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
松花江(满语:ᠰᡠᠩᡤᠠᡵᡳ ᡠᠯᠠ、英语:Songhua River)古称速末水、难水、粟末水、混同江、宋瓦江等,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松嫩平原,经纬度范围在119°52'~132°31'E和41°42'~51°38'N之间,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河流全长2309千米,流域面积达556800平方千米,是中国流域面积第三大河流。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分别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和大兴安岭的南瓮河。其干流全长939千米,流域面积为185000平方千米,由西南向东北地区流经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最终在佳木斯市三江口汇入黑龙江。主要支流有嫩江、第二松花江、呼兰河、牡丹江市等。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3~5℃,最高达40℃,最低达-50℃。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达762亿立方米,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丰枯交替规律。松花江上中游水量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松花江干流流域以河谷阶地地形为主,伴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平原地貌。松花江流域有88种鱼类、118种底栖动物、8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和23种两栖爬行动物等多种生物资源。
秦汉时期,松花江流域就已经是满族先民的居住地,长白山还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松花江流域内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流域内盛产大豆、玉米、高粱以及小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流域还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是北方重要的家鱼产地。此外该流域还拥有长白山风景区、讷殷古城等多个景区。
命名
东晋至南北朝时,松花江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唐时期,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辽代,全河上下游均称混同江、鸭子河。金朝,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元代,上、下游统称为宋瓦江。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改称松花江。松花江(ᠰᡠᠩᡤᠠᡵᡳ ᡠᠯᠠ)满语为“松阿里乌拉”或“松嘎里乌拉”,即“天河”或“神水”的意思。
位置境域
松花江水系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松嫩平原,西部和西北部与大兴安岭接壤,东南部与长白山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小兴安岭为交界,流域面积达556800平方千米。经纬度范围在119°52'~132°31'E和41°42'~51°38'N之间,涵盖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其主要支流有嫩江、第二松花江、呼兰河、牡丹江市、汤旺河、倭肯河、拉林河等。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西流松花江,北源为嫩江。南源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北源的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源头称南瓮河。松花江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市和黑龙江省肇源、肇东市、哈尔滨市、宾县、方正县、通河县、依兰县、佳木斯市、富锦市等县(市),最后于同江市东北约7千米处从右岸汇入中俄界河黑龙江。
历史变迁
在早更新世,松嫩水系和三江水系尚未贯通,两条水系以佳依分水岭为界,古松花江上游的牡丹江流经依兰、通河、哈尔滨,最后注入松嫩古湖。松辽分水岭在94万年后的隆升,迫使古松花江中上游流向发生反转,自西向东流,导致在通河—依兰地区形成河湖相沉积。随着松花江水流的不断流入,湖泊水位不断升高,湖水溢流切穿佳依分水岭(位于佳木斯和依兰交界处),松嫩水系与三江水系得以连通,形成了现代松花江水系的格局。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松花江全长2309千米,流域面积556800平方千米,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松花江水系庞大,汇集了大小支流930多条,水系分布呈树枝状。流域内水道总长度为120957千米,河网密度为0.22千米/平方千米,河道弯曲系数为1.4。松花江的主要支流有嫩江、第二松花江、呼兰河、牡丹江、拉林河、蚂蜒河、阿什河、倭肯河、汤旺河等。嫩江和西流松花江于松原市的三岔河口附近汇合后形成松花江干流,汇合口海拔128.22米,自西南向东北于同江东北约7千米处汇入黑龙江省,河口海拔57.16米。
干流河段
嫩江和西流松花江于松原市的三岔河汇合后,几乎呈直角折向东流。松花江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于同江市三江口汇入黑龙江,全长939千米,流域面积为185000平方千米,几乎均在黑龙江省境内,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干流水系较发达,呈羽状。右岸有拉林河、蚂蜒河、牡丹江市、倭肯河等支流汇入,左岸有呼兰河、汤旺河、梧桐河、嘟噜河等支流汇入。除牡丹江和汤旺河属山区性河流外。其余支流均流行于广阔的平原之上。松花江干流上游主要控制站为哈尔滨站,中游为通河站,下游为佳木斯站,出口为同江站。
松花江干流按其河道平面特征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松原市三岔河至哈尔滨市为上游,共240千米。上游河段经平原地区,河道比降较小,多分,有江中小岛发育。滩地宽阔,多湿地和牛轭湖,河槽平水位时一般宽400~600米。哈尔滨至佳木斯市为中游,共432千米。主要流行在东部山地的西侧山前丘陵和高平原之上。其河谷狭窄,在依兰附近的河流穿行在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之间,河道中有长达27千米的浅滩,是为"三姓浅滩"。该处河面宽约2000米左右,中低水位时水深仅1米多。江中多岛屿和沙洲,并有暗礁分布,多处有岩石突出水面。佳木斯至同江汇合口为下游,全长267千米。此段流行在三江低平原之上,河道宽阔,主槽一般宽达1500~2000米,水深2~3米,比降为0.015‰。由于此段地势低平,河道中沙洲、小岛和暗滩较多,河流分汊,泡沼和湿地连片,河槽的滞蓄能力较大。
主要支流
嫩江
嫩江是松花江的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南坡,河流由北向南,流经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镇、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尼尔基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三岔河附近与西流松花江汇合。河流全长1369千米,流域面积243900平方千米。嫩江支流分布右岸多于左岸。右岸主要支流有二根河、罕诺河、那都里河、多布库尔河、洮儿河、霍林河等,河流流向均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嫩江。嫩江上游为起伏较大的山地林区,坡度大,水流急。
西流松花江全长958千米,流域面积为75600平方千米。从河源至丰满水库,河流流行于山区,河道弯曲,河谷狭窄,坡降约为0.4‰。丰满水库至西流松花江铁路桥,河道位于低山丘陵,坡度减缓。自铁路桥开始河流进入平原区,沿岸多沙丘,近河口附近地带有牛轭湖和湿地分布,坡降约为0.13‰。西流松花江左岸支流一般较大,主要有辉发河、饮马河等,右岸支流主要有二道江、苇沙河、拉法河等,这些支流均流经吉林省。
呼兰河主要位于黑龙江省。源于小兴安岭,自东向西流经铁力市、庆安县、绥化市、望奎县、兰西县,在呼兰县城东南汇入松花江,全长523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1000平方千米。自桃山至欧根河上口进入松嫩平原边缘,河谷宽阔,河床比降小。欧根河口以下,河床弯曲迂回,多牛轭湖和沼泽。
牡丹江
发源于敦化市牡丹岭,向北流入黑龙江省,经宁安市、牡丹江市、海林市、林口,在依兰县城附近汇入松花江,全长726千米,流域面积31000平方千米。上游干流在张广才岭和西老爷岭之间,河谷狭窄。在宁安县南部干流被火山熔岩流堵塞,形成镜泊湖。吊水楼瀑布以下至桦林为中游,河谷较宽,河谷盆地呈串珠状排列其间。桦林以下为下游,河谷较狭窄,在依兰县长江屯以下进入平原区。年均径流总量84.6亿立方米。
