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拥辉
江拥辉(1917年-1991年2月13日),原名江祥桂,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司令员。
1931年12月,江拥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江拥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3月,江拥辉入红一军团保卫局集训班学习,随后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3月,江拥辉转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江拥辉任新四军独立旅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团副政委、代政委。1943年6月,江拥辉任第十三团一营营长。1944年3月,江拥辉奉命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同年12月,他担任滨海军区第十三团团长。1945年8月,滨海军区第十三团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团,江拥辉任团长。
1945年10月,江拥辉率部随第一师挺进东北。1946年4月,江拥辉参加四平保卫战。同年8月,江拥辉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副师长。1947年1月,江拥辉参与指挥第一师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8月,江拥辉任第一师师长。1948年9月,江拥辉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参与围歼廖耀湘兵团战斗。11月,江拥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改称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1949年2月,江拥辉率部参加进军鄂西南作战。8月,他任第三十八军参谋长。参加了平津、渡江、宜沙、衡宝、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战役。1950年10月,江拥辉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一次至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1953年3月,他担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因为他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现,江拥辉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江拥辉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军长。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8月,江拥辉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5月,他担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62年6月,江拥辉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64年8月,江拥辉任沈阳军区参谋长。1965年5月,他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83年至1985年,江拥辉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是中共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随后,江拥辉花费两年多时间撰写了回忆录《三十八军在朝鲜》。1987年他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江拥辉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2月13日,江拥辉在沈阳市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江拥辉原名江祥桂,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叶坪乡陂下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四军主力进军赣州市,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江祥桂任叶坪乡儿童团团长。次年初,他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区队长。1931年12月,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青年团副书记,并正式改名为江拥辉。
1933年5月,江拥辉在“扩红”运动中动员召集了32名青壮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新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被分配到第四十三团一连当兵。随后,被调到团部当通信员。1934年3月,江拥辉入红一军团保卫局集训班学习。10月集训结业后,留在保卫局当科员,紧接着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任特派干事,随即跟着部队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3月,江拥辉转入中国共产党。5月,他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副特派员,7月,调任第二师第四团任特派干事。11月,调任第二师特派干事。长征胜利结束后,江拥辉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1936年7月,江拥辉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直属队特派员。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拥辉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保卫部巡视员。1937年8月下旬,他随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大捷和广阳区至松塔镇的伏击战。1938年3月和9月,江拥辉先后参加午城井沟和“汾离公路三战三捷”战斗。10月,他任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二营政治干事。1939年1月,他担任第六八六团二营教导员。1940年5月,江拥辉任第一一五师鲁南支队第六八六团副政委。11月,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第十三团政治处主任。12月,随教导第五旅南下苏北支援新四军作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教导第五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江拥辉任独立旅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团副政委、代政委。同年10月,江拥辉参加程道口反顽战役并受到上级通令嘉奖。
1942年12月,新四军独立旅奉命北返山东省归建第一一五师,恢复教导第五旅番号,江拥辉任第十四团副政委、代政委。是月,他和团长江燮元一起指挥第十四团参加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在江燮元生病情况下,他指挥第十四团打下了刘家东山,并在日军增援部队大举反扑时,把团指挥所前移靠前指挥,打退日军增援部队,取得甲子山反顽战役胜利。1943年3月,江拥辉改任第十三团一营教导员。6月,在营长陆迪于反“扫荡”作战中牺牲后,他继任营长。1944年3月,江拥辉奉命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同年12月,他担任滨海军区第十三团团长,随后他率部参加1945年的东北夏季攻势作战,配合兄弟部队共歼灭伪军5000余人,解放了诸城、高密市、胶县间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1945年8月,滨海军区第十三团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团,江拥辉任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江拥辉率部随第一师挺进东北。1946年2月,江拥辉率部参加东北地区战场上第一个歼灭战秀水河战斗。4月,江拥辉参加四平保卫战,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战斗中,他吃住在阵地,指挥在前沿,率第二团共毙国民党军2000余人,阵地稳如泰山。6月,在收复拉法和新站战斗中,他率第二团担任主攻,仅用20分钟即攻下敌阵地主峰,配合兄弟部队夺回拉法。8月,江拥辉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副师长。
1947年1月,江拥辉参与指挥第一师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4月,他任第一师代师长,与政委梁必业率部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8月,江拥辉任第一师师长,率部参加秋季攻势和百师大战,指挥第一师和兄弟部队一道,围法库县,打彰武县,攻铁岭,在公主岭市全歼国民党军新编第五军,活捉敌军长陈林达。1948年9月,江拥辉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参与围歼廖耀湘兵团战斗。11月,江拥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改称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1949年1月,江拥辉和政委黄玉昆率部参加天津战役,指挥第三三四团副团长刘海清带领二营纵深猛插敌警备司令部,活捉敌警备司令陈长捷及其副司令邱宗鼎等7名将级军官。1949年2月,江拥辉率部参加进军鄂西南作战。8月,他任第三十八军参谋长。参加了平津、渡江、宜沙、衡宝、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战役。
建国之后
1950年4月,江拥辉任第三十八军副军长。10月,江拥辉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一次至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1952年7月,江拥辉任第三十八军代军长。1953年3月,他担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因为他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现,江拥辉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江拥辉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军长。1955年4月,他进入锦州速成中学学习文化。同年,江拥辉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8月,江拥辉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分工负责行政管理和司令部机关与直属队的党政工作。1960年5月,他担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62年6月,江拥辉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64年8月,江拥辉任沈阳军区参谋长。1965年5月,他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83年10月,江拥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司令员。1983年至1985年,江拥辉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是中共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随后,江拥辉花费两年多时间撰写了43万字的回忆录《三十八军在朝鲜》。1987年他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江拥辉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2月13日,江拥辉在沈阳市逝世。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江拥辉同志战斗指挥灵活,决心果断;注意对战术问题的钻研、领会,善于重视经验;有朝气,有魄力,有组织领导能力。(志愿军总部 评)
江拥辉是铁流勇将。(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
后世纪念
2017年8月5日,江拥辉的骨灰安葬在福寿园国际集团辽宁观陵山艺术园林将军园。
参考资料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89)——江拥辉少将.广州新四军研究会.2025-02-28
开国将军江拥辉、唐青山、李少元、管松涛、杨弃忠骨落葬辽宁.澎湃新闻.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