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国家分配论

国家分配论

“国家分配论”是中国传统财政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依据,通过对财政与国家之间本质联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财政的本质特征。该理论以财政活动满足国家职能需求为起点,强调国家的意志,但也指出国家的需求无限大可能导致财政缺乏客观定量。

基本观点

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 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与国家有本质的联系。

- 财政参与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不同观点

在国家分配论者中,对财政分配的理解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只有集中于国家预算的分配才算财政分配,另一些人则认为所有按照财政制度由国家各部门掌控的分配均为财政分配。这种分歧导致了对财政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不同看法。

重要前提

国家分配论属于理论财政学范畴,明确了财政的概念是财政基础理论的重要前提。该理论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不受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限制。

财政本质

国家分配论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财政,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背景下。该理论的科学性在于概括了财政的本质。

西方分配关系

西方国家的财政同样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尽管他们的表述可能不同。西方财政理论也承认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特别是再分配。

区别

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区别在于:

- 国家分配论是本质论,而公共财政论是现象论。

- 国家分配论的立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而公共财政论的立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

- 国家分配论采用历史分析方法,而公共财政论采用逻辑分析方法。

- 国家分配论的财政对象是社会产品,而公共财政论的财政对象是公共产品。

- 国家分配论的财政目的是满足国家需要,而公共财政论的财政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

- 国家分配论关注双重结构财政模式,而公共财政论倡导纯粹公共财政模式。

统一

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在财政定义、经济背景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它们都认同财政活动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与财政管理等基本内容构成。

发展

中国的财政改革面临着建立强大国家财政和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任务。为此,中国财政理论需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整合和发展各种财政理论,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学体系。国家分配论者正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公共财政论的思想,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参考资料

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百度教育.2024-11-07

财政学学科发展和变迁.百家号.2024-11-07

孟捷 朱宝清: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爱思想.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