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文俊

陈文俊

陈文俊(1965年6月—2021年6月21日),男,汉族重庆市合川人;中国共产党员,农学博士,研究员(三级);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作物学会、遗传学会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玉蜀黍属研究所所长。1985年毕业后在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工作,历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山区玉米研究室主任。2013年10月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调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任学校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植物持绿高光效研究。

人物生平

1965年6月,陈文俊出生于合川区

1985年,毕业后在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工作。

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陈文俊任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山区玉米研究室主任。

2013年10月,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调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玉蜀黍属研究所所长。

2018年,牵头中国甜玉米新品种(组合)跨区联合试验工作。

2021年6月21日17点48分,因胃部癌细胞扩散,陈文俊医治无效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文俊一直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工作,截至2011年5月,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均通过成果转化,累计推广面积120万公顷,新增社会效益超过10亿元;主持青贮玉米产业化示范和玉米热带种质叶片持绿基因定位发掘、全球多样性玉米资源研究取得突破。 截至2020年6月,陈文俊主持研究的黑玫瑰水果玉米是中国国内外市场上唯一含花青素的水果玉米,通过农业部质检为非转基因水果食品;经农业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中心检测,黑玫瑰8号鲜穗籽粒花青素含量675mg/kg,含量3.22ug/100g,比美国公布的甜玉米营养标准高3.6倍;黑玫瑰13号鲜穗籽粒花青素含量719mg/kg,元素含量3.12ug/100g,比美国公布的甜玉米营养标准高3.5倍;黑玫瑰系列新品种填补了国际市场上水果玉米不含花青素的空白;研究成果达到中国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截至2011年5月,陈文俊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1项。

截至2011年5月,陈文俊获省部级成果奖6项,其中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三等奖各1项,重庆市农业新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

截至2011年5月,陈文俊主持主研育成中国国内两大玉米品牌渝单系列和渝糯系列新品种15个,主持选育的渝单5号玉米是重庆市自育的首个通过全国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2013年至2020年6月,陈文俊以富含花青素的彩色水果玉米品种创新为突破口,采用杂交育种和多生态鉴定相结合技术路线选育出了黑玫瑰3号、黑玫瑰8号、黑玫瑰13号等系列新品种;在陈文俊的带领下,黑玫瑰8号已完成2017—2018年四川省联合区试和2018年国家西南组甜玉米第一年区试,2019年继续参加了国家西南组区试,已报四川省品种审定、国家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亩产值可达8000~10000元;黑玫瑰13号已通过2018年四川省甜玉米新品种联合试验,纳入2019年国家东华北、黄淮海两大区域甜玉米区试。

黑玫瑰8号在2018年全国水果玉米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南方鲜食玉米大会上获“2018全国十佳甜玉米展示品种”和“2018鲜食玉米品种风味金奖”, 被列为国家南繁亮点科技成果。

黑玫瑰13号在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暨首届国际鲜食玉米产业峰会上获“最佳风味奖”和“最佳外观奖”,在2018年中国北方鲜食玉米大会上获“全国优秀展示品种奖”,在2019年全国鲜食玉米学术研讨会上获“2019鲜食玉米品种十佳风味金奖”。

选育的干籽粒糯玉米新组合成糯901、成糯903、成糯908在四川省中国西南地区达到领先水平,其中,成糯901已报四川省品种审定。

选育的黑玫瑰9号、15号、成糯903三个新组合已完成四川联合区试,2020年6月报四川省专家组田间技术鉴定

选育的SP5029、SD_4、P90、ZF2四个甜糯玉米自交系已顺利通过四川省品审会专家组田间技术鉴定。

带领团队选育出的黑甜玉8号、黑甜玉13号两个品种于2020年11月26日,黑甜玉8号与2020年11月成功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填补了国际市场上水果玉米不含花青素的空白。紧接着,黑甜玉8号顺利通过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经科技查新,该品种是目前国内首个富含高花青素的黑甜玉米品种,其鲜籽粒花青素含量675mg/kg,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的产业开发价值。

2013年至2020年6月,陈文俊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师联合申报植物新品种权2项、专利2项。

论文著作

截至2011年5月,陈文俊撰写研究论文及学术报告50余篇,其中在中国核心刊物发表6篇,出版专著3本。

付忠军, 郑阳, 陈文俊. 青贮玉米渝青玉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现代畜牧科技, 2013(9):222-222。

Chen, Wenjun, Liu, Hailan, Zhang, Junjie. Genetic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stay-green traits in hybrids of temperate and tropical maize germplasm(J). Maydica, 2013。