拉林河为松花江干流右岸的一级支流,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界河。河长450千米,界河长约233千米,流域面积19923平方千米。其干流流经黑龙江省的五常市、哈尔滨市双城区和吉林省的舒兰市、榆树市、扶余市,并在双城区多口店汇入松花江干流。拉林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中下游以耕地为主。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762亿立方米。其中,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227.3亿立方米和162亿立方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34.3毫米,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降水量基本一致。由于松花江流域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融水补给为辅,因此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来水量主要集中在畅流期,冬季径流量最小。松花江地处北方高寒地带,冰期一般为5个月。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河流封冻及地表降雪等原因,径流量小,低于多年平均径流量70%左右。受春季季节性融水补给的作用,在每年的4~5月份,松花江流域各河流会形成程度不等的春汛,径流量约占全年的15~30%左右。夏汛多集中在7~8月份,洪水历时长达60天左右。
水能资源
松花江上中游河谷狭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599MW、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6413MW。松花江流域已建大于10MW的水电站有7座,它们是白山、红石、丰满、北江、镜泊湖、晨光和察尔森等,总装机容量2558.1MW。现有25M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有116座,装机容量总计154.06MW。
水源补给
松花江流域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冰雪融水补给为辅。西流松花江流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春季有少量的融冰融雪径流,上游山区由于河道切割较深,有少量地下水补给和泉水补给。据统计1991~2020年6~8月汛期的年降水平均值,在松花江嫩江段(发源地至松原市)为300~330毫米,在松花江黑龙江省段(松原至哈尔滨市、依兰至同江市)为330至360毫米,在松花江龙江段(哈尔滨至依兰)降水量为360至400毫米,在松花江吉林段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其他地理特征
气候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流经的大多是东北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很短、冬季寒冷干燥,年温差较大,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气温3~5℃,7月温度最高可达40℃以上、1月平均温度~20℃以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山区降水量充沛,可达700~900毫米;而西部地区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只有400毫米左右。总的趋势是山区大、平原小;南部、中部偏大,东部次之,西部、北部最小。此外,该流域受东北冷涡、阻塞高压、东亚夏季风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在汛期以暴雨、冰雹、大风、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为主。流域内无霜期100~150天,9月初霜,次年5月终霜,年日照时数2400~2800小时。由于受西伯利亚地区和贝加尔湖的寒潮侵袭,春季风最大且频繁,曾观测到最大风速达40米/秒,全年大风(风速\u003e10米/秒)天数约30~60天。
地质
松花江流域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松花江河谷地带一般为第四纪地层,该流域是在中、新生代凹陷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重矿物组成以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和榍石为主。松花江水系流经不同的造山带,西北侧是大兴安岭隆起带,中间是松辽沉降带,东南侧是长白山巨型隆起带,地质历史差异显著。松嫩平原周围山地岩性以侵入岩和火山岩为主,占裸露基岩的80%以上。侵入岩以花岗石和混合质花岗闪长岩为主,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凝灰质熔岩。大兴安岭岩性以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和少量玄武岩为主,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和变质岩为特征。
地形地貌
松花江流域地形多为波状起伏平原、台地和丘陵,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2个平原,以及大兴安岭中低山区、小兴安岭中低山区、张广才岭低山区和长白山老爷岭中山区。流域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为西老爷岭和长白山等组成的中低山,中部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一部分;流域南端是成岗状的松辽分水岭。大兴安岭海拔1000~1400米,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小兴安岭则为低山、丘陵构成;长白山中低山区,海拔约800~1100米,森林茂密,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分布。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些沼泽和泡子,在中低山和平原间分布着丘陵和台地。
松花江干流河道主槽一般宽400~600米,坡降较缓,河床滩地宽阔。松花江干流上、中游沿江两岸地形平坦,地势自两岸向河床缓倾斜,自西(上游)向东(下游)渐低;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区地势低洼平坦,河道宽阔,有低洼湿地分布。支流牡丹江河段穿行在小兴安岭南麓和张广才岭北麓之间,河面宽窄不一,地形多为丘陵山区。支流嫩江从尼尔基镇以上为上游段,以下为下游段,上下游地形变化显著。上游段河流处于山间谷地中,东面为小兴安岭,西面为大兴安岭,河谷宽一般为2~3千米,个别河段可达5千米。下游段河谷逐渐开阔,到尼尔基镇附近两岸冲积平原宽达10千米,河宽150~400米,水深3米左右,河道岔流多。嫩江齐齐哈尔以下河段部分,河流进入宽广的平原区,河宽380~900米,最大水深达10米,水流缓慢。
松花江流域的中山区、低山丘陵区、漫川漫岗区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8%左右,水的侵蚀作用加强,冲沟发育,形成侵蚀、面蚀和沟蚀地貌;流域每年大于4级以上的风天达120~150天,大于6级以上的风天有65~80天,形成了风蚀地貌。
下表资料来源: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该流域土壤类型多样,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包含黑土、白浆土、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泥浆土、石灰岩土、火山灰土、暗棕壤、黑钙土等不同类型的土种。
黑钙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南段山地东西两侧;栗钙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辽阔的草原地区,是钙层土当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类;暗棕壤森分布于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等地;寒棕壤分布于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上部。盐渍土和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松嫩、三江平原的低洼地带。
黑土带分布在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的松嫩平原上,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非常适宜粮食生产。
生物
