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叶宏

张叶宏

张叶宏,男,1973年6月出生,2004年10月转业到丹阳市局延陵派出所,现为镇江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副所长兼辖区联兴村社区民警,从事公安工作以来,从社区民警、社区警务队长到副所长兼社区民警,多年来,他一刻也没离开过社区警务一线,扎根百姓,把百姓当‘亲人’看待,亲民、爱民、为民,和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被辖区群众亲切的称为“亲人”民警。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基础工作岗位能手”、“综治和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十佳军转干部”、“‘111工程’优秀民警”,荣立三等功一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受到嘉奖。

人物事迹

贴心民警

张叶宏说:“既然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就要做好人民的公仆,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尽力为群众化解难事、急事。”为此,他喊响了“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公开了他的联系电话,并保持24小时畅。针对入户调查难,群众对公安民警思想认识的误解等问题,张叶宏着力调整自已的工作方式,着力调和、密切警民关系,很快解除了村民的这种心虑。他与村民的交谈都是从村民衣食住行讲起,从村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讲起,从邻里关系是否和谐讲起,坚持从村民的家事小事入手,带着诚挚的态度,心平气和接近群众,言语行动上尊重群众,拉近与警务区群众的距离,与村民建立起朋友关系、鱼水关系。

“原来一到刮风下雨天,阴暗潮湿的危房让我住着担心,晚上睡着忧心,看着愁心,自从张民警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现在我住得放心,睡得安心,看得舒心。”这是松卜村五保户、71岁的孤寡老人林成保逢人就说的一句话。张叶宏在入户访查中了解到林成保老人住在一间屋顶漏雨、墙壁脱落、地面潮湿的破土危房内,每逢雨天,雨水渗入房内,随时可能有倒塌的危险,危及到老人的生命安全。张叶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将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派出所领导反映,并积极争取辖区企业的援助支持,最终在当地党委政府、派出所民警和企业主中筹集爱心资金3000余元,自己还投工投劳,为老人的危房进行墙壁白化、门窗亮化、地板硬化等“三化”的改造,还为老人接上自来水。张叶宏亲民爱民,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的举动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扬。

“哪怕只是提一个‘雪’字,全家人都会想起张警官。”年近花甲的柳茹村村民田金仙永远也忘不了2008年1月28日那场大雪,因为孙儿小宇就是在那天凌晨,“闯过”漫天飞雪,惊险降生。大雪连下好几天,儿子又在外地部队服役,好在儿媳预产期还有些日子,老实巴交的田金仙和老伴守着儿媳,期盼着能挺过这场大雪。可偏偏在那天凌晨时分,儿媳突然阵痛。越来越明显的分娩迹象,让老两口顿时慌了手脚。“电话都打遍了,找不到一辆车。”许诺重金也无人愿冒险,绝望之际,老两口试着拨通了张叶宏的手机,对方表示马上就来,可他们还是很不放心。特别是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动静。后来他们才知道,在那一个多小时里,张叶宏和联防队员经历着怎样的艰险。虽然派出所距离田金仙家仅有6公里,可由于大雪封路加上冰冻,警车无法快速推进。特别是通往田家最后的近百米路几乎被积雪和冰块彻底封死,是张叶宏等人用铁锹一寸寸凿开路。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张叶宏等更是多次下车,用铁锹砸,用双手扒,足足花了近四个小时,才把载着产妇一家的警车半开半推地驶入医院。很快响亮的哭声传来,母子平安。“老远,就喊他警察叔叔。”田金仙说,如今孙儿小宇已满三周岁,和经常到村里走访的张叶宏特别亲昵。

