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卡通

卡通

卡通,是英文单词“cartoon”的音译。卡通画最初指绘于纸上的静态夸张讽刺画,而随着近代动画片萌芽,卡通一词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指动画片。并且随时代发展,卡通含义也不断扩展,如卡通广告、卡通绘本故事等,较为全面的卡通的含义应包括两部分:卡通画和卡通动画片,其中卡通画也常与漫画等同。

卡通能够通过夸张、幽默、荒诞的艺术手段,间接向观赏者传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形成了特殊的审美情趣。现代卡通创作最初以报刊杂志等出版物作为载体。随着工业技术进步,卡通创作开始通过动画、电影的方式出现在大荧幕上。1928年,华特·迪士尼创作了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卡通动画《汽船威利》,这也是全世界首部带有同步配音的卡通动画。

1964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制作完成,这部作品由几十位画家耗时四年,绘制15.4万多帧图画而成,自问世以来创下中国动画片出口的最高纪录,提升了中国动画在世界范围的地位。1995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世界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彻底改变了动画行业的生产模式。

世界卡通历史中有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和卡通形象,如华特·迪士尼创作的米老鼠形象,及其公司所制作的一系列动画片,如《白雪公主》《小鹿斑比》《小飞象》等。还有日本动画界传奇人物宫崎骏所制作的《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现代卡通艺术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21世纪以来,日本动漫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比例甚至超过16%。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漫产品的消费人数已经超过了4亿人。

名称定义

卡通一词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cartoon”这一单词于1841年首次出现在英国漫画刊物《笨拙》(Punch)上,其词源的说法分为两种,一种认为“cartoon”来源于法语代表图画的“carton”一词,另一种说法则认为“cartoon”源自意大利语代表纸张的单词“cartone”。

卡通画最初指绘于纸上的静态夸张讽刺画,但卡通一词在人们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更多指动画片。并且随着时代发展,卡通的含义还在不断扩充,卡通广义上应包括两大部分,卡通动画片和卡通画,其中卡通画也经常与漫画划上等号,其中漫画又可分为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生活漫画、时事漫画等。卡通还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中衍生出其他的表现形式,例如吉祥物、卡通广告等。

历史沿革

卡通动画

起源

在现代卡通艺术诞生之前,古代人已经有尝试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运动的画面,伊朗国家博物馆中陈列有一个公元前30000年的青铜时期陶碗,该碗上绘制有山羊跳跃的多格图画。在法国也有类似的发现,在一些距今3万多年前的古代洞穴里,出现了许多拥有重叠的多头、多腿、多尾的动物图画,这种在静态画面中表现动态的手法,类似于现代动画师制作动态场面的技术,也被认为是当时的绘画者尝试通过动画表现动物运动状态的证据。

虽然卡通一词在中国属于舶来品,但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有许多符合卡通艺术造型和表现形式的存在,比如经考古发现的一些汉代画像砖中,就通过卡通图画的形式展示了“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绘画中,也有如《土伯吃蛇》《羊骑鹤》这样的古代卡通连环画作品。

中国传统的皮影戏也被认为是时代最早的二维动画片,而一些皮影戏、木偶戏中的形象设计,和中国民间玩偶的造型都遵循了卡通表现形式中的夸张、变形手法,例如将现实中形象凶猛的野兽转变为顽皮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布老虎玩偶。

欧美地区的工业革命浪潮兴起了对机器的发明和创作,一些能够为观看者带来运动视觉图像的机器也应运而生。在1650年,出现了一种名为“魔法灯笼”(Magic Lantern)的机器,可以把图片投影在玻璃片上,通过移动玻璃片形成物体在运动的视觉效果,这也被认为是卡通投影动画在现代社会的首次尝试。1832年,比利时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发明了费纳奇镜,这种装置可以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的特性,通过连续快速播放图像形成物体在运动的视觉效果;而在1834年,威廉·乔治·霍纳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转动编号图像形成动画效果的圆桶,也就是可供多人同时观看卡通动画的西洋镜。

1879年,埃米尔·雷诺通过在费纳奇镜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活动视镜影戏机,这个机器可以延长动画图像的播放时长,把300-700幅的图片变成数分钟的动画电影,这也使得动画变成了可以在公众场合播放的演出,并在巴黎向总共50万名观众播放了超过12800场节目。

发展

埃米尔·雷诺发明活动视镜影戏机之后,许多卡通动画电影开始出现,比如1906年推出的《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oumoi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卡通动画影片。而1914年温莎·麦凯(Winsor McCay)使用一万张图片创作的《恐龙格蒂》(Gertie the Dinosaur)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这部卡通动画片成功让画中物体流畅的运动起来,实现了对动画角色的个性塑造,以及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制作有内容情节的卡通动画片。而在1919年,美国艺术家帕特·沙利文和奥托·梅斯默创作出“菲利克斯猫”,这个卡通形象也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位动画片明星。

1917年,日本受到美国和法国卡通动画短片的影响,也开始尝试制作卡通动画,但因为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及周边地区造成破坏,日本的卡通动画产业被迫重新起步。