松花江流域不仅有鱼类88种、底栖动物11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80种、两栖爬行动物23种等多种生物资源,还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的水生生物和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44处,包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4处。
动物
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共有鱼类17科58属88种,其中鲤科54种、鳅科9种、鲜科4种、其余14科21种。有国家Ⅱ级保护鱼类细鳞色,濒危鱼类史氏鲜、达氏、哲罗鱼、黑龙江茴鱼、乌苏里白鲜、雷氏七鳃殿、日本七鳃殿、溪七鳃殿、东北七鳃殿、大麻哈鱼10种。其中流域内吉林省现有陆生野生动物445种;黑龙江省有陆生野生动物50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种类17种,国家二级保护种类66种。
植物
松花江流域内的吉林省现有野生植物3890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3%。其中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流域内的黑龙江省有野生植物2400种,药用植物74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东北红豆杉、貉藻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果子松、水曲柳、黄檗、钻天柳、紫椴、赤松茸、朝鲜崖柏、野大豆、乌苏里狗尾藻、北方黑三棱、兴凯赤松、野菱、浮叶慈姑等13种。此外,松花江流域共有浮游植物129种,分属6门50属,以硅藻、绿藻门为主。优势种共有9种,分属于3门8属,其中,绿藻门3种,硅藻门5种,蓝藻1种,主要为模糊直链藻、小球藻、美丽星杆藻等。
松花江流域内植被自东向西由森林植被、森林草原植被、森林草甸草原植被、草甸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呈规律性变化。盆地北部边缘向盆地中心的变化规律与东西向类似,但不如其变化明显。该流域内丘陵台地主要以森林植被为主,松嫩平原以草本植被为主,其中松嫩平原的草本植被可分为草原植被和草甸植被两大类。
人类活动
战争活动
19世纪50年代,俄国侵占了清朝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入侵过程中,俄国多次试探性的闯入松花江口,企图侵占松花江腹地的领土。为了阻止俄国进步的侵略野心,清朝驻守黑龙江沿岸卡伦的官兵在吉林将军及三姓副都统的指挥下进行抵抗,两次迫使俄国入侵者退出松花江,维护了松花江腹地的领土安全。
抗日战争其间,日本法西斯主义对松花江的抗日根据地“三肇”地区进行扫荡,约有325名抗日军民被捕入狱,90多人惨遭杀害。1940年9月开始,东北抗日联军在“三肇”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最后19位反满抗日志士牺牲。1945年8月9日,苏联、蒙古方面军分别从蒙古国和外贝加尔向兴安岭—沈阳市方向、从阿穆尔河(黑龙江省)沿岸地区向松花江方向转入进攻。苏联远东第2方面军实施了松花江战役,中国东北地区抗日联军直接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八路军积极打击华北日军,阻其增援东北,重创日军独立第4军团和第3军团一部,到8月19日,在松花江方向推进约300千米。此后,日军开始大批投降。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国民党军在1946年10月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辽东省委和辽东军区管辖的松花江以南的南满地区遭到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对辽东军区进行了战略防御。
交通运输
明代设奴儿干都司控制松花江,造船并在松花江上进行军运,航行黑龙江省等大河。清代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在江边设船厂(在今吉林市,吉林旧名船厂)造船,有战船、运输船等。常因边防需要,向北航行到黑龙江等处。新中国成立后,对松花江航道开展养护、保护和建设工作,改善了航道通航条件,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客货运输内河航运线路,并把松花江航道打造成为一条旅游、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2018年9月,吉林省航道管理局绘制完成了松花江航道(花园口至三岔河口段)814.75千米航道图。截至2022年,松花江通航里程达1447千米,吉林市、齐齐哈尔市以下可通航汽轮,哈尔滨市以下可通航千吨江轮,通航期为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内河航运为两岸城市建设和工农林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农业开发
松花江流域农业开发具有发展的不连续性特点,经历了三兴二衰,起伏变化大。松花江流域自原始农业出现后的农垦开发经过了两汉时期的初步开发,渤海时期的发展,辽朝的衰落,金代的复兴与发展,元、明、清代的再衰落。每一次农业的复兴与发展,都伴随着主要农业区的转移。汉代以前原始农业分布较为广泛,但松花江北部地区发展较快,两汉时期继续发展成农业生产中心。唐代渤海以上京为统治中心,主要农业区随之转移到牡丹江市流域。金代,主要农业区又从牡丹江流域转移到女真人称为金源内地的阿什河、拉林河流域。到了近代,由于大规模移民和农业的大发展,农业开发在全流域全面展开。该流域大规模农业开发始于1947年,复员军人创建了国营机械化农场,从此开始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成建制移垦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已达到60476平方千米。1991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增加到89605平方千米。20世纪90年代是松花江干流农业开发的第二个高潮期,此时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林地转换成耕地、草地转换成耕地以及沼泽地转换成耕地。
松花江流域年供水量约460亿立方米,是东北地区2.78亿亩黑土耕地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截至2022年,松花江流域的黑龙江10年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1.47万亿斤,已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500亿斤,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北大荒如今变成了“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现有耕地面积2.579亿亩,其中典型黑土耕地1.56亿亩,2020年、2021年累计实施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面积3916万亩。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黑龙江还实施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秸秆还田措施,总结出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及水田4个黑土耕地类型区黑土地保护利用“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还被列为《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截至2022年,黑龙江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3.46,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6.2克/千克,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30厘米以上。
水利工程
松花江流域水利工程主要有第二松花江的丰满水库、白山水库,嫩江干流上的尼尔基水利枢纽,牡丹江市的莲花水库、镜泊湖水库,饮马河的石头口门水库,洮儿河的察尔森水库、月亮湖水库等。
丰满水库
丰满水库位于西流松花江距吉林市城区东南24千米处,是于1937年开工建设的东北地区地区最早修筑的大型水电站,也是西流松花江中游河段上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防洪、灌溉、工农业及城市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该水库大坝按500年一遇洪水设计,总库容109.8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2500平方千米,占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积的57.9%。
尼尔基水利枢纽
