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振
王叔振(1906年-1935年),原名王淑贞,又名王淑振,陕西省三原县人,曾任中央苏区中央秘书科科长、新泉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之妻。
王叔振1920年8月考入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27年在国民军总政治部任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在上海济难会工作。1930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科长。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王叔振在福建长汀被执行王明“左”倾错误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杀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叔振,1906年7月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父亲以经商为业,后全家迁居西安市。1920年8月,她考入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学运抗争
1925年5月,陕西督军吴新田的反动军队打伤踢球的西安省立一中学生,酿成40多人受伤的惨案。省、市学联联合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准备举行全市总罢课和示威游行,适逢大雨,部分学生萌生退意,年仅19岁的王叔振毅然登台,在黑板上挥笔写下“风雨无阻”四字,激励众人冒雨进行抗议,意见很快统一,纷纷冒雨走上街头,参加了游行。自此王叔振获得“风雨无阻”的雅号。1925年秋,王叔振积极参与领导西安市女师学生驱逐反动校长张西轩的斗争。她书法功底深厚,楷书苍劲有力,因品学兼优而深受同学敬重。刘镇华镇嵩军围攻西安城期间,王叔振在城内积极投身中共党团组织的宣传和救济工作。
革命宣传
1927年1月,冯玉祥进驻西安,成立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在冯部共产党人积极工作和推动下,西安和全陕各地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王叔振积极参与宣传活动,与中共西安市妇女部长秦德君一同前往国民联军司令部,向军队官长宣传革命理论、妇女解放等思想。她口才出色、演讲生动而激昂,受到军官们和冯玉祥的高度赞赏。
革命婚礼
由于频繁到国民军中讲演,王叔振与共产党员刘伯坚相识。刘伯坚向她坦陈革命道路的艰险,叔振坚定地表示毫不畏惧。两人渐产生爱情,并于1927年4月在密山军事学校礼堂举行婚礼,国共两党的著名人士冯玉祥、于右任、邓宝珊、杨虎城、吉鸿昌、范续亭、葛霁云、张玉燕、邓小平等人参加了婚礼并与刘伯坚、王叔振等合影留念。婚后,王叔振经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联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
随军出征
1927年5月,国民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军会师中原。王叔振与刘伯坚奉命随军出征。在西安市去潼关县的路上王叔振不慎坠马受伤,却毫不退缩,坚持宣传工作。“四·一三”反革命政变后,她在潼关文庙慷慨痛陈蒋介石罪行,并批评冯玉祥庇护蒋介石。为此冯玉祥令人逮捕了政治部的组织科长贾大客,她还专门前往司令部与冯玉祥激烈辩论,成功解救了被捕的同志贾大容。
上海地下工作时期
1927年六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在其所部及豫陕等地区进行“清党”。王叔振、刘伯坚、邓小平等二百多各共产党员被冯玉祥“礼送”出境。7月,王叔振同刘伯坚来到武汉,找到了周恩来。周恩来非常关切地叫他们速去九江。到九江不久,又接到周思来同志从南昌市发来的密电,指示他们立即起程到上海,通过中国国民党上层人物于右任、邓宝珊等人,解救上海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叔振和杨森一到上海,就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竭尽全力,四处奔走,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筹款救济他们的家属和有困难的同志。1928年春,党中央派伯坚同志去苏联学习军事,叔振仍留沪继续从事地下工作。白色恐怖下,党的经费无着,她冒着极大的危险,日以继夜地工作,经常是天明离家,深夜方归。回到住处顾不得休息又伏案撰文,然后用不同笔名投给上海市各进步报刊,宣传革命理论。有时她也写文艺小品,并把伯坚从国外寄回的一些自然科学的译稿投送各报刊,以换取稿酬,维持生活。
苏区工作时期
1930年秋,中央决定让王叔振和刘伯坚离沪到第一方面军去工作。刘伯坚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朱德总司令工作;王叔振被分配从事妇女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王叔振任中央政府秘书,负责记录、译电、保管文件等工作,她把各地送来的报告加以整理向毛泽东主席汇报。1932年,毛泽东遭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排挤和打击,王叔振也被调往闽西新泉县(现属连城县)任县委书记。《红色中华》报曾多次报道新泉县突击扩大中国工农红军和经济动员、妇女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号召“学习新泉县土作经验”。两年后,当她调离新泉时,群众都依依不舍,含泪送别。1934年初,王叔振回到瑞金,一任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科长。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宣传革命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坚决打击破坏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不法分子。那时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个《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要求苏区党政工作人员每星期六全体出动,分赴瑞金周围各乡帮助红军家属劳动。王叔振热情参加并组织这一工作,还写了反映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分赴沙洲乡帮助军属犁田、上肥、砍柴以及沙洲乡女子学习生产委员会等动人事迹的报道,发表在《红色中华》刊物上。
