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
潘素,字慧素,原名潘白琴,江苏苏州人,1915年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女画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四夫人,曾任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并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等职。
潘素早年因家庭变故被迫卖艺为生。后经人介绍与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相识并结婚。21岁时,潘素开始正式拜师学画。1939年,潘素因临摹古画《雪山图》而一举成名,誉满平津文化圈。1943年,潘素、张伯驹二人居西安市时,同游西安的风景,并进行艺术巡演和创作。1947年,潘素与张大千合作,共同绘制了一幅《临乔仲常赤壁后游图》。新中国成立之后,潘素颇为活跃。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潘素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画家,与秦仲文等共同绘制了《大好河山图》。1955年,潘素创作的青绿山水作品《漓江春晴》参加了当年的第二届中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展闭幕日,周恩来前往参观,驻足于《漓江春晴》前观看,赞评曰:“此画颇有新气象。”
1957年,张伯驹被定成“右派”,潘素随张伯驹到吉林省任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1964年,伴随着中国登山队员登上希夏邦马峰的消息,潘素的一幅浅绛山水《征服希夏邦马峰》问世。1980年,潘素、张伯驹夫妇举办书画展,展出潘素青绿山水作品56件。1983年春节期间,潘素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临摹完成了中国传世最古的山水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1988年,潘素和张伯驹、刘海粟合绘了《芭蕉樱桃》。1992年4月16日,潘素于北京逝世。
潘素曾于北平市、西安市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夏,潘素将自己的作品与张姓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十国以后所能望其项背。”数十年来,潘素笔底临摹有一般人不易见到的真迹,尤长金碧青绿及雪景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则兼南北宋之长。其创作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作品近千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潘素原名潘白琴,是晚清重臣潘世恩后代,江苏苏州人,1915年出生于上海市。潘家原为名门望族,祖先潘世恩曾是有名的“苏州市三杰”之一,官至英武殿大学士加太傅衔。到了潘素父亲潘智合这一代,潘家开始没落。7岁时,母亲沈桂香为潘素请了老师,教其工女红、习音律、学绘画,初从朱德甫学花卉,又经文言文老师夏仁虎引荐,向苏州名家汪孟舒习山水。
不幸的是,潘素的母亲在她年幼时去世。之后,潘素的父亲再婚,继母对潘素十分苛刻,最终将她卖到了“青楼”。但实际上潘素并非真正被卖到青楼,只以其文艺特长在上海书场表演过弹唱。后来,潘素在孙履安的介绍下认识了张伯驹,两人一见钟情,于1935年在苏州市完婚。21岁时,潘素开始正式拜师学画。
艺术生涯
潜心学习
潘素与张伯驹结婚后,经常与张伯驹相互学习,谈艺共勉,并以家中所藏历代名画真迹为本,潜心临摹,形成了规范的传统格局。同时,在张伯驹提供的习画环境和条件下,潘素潜心学习,师法古人,专攻国画山水,尤以隋唐为主,收效颇大。
一举成名
1939年,潘素因临摹古画《雪山图》而一举成名,誉满平津文化圈。1943年,潘素、张伯驹二人居西安市时,同游西安的风景,并进行艺术巡演和创作。1945年,二人又同游太白山,潘素创作出太白山系列作品。1947年,潘素开始和张大千合作。同年,她与张大千合作绘制了一幅《临乔仲常赤壁后游图》。
活跃画坛
新中国成立之后,潘素颇为活跃。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潘素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画家,与秦仲文、启功、胡佩衡、吴光宇、吴镜汀、溥松窗、周元亮共同绘制了《大好河山图》。第二年国庆,她又与齐白石、爱新觉罗·溥伒、于非闇、关松房等合作《普天同庆》。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潘素联合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何香凝、老舍夫人胡絜青等一批女艺术家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同年,潘素与陈半丁、吴镜汀、胡佩衔等人合作画册一本,为祝贺毛泽东生日。毛泽东于1953年春节特派秘书专送火腿、糕点、果、酒四色礼品答谢。此后,潘素又作《日升松茂》等三幅画,祝贺毛泽东生日。
1955年,潘素创作的青绿山水作品《漓江春晴》参加了当年的第二届中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展闭幕日,周恩来前往参观,驻足于《漓江春晴》前观看,赞评曰:“此画颇有新气象。”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潘素与关松房、周亮工等合作绘制了《山河壮丽》。1957年,张伯驹被定成“右派”,按照陈毅元帅的指示,吉林省宣传部部长宋振庭亲自到北京请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院第一副馆长(当时并无馆长),潘素任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潘素的画,常被以国礼相赠予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包括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美国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和日本天皇昭和天皇等。
1961年,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安排,潘素与王庆淮、孙天牧、卜孝怀等参加了吉林省举办的“八人画展”,她创作了一幅现实题材作品《门头沟食堂》,颇受时人关注。1964年,伴随着中国登山队员登上希夏邦马峰的消息,潘素的一幅浅绛山水《征服希夏邦马峰》问世。1980年,潘素、张伯驹夫妇应北京市美术家协会邀请,举办“张伯驹潘素夫妇书画联展”,这次展览共展出潘素青绿山水作品56件,张伯驹书画作品47件。美术史家常任侠赞誉潘素作品“远绍祖国唐宋传统,下与明清名家并驰”。至此,潘素已成为现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
1983年春节期间,潘素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临摹完成了中国传世最古的那幅山水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同年,美国圣何塞市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北桥大学艺术馆邀请中山书画社的作品去美展览,潘素画作《峒关蒲雪》、《云峰秋林》和《台湾风光》均受到好评。1988年,潘素和张伯驹、刘海粟合绘了《芭蕉樱桃》。晚年的潘素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顾问、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等职。绘事和社会活动甚为繁重,但其仍坚持作画,案牍劳形,日不间断。
