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太仓市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王时敏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南田、吴历合称“清六家”。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位居清代画家“四王”之首。
王时敏家境丰硕,幼年时,得到董其昌的指教。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时敏举进士。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时敏以祖荫任尚宝司丞,天启四年(1624)升为尚宝卿,官至太常寺少卿。崇祯十三年(1640),王时敏辞官回乡。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入太仓市,王时敏与吴伟业率众迎降,不再出仕。康熙十九年(1680)去世。
王时敏擅山水,主张艺术应施法古人。早年遵照董其昌及南宗各家的艺术风格,形态上比较细腻清秀;到了中期,他开始脱离董其昌的笔意,醉心于对黄公望的学习,个人风格开始逐步形成;晚期,其绘画融众家之长于一炉,以黄公望为宗,上溯董源、巨然等南宗诸家,笔墨苍劲浑厚,风格沉稳雄坚。存世代表作有《仿古山水图册》《仙山楼阁图》《南山积翠图》等。
王时敏的笔墨特征及颜师古而形成的新风格直接影响了他的后辈,即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王鉴评为:“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唯元季大家,正脉相传。近代自文、沈、思翁之后,几作广陵散矣。独大痴一派,吾娄烟客太常深得三昧,意此外无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时敏,初名虞赞,12岁始更名。王时敏家境丰硕,幼年时,其祖父王锡爵请董其昌指教他。得到董其昌嫡传的王时敏自幼便开始赏古摹古,对古代书画痴迷,加之悟性好,因此艺术境技进步快。同时董其昌的绘画对王时敏的影响是长久而巨大的,亦对“四王”画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这一时期还跟随祖父王锡爵与陈继儒、娄坚、陈川娄、唐时升等父执辈多有过从。
出仕为官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时敏举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娶昆山翰林院编修李胤昌女。万历四十二年(1614),20岁出头的王时敏以祖荫任尚宝司丞,负责掌管宝玺、符牌、印章,皇帝出巡时捧宝随从。天启四年(1624)升为尚宝卿,官至太常寺少卿,因此被尊称为“王奉常”。这一段时间王时敏主要陷于党争,被卷入温体仁内阁与复社的争斗当中,除却一些书画上的老友,来往的也大多是官场中人。任职期间,王时敏去过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等地,途中也看到了袁枢等人的收藏,眼界大开。
晚年归隐
崇祯十三年(1640),王时敏辞官回乡。在致仕时期的王时敏多出交游。他和吴伟业、王瑞国等复社中人游宴吟咏。交游密切的还有钱谦益、归庄、陆世仪、陈言夏、黄翼圣、卞文瑜等人,并尽心指导王翚和其孙王原祁的画业。他还时常乘舟去常州市、无锡、苏州市、杭州市等地游览山水、拜访旧友、鉴赏古画。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入太仓市,王时敏与吴伟业率众迎降,不再出仕。顺治十二年(1655),王时敏第二子王揆考中进士;康熙九年(1670),第八子王掞也考上进士。康熙十九年(1680),王时敏去世。在其89年的人生历程中,王时敏在明四代王朝中做了26年闲官,在清廷统治下生活了36年。
主要作品
画作
以上参考资料
书法
著作
王时敏著有《偶谐旧草》《偶谐续草》《西庐诗草》《西庐诗余》《奉常公遗训》《西庐画跋》《王奉常书画题跋》等。
绘画特点
王时敏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摹古”,注重“笔墨”的运用,以临摹古代名家作品作为绘画的基础。尤其在研习宋元山水作品中的运笔、用墨、造型、结构等各方面时,主张摹古而不拘泥于古人之法,经过摹古学习,结合自身的文化修养,再重新进行艺术创造。
早期
王时敏的山水画早年(48岁之前)严格遵照董其昌及南宗各家的艺术风格,形态上比较细腻清秀,如《仿倪瓒山水图轴》等。王时敏早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董其昌而上溯南宗诸大家。他用功甚勤,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遵照老师的教导,不马虎不草率。所以,他临仿古人,皆能逼肖之,把古人的东西很好地掌握了,由于是经董其昌这座桥去接近古人的,他也不可避免地并且自觉地用董其昌的眼光与方式,态度去变化古人,当他自觉地直面古人时,董其昌的影子便自然地谈了下去,《仿倪山水轴》是个极好的例子。而当他不临不仿、去除依傍地创作时,他的个性就更多地体现出来。
中期
到了中期(49至70岁),王时敏开始脱离董其昌的笔意,醉心于对黄公望的学习,在这一时期,王时敏个人风格开始逐步形成,如《秋山白云图》《丛林曲涧图轴》等作品皆为代表。中期是王时敏画风形成并发展的时期,不论仿古还是创作,温润儒雅,文柔冲和,平淡沉稳,法度森严,皆贯彻其中。同时,用笔求“毛”,以达“暗”(浑厚)的面貌也已出现,这在他的晚期阶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晚期
