧《铜雀台》《魂断铜雀台》主要讲述了曹植与甄宓的爱情故事,广东省新编汉剧《风雨铜雀台》主要讲三国时期曹操在铜雀台上与寻找情郎的洛阳市歌女一见钟情并受其为美人的故事。

汉唐古典舞创始人孙颖编排了大型中国古典舞剧《铜雀伎》。以建安年间一对舞人幼年“嬉戏习艺”为起点,以时代背景下二人的人生悲剧“鼓舞分离”为终点。该舞剧1985年首演,于2009年、2016年又分别复排。

2012年赵林山导演,周润发刘亦菲苏有朋等主演电影《铜雀台》在中国大陆上映,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色人等尔虞我诈的故事。

景区信息

景区地址:临漳县邺城镇

最佳游览时间:全年皆宜

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推荐游览时长:1-2小时

门票价格:40元(门票价格仅供参考,如有变动以景区实际票价为准)

参考资料

邺城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北京旅游网.2023-07-06

走进我县邺城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 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邯郸市人民政府.2023-07-06

铜雀典故与铜雀台的命名.出国留学网.2023-07-18

古邺|沧桑铜雀台.今日头条—邯郸晚报.2023-07-18

铜雀台下访文姬 早迎蔡琰归杞圉.今日头条.2023-07-18

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北京旅游网.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