1928年,华特·迪士尼(Walt 迪士尼公司)创作了卡通角色米老鼠,并且推出了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卡通动画《汽船威利》,这也是全世界首部带有同步配音的卡通动画,让卡通动画片告别了无声默片的时代,迪士尼也从此不断尝试把新技术应用到卡通动画制作中。1932年,迪士尼制作了全世界首部彩色卡通动画片《花与树》,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1937年12月,迪士尼推出了第一部卡通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作品被誉为是动画电影业界的丰碑。20世纪40年代,迪士尼推出的《皮诺曹》《幻想曲》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中融入了古典音乐和视觉表现艺术的《幻想曲》被认为重新定义了动画片的制作方式。

在此之后,迪士尼还制作了《小飞象》《小鹿斑比》等经典卡通动画影片,其中耗资巨大的《小鹿斑比》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委员会收录。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卡通动画也开始了初步的发展,曾经受《大力水手第一季》等美国卡通动画影响的万氏兄弟,在1926年成功制作了中国首部具有影响力的卡通动画片《大闹画室》。随着1931年中国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万氏兄弟也通过制作卡通动画片积极呼吁民众抗日救国。1935年,万氏兄弟经过探索和试验,成功突破了技术难关,制作出中国第一部有声卡通动画电影《骆驼献舞》。而在1939年,加入新华联合影业公司的万氏兄弟受到公司委托,制作了世界第四部也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制作技巧和造型风格受到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影响的作品在1941年9月上映,不仅在中国本土广泛传播,也在亚洲引起了重要的影响,甚至被日本引进,成为日本观众看到的第一部卡通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出现也标志着该时期中国卡通动画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41年,闻名世界的《猫和老鼠》系列卡通动画由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和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联合制作推出,二人并于1957年合作组建了汉纳巴伯拉动画制作公司(Hanna-Barbera),如《摩登原始人》《蓝精灵》《史酷比》《杰森一家》等经典卡通动画片都出自他们二人之手。

1950年9月,上海市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创作了该厂第一部作品《谢谢小花猫》,由此中国卡通动画形成了“用娱乐的方式教育儿童”的基本指导思想,符合儿童审美的小猫、小狗、小鸭子等也成为中国卡通动画制作的常用形象。

1956年,卡通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问世,这部借鉴了京剧艺术特点的作品开启了中国卡通动画创作的全新方向,在题材选择、情节设计上采取了民族化的艺术探索,它和1955年完成的《神笔》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作品。在此之后,中国卡通动画迎来了积极的发展,在1958年总共生产了27部卡通动画片,而在1960-1965年期间,单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生产了约20部动画作品,并且题材类型丰富,在世界卡通动画领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形成了被世界范围认同的“中国动画学派”,其中1961年上映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一批在该时期投入工作的创作者,如徐景达、浦家祥等艺术家也成为了日后中国卡通动画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

同一时期,日本的卡通动画产业也开始有所发展,东映电影公司总裁大川博在1956年建立了一个目标是成为“东方迪士尼”的现代化工作室,也就是今天的东映动画公司。1958年,在聘请了多位熟悉迪士尼+生产系统的专家之后,东映动画制作了日本第一部卡通动画长片,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改编的《白蛇传》,这部作品对日本的卡通动画行业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后来闻名世界的宫崎骏也在学生时代观看了这部动画片,并对其质量感到惊讶,并于1963年加入东映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同年,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了由手冢治虫作品《阿童木》改编而来的系列卡通动画片,引起了日本民众对卡通动画的热烈追捧。同时,由于电视台向动画工作室支付的版权费不高,手冢治虫也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节约制作动画制作成本,比如削减画面的帧数,并且积极将动画角色的使用权商业化,这种做法也影响了后来日本卡通动画产业的运营模式。

随着日本卡通动画发展出商业化运营模式,大量题材和形式的作品也随之出现,比如1969年播出的《海螺小姐》,至今已经创造了世界动画历史上的播出时间纪录。但不是所有作品都能成功,随着动画市场的供过于求,日本卡通动画市场由于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下滑,开始陷入衰退。

而中国该时期的卡通动画行业出现了另一个阶段性的高峰,1964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卡通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映,这部作品由数十位画家耗时四年,手绘15.4万帧图画制作而成。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已经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造了中国卡通动画片在海外播放的最高纪录,提升了中国卡通动画在世界范围的地位,先后获得了中国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78年伦敦第22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多项评奖,也让中国传统艺术在卡通动画电影中焕发了活力。

1978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1966-1976年被压抑的卡通动画创作又重新活跃起来,1978-1989年也成为20世纪里中国卡通动画制作最繁荣的年代,多家动画制作机构的涌现改变了从前上海市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在这10年间,中国全国共生产动画片电影219部,也首次尝试生产电视卡通动画片和系列卡通动画片,比如《阿凡提之奇缘历险》就是中国第一部卡通动画系列片;而一些如《三个和尚》这样内容深刻、针砭时弊的艺术卡通动画片出现,也扭转了大众对“动画片即儿童片”的刻板印象,扩大了卡通动画片在中国的受众群体。

