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高利十三世
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1502年1月7日-1585年4月10日),又译格雷戈里十三世、格列高列十三世,国瑞十三世,生名Ugo Boncompagni,第227任教宗(在位1572年5月13日—1585年4月10日)。他在公元1582年改革历法,形成今日的公历。天主教澳门教区在1576年由其下令成立。任内,教会在巴黎组织圣巴托罗缪之夜屠杀,大批胡格诺派教徒被害。原名乌戈·邦科姆帕格尼(Ugo Boncompagni),登位后,表示决心执行特兰托会议决议,着手整顿天主教会,推行反宗教改革运动。他任命部分枢机主教成立委员会以审查教士的不端行为,核订《教廷禁书目录》。创办多处学院及神学院,包括格列高利大学,将这些教育机关委托耶稣会管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乌戈·邦孔帕尼出生于邦洛尼亚,是克里斯托福罗·邦孔帕尼(1470年7月10日 - 1546年)和安吉拉·马雷斯卡尔基的儿子。他在邦洛尼亚学习法律,并于1530年毕业。后来他担任法学教授,他的学生包括亚历山大·法尔内塞、雷金纳德·波尔和卡洛·博罗梅奥等知名人物。他与玛达莱娜·富尔基尼发生婚外情并生下私生子贾科莫·邦孔帕尼,后来他才加入神职,使他成为最后一个留下后代的教皇。
工作经历
36岁时,他被教皇保罗三世(1534年-1549年)召至罗马,先后担任首席法官、缩写员和坎帕尼亚-马里蒂马副总理。保禄四世(1555年-1559年)任命他为卡拉法枢机,庇护四世(1559年-1565年)任命他为圣西斯托老教堂的枢机,并派他前往特伦托大公会议。1552年,乌戈·邦孔帕尼确认了他儿子贾科莫的亲生身份。他还担任了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1556年-1598年)的教皇特使,受教皇派遣前往调查托莱多的枢机。他与西班牙国王建立了持久密切的关系,这有助于他作为教皇的外交政策目标。
当选教皇
在庇护五世(1566年-1572年)去世后,教皇选举团选择了邦孔帕尼枢机,他以对格列高利大帝的敬意而取名为格列高利十三世。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选举,持续不到24小时。许多历史学家将这归因于西班牙国王的影响和支持。博罗梅奥枢机和希望改革的枢机们接受了邦孔帕尼的候选资格,并在选举中支持他,而西班牙派系也认为他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在西班牙的特使身份取得了成功。
教皇任期
教会改革
担任圣彼得主教的格列高利十三世致力于改革天主教会,实施特伦托大公会议的建议。他要求所有枢机必须无条件居住在自己的教区,并指定一个委员会更新禁书目录。格列高利十三世还是《教会法典》新版的赞助者。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时代,他废除了枢机会议,取而代之的是学院,并为这些学院指定了具体的任务。他以其强烈的独立性而闻名;一些亲信指出,他既不欢迎干预,也不寻求建议。在他的领导下,教宗的权力增强,而枢机的影响和权力大大减弱。
格列高利十三世还成立了弗朗西斯科会,这是加尔默罗会的一个分支,成为天主教会内一个重要的宗教团体。
培养神职人员和促进艺术与科学
格列高利十三世是罗马耶稣会学院的慷慨赞助人。在他的赞助下,耶稣会的罗马学院得到了大幅发展,并成为一段时间内欧洲最重要的学习中心。现在它被称为教宗格列高利大学。格列高利十三世还成立了许多用于培养神职人员的神学院,首先是罗马的德意志学院,并将它们交给耶稣会管理。1575年,他正式承认了祈祷和传教为目标的奥拉托会。1580年,他委托包括伊格纳齐奥·丹蒂在内的艺术家完成了装饰梵蒂冈的地图画廊。
格列高利还将13世纪在罗马建立的多明我学院改建为圣托马斯学院,这是特伦托大公会议的建议。这所学院是圣多玛斯阿奎那斯教宗大学的前身。
格里高利历
格列高利十三世最著名的成就是委托制定格里高利历,最初由医生/天文学家阿洛伊修斯·利利乌斯撰写,并在最后修改时得到耶稣会神父/天文学家克里斯托佛·克拉乌的帮助。这个历法比朱利安历法更准确,后者将每年视为365天6小时,尽管实际年长略短(365天5小时49分钟)。因此,春分的日期在13个世纪的时间里慢慢滑到了3月10日,而复活节的计算仍然遵循传统的3月21日。克拉维乌斯验证了这一现象。