尼尔基水利枢纽距下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30千米,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尼尔基镇,左岸为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乡,于2006年12月竣工,属于嫩江干流中游上的一个以防洪及工农业供水为主,结合发电、航运及水环境,并为松辽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的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总库容86.11亿立方米,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提高了下游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大庆市等地的防洪安全,是嫩江及松花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水库
莲花水库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县三道河乡木兰集村,距牡丹江市城区约130千米,于1998年12月建成,是牡丹江下游的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以及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库。水库总库容41.8亿立方米,拦河坝及泄洪建筑物按500年洪水重现期设计。
科考研究
流域考古研究
辉发河上游石棚墓群
辉发河是西流松花江流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主要流经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东部。据1983年文物普查,辉发河上游石棚墓群位于梅河口市和柳河县境内,这一区域集中发现石棚墓80余座。石棚墓始于商代后期,止于春秋战国。这些墓葬大多分布于哈达岭山脉,海拔500—600米高的山岗顶部或山脊上,其范围东起新开岭碱水北沟,西至鸡冠砬子。辉发河上游的石棚墓葬群是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石棚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东北亚地区石棚墓分布的最北界线,对研究东北亚地区的石棚墓葬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反映东北亚民族关系与文化相融的证据之一。2006年5月,辉发河上游石棚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塔虎城遗址现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上台子村,是吉林省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金元时期的城址。196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塔虎城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城内原有南北街道五条,东西街道七条,相互交叉成“井”字街,沿四周内城墙边,有一条大街环绕全城。从古城的形制、规模和多年出土的文物判断该古城是辽朝长春州、金朝新泰州的故址。在古城出土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铁器等,还有大量的建筑构件。塔虎城于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对研究辽金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流域科学研究
松花江河源研究
关于松花江源头的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在其河源上存在“两源说”,即南源长白山天池和北源伊勒呼里山的南瓮河。国内学者从自然地理角度,以河源与河口地理差异性大的源头为其河流的正源为标准,从地表结构、地形单元、白然区划、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动物分布规律5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嫩江流域的地貌、地质形成年代、地理特点以及动植物分布符合该标准,认为嫩江河源应作为松花江的河源。此外,还有学者从系统原则角度研究松花江河源。该研究表明嫩江的长跨、流面、界线、流向四原则中的各项参数均优于西流松花江,认为嫩江应为松花江主流,嫩江河源是松花江河源。
松花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
2014年,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水文与水资源学科组以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气象水文要素演变规律研究。该项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428404)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联合资助。研究采用流域内的37个气象站点和33个水文站点1960~2009年的实测数据,利用修正后的Mann~Kendall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系统地研究了近50年松花江流域气象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内,松花江流域平均气温以0.41℃/10年的速度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5.8毫米/10年;流域内年径流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还为下一步松花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水文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属于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之一。于2019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联合参与攻关。该研究立足于推动松花江由水环境质量管理向水生态健康管理转变的技术需求,在系统分析松花江水生态退化特征基础上,构建了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同时培养了一批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研究成果被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及企业采纳并应用,支撑了水专项标志性成果“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水体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与黑龙江、吉林省两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松花江水的严重污染,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上游吉林三大化工企业的兴建,几十年的排污,导致汞含量严重超标,汞沉积到江底泥中,对水造成潜在的污染,给整个沿岸流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苯类污染物流入西流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呈现出显著的有机化合物污染特征,且受冰封影响较大,在枯水期水质较差。2016年松花江的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该流域内水质为劣V类或者IV~V类的断面占44.8%,I—III类水质达55.2%。松花江流域内的水污染重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其中高锰酸盐、氨氮、磷等指数严重超标。流域内的多处国控断面水质长期不达标,枯水期尤为严重。
水土流失
新中国成立后,松花江流域毁林毁草开荒,使林区逐渐缩小,林缘不断向远山退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据200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显示,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5.7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28%。水土流失按侵蚀营力划分,水力侵蚀11.02万平方千米,广泛分布在流域内的山地、丘陵和漫川漫岗等地区;风力侵蚀2.47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冻融侵蚀2.27万平方千米,分布在流域大兴安岭地区的西北部。按侵蚀强度划分,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分别为10.99、4.12、0.65万平方千米。按侵蚀发生的地类划分,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疏林地和稀疏草地,耕地、林地、草地及其他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8.31、4.08、2.75、0.62万平方千米。
