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占地面积333公顷,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合作共建。它是中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华南植物园更是集科学研究、植物保护、科学传播和资源利用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和科普教育基地。

华南植物园前身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全园由三个园区组成,科学研究园区占地36.8公顷;紧邻科学研究园区的植物迁地保护园区占地282.5公顷,建有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珍稀植物繁育中心,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占地面积约1133公顷。

2008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同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市揭牌成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部,经度:113°21′E,纬度:23°10′N,海拔24~130米的丘陵台地。

气候条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地处珠江三角洲,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1.5℃~23.3℃,夏季高温多雨平均温度为25.8℃~28.9℃,平均最高气温可达33.2℃;冬季温暖干燥,几乎无霜冻但极端最低温可达0℃,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毫米,雨季集中在5月至9月,旱季为10月至翌年4月;干湿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80%。

土壤地貌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呈弱酸性,PH 值为4.5~6.6,由赤红壤、潮沙土及水稻土三大类构成;土壤中石英沙粒含量较高,富含三水铝矿、白陶土等粘土矿物;土层均较深厚,质地以粘壤土和砂壤土为主。

生物多样性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以收集保护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主,重点收集保存战略资源植物、重要经济植物、重要科研价值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园内共建有37个专类园区,特色专类园区有木兰园、姜园、兰园、棕榈园、竹园、苏铁园、凤梨园、经济植物区、濒危植物园和集世界植物之大成的展览温室群等。

代表性植物包括木兰科植物146种,基本涵盖了中国本土分布的木兰科大部分物种及国外的重要物种,是世界上收集保育木兰科植物最全的植物园。姜目(Zingiberales)植物300种左右;兰科300余种;棕榈科植物300余种;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300余种;苏铁目(Cycadales)植物50多种;凤梨科(Bromeliaceae)植物300多种。

展览温室群由1主3副共4个独立的温室组成,主温室热带雨林室收集物种1186种,代表类群有兰科、凤梨科(Bromel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棕榈科(Arecaceae)、桑科(Mo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龙舌兰亚科(Agavaceae)、百合科和爵床科(Acanthaceae)等162科;沙漠室收集物种约255种,代表类群包括仙人掌科(Cactaceae)、龙舌兰科、大戟科(Euphorbiaceae)、百合科景天科(Crassulaceae)和萝藦科(Asclepiadaceae)等25科;奇异植物室收集物种457种,代表类群包括兰科天南星科、萝科、凤梨科棕榈科千屈菜科(Lythraceae)和泽泻科(Alismataceae)等65科;高山室收集物种390种,代表类群包括杜鹃花科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兰科、报春花科(Primulaceae)、百合科、毛茛科(Ranuncul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和唇形科(Labiatae)等97科。

历史沿革

1929年,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成立;

1954年,研究所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56年,研究所下建立华南植物园,并在鼎山湖成立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于研究所管理;

2003年10月,根据中科院战略部署调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22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

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市揭牌成立。

方位格局

华南植物园全园由三个园区组成。

一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科学研究园区,占地36.8公顷,拥有植物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三个研究中心,以及馆藏标本118万余份的植物标本馆、图书馆、公共实验室等支撑系统。

二是紧邻科学研究园区的植物迁地保护园区,占地282.5公顷,建有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珍稀植物繁育中心,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

三是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占地面积约1133公顷,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就地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1778种、引种栽培植物513种。

重要景点

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

温室群景区占地75000平方米,由一主三副共四个不同主题的独立展馆组成,外形取自广州市花——枝花的形态。温室群景区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于一体,共收集植物种类约3500种,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亚洲最大的植物景观温室群。景区内有热带雨林室、植物水族馆、奇异植物室、沙漠植物室、高山/极地植物室与室外稀树草原等景观。

兰园

兰园占地面积约18亩,保育兰科50多属800余种,由附生兰区、地生兰区、中国兰区、兰花景观温室、洋兰温室等组成。全园划分为 5 个功能区,即入口区、休闲娱乐区、科研生产区、观赏展示区、生态体验区,其中穿插有各种景观节点、建筑小品等,园内有品茶轩、王莲池、拱形喷泉、亲水平台等园林景观。

木兰园

木兰园占地约180亩,保育和展示木兰科植物200余种,是全球木兰科植物保存数量最丰富的木兰园之一。园区按木兰属、木莲属含笑属三大类群进行配置,并种植有我园科学家发现的焕木、观光木合果木等木兰科的代表性植物。

姜园

姜园占地面积约110亩,保育与展示姜目植物中8个科(旅人蕉科芭蕉科兰花蕉科赫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竹芋科美人蕉属)的植物共250余种。园区中建有浮雕广场、莲影湖、益智亭、展翠楼等园林小品,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

凤梨园

凤梨园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以凤梨科植物为主。华南植物园凤梨园由入口区、门厅、游廊、甲乙两个玻璃房及接待室组成,园区分为附生凤梨展区、露天凤梨区、室内凤梨展区和热带凤梨展区4个展区。通过沙地、假山等营造凤梨原生境的热带凤梨景观。园内收集展示了53种凤梨科植物,如米兰剑、可利剑、聚焦彩苞凤梨、吉利红星、松果凤 梨、粉菠萝、红笔凤梨、红心粉菠萝等,是华南植物园重要的凤梨科植物物种保护和科学研究基地。