与爱人短暂相逢
王叔振与刘伯坚作为毛泽东正确路线的坚定拥护者,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机会主义者的排挤和责难。从1932年起,王叔振辗转于龙岩市、长汀县、永新县等地开展群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却屡遭猜疑和监视。后来,她又被免去县委书记职务,只能与毛泽覃的妻子贺怡一道从事一些后勤杂务,内心充满委屈与痛苦。
1934年5月,王叔振在于都县与刘伯坚短暂相聚。重逢之时,她心绪难平,满腹苦衷亟待向亲人倾诉:“伯坚,眼下的局势我都明白,哪怕牺牲在战场上我也毫无怨言。但令我无法承受的是,竟有人怀疑我,说我与中国国民党高层人物关系密切,不但剥夺了我的工作权利,还暗地派人监视、审查我,我实在受不了……”刘伯坚静静地听着,虽然自己的内心同样焦虑与沉重,但他仍然以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安慰她:“叔振,不要悲观,也不要丧失信心。目前的局势虽艰难,但革命一定会胜利。无论前路如何,我们都要坚强地活着,壮烈地死去。”叔振听着杨森的话,眼神逐渐坚定起来:“从跟随你、加入共产党那一天起,我就从未动摇过信仰。你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短暂的相聚,仅持续了三天,王叔振便再次踏上了返回福建新果县的路途。
英勇就义
红军长征后,王叔振夫妇奉命留守根据地坚持斗争。1934年10月,敌军大举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王叔振随军转移至福建长汀,在松毛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旋又退回瑞金。由于过度劳累,她身患疾病,但仍以顽强的意志,继续翻山越岭,坚持随军进行宣传工作。红军长征后,王叔振夫妇奉命留守根据地坚持斗争。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与王叔振留下来坚持苏区斗争。1935年初,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军区被敌人包围在于都县南部一狭小地带。1935年3月4日,刘伯坚随同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率2000余人,从于都南部向赣粤边突围。在突围过程中,阮啸仙中弹牺牲。刘伯坚左腿负伤,不幸被俘,囚禁在大庾监狱。王叔振带着闽西游击队突围成功,在转移到长汀县四都乡以西数十里的姜畲坑(中国工农红军的四都医院附近)时,被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秘密逮捕,没有任何罪名与审讯,王叔振被押至荒野山沟惨遭秘密杀害。牺牲时,她高呼着:“共产党皇帝!”3月21日,刘伯坚在大余县英勇就义,就义前夕,他留下遗书,勉励王叔振:“你不要伤心,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尽力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革命事业。”然而已经牺牲的王叔振没有看到他的书信,也没有再看到他们的孩子。
个人生活
王叔振的父亲以经商为业,后合家迁居西安市。叔振兄弟姐姝六人,她最小。王叔振与丈夫刘伯坚育有三子,取名刘虎生、刘豹生和刘熊生。在革命工作期间,由于斗争形势险恶,夫妻二人不得不将三个儿子先后送养。1930年8月,王叔振的嫂嫂焦毓英,随陕西省小学教育参观团抵上海市。焦毓英见他们居住的地方十分狭窄,室内家俱仅一床、一桌、两椅,由于革命工作繁忙,完全无法照顾孩子,经商议,决定把刚满两岁的虎生交焦毓荚带回陕西抚养,豹生出世不久,留在叔振身边。1931年3月中旬,经常活跃在连城芷溪、新泉镇指导妇女工作的王叔振在芷溪文清公祠生下第三个小孩熊生。4月16日上午,王淑振突然接到一封紧急信件,信中说,因反“围剿”任务紧急,要她立即赶回江西瑞金中央机关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王叔振决定将孩子送给芷溪区苏维埃政府秘书黄荫达、邱满菊夫妇抚养,临行前她含泪写下嘱子书。
1931年冬,黄荫达被错杀,邱菊满身处单亲家庭,为了度过艰难生活,不得不将亲生女儿送人抚养,爱熊儿如己生。1936年,长子刘虎生被大嫂梁凤笙交给了周恩来。1949年,二儿子刘豹生在江西瑞金找到。1953年刘熊生在龙岩市找到。
参考资料
王叔振女士生平片断.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5-07-08
这对母子再也没能相认…….这对母子再也没能相认…….2025-07-0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站.2025-07-08
解密毛泽东长征在川南痛失爱女始末.新华网.2025-07-08
刘伯坚致大嫂的信.人民网.2025-07-08
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刘伯坚给妻子王叔振的最后一封家书.松阳县人民政府.2025-07-08
《绝笔》(信仰篇)| 刘伯坚 方志敏.共产党员网.2025-07-08
王叔振创办苏维埃芷溪妇女夜校.闽西新闻网.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