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旧址藏书楼。

2009年1月,浙江大学图书馆、网络与信息中心两大机构合并成立为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

据浙江大学图书馆官网2016年8月显示,该图书馆由一个总馆和五个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6800个。总馆设在玉泉校区图书馆大楼内,分馆分别为科技分馆(玉泉校区)、文理分馆(西溪校区)、农业分馆(华家池校区)、医学分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紫金港校区)。

发展历史

前身分馆

1897年,创建求是书院旧址藏书楼,原杭州大学图书馆。

1912年6月1日,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图书室。

1925年,创建安生图书馆,原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现浙江大学图书馆华家池校区图书馆。

1960年4月,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图书室改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合并建馆

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图书馆。

1999年,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改名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

2003年10月27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开放。

2006年8月,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从湖滨校区搬迁至紫金港校区新馆。

2009年1月,浙江大学图书馆、网络与信息中心两大机构合并成立为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

2010年9月,原农学分馆从华家池校区迁至紫金港校区,与医学分馆合并成为农医分馆。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馆实体馆藏总量已达574.3万册,包括线装古籍18万余册。“浙江大学文库”收集本校教职工和校友著作以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约1万余册。近年来,图书馆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目前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已覆盖学校所有学科范围,截止2014年,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00余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70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79480种,其数字化文献资源居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且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数字资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

• 科技分馆

收藏的文献以理工类为主,兼收经管文,特别是在机械、仪表、电力、电子、化学化工、光学等学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馆内收藏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缩微资料、光盘等多种类型的文献约132万册。

科技分馆拥有近1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等设备,图书馆管理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其服务功能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与文理分馆、农业分馆、医学分馆及基础分馆的资源共享,以及各分馆之间的文献通借通还。同时还为校内外读者提供网络数据库检索、科技查新、原文传递等服务。

• 文理分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原杭州大学图书馆)位于西溪校区,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旧址藏书楼。现有馆舍面积15240平方米,图书、报刊库17个,阅览室10个,专业研究室5个,阅览座位800多个,是西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近百年的发展积累,文理(西溪)分馆已形成文理兼收,文史哲文献和基础学科文献收藏较为丰富的藏书特色。藏书已达146万册。其中线装书12万册,外文图书近20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3.8万余册。2000年建立“敦煌文献资料中心”(与敦煌研究所合建)、社科大型文献阅览中心。此外,还收藏了一部分学术价值较高的缩微胶片、电子出版物。

文理分馆在实践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同时,也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图书馆基本实行计算机化管理,可同时为馆内和校园网读者提供馆藏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国际联机网络数据库检索等服务。

• 农业分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分馆(原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位于美丽的华家池畔,前身是始建于1925年的安生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100席,是华家池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农业(华家池)分馆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农业与生物文献收藏与服务机构之一,尤其在农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经济等学科文献的收藏上具有较大优势。分馆现有馆藏文献59.7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9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0万余册。同时,农业分馆是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浙江图书馆学会、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馆,并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文献专藏馆之一。

随着Horizon管理系统的启用和一大批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农业分馆的服务功能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与科技分馆、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及基础馆的资源共享。

• 医学分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原浙江大学医学院图书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前身为浙江医科大学图书室,成立于1912年6月1日,是我国自办的最早的医药院校图书室之一,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1999年新的浙江大学成立后,成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2006年8月从湖滨校区搬迁至紫金港校区新馆,并于10月8日对全校师生试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1494平方米(含报告厅622平方米及配套快餐厅417平方米)。医学分馆设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参考工具书、电子资源等7个阅览室,小研究室24间,教师研究室5间和讨论室1间。另有密集书库和夹层书库各一个。全馆共有阅览、检索座位590个,沙发座位92个。读者用计算机102台,工作人员用机近20台;自助借还书仪1台;并在3个期刊阅览室配置自助复印机。

医学分馆的藏书以医学、药学专业和生命科学为主,除了湖滨校区图书馆原有的专业馆藏以外,已将原藏于玉泉、西溪两个校区图书馆的医学、药学和生物学文献经统一分编后集中收藏,共有藏书52余万册。其中期刊3700余种,12.8万册;图书17.8万种,39.6万册;线装书5千余册,其中善本图书有82种637册。

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是浙江省卫生系统课题申报查新和鉴定检索的主要服务单位,医药学查新咨询也是医学分馆的服务特色之一。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的趋势,分馆于2005年6月进行医学、病理学学科门户网站的建设,网上组织整理的各类资源日趋丰富。