不仅是中国观众开始对卡通动画片转变观念,1970年出版的《哆啦A梦》在日后成为日本的文化偶像;1974年,日本卡通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的上映也让大量青少年成为该部作品的粉丝,也改变了日本观众心中卡通动画只是儿童娱乐的观念。同时,日本卡通动画开始在海外广为流传,尤其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比如《小甜甜》在法国播出时让当地的年轻女孩着迷,以至于令很多家长表示不满,认为日本文化正在腐蚀他们国家的年轻一代,但这无法阻止制作精良的日本东京动漫展览会在不同地区广泛传播。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日本动漫行业的黄金时代,《足球小将》等流传全球的作品在这一阶段出现,同时在1985年,宫崎骏建立了著名的吉卜力工作室,并先后在1986、1989年推出了代表作《天空之城》和《魔女宅急便》。

在1989年,迪士尼经典卡通动画《小美人鱼》回归了“音乐剧专业”的创作模式,这也使得迪士尼卡通动画制作部门重新焕发活力,外界也将其评价为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文艺复兴的起点。同年12月,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卡通动画《辛普森一家》也在美国应运而生,这部作品后来成为美国最长寿的黄金档剧目。

在《小美人鱼》获得成功后,迪士尼连续推出了《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阿拉丁》等经典卡通动画片,其中《狮子王》赢得了两项奥斯卡金像奖,这些经典卡通电影也在后来成为真人电影翻拍的灵感来源。

1995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从此之后每年有大量的电脑制作动画片上映,彻底改变了动画行业的生产模式。

2001年,梦工厂推出了卡通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这部电影通过独特的角色设计和精妙的情节编排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并且重新定义了21世纪初的动画市场格局,帮助梦工厂成为美国动画产业的重要角色。

1990-2005年,中国卡通动画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制作单位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改变了外国卡通动画垄断中国电视荧幕的状况,中国卡通动画行业也开始从注重社会效益转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模式,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中国本土系列卡通动画片也随之涌现,如《西游记》《我为歌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第一部》。

日本的卡通动画行业经过泡沫经济的打击后也开始了复苏,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像《超级赛亚人2》《灌篮高手》《新世纪福音战士》这类经典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新世纪福音战士》创新性的探讨了哲学问题,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焦虑,不但对动画行业产生了改变,也对日本的艺术创作和流行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现状

2013年,迪士尼+推出了现象级卡通动画电影《冰雪奇缘》,这部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12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获得两项奥斯卡奖和一项金球奖,并且在动画领域之外,《冰雪奇缘》的卡通形象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各个地方,涵盖了从儿童到成年人的各种生活场所,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流媒体的兴起,卡通动画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在2015年以后,中国的卡通动画产业也涌现出许多卖座的优秀卡通动画电影,如2015年创造9.56亿人民币票房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20年票房达到16.03亿人民币的《姜子牙》,以及2019年票房高达50.36亿元的现象级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

卡通画

起源

卡通一词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cartoon”这一单词于1841年首次出现在英国讽刺漫画刊物《笨拙》(Punch)上。但是在卡通正式与讽刺漫画挂钩前,讽刺漫画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威廉·霍加斯被认为是讽刺漫画早期发展的领军人物,1732年他所创作的系列版画《妓女的进步》就充满社会批评和道德批判元素,被认为是讽刺该时期英国政治腐败的典型作品。1754年,美国英属殖民地为了团结大众反抗法国,有人在《宾夕法尼亚公报》发表了《加入或死亡》(Join or Die)木版画,这部作品传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所作,这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讽刺漫画。

发展

进入19世纪中叶,许多报刊杂志都会刊登讽刺卡通漫画,其中以法国和英国为典型,上述提到的英国杂志《笨拙》是该时期最著名的以讽刺时政为特点的杂志之一,而《笨拙》的首席漫画家约翰·坦尼尔则是19世纪50-60年代最多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讽刺漫画家。

而在美国,第一本成功的讽刺漫画杂志名为《泼克》(Puck),这本杂志在1876年由奥地利漫画家约瑟夫·开普勒创立,这本杂志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力,在1880年阻止了时任美国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第三次连任,1884年帮助格罗夫·克利夫兰当选美国总统,《泼克》的成功让美国掀起讽刺漫画的热潮,并且出现大量的报刊杂志模仿《泼克》刊载讽刺漫画针砭时政,比如约瑟夫·普利策就是其中受到影响的一员。而在《泼克》出现并广为传播之前,《哈珀周刊》(Harper's Weekly)垄断了报刊出版行业,供职于《哈珀周刊》的托马斯·纳斯特会在杂志背版创作与政治内容相关的漫画,在1864年他创作了支持亚伯拉罕·林肯连任美国总统的政治漫画,并在1872年帮助他所支持的尤里西斯·格兰特实现了连任;也由于他通过漫画的形式讽刺了该年代美国存在的奴隶制、内战、腐败等问题,纳斯特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具备影响力的政治漫画家,美国民众以驴作为民主党象征,以大象作为共和党象征的传统也源自纳斯特。

在19世纪初,美国没有人可以靠画讽刺漫画谋生,但在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报纸开始全职聘任讽刺漫画家制作相关内容,而在20世纪初,美国已经有超过1000名男性成为了讽刺漫画家。由此开始,美国本土每家有影响力的报刊都以自家拥有讽刺漫画家为荣,比如《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埃德蒙·达菲,《华盛顿邮报》的赫伯特·布洛克(其笔名为赫布洛克),《纽约日报》的荷马·达文波特和弗雷德·奥珀等。1938年,鲁比·戈德堡开始为《纽约太阳报》创作社论漫画,作为德国犹太移民的鲁比·戈德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讽刺对象为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分子,而他在二战后的1947年以核战危机为主题创作的一幅《今日的和平》(Peace Today)讽刺漫画,获得了普利策奖

