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英语:Endangered,EN)是由于物种自身原因或者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影响,其野生种群有灭绝危险的物种。该物种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
198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97年至1998年,中国发布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全书共有兽类、两栖动物和爬行纲、鱼类、鸟类四卷。2019年7月,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新增超过7000种动物、鱼类和植物进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并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速度濒临灭绝。2005年1月,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2021年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超3.8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2023年5月1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
截至2024年末,世界上的濒危物种有18688种,其中包括哺乳类有旋角羚属、低地水牛、条纹袋狸等,鸟类有鹦嘴管舌雀、大秃鹳、考岛管舌雀等,爬行纲有扬子鳄、维尔京群岛巨蜥、黄色虹蚺等,两栖纲有加州虎纹钝口螈、网纹钝口螈、睫眉蟾蜍等,鱼类有阿根廷天使鲨、扁鲨、疣突扁鲨等,裸子植物有智利柏、葫芦苏铁、闽粤苏铁等,被子植物门有杏黄兜兰、小叶兜兰、长瓣兜兰。
濒危动物面临的问题有物种引进和输出失控、全球持续变暖等,相应保护措施有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组织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
发展历程
198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在原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作为管理机构。1997年至1998年,中国发布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全书共有兽类、两栖动物和爬行纲、鱼类、鸟类四卷,每卷提供了濒危动物的种群分布、数量现状和趋势、濒危等级和受威胁原因的科学资料。
2019年7月,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新增超过7000种动物、鱼类和植物进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并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速度濒临灭绝。2005年1月,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统计,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
2021年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超3.8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更新的名录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的保护级别从“易危”升为“濒危”。2023年5月1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对野生动植物贸易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形成跨部门、跨行业、多环节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机制。
标准
以前,任何濒临灭绝的植物或动物物种都可以被称为濒危物种。“濒危”和“濒危”物种导致了各种分类系统的发展,每个系统都包含定义和标准,可根据物种的灭绝风险对其进行分类。必须分析一系列标准,然后才能将物种归入某一类别或另一类别。
此类分类系统通常与国家立法直接相关,例如美国《濒危物种法》(ESA)或加拿大《濒危物种法》(SARA)。此外,区域协议,例如欧盟的《栖息地指令》(理事会指令92/43/EEC)和国际保护协议,例如《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与物种评估系统相关。最受认可的独立国际物种评估系统之一是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
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物种(Endangered,EN)。
种群数减少
A.种群数以如下任何一种形式减少。
1.根据(和特别由于)以下任何一方面资料,观察、估计、推断或者猜测,过去10年或者三个世代内(取更长的时间),其减少原因明显可逆、可被认识、并已终止,种群数至少减少70%:
a.直接观察。
b.适合该分类单元的丰富度指数。
c.占有面积、分布区的缩小和/或栖息地质量的衰退。
d.实际或者潜在的开发水平。
e.由于引进的外来生物、杂交、疾病、污染、竞争者或者寄生生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和特别由于)A1以下(a)-(e)任何方面的资料,观察、估计、推断或者猜测,过去10年或者三个世代内(取更长的时间),其减少原因可能还未终止或被认识或可逆,种群数至少减少50%。
3.根据(和特别由于)A1以下(b)-(e)任何方面的资料,推断或者猜测,今后10年或者三个世代内(取更长的时间,最大值为100年),种群数至少减少50%。
4.根据(和特别由于)A1以下(a)-(e)任何方面的资料,观察、估计、推断或者猜测,包括过去和将来的任何10年或者三个世代内(取更长的时间,最大值为100年),其减少原因可能还未终止,种群数至少减少50%。
地理范围
B.符合分布区、占有面积其中之一或同时符合两者的地理范围。
1.估计一分类单元的分布区少于5000平方千米,并且估计符合以下条件a-c中的任何两条:
a.严重分割或者已知只有5个地点;
b.观察、推断或者设想以下任何一方面持续衰退:
(i)分布区
(ii)占有面积
(iii)栖息地的面积、范围和/或质量
(iv)地点或亚种群的数目
(v)成熟个体数;
c.以下任何一方面发生极度波动:
(i)分布区
(ii)占有面积
(iii)地点或亚种群的数目
(iv)成熟个体数;
2.估计一分类单元的占有面积少于500平方千米,并且估计符合以下条件a-c中的任何两条:
a.严重分割或者已知只有5个地点;
b.观察、推断或者设想以下任何一方面持续衰退:
(i)分布区
(ii)占有面积
(iii)栖息地的面积、范围和/或质量
(iv)地点或亚种群的数目(v)成熟个体数;
c.以下任何一方面发生极度波动:
(i)分布区
(ii)占有面积
(iii)地点或亚种群的数目
(iv)成熟个体数。
成熟个体数少于2500
C.推断种群的成熟个体数少于2500,并且符合如下任何一条标准,并且符合如下任何一条标准。
1.预计5年或者二个世代内(取更长的时间,最大值为100年),成熟个体数将持续至少减少20%;
2.观察、设想或者推断成熟个体数和种群结构以如下(a-b)至少一种形式持续衰退:
a.种群结构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i)推测不存在成熟个体数超过250的亚种群,或者
(ii)至少有95%的个体都存在于一个亚种群中;
b.成熟个体数极度波动。
成熟个体数量
D.推断种群的成熟个体数少于250。
野外绝灭机率
E.定量分析表明今后20年或者五个世代内(取更长的时间,最大值为100年),野外绝灭的机率至少达到20%。
目录
截至2024年末,世界上的濒危物种有18688种。
动物
哺乳类
鸟类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濒危原因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物种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城市化和农业用地,导致自然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这导致物种离开其原生栖息地,降低了它们获取资源和繁殖地的能力,增加了它们对掠食和其他威胁的脆弱性。因此,保护濒危物种的努力必须包括栖息地恢复和自然栖息地的保护,以确保物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