• 基础分馆

浙江大学基础分馆于2002年初开始建设,2003年10月27日开放,成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基础分馆建筑面积23100平方米,阅览座位1600个。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特色。现收藏图书38.2万册,订阅期刊约1800种,报纸110种。设有中外文图书、报刊、电子阅览、视听等7个大型阅览室及1个密集书库。配合新生教育的“新生推荐书”陈列于基础分馆二楼书库。收集、展示、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浙江大学文库”也设在基础分馆。基础分馆在一、二层设立了文化长廊,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还设置了“爱心岛”,为“图书漂流”的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浙江大学基础分馆根据先进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设计,整个大楼以大平面、大格局、大开放、网络化、智能化及绿色环保为主基调,处处体现了方便读者的人文关怀。在功能划分上首先突出了大厅的综合信息输出反馈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先进的触摸屏系统、IPAC书目检索系统、电子公告系统以及咨询台,获得有关书目、大楼导航、怎样利用图书馆、检索方法等多种知识型和消息型信息。同时一改传统的书库、阅览室分开的模式,将藏书和阅览合而为一,读者在同一阅览室内可轻松实现借书、阅览、自修、检索、咨询等多种需求。基础分馆着意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去营造学生自主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研究的氛围,培育温馨的人文气息,同学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书籍和学习用品自由出入。

• 特色收藏

浙江大学文库”已经成为收集、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重要基地和展示窗口,其前身为始建于1996年的杭大文库,1998年四校合并后正式成立浙大文库。通过个人捐赠、学校相关部门转赠、购买、馆藏调拨、复印等方式,浙大文库至今共收集到教师和校友的著作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约9000种,成为收藏最为丰富的高校文库之一。在正常的情况下,浙大文库藏书的年增长量约为500种。文库还编印了《高校文库工作通讯》(内部刊),对全国的文库工作情况进行报导和研究。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也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文理分馆,收藏了线装书12万余册,其中善本书1350余种,1.9万余册。在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农业分馆都专门设立了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古籍的阅览和咨询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有敦煌学、地方志、标准、袁氏工程图书馆等特色收藏。

支撑保障

图书馆已应用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ALEPH500,实现了各校区图书的通借通还、预约等服务。图书馆配置了各种类型的服务器、微机、全光纤存储局域网(SAN)、光盘库及自助借书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管理系统。同时,图书馆每年都积极参与学校的新生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契合学校教育理念,现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浙江大学图书馆还积极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为全校师生提供查新和引证、原文传递等服务。设立在本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9)连续五年因工作突出而受到教育部特别表扬,每年完成的查新课题数量和质量都在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中名列前茅。文献传递服务亦是深受用户欢迎的服务项目,连续多年获得CASHL文献传递服务“优质服务”一等奖和“年度进步奖”。除此以外,浙江大学图书馆还逐步启动多层次、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咨询和支持。同时,图书馆还积极加强古籍的保护与揭示工作,持续推进特色资源的建设。

组织体系

管理机构

截止2015年3月,图书馆在编正式职工181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32人,中级职称107人,硕士学历69人,博士学历4人。

部门设置

图书馆设有6个业务部门,分别为研究发展部、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部、资源建设部、数字图书馆研究与技术中心、古籍特藏部,图书馆党政办公室设在玉泉校区。同时另设工学分馆、理学分馆、人文分馆、社科分馆、农业分馆、医学分馆等6个学科分馆(非实体),分别对接学校工学部、理学部、人文学部等7个学部的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需求,开展一系列专业服务。此外还设有资源建设、服务、技术、合作等总监岗,统筹各部门业务的协调发展。

研究开发

开发成果

浙江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牵头承担“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简称CADAL)项目。

浙江大学图书馆同时还承担了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者教育和用户培训。

浙江大学图书馆一直鼓励并支持员工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完成10余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学术交流,每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篇左右,并有多种专著出版。

数字化建设

浙江大学图书馆在1999年,为适应图书馆合并运行的需要,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Horizon,实现了五个分馆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图书馆还配置了各种类型的服务器、微机、全光纤存储局域网(SAN)、光盘库及其他硬件设备。为方便读者利用数字资源,各分馆均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在新建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和医学分馆,还采用了先进的自助借书仪、3M 防盗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等。