中国的讽刺漫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开始随着时局的改变而兴起。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后,为了警醒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爱国人士制作了《时局图》这样的卡通讽刺漫画讽刺俄英法美日德六国对中国土地虎视眈的行为。

1938年至1942年国共合作抗日期间,许多漫画界艺术家来到延安市,利用艺术创作宣传抗日运动,通过《生产归来》《敌人不得不要求投降》《科长会客》等抗战、生活、生产漫画展示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并揭露根据地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通过《威尼斯之日》等讽刺漫画揭露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侵略罪行,还有《逆流》《中山先生的信徒们》《两个鸦片烟鬼》等批评中国国民党内部腐败、消极抗战等讽刺漫画。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许多漫画创作者担心时局的变化,担心讽刺漫画的创作会招致麻烦,从而把创作题材转向国际,但在该历史背景下华君武创作了大量如《疲劳过度症》《杜甫检讨》等讽刺中国国内不良现象的讽刺漫画,启发了创作者的进取心;而在“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国的讽刺漫画创作又进入了兴盛期,如《死猪不怕开水烫》《丑八怪砸镜子》等一系列讽刺漫画作品的出现,使得漫画应具备的批判和揭露作用得以恢复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讽刺漫画作品,并且创作者的题材也在顺应时代变化,例如1981年冯健男的作品《把经济搞活》展现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大众经济观念的转向,1997年华君武创作的《炒彭定康鱿鱼》则体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宏大命题,而1999年于化鲤的《科技强国》则展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决心。

在中国讽刺漫画兴起的同一时代,另一种有别于讽刺漫画的漫画表现形式在欧美兴起,这种漫画具有脉络分明的故事情节,由连续多幅画面组成,通常在报纸上连载,被称为故事连环漫画,也俗称为漫画。1929年1月,记者出身的比利时作家埃尔热开始在报刊《二十世纪的年轻人》连载《丁丁历险记》,这部充满丰富国际文化和地理知识作品在日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超人》的诞生让美国随之掀起以“绿巨人”为主题的创作浪潮,有观点认为美国超级英雄主题漫画的流行时代分为三个阶段,先后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摩登时代。

在1935年-1950年的“黄金时代”里,虽然《超人》系列漫画成为全美风靡的卡通漫画形象,但由于该时期漫画创作还不够成熟,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一阶段作品的艺术高度无法与后来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在被称为“白银时代”的20世纪60年代,著名漫画家斯坦·李杰克·科比合作创作了一系列“漫威公司”漫画,如《神奇四侠》等经典作品;他们在作品中赋予绿巨人们更多内心情感的描写,美国的超级英雄漫画创作方式由此产生了巨大转变,开创了全新的时代,使得这些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并在日后被影业公司频频改编搬上大荧幕。

在“白银时代”结束后的“摩登时代”,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不断发展,并且开始呈现与现实社会结合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参与《绿箭侠》创作的著名漫画家尼尔·阿丹姆斯开始通过漫画创作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这被认为是超级英雄漫画与现实社会结合的起点。而经典的卡通形象《蝙蝠侠:动画版》也是在这一阶段从原本的幽默卡通人物转型成为严肃漫画主角。

而在同一时期的日本,美少女漫画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且这类作品得到迅速的推广,风靡全球,之后像《美少女战士》这样的经典作品还改变了美国卡通领域男性受众大大领先女性的状况。而且出现了只以男性为主角的少女漫画,其中1972年的《波族传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20世纪80年代,克里斯·克莱蒙德在创作《X战警》系列漫画中,吸取了日本电视动画的叙事手法,通过“时代模式”进行故事情节的创作,这样的叙事创作手法也成为了美国超级英雄漫画故事的主流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经历了文学化和艺术化的转型,艾伦·摩尔参与创作的《蝙蝠侠》《守望者》系列漫画成为其中的代表作品,它们不但颠覆了原有美式超级英雄的正面形象,同时通过“善与恶”的讨论加深了漫画作品的思想深度。该时期,英国漫画也出现了类似赋予深度思考的创作,比如著名的英国艺术创作者尼尔·盖曼以此在1989年发布的《SANDMAN》获得了世界幻想文学大奖,建立了成人漫画的创作雏形。在此之后,有大量作品沿袭了类似的创作思路,创作者也开始在漫画中进行更多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比如1993年亚历克斯·罗斯和卡特·比西克在《X战警》系列漫画的创作中,改变了以往聚焦于绿巨人主角的方式,采取市井人物来讲述英雄故事的演变,在故事剧情的设计中潜藏着对社会的深刻批评和反思,并且在技法上加入了油画和水彩画的技法,成为美国漫画史上经典的改编创作。

不但美国漫画创作方向出现了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漫画也进入了黄金时代,1995年整个日本卖出了13.4亿册漫画作品,其中由尾田荣一郎在1997年开始连载的《航海王》是该时期日本漫画的经典代表作品。