沈文彪, 陈文俊, 罗清平. 重庆市发展青贮玉米的技术环节(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11, 005(005):70-72。

陈文俊, 田孟良, 张军杰等. 玉蜀黍属叶片持绿性研究进展与对策(J). 生物技术进展, 2011(06):409-412。

陈文俊,杨华,郑阳,蒋志成,柯剑鸿. 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渝青玉3号选育研究(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6):21-22。

陈文俊, 郑阳, 杨华等. 热带玉米种质在西南山地粮饲兼用型玉米创新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00(019):64-65。

陈文俊,李明媚. 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体系与应用前景(J). 农业科技通讯(12):112-115。

陈文俊, 柯剑鸿, 曾凡玉等. 杂交玉米渝单25号选育研究及开发价值探讨(J). 南方农业, 2008(01):1-2。

陈文俊, 中国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对策(J). 玉米科学, 2005, 13(zk):5-6。

陈文俊, 我国菜用特种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 长江蔬菜, 2000, 000(006):1-4。

教学成果

2018,陈文俊在全国水果玉米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南方鲜食玉米大会上做《中国特色优质水果玉米品种创新及产业化探索》的专题报告。

陈文俊还坚持项目驱动,主动介入地方、行业、企业发展,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签订《高花青素水果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战略合作备忘录》,拟在粤港澳大湾新区和深圳特区加速推广成果;与重庆市璧山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成成渝铁路校地科技合作意向,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2013年至2020年6月,在陈文俊的指导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近60名学生参加玉米科技小组实习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彩色养生水果玉米的生态种植与开发”获成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主办的首届“隆平杯”大学生(农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多位学生被输送到企业从事玉米育种等科研工作,担任技术骨干;上千名学生参与了陈文俊研究员组织的科技志愿者服务活动。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2007年8月,陈文俊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届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黑玫瑰13号在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暨首届国际鲜食玉米产业峰会上获“最佳风味奖”和“最佳外观奖”。

陈文俊所培育的黑玫瑰8号在2018年全国水果玉米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南方鲜食玉米大会上获“2018全国十佳甜玉米展示品种”和“2018鲜食玉米品种风味金奖”, 被列为国家南繁亮点科技成果。

在2018年中国北方鲜食玉米大会上获“全国优秀展示品种奖”。

在2019年全国鲜食玉米学术研讨会上获“2019鲜食玉米品种十佳风味金奖”。

2021年6月,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个人生活

陈文俊研究员长期驻扎海南省,为了选育优良新品种,他长年累月泡在试验田和实验室里,在浩如烟海的玉米材料中观察记录、选择鉴定。尤其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南繁科研工作最关键的时期,他经常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套袋授粉、收种等工作。常年的辛劳导致陈文俊研究员患上了严重的胃疾。但因科研任务繁重,直到2020年3月他才匆匆前去就医,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可因工作需要他婉拒了医生的好意。

期间,他还带着100多公斤黑玫瑰8号玉米种子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武胜县开展科技扶贫,同时还四处奔波安排2020年玉米品种试验任务,这样又折腾了十几天,直到3月20日他才入院进行了胃部间质瘤手术。

2020年4月,陈文俊研究员因多次上消化道出血再次入院,在病床上他依旧心系科研,并在手术的前一天,去往崇州基地现场指挥田间试验。

2020年4月30日,陈文俊在重庆再次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胃部手术。5月中旬,在进行术后常规复查时发现癌细胞已发生扩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安排科研工作。

人物评价

陈文俊研究员长期坚持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及农技服务一线,带领全所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玉米科研事业,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饲料玉米研究达中国国内先进水平,糯玉米研究达中国国内领先水平。(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评)

陈文俊研究员入职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开创了学校优质水果玉米从无到有、从零到多的新局面。为了金色的收获,为了把丰收和希望带给农民,三十余载里,陈文俊研究员根植大地,以自己诚实的行动,奋力地改变世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制出锦绣,使漫漫青纱帐充满无限生机。他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累累科研硕果,是献给千万农户的一颗颗璀璨明珠,饱含着他深刻的“三农”情怀,诠释着他“三农”铁军的使命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他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优质水果玉米、与农民的美好未来联系在一起。(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陈文俊用生命浇灌出的累累硕果,是献给千万农户的一颗颗璀璨明珠,饱含着他深刻的“三农”情怀,也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成都日报评)

参考资料

【农院榜样之科研篇】陈文俊:醉心科研无余力,洒汗沃土为丰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24-04-07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杨华、陈文俊同志被命名为首届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知网空间.2024-04-07

为了他最爱的农业科技 燃尽生命最后一刻.光明网.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