截止2006年7月底,已经完成102万册中英文图书的数字化,网上发布资源70万册以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月加工能力1500万页约5万册图书的数字资源加工网络,成为中国高校文献数字化的重要基地。

• 查新中心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查新中心作为“国家教委科技查新工作站(Z09)”,是教育部授权批准的直属的、具有部委级查新职能的认证机构,面向浙江省以及临近省份的高校、政府机构、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每年完成的查新课题数量和质量都在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中名列前茅,查新和检索服务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读者服务

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国家科技部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由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承担完成。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有偿提供科技查新服务。

浙江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9)是教育部授权批准的直属的、具有部委级查新职能的认证机构,面向浙江省以及邻近省份的高校、政府机构、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

文献传递

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本馆的全文文献复印服务。

为校内外读者从国内外的图书馆学机构复印、传递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专利、技术报告等文献资料。

为本校师生借阅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最近20年内出版的外文普通图书和中文复本图书(但不包括最近3年出版的新书),借期为一个月。

为了提高校内外读者提取文献的满足率,目前我馆已经同大英图书馆、PQDT代理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一千多家文献服务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情报信息服务

情报信息服务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决策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依托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借助先进专业的信息分析与挖掘工具,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基于事实数据、科技信息、文献资料等的高度定制化的情报信息挖掘与分析服务。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于2018年8月设立,中心挂靠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展专利检索、知识产权课程等服务,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知识产权服务历史,期间又相继建有“农业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浙江省卫生厅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教委查新站”、“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9)”等;2009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采购国际先进的专利分析工具Innography,并成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2015年联合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组建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示范创建机构”称号;2017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成为首批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

中心拥有专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目前具有“首批全国专利师资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2人,专利代理师资质6人,律师从业资质3人,科技查新工作经验人员15人。团队成员多年来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各类文献资源开展多种类型的服务,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提供全流程的信息服务。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中心致力于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支持,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服务职能包括:参与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科研项目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促进学校专利质量提升与成果转化;开展专利导航、专利分析等工作,通过专利信息深度挖掘和有效运用,明晰产业发展格局、技术创新方向和研发路径,提高研发创新起点,为学校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专利服务支持;承担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培训和推广工作,提升学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素养和意识,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政府部门、地方经济、企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入馆指南

• 开放时间

玉泉校区图书馆

西溪校区图书馆

华家池校区图书馆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

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

• 馆藏分布

玉泉校区图书馆

西溪校区图书馆

华家池校区图书馆

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

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

借阅制度

1.借书

(1)一律凭本人借书证(校园卡)借阅书刊

(2)借书时请检查所借图书,如发现有被污损、残缺等情况,请立即向工作人员说明

(3)本馆出借图书以普通图书为限,特藏书(善本书、线装书、浙江大学文库藏书等)、样本库藏书及参考工具书等仅供室内阅览,部分供短期外借

2.借书册数

在校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30册;校内其他人员、离退休人员、校外读者5册。

已经退休,但还继续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凭所在学院证明(需注明继续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年限)可至各校区读者服务部申请保留30册借书量。

3.分馆互借

图书馆提供各校区分馆(包括光华法学院图书馆)之间“分馆馆际互借”服务

4.还书与续借

(1)读者应按期归还图书,逾期按每册每天0.05元罚款

(2)借期40天,可续借,续借不限次数

5.预约

(1)图书预约包括外借书预约和在架书预约两种

(2)读者同时可预约图书3册

(3)同一本书如有多人预约时,以办理预约手续先后为序

(4)预约图书在预约架上保留3天,如过期不取,将从预约架撤下,进入正常流通

(5)预约请登录OPAC后提交预约申请

(6)预约通知有Email通知及短信通知两种,建议读者及时填写或更新OPAC个人地址中的相关栏目,以便收到预约通知

6.通知服务

图书馆提供手机或Email通知服务,读者可收到借书到期、预约图书到馆的通知。

7.违章处理

读者须严格遵守本馆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按有关规章处理。

文化传统

发展目标

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水平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 战略思路

提升服务求生存、融入主流谋发展、凝练特色树地位、拓展合作促繁荣。

宗旨愿景

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提升服务求生存、融入主流谋发展、凝练特色树地位、拓展合作促繁荣为战略思路。

参考资料

浙大图书馆“求真一小时” | 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与....浙江大学图书馆中文网.2023-11-07

浙江大学报.浙江大学.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