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菊华
范菊华,女,1964年生于宜兴丁山西望村壶艺世家,中国优秀青年陶艺家,中国宜兴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80年毕业后进紫砂工艺厂制壶,从事紫砂壶艺的创作和研究,师从花器大师江建翔。代表作《松鼠葡萄壶》《南瓜》《秦权》《竹韵》《仿古》等。
人物经历
范菊华,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宜兴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师。师从花器大师江建翔、并练得一手过硬的制壶技巧,制作作风严谨,工艺精致入微,功底扎实,特别擅长制作各种容量的全手工花器,例:《松鼠葡萄壶》《南瓜》《秦权》《竹韵》《仿古》等作品多次获奖并得广大收藏家的收藏,2012年又和丈夫、女儿创办了300平方的范菊华紫砂艺术馆。
获得荣誉
1999年作品《仿古》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暨中国馆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06年作品《紫砂竹亭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7年作品《秦权壶》荣获第二届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金奖;
2007年作品《寿桃壶》在第三届宜兴市陶艺专业新人新作展评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2007年作品《南瓜壶》在大连市第三届茶博览会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茶壶比赛中获得金奖;
2008年作品《竹段壶》在中国(深圳)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08年作品《松鼠葡萄壶》荣获首届中国(日照市)国际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9年作品《双线竹鼓》在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9年作品《竹韵》在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茶宫分会场的中国紫砂壶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009年作品《笑樱竹节》荣获第七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
2009年作品《竹韵清香壶》荣获第二届中国(南宁市)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0年作品《松鼠提梁葡萄》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1年作品《云香壶》荣获第六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1年作品《仿古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11年作品《掇只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11年作品《南瓜壶》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
作品赏析
松鼠提梁葡萄壶 此壶身近圆,壶流、壶把均仿松作折枝状,壶盖上作一松鼠,旁设臻果葡萄点缀装饰,器身刻以葡萄藤蔓围绕,其间几只松鼠攀于藤上拾取葡萄,松鼠造型精巧细致,活灵活现,整体塑造古雅别致,其间点缀松鼠更添生气,于雅致中现童趣,卓有意味。
松鼠葡萄(一)紫砂壶身近呈圆形,提钮作折枝样式,折枝造型经两段弯折接于顶盖之上,壶盖正面一端雕绘葡萄藤枝,上绘几颗葡萄,一松鼠凑近闻嗅,松鼠造型小巧可爱,双眼浑圆富有灵秀之气,壶身一侧作三弯式流嘴,仿枝干造型,流嘴根部一侧于壶壁之上雕琢松鼠葡萄图案,其上描绘以松鼠攀爬与藤枝之上,向葡萄果实爬去,流嘴对面设半圆形执把,与提钮、流嘴相互呼应亦仿作枝干状,执把一侧雕绘几只松鼠,虽造型各异,却均呈现其机灵生动之姿,惹人喜爱。
松鼠葡萄(二)壶腹饱满,似有极力外撑的感觉,壶把、壶嘴与壶钮均以葡萄枝展现,壶把以葡萄叶装饰,弯曲有致,随风摇,一小松鼠饰于壶盖上,欲觅食一串葡萄,葡萄桩,老枝古老苍劲,新枝蔓生机盎然,一串串葡萄丰满富有活力,松鼠生动别致。
松鼠葡萄(三)壶身似葡萄珠,圆韵合体,壶上的松鼠葡萄为全手工成型制作,规整光挺,把、流作葡萄干枝,曲苍劲自然,以捏塑生成,从写生中来,提炼概括,展现藤本特有的韧劲,流一侧攀出一支新腾,两片藤叶,一串葡萄,枝间附一小松鼠,把下枝藤交叉布置,壶盖置一卷曲的枝为钮,一串葡萄,老枝下一松鼠食葡萄,静中有动,贴切合理,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松鼠葡萄(四)是一款光器与花器的结合,壶身光润饱满,把、钮、流由葡萄枝叶装饰,刻画细腻、生动,葡萄果实成串成簇,硕果累累,寓意丰收,富贵长寿。