由于土壤侵蚀,漫川漫岗区黑土层厚度已由开垦初50~70厘米左右剥蚀到40厘米左右,现仍以0.3~1厘米/年的速率剥蚀;在松花江二级支流讷谟尔河、乌裕尔河流域,1965年至2005年新增侵蚀沟1.19万条,侵吞优质黑土耕地81.83平方千米。大兴安岭东南丘陵沟壑区阿荣旗部分耕地土壤养分在近10年时间内下降了30%~40%。松花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水库的淤泥堆积,抬高河床,延长沙滩,更有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已成为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荒漠化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荒漠化有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松花江流域的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面积为23329.19平方千米,占了东北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总面积33850.79平方千米的很大比重,是世界上碳酸钠盐碱化土壤的三大片之一,土地盐碱化每年以1.4%~2.5%速率在发展。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制约着当地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松嫩沙地的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嫩江及其支流、第二松花江、洮儿河、霍林河等河流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和河口冲洪积扇上,并在嫩江左岸、西流松花江右岸集中分布。
自然灾害
在松花江流域洪涝和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洪水和内涝经常发生在秋季,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松花江沿岸,全流域有易涝耕地6100万亩。由于松花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变化,导致该流域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在松花江流域1990年之后发生的洪灾中,以1995、1998、2013年的最为严重,其中1998年发生在嫩江、松花江的洪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流域内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场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80亿元,灾区主要位于黑龙江省、吉林两省的西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受灾县、市88个,受灾人口1733万人。
环境保护
保护措施
治理水污染
中国政府2006年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落实治污项目222个。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等三省区采取综合措施全力推进松花江的水污染治理。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退回、暂缓审批和否决重大建设项目116个,关停取缔污染企业1130家,限期治理1416家,确保企业废水达标排放。此外还加大投入并使用松花江沿岸地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对重点污染企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重点断面全部实现在线监测。松花江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超过90%,溶解氧浓度达一类水体标准。
涵养水源
国家在松花江源头持续推进水源涵养。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湿地修复等措施;吉林长白山开展松花江源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上游,黑龙江省与吉林省建立了跨省级河湖长制协作机制,推进跨省河段联合共治。在中游,吉林市启动“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对松花江流域干流、支流及小流域开展综合整治。在下游,佳木斯市建设河湖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完成117条河湖岸线保护工作。
治理土地荒漠化
松花江流域的吉林省采取人工造林、封原育草、林草湿生态连通、土地整理等综合措施,统筹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吉林省林草部门在荒漠化地区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退化林草修复、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荒漠化治理进程。
设立自然保护区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是以森林生态及水资源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44710平方千米。保护区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水能基地,也是我国黄河以北地区淡水资源贮量最大、可利用价值最高的水资源基地,也是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留鸟的越冬地和过境鸟类的停歇地。该区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晴爽,冬季寒冷。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所形成的小气候,非常适合鸟类的生存,目前有鸳鸯、丹顶鹤、金雕等多种鸟类。三湖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70.62%,有林地面积8076.21平方千米,蓄积量10755.6万立方米。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主要包括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和连接三湖的松花江水域及周边湿地区,总面积567.8平方千米。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分布有脊椎动物35目93科403种。其中水生脊椎动物7目15科74种;陆生脊椎动物28目78科32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9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紫貂和原麝。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白鹭、蓑羽鹤、白枕鹤、鸳鸯、苍鹰、红隼、红角、熊瞎子、马鹿等44种。该保护区是东北地区长白山重要的野生动物种源基因库。
保护区内共有7个植被类型,25个群系,40个群丛。区内野生植物有69目160科526属1489种,植物物种总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物种总数的比例为98%以上。珍贵的高大乔木有果子松、黄花落叶松、云杉等。三湖保护区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和人参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水曲柳、黄、钻天柳、紫椴、东北对开蕨、东北茶藨子等10种。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保护区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抚松县东南部,地处长白山主峰西坡,包括头道松花江上游漫江水体及两岸森林,是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和笃斯越橘集中分布区。该保护区东部和东南部紧邻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于2015年,并于2018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13350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的森林生态系统、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和其它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植被类型多样,有以果子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物等,共有大型真菌206种、植物676种、脊椎野生动物269种。该保护区处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指定的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之内,属生物富集分布区,具有重要的科研、观赏和文化价值。