“想不到现在政府部门办事这么快,终于了却了我多年来的一桩心病啊!谢谢……”近日,家住延陵镇联兴村的8旬老太邹二青激动地从社区民警张叶宏手捧着新办的户口簿,老泪纵横地道谢。原来,近年来邹二青老太常常为户口一事而闹心,其儿子在宿迁市工作,常年很少有时间回家探望老母亲,而老伴于2002年去世,之后独自生活至今。今年人口普查时,普查人员意外发现邹二青老太居然一直没有户口。面对普查人员的询问,邹二青老太则解释说,自己1996年曾经想把户口迁到家住宿迁的儿子那里,后来因为生活琐事将该事遗忘了。其实,这些年来她也一直为户口的事而闹心,但没有牵扯到什么利害关系也就一直没有去办理,现在户口问题越来越重要,领取政府补贴等都离不开身份证。联兴村委会和延陵镇有关部门获悉邹二青老太的特殊情况后,都决定对她进行特殊照顾。因此,邹二青老太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办理过户口,长期以来,这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2010年底,张叶宏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其是当年将户口迁出,但一直未到对方落下户口,形成了多年的“黑户口”,因此二话没说就到档案室查询档案底册。经过一小时的耐心找寻,户籍民警终于在档案底册中查到了邹二青老太的信息,遂根据底册和相关政策为其补足了相关证明,第二天就为老人恢复了户口。

近年来,张叶宏先后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等事项200人次,救助群众30人次。

代理家长

延陵镇丹阳市茅山镇老区,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农村不少青壮年夫妇外出务工,家中留下老人照顾孩子的“空巢”之家,留在家里的孩子有一个新名字--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常常厌学而导致误入歧途,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现象。于是张叶宏就会同当地妇联等部门对辖区内的这些留守儿童一个一个地全部记录在册。他时常看望这些孩子,从自已微薄的工资里挤出资金,购买一些文具、书籍送给孩子们,并经常帮助辅导学习,集中对这些孩子进行法律知识以及安全防范等教育,让留守儿童在父亲外出的情况仍然感受到父爱母爱。为此,张叶宏赢得了一个“代理爸爸”的称呼。

联兴村留守儿童小姜与年迈的爷爷居住,平时缺少管束,使他形成一种少言好斗的不良性格,学业近乎荒废。张叶宏知道这情况后,他一有时间就上门耐心细致地教导,帮助小姜树立理想,投入学习。经过他三番五次的关怀过问下,小姜性格逐渐开朗了许多,成绩也提高了。现在的小姜逢人就说:“虽然我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我没有享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但有警察叔叔在关心和爱护着我,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骄傲”。

84岁的贡少龙也是柳茹村村民。要不是他自己提起,真无法把精神铄的他与刚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的孤苦老人联系到一起。去年,身患尿毒症的儿子撒手人寰。留下深深伤痛的同时,也留下一笔10多万元的债务。更纠结无助的是,争气的孙子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却面临着无钱去上的困境。“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家完了,亲戚朋友谁还敢借钱呢?”就在这时,张叶宏匆匆上门塞给祖孙俩1000元钱,让他们别放弃,又帮忙跑村里、跑民政,帮办助学贷款。“实话实说,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可老人深深知道,正是这位不沾亲不带故的张警官,让他们祖孙俩和亲戚朋友们又一次看到了老人家的希望。

2007年底,贵州籍13岁女孩龙艳由于家庭变故,流落至延陵镇联兴村时,被该村一心生歹念的村民软禁在家,张叶宏在入户调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将小龙艳解救了出来,歹徒也被绳之以法。案件虽然告破了,小龙艳的去留却成了派出所的一大难题。因为其老家在大山深处,与当地的集镇相隔90多公里,通讯极不发达,尽管与当地派出所取得了联系,但由于天气原因根本无法进山,小龙艳一时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为此,张叶宏建议将小龙艳收留了下来,专门为其腾出了一个房间,主动买来了床、被褥、衣物等,给其在派出所里安了一个临时的家。平时除了照顾其日常生活,还找来书本辅导其学习。因其身心都曾受过重创,张叶宏多次与她谈心和交流,帮助她消除心里的阴影。每逢周末,张叶宏还把她带回自己家,像自己的妹妹一样照顾她、爱护她。几个月下来,原本瘦小的她长胖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小龙艳把派出所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张警官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几经周折,张叶宏最终通过小龙艳家乡的派出所与其亲属取得了联系,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妥善安置了这位可怜的小女孩。穿上张叶宏为她买的新衣服,龙艳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列车即将开动时,她从窗户里探出头对送行的张叶宏说:“张叔叔给了我家的温暖、家的温馨,我会想念这个家的。”2008年3月,现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任省公安厅厅长期间,赴丹调研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春风行动”等课题时,对此事予以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受过张叶宏救助、帮助的贫困学生,“问题少年”达30人次,无私资助现金10000余元。