松鼠葡萄(五)松鼠葡萄壶寓意吉祥,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丰登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为“多子”、“丰收”、“富贵”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南瓜壶 此壶以南瓜形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包裹壶嘴,构思巧妙,此壶器形稳重而端庄,南瓜纹理清晰流畅,筋纹扣入壶内,南瓜之型表露无遗,壶盖的筋纹与壶身精准配合,隔空观之,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龙蛋壶“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龙蛋形制有明代遗风,追求自然、硬朗、朴拙、大开大合,整壶观去,身桶、流和钮之设计于圆润中皆寓以三角造型,耳把大而垂,把势与壶体趁势,壶嘴根部粗,至流口大幅收缩,爽利简劲。
合菱壶 从壶钮延伸出来的筋纹流至壶盖,之后与壶身的筋纹严丝合缝的对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瓣瓣美丽盛开的菱花。壶把、壶嘴同样是筋纹装饰,弯流嘴,在深深的筋纹村托之下显得铁骨铮铮,力度十足,圈随圆把,同样是筋纹装饰,一幅钢筋铁骨。
竹韵壶 竹历来是文人墨客及喜爱传统文化人的座上宾,真不知有多杀人为之癫狂,有人作诗吟诵,有人以竹言志,更有人园中室外满是竹园,而紫砂界的工艺大师们,也不乏爱竹之人,艺人们将竹巧妙的融会入紫砂壶中,将紫砂壶的包容性彰显无余,同时也用竹的高风亮节点亮了壶韵。
笑樱竹节壶 此壶为传统的经典造型,壶身圆硕,形体饱满,线条流畅,全壶刚劲有力,浑朴有致,施艺严谨,有君子之风,壶嘴与壶把弯曲有致,线条优美自然,品茗赏壶,使人心情为之舒展。
三脚竹鼎壶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壶身采用贴塑的方法,缀以几片竹叶,以小见大,化繁为简,一叶而见竹林,增添了整把壶的生气,壶把、壶嘴和壶钮分别截取一小段竹子的造型,缓缓弯曲为壶把,翘首而立成流嘴,自然横卧成壶钮,以此来最大限度的表现着竹子的千姿百态,壶盖上略微贴上几片竹叶,与壶身相呼应,使“竹”的主题得到升华,勃勃生机跃然于壶。
石瓢壶石瓢壶盖上的桥梁的钮是最关键之处,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变化较大,要抓住每一个细部,桥中央的最狭处,慢慢向两面延伸至盖,特别是与盖的结合处要形成椭圆形,壶底部三足称围棋足,形如围棋子,足与底面结合清晰利落,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要求匀称不偏,使整体统一,显示出一把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实用大方。
曲壶 形成线与面的变化,线面的结合协调,柔和、变化又统一,线条处理清晰挺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流与把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壶的实体对比强烈,巧妙的勾勒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
仿古如意壶 在传统仿鼓扁壶造型上加以装饰如意筋纹,身、盖、颈、腹、钮、错落有致,骨肉亭匀,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一半,盖子盖上即合成饱满的圆线,其功力可想而知,壶流胥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且与壶身如意贯气,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合体,整器精美绝伦。
个人生活
范菊华女儿
潘师敏 女 1989年出生于陶艺世家,自幼开始学习绘画,因此具有良好的绘画基础,2008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设
计学院,在本科时期目标明确,积极向上,最终以优异成绩录取中国美术学院三年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教育与管理,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因为有着较为扎实的绘画功底及对陶艺浓厚的兴趣及热情,自创了一套学院派风格,在与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平时也较为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合理利用每个节假日来进行紫砂实际操作练习,在跟随母亲范菊华学习的过程中,已有作品被紫砂收藏爱好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