环境不稳定
环境不稳定对许多物种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极地和珊瑚礁等脆弱栖息地的物种。气温升高、降雨模式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扰乱了许多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例如,冰川和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着北极熊的生存,而珊瑚白化事件则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丧失。因此,减少碳排放对于保护濒危物种至关重要。
狩猎和偷猎
狩猎和偷猎也是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这些活动是由对象牙、毛皮和肉类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驱动的。它们还经常以濒临灭绝的物种为目标。偷猎威胁着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的物种的生存,例如顶级捕食者。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免遭狩猎和偷猎,必须加强执法措施,并通过公众意识运动减少对非法动物产品的需求。
环境污染
工业活动、农业和城市化等各种来源的污染对许多物种构成了重大威胁。农药和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会在食物链中积累,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和繁殖成功率下降。污染还会改变水体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导致水生物种死亡。为了减轻污染对濒危物种的影响,必须实施严格的法规来限制污染物向环境中的排放,并采用可持续的做法。
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是引入生态系统的非本土物种,能够胜过本土物种。它们可以取代和破坏本土物种的生态作用,导致本土物种数量下降并最终灭绝。入侵物种还会将疾病和寄生昆虫带入本土种群,进一步增加其脆弱性。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免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有必要采取早期检测、快速反应和高风险物种检疫法规等措施。
面临问题
物种引进和输出失控
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猎取物种资源的重要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从1971年到1990年,中国向国外输出植物资源3万份以上,而这仅仅是实际对外输出的一小部分。于对外合作交流研究领域日益扩大,出访、来访和合作项目急剧增加,中国生物物种资源的输出和引进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少数机构和人员为了局部小利,以各种方式向外国公司、研究机构和有关人员提供生物物种资源,而这些物种资源在质量上大都含有优良目的基因。中国生物物种资源流失的确切数量难以统计。据估计,引进和输出数量之比超过1:10。
此外,各种开发建设活动使生物物种的原生环境日益缩小或严重破坏,而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非法贸易和走私,也导致很多物种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并使相当数量的物种逐渐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甚至灭绝。
全球持续变暖
全球变暖趋势在持续。2023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最近10年(2014~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2℃。2023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0.92℃,是1901年以来第二暖年份。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日趋显著,触及地球生态系统众多方面,其中就包括濒危物种问题,部分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保护措施
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2019年,欧盟出台《欧洲绿色协议》,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转型制定行动路线图。202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提出使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成为欧盟总体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部分。2024年3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自然恢复法》。该法案旨在通过恢复退化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除了生态效益,《自然恢复法》预计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欧盟委员会去年发布的影响评估报告显示,到2050年恢复欧盟生态系统的成本约为1540亿欧元,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1.86万亿欧元,在自然恢复方面每投资1欧元就会增加至少8欧元的收益。
美国保护濒危物种的有关法规
美国进行了许多立法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濒危物种法、迁移鸟类条约法、鱼与野生动物合作法、国家野生生物庇护所管理法、北美湿地保护法等。在美国,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FWS)内政部和商务部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负责鱼类和野生动植物(包括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1973年的《濒危物种法案》(欧洲航天局)规定联邦和州政府有义务保护所有濒临灭绝的生命,而这一过程通过建立和持续维护濒危物种名单而得到推动,截至2019年,该名单包含1662种美国和686种外国濒危或受威胁的动植物。根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说法,物种定义扩展至亚种或任何能够杂交的特定种群。因此,受威胁的物种亚群也可以被单独挑选出来进行保护。此外,《濒危物种法案》还包括针对濒危物种的规定——即任何预计在其地理活动范围内的很大一部分内濒临灭绝的物种。它还提倡保护关键栖息地(即被指定为对特定物种生存至关重要的区域)。《濒危物种法案》因保护和恢复美国境内几种著名物种而受到赞誉,例如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美洲短吻鳄(鼍属 mississippiensis)和灰狼(Canis lupus)。
澳大利亚野生物种管理办法
澳大利亚对野生物种商业利用采取一些管理办法,经验表明保证资源的拥有者看到管理良好的野生生物贸易具有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动植物的特殊进化过程使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独树一帜,尤其在物种层面。澳大利亚有动植物60万~70万种,约占全球物种的10%,其中约84%的植物、80%的哺乳动物和40%的鸟类是澳大利亚所特有的。但18世纪欧洲移民时期至2022年的200多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累计引进130多种外来物种,其中很多已经成为危害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有害入侵物种。截至2022年,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最严重的7个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尼西亚,位列第二。