现状

进入21世纪后,西方讽刺漫画延续了其针砭时弊、创作大胆的历史传统。例如在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他从个人生活到政治表现的各个方面都常常成为漫画家调侃的对象。在法国,漫画家们也常把矛头对准政客和宗教人士,而在2015年1月7日,由于《查理周刊》刊载了讽刺伊斯兰教的漫画受到恐怖袭击,造成《查理周刊》总部12人死亡,引起法国各界上万人自发组织抗议游行,声援《查理周刊》。

而卡通漫画方面在21世纪不断发展,尤其日本的漫画行业成为了世界领先的产业,2020年《鬼灭之刃》的出版推高了漫画的销量,使得日本漫画市场达到了6126亿日元的规模,创下了1978年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是漫画市场的细分领域也形成了不同的行情,依附于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电子漫画在不断发展,但是纸质漫画市场自2014年以来就出现了市场规模连续下降的情况。

中国漫画的行业规模也在21世纪后不断增加,例如2019年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只增加了400多名,而2020年和2021年新进者分别为1500-1700名和3000多名。同时也有像《异人之下》这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优秀作品出现,这部作品也被誉为中国动漫行业的“国漫之光”。

艺术特点

媒介载体

现代卡通创作最初多以报刊杂志等出版物作为载体,通过手绘漫画等方式呈现。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推动影像技术的进步,卡通创作开始通过动画、电影的方式出现在大荧幕上。卡通创作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还可以与除绘画外的其他领域进行结合,比如卡通玩具、卡通网站、卡通游戏等也属于卡通创作的表现形式。

造型设计

卡通艺术设计和其他视觉艺术相同,都需要处理造型、构图、色彩三大要素,其中造型是让卡通与其他视觉艺术区别开来的重要构成部分。

卡通的造型题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人物、动物、植物和人工制造的无生命体,也有一部分卡通造型是将自然物象与想象结合,如精灵、怪兽、外星生物等。卡通造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写实性造型设计,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方法和艺术魅力,比如卡通造型需要简化大部分细节,突出物体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外形特征和表情动态,并且需要通过适度的夸张和变形使得物体形象特征更为鲜明,同时在处理植物、动物和无生命体方面,通常会用到拟人化的造型。卡通造型的一切目的都围绕着如何突出角色形象的风格特点,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卡通造型设计与一般造型艺术形式差异最大的部分。

表现形式

卡通漫画大多通过画幅数量进行区分,比如单幅漫画、四格漫画连环漫画

卡通动画如果以空间表现形式进行区分,可以分为二维动画片和三维动画片;从媒介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电视动画片和电影动画片;而通过表现手段区分则可以分为手绘动画片、电脑制作动画片、水墨动画片等等。

从卡通艺术作品整体设计的层面入手,它还具备图示化和情节戏剧化的特点,其作品大多是通过符号化的图形语言表现复杂故事或诠释深奥哲理,也设置有戏剧化的情节,从而使得卡通艺术作品更容易被大众广泛理解和接受。

工具特点

在卡通画的创作中,通常使用各类不同种类的笔在纸张上进行绘制,卡通画的绘制过程分为草图和正稿,在绘制草图时对所用纸张没有特殊要求,但在绘制正稿时必须使用具有纸质坚实、纸面光滑的绘图纸或卡通专用纸。在数字时代,创作者也开始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各种传统手绘方法进行绘图,比如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就是常用的电脑绘图软件工具。

在卡通动画的创作中,一种是通过手绘每一帧的画面,再将其连续播放形成动画,比如1964年中国的第一部彩色卡通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就是由数十位画家耗时四年,手绘15.4万帧图画制作而成。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电脑制作软件制作动画,常用的工具有Flash、Animate CC、3ds Max。

钢笔

钢笔是专业卡通绘画中常用的工具,钢笔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控制用笔压力的大小形成不同粗细变化的线条,同时钢笔的笔尖可以替换,所以创作者还可以使用不同的笔尖,绘制出不同的线条效果。

比如普通笔尖因其弹性小,线条变化不明显,适合绘制背景的效果线。小圆笔尖则因为弹性大,线条变化也大,所以适合于绘制局部的细节。G型笔尖比小圆笔尖的弹性更大,线条粗细变化也更大,常用于描绘人物的主线。D型笔尖的弹性比小圆笔尖和G型笔尖小,线条变化适中,也被用于绘制各种效果线,以及体现服饰布料质感的绘制。

毛笔

毛笔是中国传统绘画工具,笔尖富有弹性,能够灵巧的画出各类粗细线条,赋予画作生动的感觉。同时,毛笔在转折处不易溅出墨水,也不像钢笔容易划伤纸面,因此毛笔适宜在不同材质的纸张上绘画。