龙洞琪林

龙洞琪林景区位于华南植物园北端,北门主入口内,占地面积约67000平方米,南邻经济植物区,北接蒲岗自然保护区,东望中心大草坪和小竹园。景区由棕榈园和孑遗植物区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1986年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棕榈园为热带景观,始建于1956年,占地约3公顷,为三面环水的半岛,岛内椰林玉立,展示国内外棕榈植物300多种。

孑遗植物园区中主要为四季分明的落羽杉,展现温带景观。其建于1956年,收集有20多种孑遗植物,如水杉桫椤鹅掌楸、银杏等,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新生代第四纪冰河时期存留下来的中国特有的珍稀名贵树种。

高山/极地植物室

高山/极地植物室占地面积853平方米。模拟亚热带、亚高山、高山至南北极植物自然生境,收集亚热带、亚高山、高山和南极北极植物200多种,营造了亚热带至极地不同植物区系环境下独特的优美园林景观。该室园为我国南方高山植物和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山植物功能生态研究等提供了研究和科普展示平台。

植物水族馆

植物水族馆共展示了26科300多种沉水植物。37个大型展示箱组成亚洲水草区、非洲水草区、大洋洲水草区、美洲水草区和欧洲水草区等5个区域,依不同水域和生境特点营造水下景观。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有宝鼎园、庆云寺、竹园等。

宝鼎园位于鼎湖山的天湖景区旁,于2000年12月30日建成,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以展示中国古代鼎文化为主题,将中国的青铜器鼎、鼎文化和自然与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宝鼎园的南面是青铜文化展廊,内摆放有复制的各个朝代的青铜宝鼎:兽面纹方鼎、大禾方鼎、龙纹鼎、秦公鼎、四联鼎。园内有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端溪龙皇砚和肇庆九龙宝鼎。

庆云寺与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和潮州开元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它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寺内有舍利子、千人、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

竹园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收集竹类植物30属222种3000余丛;有观赏性强的筇竹、刚竹、黄金间碧玉竹、大佛肚竹、方竹、滇竹、苦竹等,也有珍稀濒危的铁竹、刺龙竹、中甸箭竹等;园内建有竹地被区、观赏竹区、藤竹区、食用竹区、材用竹区、散生竹区等景观区。

时令景观

一~三月为樱花最佳观赏期,樱花园位于植物园内广州第一村东侧,有广州樱、中国红、旺地、好运来等种类的樱花。

五月为萤火虫最佳观赏期,每天晚上7时至9时尤甚,苏铁园门前草地为萤火虫集中区域。

七月~八月为荷花最佳观赏期,园内的木本花卉区池塘、温室群景区湖面为最佳赏荷地点。在赏荷的同时,还能观赏到各种花色的睡莲以及叶大如盘可载人的王莲等水生植物。

十一月~十二月为落羽杉最佳观赏期,落羽杉、水杉水松池杉等植物在此季节黄色、红色、绿色交织。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62-1984年间,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增设了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室、植物遗传学研究室、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

2002年12月,中科院、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市三方领导签订了共建华南植物园(所)协议书,三年内投资3亿元进行大型温室、地带性植被园暨广州第一村、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专类园、科普信息中心、城市生态景观园、标本馆建设和旧展示区改造工作。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改为华南植物园建制。

保护

1956年6月30日,由秉志等5位著名科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提案(亦称九十二号提案)获得通过,据此林垦部提交《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划定了第一批40余个自然保护区。同年,华南植物园下属鼎湖山被确定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1993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第一批40个成员之一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文化活动

科研成果

195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和《中国植被》(主要编写单位)《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研究》《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375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2441余篇,包括在《自然》和《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共取得390项研究成果,其中207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85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申请专利285件,授权153件,研究成果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荣获“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1988年以来获品种权/审定/国际登录的新品种88个。

期刊成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于1991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是在国际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优先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中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刊登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可持续利用、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与植物化学资源、植物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以及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新成果。设有研究报告、快报、综述、评论、书评和会讯等栏目。该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刊登部分英文稿件。先后被BIOSIS、CAS、CAB、《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科普教育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于1997年与广东省科协共建全国第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植物学科学普及基地”,开创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先河,建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等36个科普基地。

华南植物园于2002年建成第一条国家自然教育径“蒲岗自然教育径”;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高端科学资源科普课程以及“博物四季”“自然课堂”“押花艺术”“自然观察”“植物科学”“自然笔记”6大系列科普教育课程,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大型科普活动与主题花展。

华南植物园鼎湖山保护区建有“看见鼎湖山”主题展览室、自然教育径及黄花大苞姜3D模型等科学教育设施,开设“自然森林”和“小小公民科学家”等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

重要事件

2008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同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市揭牌成立。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中国政府网.2023-05-14

园简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华南植物园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定.中国科学院.2023-05-15

广州市A级旅游景区目录(2021年2月更新).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华南植物园再次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来了!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成立.央视新闻.2023-05-14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世界植物奇观——温室群景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绿海中的沙漠风情.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5

兰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木兰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姜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龙洞琪林.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棕榈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孑遗植物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高山/极地植物室.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植物水族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23-05-14

特色简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05-14

樱花盛开 喜迎新年.华南植物园官方微信公众号.2023-05-14

夏日限定!来天河看绝美「萤火虫之森」.广州天河发布.2023-05-14

夏日正当时 “广州之荷”即将迎来盛花期.《广州日报》官方账号.2023-05-14

华南国家植物园落羽杉迎来最佳观赏期.广东省林业局.2023-05-14

历史沿革.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23-05-14

“首个”与“之最”系列报道: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局.2023-05-15

期刊简介.《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官网.2023-05-14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