门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门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市中部,地处门鲁河中下游流域低山丘陵之间的河谷及延伸地带,总面积302.49平方千米。由门鲁河中下游水域及两岸的滩涂、草甸、疏林地构成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松嫩平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区,对改善松花江水资源、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松嫩平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基因库,保护价值高。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400余种、鱼类52种、两栖动物5种、爬行类5种、鸟类147种、兽类2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5种,Ⅱ级保护24种。保护区内水鸟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水鸟138种,占《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所列的全国水鸟总数50.2%。其中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头鹤3种为国家Ⅰ级保护,鸳鸯、灰鹤、大天鹅等10多种为国家Ⅱ级保护的珍稀水鸟。
2017年,国家在长白山林区和邻近的东北虎栖息地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该公园是中国东北虎、远东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公园位于中国吉林、黑龙江省两省交界的西老爷岭南部,与俄罗斯、朝鲜接壤,规划面积14612平方千米,涉及7个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中国湿地公园和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计12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5577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1月,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数量由2015年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当前的50只和60只以上。
保护成效
松花江流域由过去的“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北大荒,经过多年的治理与开发,已发展成目前“鱼米之乡”的北大仓。截至2018年,全流域有耕地面积1485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6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已建成堤防总长约为14000千米,通过多年的河道整治和疏浚,基本理顺和控制了主河槽,保证行洪通畅和河势稳定,特别是哈尔滨市、长春市、吉林省、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等沿江的几个主要城市,提高了防洪标准,美化了城市环境。蓄、引、提、调工程总供水能力达380亿立方米。
截至2022年,松花江源头的嫩江水源地周边湿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长白山实现了87.5%的森林覆盖率并涵养着源头水质,松花江流域干流、支流沿岸生态持续向好。黑龙江省在2022年完成溯源并整治问题排污口12255个,整治率98.2%,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同比上升14.1个百分点,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松花江干流水质为优,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23年,吉林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13.83万亩。
风景名胜
松花江沿岸不仅有长白山景区、松花湖风景区、白山湖仁义风景区、红叶谷风景区、雾凇岛等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还有讷殷古城、锦江木屋村、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馆、靖宇火山矿泉群地质博物馆等人文景点。
长白山风景区
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有长白山天池、长白山瀑布、聚龙温泉群、地下森林、绿渊潭、大峡谷、聚龙火山石林等众多景点。
长白山是图门江、松花江、鸭绿江的三大水系的源头,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后,经过漫长年代积水自然形成冷水湖,位于长白山椎体的顶部。长白山有大小各异,不均散布的温泉。长白山是典型的休眠火山,拥有典型的火山地貌,并且长白山有白云峰、芝盖峰等总计16座超过2500米的山峰。火山喷发后,熔岩表面火山灰和泥土经历了雨水和降水的冲刷后形成了峡谷,怪石林立。长白山天池四周奇峰环绕,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缺口,池水由此缺口溢出,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流下,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群,这就是长白瀑布群,它是长白山的第一名胜,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瀑布群。
松花湖风景区
松花湖风景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胜区总面积569.09平方千米,距离吉林市中心14千米,共有11个景区74处景点,有松光景区、湖光景区、五虎岛景区和卧龙潭景区等。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水上运动、赏凇滑雪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95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视察松花湖时题词“青山绿水松花湖”。
松花湖水域辽阔、形似蛟龙,全长180千米,湖面最宽处约10千米,水深平均30~40米,最深处达75米,湖面常年水位海拔261米,气候清爽宜人,有“水旷、山幽、林秀、雪佳”的独特景,可与浙江千岛湖相媲美。全年平均气温3~4℃,昼夜温差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22℃左右。整个湖区景色秀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处游览胜地。
白山湖仁义风景区
白山湖风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松花江上游、白山电站库区,距离靖宇县城28千米、302省道6千米处,总面积210平方千米,其中水域游览面积120平方千米,陆地游览面积90平方千米,该景区是纯自然风光游的代表,也是长白山新崛起的旅游地。
白山湖源于长白山天池,由头道江和二道江两江汇合而成,被称为长白山下第一湖。
红叶谷风景区
红叶谷风景区坐落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位于蛟河市区西部36千米处。景区包含红叶谷、庆岭、谷中谷等景区,集红叶、叠瀑、奇树于一体,以其自然天成的自然风光而出名。该景区的红叶规模大、树种多,色彩迷人和观赏期佳。红叶谷古朴的生态环境、色彩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成为上海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和《插树岭》拍摄地。
红叶谷中谷最为神奇的要数红叶树。百里红叶谷生长着10多个红叶树种,树木的叶子也呈现着不同颜色,紫红色、桃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火红色等。庆岭景区坐落于红叶谷景区内,拥有庆岭瀑布、卧龙潭瀑布、云台瀑布等瀑布群,其中庆岭瀑布为景区瀑布群落差最大的瀑布。在瀑布群下游,是报恩寺和慈恩寺,此外还有水冶珍珠泉、蝴蝶泉和神树等景点。
雾凇岛
雾凇岛景区位于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松花江的西岸,距吉林省市区27千米,这里是雾凇最为集中和最佳的拍摄景地。因地势平缓、四面环水的独特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吉林最容易形成雾凇的地方。同时,雾凇出现频次高、厚度大、持续时间长,每到冬季便会形成雾凇景观。雾凇观赏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农历冬至以后到第二年正月十五之间。