毛笔的细分种类较多,比如圭笔、粗体笔、水彩笔、白云笔、粗体笔、面相笔、平涂笔、羊毛板刷等。其中圭笔毛尖细的,用以画细线;平涂笔则多用于大面积的涂抹。

运用毛笔的困难程度要比钢笔更高,需要创作者通过不断练习才能运用自如,在卡通画的绘制中发挥毛笔的优势。

鸭嘴笔

在卡通画的绘制中,对绘制直线有一定的需求,因此能画出均匀、笔直线条的鸭嘴笔也成为绘画中常用的辅助工具。

使用鸭嘴笔需先用吸墨管或毛笔将墨水加入至鸭嘴笔端内侧的墨水槽中,鸭嘴笔一侧附有表盘,拧动表盘可以调整线条的粗细,在绘制直线时通常也会利用直尺辅助。

铅笔

铅笔绘制的线条可以反复涂擦,所以是卡通画绘制过程中用以绘制草图的主要用笔,通常使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或者笔尖为0.5、0.7毫米的自动铅笔,并且配合涂擦线条的橡皮一起使用,其中常用的橡皮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制作肌理效果的较硬的砂橡皮,另一种则是质地较软不伤纸面,用以擦拭线条的绘画橡皮。

针管笔

针管笔以其笔尖的粗细分为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型号会对卡通画的画面精度和质感有着不同的影响,创作者在创作之前会选择符合其创作风格和使用技法的针管笔型号。在现代卡通画的创作中,针管笔因其能帮助创作者化繁为简、节约时间,已经成为被创作者广泛使用的工具。

艺术类别

卡通可分为动画片和漫画两个大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以下类别:

由于各国/地区卡通艺术有其鲜明特点,所以也有通过地域特点来进行卡通艺术分类的方式。

美国卡通

美国卡通拥有悠久成熟的商业化传统,1895年漫画家理查德·费尔顿·奥特考特(Richard Felton Outcault)创作的《黄孩子》(Yellow Kid)系列漫画被认为是美国卡通的鼻祖,它是首部在商业报纸上成功连载的漫画,也奠定了美国漫画卡通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往后的《大力水手》《史努比》《加菲猫》都沿袭了《黄孩子》从报刊连载起家到全方位推广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些卡通形象的出现并广为传播,使得美国卡通获得了商业化、通俗化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特征。

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开始,华特·迪士尼所制作的“迪士尼”风格卡通形象成为了美国卡通的代名词,“迪士尼卡通”所具备的故事题材丰富、卡通造型精良、娱乐艺术性完美统一的特质也成为美国卡通的主要风格特点。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卡通题材多以崇尚自信和英雄主义的绿巨人为主,其中超人形象也成为重要的美国卡通造型艺术之一。

欧洲卡通

卡通艺术的发源地在欧洲,由于报纸杂志是最早承载卡通艺术创作的媒介,所以欧洲卡通早期以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为主,绘画周期较长,而这样的历史传统也使得欧洲卡通大部分题材取自社会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与美国卡通相比,欧洲卡通因为其发源地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其艺术性和哲思文化性更强,许多欧洲前卫思想的艺术家会用先锋艺术的形式来创作卡通作品;而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政治经济学社论、新闻也常用卡通漫画的形式发表,甚至被称为是“欧洲的良心”。例如西班牙艺术家霍安·科内拉的作品就被认为在怪诞的画风下投射出许多社会现象,英国艺术家约翰·霍尔克罗夫特的讽世插画也被认为精准指出社会中的丑陋一面。

日本卡通

日本的卡通风格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到欧美卡通漫画的影响,在本国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今天的现代日本卡通风格,这也导致日本卡通画家既能在保持自身民族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吸收西方卡通艺术的特点,使得日本卡通极具包容性,所涉及的领域和题材包罗万象,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了国界和文化的壁垒,卡通造型也可以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呈现出多样风格,这是日本卡通的最大特征,也是日本卡通能够集娱乐、商业、艺术、思想于一身,在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

日本卡通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细分风格,比如科幻与机器人卡通风格,这类科幻题材的机器人形象在日本卡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也有像铁臂阿童木、机动战士高达、奥特曼等经典形象。以青春校园为主题的日本美少女卡通风格也是日本卡通中较为流行的流派;还有日本Q版卡通造型风格亦是日本卡通画中极为典型的象征,这种将人体或动物头身比例压缩成一头身或二头身的夸张表现手法,常用在动画、漫画、游戏卡通造型之中。

中国卡通

中国卡通风格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两个地区为典型。其中港式卡通融汇东西,20世纪70年代,香港受到武侠片风靡的影响,同类型的卡通漫画也开始兴起,武侠小说和打斗类型的漫画也成为港式卡通的标志;该时期的中国香港卡通参考了日本卡通的造型风格,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美式超级英雄卡通画的流行,香港的漫画家在绘制武打人物时往往会借鉴这类型的人物造型风格,这种美国卡通的写实风格也逐渐被融入到港式卡通的特点之中;而在学习日本和美国卡通特点的过程中,中国香港的漫画家也逐渐加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比如马荣成创作的中华英雄系列漫画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比起中国香港融汇东西方风格的特点,中国台湾早期的卡通风格因受日本卡通影响颇大,阻碍了本土卡通风格的形成,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终止,由于加入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台式卡通呈现出精致的特征,此后也因为一批优秀的本土漫画家涌现,如蔡志忠、几米、敖幼祥朱德庸、萧言、郑问等,帮助台式卡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而中国大陆的卡通动画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中国学派”风格,强调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民族特色,例如1961年上映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风格的动画片,这种风格也被认为是东方情感和哲学的寄托。除此之外,该时期中国大陆的卡通动画还有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等表现形式。另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针砭时弊的讽刺漫画也是中国大陆卡通的经典表现形式,著名艺术家华君武丁聪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华特·迪士尼(Walt 迪士尼公司),全名华特·埃利亚斯·迪士尼 (Walter Elias Disney),于1901年12月5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20年,迪士尼开始成为一名广告漫画家,1923年他前往好莱坞制作动画电影,并于1928年创作出经典的米老鼠卡通形象。他不仅是米老鼠的创作者,也是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卡通影片帝国的缔造者,他所建立的卡通动画公司获得过世界各地的950余种奖项,其中包括48项奥斯卡金像奖和7项艾美奖