平安使者

张叶宏的辖区包括联兴和松卜两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000多人,暂住人口2000多人。地处茅山老区同时也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治安形势比较复杂。

张叶宏深知,辖区的治安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是营造社区良好生活环境的根本。为此,他经常加班加点,一有空闲时间就深入社区,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尽管有人对他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太浪费时间了,值得吗?有用吗?”张叶宏笑着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强警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公安工作的方针,两者并不矛盾,只要群众接受我,人民欢迎我,就是值得。”

当前矛盾纠纷调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警民关系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张叶宏同志掌握好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技法,解决了一大批民间民事纠纷。碰到对公安机关有成见的村民,难以直接与之沟通时,张叶宏通常是找到该村村民拥护、尊重的村干部和德高望重者,由他们带上门,以情感人,以心交心,打消成见,冰释前嫌。并设身处地的为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每年的夏收秋种时节,都是农村各类矛盾多发的季节,张叶宏总是深入田间地头,在第一时间解决好各类矛盾纠纷。今年6月,张叶宏在辖区庄村入户访查时,突然听到有人吵架,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循声而往,发现在村边农田处两位百姓正在推搡拉扯。经了解,两位百姓因田间饮水问题引发争执。张叶宏就坐在田间地头对他们的事进行调解,化解纠纷,最终使得两人握手言和,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用当事两方的话说,一个警察,能在田间地头为我们解决矛盾纠纷,我们真的很感动,没有理由不调和啊。用张叶宏工作过的社区干部说的话是,自从张警官来到我们村,治安状况大大改善不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都和睦了许多,因为他总能化解误会,使我们相处如一家人。

最大限度地防止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形成做到点、面、体的立体防控网络,保护百姓的财产安全,是张叶宏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最大的一个心愿。在走访居民和采集治安信息过程中,针对辖区内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及外来人口愈来愈多,对人口的管理也愈来愈复杂。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人员住户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用不同的标志将每户人员按照常住、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和外来人口等情况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建立了便于管理的一整套基础手册型资料。同时争得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的支持,组建了近百名治安信息员,聘请了16名义务巡逻员,将他们4人一组,对辖区进行切块负责、承包防范。除不断对治安信息员和义务巡逻员进行防范知识和防卫技巧培训外,还利用警方提示、警民恳谈等方式,及时报道发案情况和预警信息。大力推行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24小时“全天候”防范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5月的一天,张叶宏接到村民的反映,说有人在该村推着一辆电动车转悠,并有向村民低价兜售的表现,张叶宏立刻赶到现场,嫌疑人见到民警来后连忙弃车逃跑,张叶宏紧追不舍,不顾路滑跌倒后的伤痛,在村民的协助下将嫌疑人生擒。原来,这是一名外地犯罪嫌疑人盗窃电动车后,将车骑到偏远农村向村民兜售,没想到高度警惕的村民让他失了足。事后,村民无不夸他是社区平安的“守护神”。在社区群防组织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该同志针对辖区工业企业集中、工业园无专职巡防力量的实际,积极取得辖区单位领导的支持,扩大保卫力量,选择企业中素质高、身体条件好的人员组成了1支工业园巡逻队,每天由民警带队在园区巡逻,既提高了预防犯罪的能力,又密切了各单位的关系,有效地预防了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工业园区的发案率与巡逻队成立前相比下降了近30%。针对辖区内重点要害部位多,定期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设施进行检查,近年来先后发现安全隐患100余处,提出整改意见80余条,同时经常性的对辖区内务工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暂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目前辖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面达100%;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经过努力可防性案件,辖区已经连续八个月零发案,辖区的发案数同比去年下降了4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