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羽裂鳞毛蕨

羽裂鳞毛蕨

羽裂鳞毛蕨(学名:Dryopteris integriloba)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下的一个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台湾、湖北、云南省四川省、云南、西藏自治区印度锡金王国不丹尼泊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鼎湖山。常生于海拔1800-3400米的松林或常绿阔叶林林缘。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50-7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粗约3厘米,顶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1-1.5厘米,宽约1-1.5毫米,黑色或褐色。叶簇生;叶柄长约30-40厘米,粗约3毫米,深禾秆色,通体具有较密的黑色披针形鳞片或鳞片脱落后近光滑;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5-40厘米,宽约20-25厘米,二回羽状;羽片约10-12对,叶片基部的羽片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羽片互生,羽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2-15厘米,宽约3-4厘米,基部具短柄,顶端羽裂渐尖并弯向叶尖;小羽片约10-12对,披针形,长约2-3厘米,基部心形并有短柄,顶端圆钝或短渐尖,边缘羽状半裂或基部达深裂,因基部1对裂片最大而使小羽片的基部最宽,最宽可达1.5厘米;裂片顶端圆头或在前方具一钝齿蟳

叶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小羽片的侧脉羽状或二叉。叶纸质,干后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上面近光滑,下面叶轴和羽轴基部密被黑色披针形鳞片,羽轴中上部和小羽轴基部具有较多的深棕色泡状鳞片。孢子囊群小,位于小羽片中脉与边缘之间;囊群盖圆肾形,深棕色,全缘。

标本信息

羽裂鳞毛蕨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采集人为董仕勇,采集时间为2005年7月18日,采集地为海南省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属性为非模式,标本状态为无花无果,保藏方式为腊叶标本,实物状态为完整。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