宫崎骏(Hayao Miyazaki),1941年1月5日在日本东京出生,他是日本东京动漫展览会界的传奇人物,也是第一位将卡通动画片上升至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他所制作的动画片能够与世界知名的迪士尼+、梦工厂创作的作品分庭抗礼,其代表作有《千与千寻》《龙猫》《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等。

敖幼祥,1956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小学四年级开始绘制人生中第一本漫画。在担任漫画学徒7年后,敖幼祥偶然结识一名报纸编辑,并将他1982年创作的《乌龙院》进行专栏连载,由此《乌龙院》轰动全台湾,并风靡全球华语地区。从1980年开始连载以来,《乌龙院》在全球销量累计超过1.2亿册。

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1840年出生于德国兰道,他是美国第一位依靠讽刺漫画带动公众舆论的创作者,他所供职的《哈珀周刊》在美国内战期间发行超过10万份,并且在重大竞选活动期间达到了20万份,他通过漫画的形式讽刺了美国的奴隶制、内战、腐败等问题,代表民主党的驴和代表共和党共和党的大象也源自纳斯特的手笔。

华君武,1915年出生于中国杭州,是中国著名漫画家。1938年开始在延安为《解放日报》创作时事漫画,1961年开始在《东风》上创作“人民内部讽刺漫画”,华君武被誉为20世纪中国漫画发展历史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被认为是“人性的镜子,折射世间百态”。

代表作品

行业活动

卡通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建立了相关的产业协会机构,比如2002年5月创立的日本东京动漫展览会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Japanese Animations),该机构每年都会整理发布《日本动漫产业报告》。

而在欧洲,1992年针对其成员国开启了一项加强产业凝聚力的“媒体计划”(Media Programme),其中符合相关规定的动画业公司可以申请补助,最高可以获得50万欧元的资助,而在2005年欧洲动画项目总共送出了850万欧元的资金帮助相关企业发展。同时,欧洲也有相关的非盈利组织“欧洲动画协会”,该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三个大型活动(卡通大师、卡通论坛、卡通电影),对参加活动的艺术家进行评选,帮助这些创作者寻找潜在的赞助商和作品买家。

中国亦重视卡通行业的发展和交流,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委会创建的中国卡通产业论坛,是中国动画、漫画、数字内容相关领域影响力最高的产业峰会和产业平台,其目的是推动中国卡通产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因此也举办过诸如像“中日韩动漫及数字内容产业合作发展圆桌会议”这样的主题交流活动,吸引世界各地的优质从业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创立至今已有15个不同国家,以及22个中国国内省市的207家相关机构参与过论坛举办的活动。

价值与影响

社会价值

由于卡通形象天然具备亲和力的特性,一些政府机关也通过推出卡通形象代言人的形式,拉近与广大群众的关系,例如2016年山东德州市纪委推出了名为“长河君”、“清风侠”的虚拟卡通人物,已成为与网民沟通的重要纽带。

卡通形象还能通过其易于被大众接受的特点,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比如《半小时历史漫画》系列就通过创作生动的卡通角色,将繁杂的中国历史整理成为简单明了的故事,受到了大量读者的追捧;南京也通过设计本土文化卡通形象阿,通过绘本、动画、话剧等形式传播南京本土文化,阿槑还在2015年被邀请至米兰世博会,向全球观众推广南京文化。

商业价值

卡通产业在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美国的卡通产业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发展迅猛,成为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出口额超过了汽车和航空产品;21世纪以来,日本动漫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比例甚至超过16%。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漫产品的消费人数已经超过了4亿人。

卡通创作者能够通过其作品积累知名度从而获得商业收益,当卡通作品通过在报纸杂志等载体连载发行并获得大量受众后,往往会吸引电视台和电影公司进行合作,比如在卡通产业发达的日本,成功的漫画往往都会被改编为动画片,其中日本著名漫画家青山刚昌创作的《名侦探柯南》不仅自身单行本的销售超过了1亿册,改编的动画也有极高的收视率,而在2023年12月上映的剧场版电影《黑铁的鱼影》在中国的总票房收入超过1亿人民币。

并且卡通形象衍生品易于进行延展开发,比如将其制作为零售商品或收藏品,规模化生产后可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例如以售卖卡通玩具模型为主的上市公司泡泡玛特,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28.14亿元的收入。

另外,卡通形象的独特性也能成为平面广告中的宣传元素,为平面广告添加附加价值;在麦当劳公司进军法国市场时,该公司买下法国卡通画《高卢英雄历险记》的版权,让该作品的两位主角充当麦当劳在法国的代言人,帮助麦当劳成功打入法国市场。