雾凇岛景区与吉林长白山、黑龙江省雪乡共誉为东北冰雪旅游的“白金三角”。
香炉山国家森林公园
香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的4A级景区。位于哈尔滨市宾县南端二龙山林场,园内有原生态的溪流、峡谷、冰川、奇珍异木、峰峦峭壁,保存着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香炉山风景区是以山岳、森林、水体和冰雪等自然景观为主体,集旅游、度假、冰雪、文化娱乐等综合开发建设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此外,香炉山风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游憩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创建了自然博物馆,开通了云霄飞索和5D玻璃彩虹桥等项目。
讷殷古城
讷殷古城所在的长白山西南区域,是松花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是“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距白山长白山机场22千米,距高速口15千米,交通便利。当地政府用三年时间复建讷殷古城,讷殷部原有面积为30余万平方米,现已修复23万平方米,其中8万平方米为森林古部落区。经修复之后,讷殷古城之中重现了以城墙、城门、城楼、烽火台为标志的城防体系;以古渡口、督将府、森林部落为标志的民俗建筑体系;以讷殷古街、讷殷古牌坊为标志的古商业服务体系;以讷殷文化博物馆、讷殷部族谱、黑曜石刀片、石镐、长白山石斧等为标志的长白山历史文化体系。2017年,该古城入选国家旅游局“全国优选旅游项目”。
锦江木屋村
锦江木屋村位于抚松县漫江镇,地处长白山密林深处,始建于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世纪80年代被相关专家发现。这里是长白山地区保护最完好的满族木屋群落之一,被称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抚松县在2006年将锦江木屋村列为县级传统居民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保护木屋原始面貌。2013年,锦江木屋村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满族古木屋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抚松县对全村50栋木屋进行了修缮保护,并将其中遗存的38栋老木屋列为省级保护单位,目前已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相关文化
诗文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皇帝康熙帝在皇子及少数大臣陪同下冒雨登船,检阅了松花江上排开船阵的吉林水师营。之后,乘龙舟前往大乌拉虞村视察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今乌拉街满族镇)。龙舟顺流而下,风急浪涌,江流有声。不久,雨过天晴。当时在松花江面的船舰有二百余艘,景色与军威相互映衬,于是康熙写下了《松花江放船歌》。
1988年,爱新觉罗·弘历长子爱新觉罗·永璜的后裔、著名书法篆刻家金意庵(爱新觉罗•启族)先生把该作品书写印在《北国江城―吉林市》一书的扉页上,书籍出版后,又把作品放大后镌刻在吉林市国宾馆——西关宾馆大堂的大理石壁上。随后,《松花江放船歌》的名气越来越大,并成为了吉林市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
歌曲
1936年秋,30多岁的张寒晖在西安市街头,看到了成千上万愤怒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将士和无家可归的东北难胞渴盼早日打回东北、赶走日军和重返故乡的凄惨情景,在通过与东北军官兵及其家属、子弟的相处下,深刻体会到埋藏在他们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在被深深触动后写出了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那种深重的民族创痛。张寒晖开始在西安二中教学生中教唱这首歌,后来西安二中的学生在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唱起了这首歌,这件事震动了西安。后来该歌曲就传遍了东北军中,由东北军政治部宣传队印成卡片分发到各军各师,又经中共地下党传给北平学联歌咏队。该歌曲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成为在抗战期间流行最广的歌曲之一,同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影视作品
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七集系列纪录片《松花江》于2021年9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晚间黄金时段首播。该片对松花江流域的地理历史、人文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记录,讲述了松花江两岸的人们和江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故事,展示了松花江塑造了两岸历史悠久并与时俱进的东北地区文明,表达了东北人民对松花江这条母亲河的敬意和眷恋。该片曾入选广电总局2020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优作品、2021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长片等奖项,并获得2021年中国广电大奖暨第27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奖。
革命先烈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1905年2月26日生于确山县李湾村,早年领导过刘店秋收起义。1932年底,领导改编了磐石市的抗日游击队,并发展成为东北抗联第一军,同时开始使用“杨靖宇”这个名字。后来,他以自己领导的这支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各路抗日武装,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并担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东北地区抗日部队统一改称东北抗日联军,他的部队改编为抗联第一军。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战斗,牵制了数十万日军,消灭关东军数万人,支援了全国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6年,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的白山市靖宇县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宗教文化
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以道教文化为主的长白山宗教文化,是长白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之神祠洞府在讷殷古城、漫江南岸悬崖内,是关东最大的摩崖神祠,主神长白山之神在道教中为生命保护神,也是萨满教六大祖师之首。佛库伦女神是上古三仙女之一,有孕育满洲天下的功劳,是求子、求婚姻之神。道家将长白山药王作为民间拜求健康之神。神祠内还有树神,道教认为树神是祖先神,象征着长寿、生命和繁衍。山神洞内还有松花江神,金代金世宗完颜雍认为混同江(松花江在金代的称谓)神有助兴护驾之功,封为“兴国应圣公”,享国家祭祀,属于兴业助威之神。
长白山池南区政府在2014年开始建设讷殷古城,2016年在古城内建设灵应宫做为长白山之神道场,并于2018年在讷殷古城城门区旁兴建长白山道教学院。
水情事件
2023年8月7日,受上游来水影响,松花江下游干流佳木斯市水文站8月7日20时水位已涨至警戒水位(79.30米),且仍在上涨。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松花江2023年第1号洪水”。水利部要求相关地区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切实做好堤防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提前转移受威胁区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参考资料
中国河流大全.凤凰新闻.2023-06-20
松花江,岂止支流?.中国气象数据.2023-06-20
松花江.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06-20
第三卷 自然地理志(三).哈尔滨史志网.2023-06-20
水利科普︱我国七大水系.山东水利.2023-06-20
佳木斯三江口旅游.新浪旅游.2023-06-20