澳大利亚对于濒危生物的管理办法作保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基于市场机制的生物多样保护管理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澳大利亚各级政府严格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在联邦层面制定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Australia′ s National Strategy for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和《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ustra⁃lia′s Biological Diversity)两个专门的战略措施,指导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
中国的保护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截至2020年底,形成了以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核心、10座中期库与43个种质圃为支撑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了19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2021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为保护濒危物种提供指导意见。中国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截至2021年末,中国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建立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
2022年末,中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禁止或者限制贸易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名录,由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制定、调整并公布。进出口列入前款名录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或者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的,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相关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Resource; IUCN)成立于1948年10月,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团体。1998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上,IUCN更名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UCN)。全球161个国家的200多个国家和政府机构会员、1000多个非政府机构会员,并有超过16000名学者作为个人会员加入IUCN的六个专家委员会等组织。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IUCN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并依据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的报告,编制全球范围的濒危物种红皮书(红色 数据 book)。濒危物种红皮书根据物种受威胁程度和估计灭绝风险,将物种列为不同的濒危等级。IUCN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有3个目的:①不定期推出濒危物种红皮书以唤起世界对野生物种生存现状的关注。②提供有关濒危物种信息供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参考。③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有关物种濒危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正式成立。
CITES公约组织
CITES公约组织(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是一个政府间国际贸易公约,于1975年7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确保物种的国际贸易不致危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截至2023年3月,共有184个缔约方。CITES要求每个缔约方有至少一个科学机构和至少一个管理机构。CITES于1981年4月8日对中国正式生效,1982年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作为履约的科学机构,在原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作为履约的管理机构。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WWF)是在全球亭有盛書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之一,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19日起,中国海关和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在厦门市召开“大地女神”暨“湄龙”系列国际联合行动总结大会,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关等执法机构、16个国际组织派代表参加,会上公布了世界海关联手打击固体废物和濒危物种走私的显著成果。
参考资料
IUCN 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iucn.2024-12-30
濒危物种.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2-31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awi online.2024-12-30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2024-12-31
警钟!人类加速破坏自然 全球濒危物种新增7000余种.中国新闻网.2024-12-30
中国平均每天新增一个濒危走向灭绝的生物物种.浙江大学.2024-12-30
早啊!新闻来了〔2021.09.06〕.央视新闻.2024-12-30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浙工大绿协小豆豆.2024-12-31
iucn redlist EN.iucn redlist.2024-12-30
Endangered plants.iucn redlist.2024-12-31
物种资源引进输出失控 我国将加强保护和管理.新浪网.2024-12-31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人民政协网.2024-12-31
全球变暖持续,地球生态系统何时达到临界点?.上官新闻.2024-12-31
欧盟立法加强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12-31
濒危植物.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2-31
endangered species.britannica.2025-01-09
Saving endangered species.DGB.2025-01-09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cabidigital library.2025-01-09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政府网.2025-0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政府网.2025-01-09
查获案件1380起 世界海关联手打击固体废物和濒危物种走私取得成效.国际在线新闻.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