同时,以卡通形象作为企业的宣传形象,比起真人代言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宣传成本,也更能保持品牌形象的长期持续性,例如米其林轮胎的“必比登”形象,麦当劳的“麦当劳叔叔”小丑形象。

艺术价值

卡通画是视觉艺术,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画方式传达不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比如严谨、刻画入微的卡通画可以让创作者通过扎实的绘画功底传达其艺术思想,而简洁、概括性强的简笔卡通画则能依靠简单的笔画突出创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理念。同时,卡通画又常常能够通过夸张、幽默、荒诞的艺术手段,间接向观赏者传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形成了特殊的审美情趣。

许多卡通作品获得过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奖项,迪士尼影业制作的动画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例如《小鹿斑比》获得过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狮子王》赢得了两项奥斯卡金像奖,《玩具总动员》则是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从此之后每年有大量的电脑制作动画片上映,彻底改变了动画行业的创作模式。

由数十位画家耗时四年,手绘15.4万帧图画制作而成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卡通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先后获得了中国第二届百花奖、1978年伦敦第22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奖项,让中国传统艺术在卡通动画电影中焕发了活力。当卡通与其他艺术领域结合,也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中国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就被誉为将电影、绘画、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佳品。

日本动画师宫崎骏制作的动画片也被誉为具备极高的人文艺术价值,他的作品也获奖无数,例如《千与千寻》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参考资料

About Walt Disney.迪士尼.2024-01-12

宫崎骏 Hayao Miyazaki.豆瓣电影.2024-01-10

宫崎骏作品.豆瓣电影.2024-01-10

Culture Re-View: Tom and Jerry make their first cat and mouse steps in cinema history.euronews.2024-01-09

Cartooning: Political and Editorial.illustrationhistory.2024-01-10

The First 150 Years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Cartoon.digitalhistory.hsp.org.2024-01-10

看了这些世界上最早的动画,我的童年又回来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01-09

Quick History: Early Animation.worldtreasures.2024-01-09

History of Animation and its Evolution in Film.motioncue.2024-01-12

The History of Animation: Celebrating Disney’ s 100 Years of Stories.nyfa.2024-01-12

“世界动漫王国”打造日本文化影响力.中国新闻网.2024-01-15

Cartoons Prehistory.science.2024-01-09

The Evolution of the Japanese Anime Industry.nippon.2024-01-09

Disney Feature Films: Exploring the Magic and Innovation.nyfa.2024-01-12

Disney History.迪士尼.2024-01-12

Bambi title.IMDb.2024-01-12

Hanna-Barbera.illustrationhistory..2024-01-12

WarnerBros.com | Hanna-Barbera | Brands.华纳兄弟.2024-01-12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Animation.苏富比.2024-01-12

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1986).豆瓣电影.2024-01-09

魔女宅急便 魔女の宅急便 (1989).豆瓣电影.2024-01-09

《辛普森一家》创美国电视史新纪录,但还有新问题要解决.澎湃新闻.2024-01-12

The Lion King Awards.IMDb.2024-01-12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Shrek films!.shreksadventure.2024-01-12

怪物史瑞克 Shrek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4-01-12

how-frozen-took-over-the-world.纽约客.2024-01-12

rube goldberg.illustrationhistory.2024-01-10

The Pulitzer Prizes.pulitzer.2024-01-10

讽刺漫画为何易惹火上身.新浪网.2024-01-10

延安时代的漫画.中央美术学院.2024-01-10

漫画与历史.光明网.2024-01-10

畅销超3亿册!《丁丁历险记》94岁了,与中国有段不解之缘.新京报.2024-01-12

Manga: a brief history in 12 works.britishmuseum.2024-01-12

2022年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疫情影响下漫画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组图】.前瞻网.2024-01-12

从《封神》到《异人之下》,看国产影视高质量发展与文化自觉.央视网.2024-01-12

The Yellow Kid.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2024-01-08

封面故事 | 霍安·科内拉绘画中的“刻奇”世界.芭莎艺术.2024-01-12

约翰·霍尔克罗夫特的讽世插画:你是他笔下的主角吗?.网易艺术.2024-01-12

敖幼祥简介.搜狐娱乐.2024-01-12

敖幼祥来杭教画画,“乌龙院”号时光机送你回童年.钱江晚报.2024-01-12

《乌龙院之活宝传奇》:经典IP的全年龄向之惑.界面新闻.2024-01-16

About Nast.thomasnast.2024-01-10

华君武.中国美术馆.2024-01-10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迪士尼.2024-01-10

大闹天宫 (1961).豆瓣电影.2024-01-10

辛普森一家.迪士尼.2024-01-10

千与千寻 千と千寻の神隠し (2001).豆瓣电影.2024-01-10

时代的漫画,不变的初心.新民周刊.2024-01-10

AgreetingofthePresident.aja.2024-01-09

Anime Industry Report 2022 Summary.aja.2024-01-09

动画产业发展史:动画片不止是孩子的最爱.人民网.2024-01-09

电影《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总票房破1亿.网易.2024-01-09

增收又增利 泡泡玛特中期业绩超预期.新华网.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