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是由宋长琨创作的书籍。
内容简介
191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19年加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布)。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历任骑兵排长、连长,参加平息白卫军的叛乱。内战结束后,曾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和红军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并先后任骑兵 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骑兵监助理,驻西班牙、驻华军事顾问和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39年夏调任外蒙(今蒙古 国)苏军第1集团军集群司令,指挥苏蒙军在诺门坎地区粉碎了日军的武装进犯。1940年6月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晋升为大将。
1941年1月至7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闪击战,苏德战争爆发,格奥尔基·朱可夫历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面总司令等职。
他积极参与制定最高统帅部的战略计划,并在前线直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战略防御阶段,直接参与指挥莫斯科保卫战,同兄弟方面军一道将德军击退。在战争的转折关头,成功地统帅斯大林格勒战役、突破封锁圣彼得堡的作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的各方面军的计划和行动,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夺回了战略主动权。1943年1月,因功绩卓著晋升为苏联元帅。
在战略反攻阶段,又直接组织和协调实施了白俄罗斯 战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直到最后捣毁法西斯主义巢穴柏林,代表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军投降,在战争中显示出卓越的统帅才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驻德苏军部队统编为苏驻德占领军集群,格奥尔基·朱可夫出任总司令兼苏联军管局总指挥。 1946年4月,朱可夫调离柏林,回莫斯科担任苏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53年3月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2月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8年3月朱可夫正式退休。
1974年,这位战功卓著的元帅然长逝。
朱可夫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众多重大战役,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形成“拳头”,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其军事著作有自传体回忆录《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赫一时的“传奇元帅”。先后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勋章2枚,以及奖章和外国勋章多枚。
他在苏德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米哈伊尔·库图佐夫、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伯纳德·蒙哥马利:英国杰出的军事家,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蒙哥马利进行战争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均衡”。“均衡”原则强调,绝不能被打得措手不及,绝不能没有预备队就实施攻击,绝不能因补给不足而影响部队战斗和机动的自由。这些要诀往往能迫使敌人失去平衡,而使己方保持常态。
蒙哥马利长期大力宣扬自己的这一原则,坚持在每次出击之前必须在人力物力士做好充分准备,以致引起许多人的嘲笑。然而,他的许多部属从将军到营长,都感到在伯纳德·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大家有一种愉快的安全感。在他指挥的几个集团军里,官兵们总是满怀信心地面向前线,而很少有后顾之忧。对于战争来说,他的这种“均衡”论可能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使他从未打输过一个重要战役,从而保证了他在部下中的声威。
格奥尔基·朱可夫(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苏联元帅,军事家。1896年12月2日生于卢加省斯特列尔科夫村一个贫苦家庭。 1915年应征加入俄罗斯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获乔治十字勋章2枚。
图书目录
第一章:漫长的内战
第三章:哈勒法山之战是一场典型的战斗
第四章:阿赖曼
第五章:到达非洲海岸
第六章:向的黎波里前进
第七章:马雷斯及其附近的山区
第八章:从西西里到桑格罗河
第九章:“霸王”军事行动:总体计划
第十章:诺曼底登陆:妙计成功
第十一章:诺曼底:致命的打击
第十四章:“是一位获誉过高的将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