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也频故居
1991年,胡也频故居被列入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故居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同年9月竣工,工程投资500多万元。整个故居分七个展区,分别是: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漂泊、青年的追求、最后的斗争、久远的缅怀、光辉的一生和传承的事业。
故居修复
胡也频故居的修复和展示陈列项目是福州市鼓楼区委、区政府纪念胡也频烈士牺牲80周年,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2009年4月,胡也频故居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同年9月竣工,总投资500余万元,2011年完成故居展示陈列工作,以纪念和缅怀福建省人民的伟大儿子胡也频烈士。
2011年6月28日,胡也频故居在福州乌山南麓揭牌,并正式对市民开放。胡也频故居作为追思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公共场所向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开放,充分发挥了故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胡也频简介
胡也频,幼名培基,又名崇轩,1903年5月4日生于福州市。胡也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战士、杰出的左联革命作家,是福州人民的光荣和骄傲。1930年5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选执行委员,任工农兵通讯运动委员会主席。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夜,与李伟森、柔石、殷夫、冯铿等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史称“左联五烈士”,牺牲时年仅28岁。作为现代中国的优秀文学家,胡也频著有诗歌、小说《到莫斯科去》、《别人的幸福》、《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等作品共计一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