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颈槽蛇
缅甸颈槽蛇(学名:颈槽蛇属 leonardi (Wall,1923))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纲,俗名缅甸游蛇。
形态特征
缅甸颈槽蛇小形栖蛇,全长1米左右,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身体圆柱形,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鼻间鳞前端窄,鼻孔背侧位;眼小,背侧位;前额鳞单枚,甚宽,其两外侧扩展至头侧;颊鳞长,后端人眶;无眶前鳞,眶后鳞2;鳞1+2(1);上唇鳞8(3-2-3)为主;下唇鳞10,前4或5枚接前颔片;颔片2对,前对约为后对长的2倍。背鳞通身17行,除最外行其余微棱,腹鳞159~167.肛鳞二分,尾下鳞55~59对。背面暗橄榄褐色,体侧具多数淡黄色横斑,左右横斑彼此交错或在背中线相连;腹面色白或偶有灰点斑。雄性头腹前端鳞片(如颏鳞、颔片和前4~5对下唇鳞)上有多数疣粒,雌性则无。
生长环境
生活于海拔1500~2050米的山区。常见于路边、坡上草丛中、石堆间,白天活动。食蚯蚓、蛞蝓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四川省(理会、米易县、泸定县)、云南省(腾冲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生活习性
缅甸颈槽蛇,本种为缅甸特有种,属日行性蛇类,本种性情温和,但受刺激时颈部会变得上下扁平以威吓敌人。主要以小型蛙类或蚯蚓等为食,也会捕食蝓等软体动物门。
物种保护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