逝世
1992年4月16日,潘素于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潘素曾于北平市、西安市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夏,潘素将自己的作品与张姓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十国以后所能望其项背。”数十年来,潘素笔底临摹有一般人不易见到的真迹,尤长金碧青绿及雪景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则兼南北宋之长。其创作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作品近千幅。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物事迹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使家中收藏的国宝免遭日寇掠劫,潘素将珍品缝于被褥和棉衣中,途经河北省、山东省、安徽、河南省,几经辗转,终于安全到达西安市。
20世纪30年代,潘素为支持丈夫购买恭亲王府的稀世珍品——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的细软首饰,凑足4万银元买下了这幅传世墨宝。后来,一位外商企图以30万银元的巨资购买,被潘素婉拒,而范仲淹手书《道服赞》,也是夫妻二人以110两黄金购得。
1941年,上海市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绑架案,绑架的对象就是张伯驹,一个汪精卫手下的师长放出话来,潘素如果不拿出300万赎金。休想救回张公子。可实际上,张家当时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钱财来消灾,大部分钱已都购买字画了。潘素昼夜难安,但是她知道,丈夫是绝不肯让她变卖国宝来求自保的。于是她变卖首饰,四处奔走,最后在友人的帮助下,以20根金条赎回了被绑架八个月之久的张伯驹。潘素的“侠女”之名也不胫而走。
1946年,为了不使国宝隋朝展子虔的一幅青绿山水画《游春图》被贩至海外,潘素和张伯驹将名下的房产(曾是李莲英的旧居)卖给了台湾辅仁大学,用售得的美元换成了220两黄金,潘素又变卖了首饰。凑成240两黄金将其买下收藏。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潘素联合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何香凝、老舍夫人胡絜青等一批女艺术家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
1956年起,潘素和张伯驹夫妇将苦心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真迹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其中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草书卷》、李白的《上阳台帖》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当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曾专门签署“褒奖状”表彰夫妇二人的爱国之举。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
情感生活
潘素是张伯驹的第四位夫人。潘素的母亲在她年幼时去世。之后,潘素的父亲再婚,继母对潘素十分苛刻,最终将她卖到了“青楼”。但实际上潘素并非真正被卖到青楼,只以其文艺特长在上海书场表演过弹唱。后来,潘素在孙履安的介绍下认识了张伯驹,两人一见钟情,于1935年在苏州市完婚。
潘素与张伯驹不仅是志同道合的神仙眷侣,更是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1941年,上海市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绑架案,被绑架者正是张伯驹。汪伪的一个师长绑架张伯驹,向潘素索要300万元(伪币),否则撕票。张家名声在外,抗战后家道已中落,并且大部分钱都变成了字画。在危难面前,潘素在丈夫被绑架的8个月内,她变卖自己的首饰,四处托人,打听消息,全力营救。一边是丈夫深爱的国宝,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丈夫,两边都要保全,只要她随便卖掉一件收藏品,就足够救人,但她知道不能,卖掉宝物就等于要了丈夫的命。最后在潘素的周旋下,友人们鼎力相助,以4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朋友们纷纷称颂潘素侠肝义胆、忠贞不贰的品质。也正是拥有这种品质,无论是张伯驹被打成“右派”或“文革”遭受磨难之时,潘素都不离不弃。
人物评价
潘素在多年的写生经历中,对自然的色彩和形态早已铭记在心,作为南方人,潘素对南方山水富于生命力的苍郁翠色领悟独到。她的画,色彩热烈、丰富,形态真实、灵动。唐人的气韵在她的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青绿的着色不仅毫无媚气,反倒有股浑然天成的气息,尽显青绿山水的独特韵味。(中华书画家杂志社 评)
1980年著名美术史家和评论家常任侠教授著文称潘素的作品:“功力既深,培基复厚,远绍祖国唐宋传统,下与明清名家并驰”。
潘素晚年作品呈现出“神韵高古、明丽清朗、意境幽深”的艺术特色。数十年来,潘素笔底临摹有一般人不易见到的真迹,实地写生更有世人所未到之奇境,积累沉淀至晚年,全部倾泻于笔端。她尤长金碧青绿及雪景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则兼南北宋之长。其创作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作品近千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网 评)
潘素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女画家,她的画作气势宏廓,富巨丽之景光,精致之法度,无一丝柔弱粗陋鄙俗气息,被誉为中国著名的青绿山水女画家。(收藏快报 评)
参考资料
敬老崇文 | 潘素青绿山水画艺术.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5
慧心百年 素韵流芳(上).慧心百年 素韵流芳(上).2025-06-25
以求真之心 写至真之人.中华龙都网.2025-06-25
张伯驹与潘素:完美的婚姻,是彼此的成全.中国吉林网.2025-06-25
著名画家潘素和她的画.著名画家潘素和她的画.2025-06-25
我国近现代著名女画家和她们的画.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5
张伯驹的文化精神和家国情怀.半月谈.2025-06-25
张伯驹潘素展览争议升级 女儿称将通过诉讼维权.百家号.2025-06-25
公子风流散 人间遗恨长.人民网.2025-06-26
站在旷世藏家张伯驹身后的女人.人民网.2024-03-24
神仙眷侣珠联璧合.雅昌新闻.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