随后,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2月24日颁布教皇诏书《Inter gravissimas》,规定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第二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5日。新历法取代了自公元前45年以来一直使用的朱利安历法。由于格列高利的参与,新历法被称为格里高利历,几乎被普遍采用。
然而,大多数民众都强烈反对这一改革;他们担心这是地主企图骗取他们一个半星期的租金。然而,西班牙、葡萄牙、波兰立陶宛联邦和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都遵守了新历法。法国、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一些地区以及德国和瑞士的一些天主教国家(这两个国家在宗教上分裂)在一两年内也效仿了。奥地利和匈牙利在1587年也采用了新历法。
然而,过了一个多世纪,新历法才被欧洲的新教国家接受。丹麦-挪威、荷兰共和国的其余地区以及神圣罗马和瑞士的新教国家在1700-1701年接受了格里高利改革。到那时,历法已经落后于季节11天。大不列颠岛及其美洲殖民地和爱尔兰在1752年采用了改革后的历法,1752年9月2日星期三紧接着就是9月14日星期四;最后一个新教国家瑞典也在1753年3月1日接受了格里高利改革。格里高利历在东方基督教中直到几百年后才被接受,并且只作为民用历法。
外交政策
尽管格列高利十三世担心土耳其入侵欧洲,但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来自新教徒的威胁上。他鼓励腓力二世计划废黜伊丽莎白一世(在位1558年-1603年),导致英国新教徒怀疑天主教徒可能是潜在的叛徒和颠覆者。
1578年,为了进一步支持流亡的英国和爱尔兰天主教徒,如尼古拉斯·桑德斯、威廉·艾伦和詹姆斯·菲茨莫里斯·菲茨杰拉德,格列高利装备了冒险家托马斯·斯图克利的一艘船和800名士兵,以在爱尔兰帮助天主教徒对抗新教徒的殖民地。令他失望的是,斯图克利将他的部队与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的部队一起对抗摩洛哥的阿卜杜勒·马利克皇帝。
另一支教皇远征队于1579年带着仅有50名士兵在菲茨莫里斯的指挥下前往爱尔兰,桑德斯作为教皇代表陪同。他们参加了第二次德斯蒙德叛乱。所有船上的士兵和水手,以及随行的妇女和儿童,在抵达凯里市时都被斩首或绞死,这就是斯默里克大屠杀。
1580年,英国耶稣会士说服他减轻或暂停了《Regnans in Excelsis》(1570年)的教皇诏书,该诏书曾将伊丽莎白一世剥夺教籍。天主教徒被建议在一切民事事务上服从女王,直到合适的机会出现推翻她。
在1572年的圣巴托洛缪日大屠杀之后,格列高利表示赞同,并举行了感恩圣歌弥撒。梵蒂冈萨拉·雷吉亚大厅的三幅壁画描绘了这些事件,由乔治奥·瓦萨里委托绘制。一枚纪念章上刻有格列高利的肖像,正面是一位持剑的责罚天使,上面写着UGONOTTORUM STRAGES(“雨格诺洛特人的覆灭”)。
格列高利十三世接待了日本天正使团,成为第一个接受这样的使团的教皇。他们代表日本将军织田信长,赠送了所谓的安土屏风,这些屏风被展示在梵蒂冈内。
文化赞助
在罗马,格列高利十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建造了格列高利礼拜堂,并于1580年扩建了奎里纳尔宫。他还将迪克莱提安浴场改建为谷仓。
他任命了在他担任教皇之前在邦洛尼亚与情妇生下的私生子贾科莫为圣天使城堡的城主和教会的军旗手;为了取悦教皇,威尼斯将他的儿子列入贵族行列,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任命他为自己军队的将军。格列高利还帮助他的儿子通过获取索拉公国的领土成为一个有权势的封臣,该公国位于教宗国和那不勒斯王国之间。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他的事业,格列高利没收了罗马教廷国家范围内大部分的房屋和财产。这一举措一度充实了他的国库,但却疏远了大批贵族和绅士,重新激化了旧派系,产生了新的派系,并在教宗国内造成了经济和社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