松花江流域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06-20
政策 |《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印发:到2020年努力使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初步遏制.中国绿发会.2023-06-21
长白山讷殷古城.长白山池南区.2023-06-20
吉林省内东部这些网红景点,去过的请举手!.长春文旅.2023-06-20
一山两江 | 我们的松花江.参乡文旅公众号.2023-06-20
第二松花江吉林市区以下航运作用及主要货种运量分析预测.知网空间.2023-06-20
嫩江水系.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2023-06-20
呼兰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2023-06-20
呼兰河.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06-20
牡丹江.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06-20
《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纲要》.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2023-06-20
中国松花江流域的气候特征.OSGeo中国中心.2023-06-29
【走近松辽】东北地区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松花江篇.松辽水利.2023-06-21
我省打造“自然保护区群” 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51个.东北网.2023-06-21
资源环境.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6-29
资源.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2023-06-29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的通知.松原市农业农村局.2023-06-29
《红色记忆》系列报道之十一丨血染松花江.肇源发布.2023-06-29
远东对日作战.新浪军事.2023-06-29
聚焦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 吉林省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彩练新闻.2023-06-29
松花江水利史.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2023-06-21
打造黄金水道 守护航行安全.吉林交通报.2023-06-21
江河奔腾看中国 | 松花江泽润“大粮仓” 奏响富足美好生活曲.新华社央视新闻.2023-06-21
力争粮食生产5年左右增加1000万吨——黑土地上崛起“大国粮仓”.经济日报.2023-06-21
松花江流域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部松辽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2023-06-21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水利工程建设司.2023-06-21
辉发河上游石棚墓群.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21
辉发河古墓群谜团一个个.新文化报.2023-06-21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物局网站.2023-06-21
塔虎城址.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21
文化景址 · 辽金重镇——塔虎城遗址.艺苑百花.2023-06-21
前郭塔虎城——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考古网.2023-06-21
关于拆除塔虎城遗址本体范围内违法建筑和立即停止本体上耕作行为的通告.前郭县政府网.2023-06-21
松花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2023-06-29
水文与水资源学科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水专项“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通过综合绩效评价.科技与对外合作处.2023-06-29
松花江治理行动已全面开始.东北网-哈尔滨日报.2023-06-21
2005年中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6-21
松花江流域治理开发与展望.智汇三农.2023-06-21
[新华网]松花江干流水环境实质改善.新华网.2023-06-21
吉林: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 已完成治理面积183.15万亩.中国发展网.2023-06-21
大自然巡礼 |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科普365.2023-06-21
国家公园的东北虎.《森林与人类》.2023-06-2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技守护 和谐共生.人民日报.2023-06-21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在《中国环境报》发表署名文章《持续深化松花江流域系统治理的探索实践 》.中国环境报.2023-06-21
清澈江水造就黑龙江美丽“钻石海”.中国环境报电子报.2023-06-21
吉林省开展“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凤凰网吉林.2023-06-21
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沿松花江环长白山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白山.2023-06-21
松花湖.吉林市人民政府.2023-06-21
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 | 这些松花江畔的美景.旅游白山.2023-06-21
“最忆江城”吉林市文旅IP丨秋天童话 —— 中国·吉林 蛟河长白山红叶旅游节.吉林市行.2023-06-21
雾凇岛全攻略(您可收藏好了).悠游吉林.2023-06-21
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总有一条旅游线路让你心动!.白山发布.2023-06-21
紧急插播!长白山天池:我终于“开”了!!!.白山发布.2023-06-21
长白山景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21
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资源简介.吉林市人民政府.2023-06-21
旅游丨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这些松花江畔的美景.长白山发布.2023-06-21
寻秘“三湖连珠”!松花江这些美景藏不住了.江城日报.2023-06-21
——十大吉林市文旅IP集中亮相.吉林日报.2023-06-21
香炉山国家森林公园不断丰富景区业态 打造精品旅游产品.东北网.2023-06-21
黑龙江新评8家4A级旅游景区 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发展.东北网.2023-06-21
美丽乡村纪事 走进乡村看小康|特别观察:长白山脚下的讷殷古城.人民资讯.2023-06-21
传统村落保护|吉林: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迎来观光潮.光明网.2023-06-21
【我的融媒体时代】同一首歌——刍议《松花江放船歌》的文化现象.永吉县融媒体中心.2023-06-21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地天.党史博采官方账号.2023-06-21
吉林纪录片《松花江》喜获“星光奖”提名奖.潇湘晨报.2023-06-21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CCTV纪录.2023-06-21
革命先烈人物志|白山黑水英雄魂——铁血将军:杨靖宇.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06-21
长白山道教学院即将在长白山池南区建设.长白山管委会.2023-06-21
服务新时代 提升新境界 努力开创道教事业健康发展新局面.中国道教协会.2023-06-21
长白山道教学院奠基.中国道教协会.2023-06-21
松花江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环球网-今日头条.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