晚期则以康熙元年(1662)王时敏71岁为分界点,这一时期其绘画融众家之长于一炉,以黄公望为宗,上溯董源、巨然等南宗诸家,笔墨苍劲浑厚,风格沉稳雄坚,如《仙山楼阁图》《仿杜甫诗意图册》等。当然这种分期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对于王时敏绘画艺术的赏析,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艺术作品中笔墨、篇章、结构以及气韵、意境等诸多方面来体现。晚期的绘画,当王时敏在内形式上已臻化境之时,他已变得自信,能够放开胆子作画了。晚期的两套册页,一题仿古,一题画杜,实际都自出机杼的写意创造。尤其是画杜诗册,是为配合诗境而作,所以在外形式上,就自觉地冲出了古人藩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主要成就
推行“画家正脉”
王时敏为推动画道延续,首先是明确了复古画派“画家正脉”的地位,并在许多书信题跋中一再强调,将摹古的文人画与毫无根基、“自出新意”的画风区别对立。以尊古求复兴,与儒学屡次复兴的思路一致,其中包含了末世改朝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延续主流文化价值的自觉。他的画论思想源自董其昌,最主要的建设就是将其“南画”和“文人画”的提法整合成“画家正脉”,有明确的主流意识,此一“正”字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暗合,也明确了这一画风的价值取向。
开创“娄东派”
王时敏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南田、吴历合称“清六家”。他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艺术史上位居清代画家“四王”之首。
后世影响
王时敏在画坛的地位和影响,清陈田在《明诗纪事钞》中有所概括,曰:“烟客(王时敏)续华亭(董其昌)之绪,开虞山(王晕)之宗,太原(指王时敏)、琅(指王鉴),一时匹美,石谷、瓯香(恽寿平)、渔山(吴历),皆亲炙西田(王时敏),得其指授。麓台(王原祁)之衍家传,又无论矣。”王时敏为“四王”之首,在清初有“画坛领袖”之誉。王时敏与另“三王”之间存在着年龄、辈分间的差异及师承等方面的联系。其中王鉴(1598-1677)与年长他六岁的王时敏相交,谦居王时敏之后,视为同一代人,在当时并重画坛,时称“二王”,与董其昌同为“画中九友”中人物(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曾作《画中九友歌》,称董其昌、杨文、程嘉燧、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为“画中九友”)。王时敏、王鉴均崇尚董其昌所倡导的以南宗为主的绘画传统,师承于董其昌,并传授于王晕、王原祁、吴历等后人。王翚(1632-1717)先被王鉴发现,后引介于王时敏,遂成为他们的学生。王时敏将家藏的真迹秘本拿给王翚观赏临摹,并将家藏的董其昌的《树石卷》转赠予王翚,如当年董其昌传授于自己一般。并经常为王翚的画题跋,对其画作大加称赏。王翚很快在画坛崛起,与他们的奖掖提携是分不开的。王原祁(1642-1715)则为王时敏之孙,继承其家学,在其绘画成长过程中则更多地受到其祖父的呵护,其所受影响更深于他人。
家庭成员
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王时敏有九子九女,第二子王揆是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第八子王掞是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次女嫁给了董其昌的四子董祖京。
人物评价
对于王时敏的画学成就,王鉴评为:“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唯元季大家,正脉相传。近代自文、沈、思翁之后,几作广陵散矣。独大痴一派,吾娄烟客太常深得三昧,意此外无人。”
王时敏擅山水,主张艺术应施法古人,专师黄公望。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南田、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艺术史上位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中国网评)
王时敏作为明朝大臣,在清军到来之前,即率众投降。作为一代文人志士,有失气节,作为一代艺术画家,也未免缺乏率真之性。(中国网评)
相关事件
出城迎降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自杀。接着清军入关,挥师南下,不久就到了王时敏的家乡太仓市县。在清军的步步进逼面前,王时敏对降与不降感到万分矛盾,王时敏对旗下族人说:“我是明朝大臣,投降,有失气节,落下千秋骂名。不投降,旗下族人百姓遭殃。嘉定屠城,前车之鉴。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牺牲我一个人的名节,来救合城百姓。”说完,放声大哭,声震数里。最终,他还是“出城迎降”。
画作疗疾
王时敏古稀之年曾经患咳嗽之疾,整天咳呛不止,非常难受。他的学生王石谷见老师服用所有的药饵都没有效果,便仿照元代画家王蒙画了一幅《溪山红树图》送给老师。王时敏玩味数日,咳嗽气急的症状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高兴之余,便在这幅画上题了一段话:“余时方苦咳,得此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文愈头风,良不虚也。
参考资料
清初“四王”之首王时敏:做明朝闲官,开清朝绘画正统派.澎湃新闻.2024-06-20
王时敏.故宫博物院.2024-06-20
清末明初摹古画家 娄东派“四王”之首王时敏.人民网.2024-06-20
妙笔挥洒 笔趣横生——浅析王时敏山水画的艺术形式.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组图).人民网.2024-06-20
平淡自如 把守正脉.故宫博物院.2024-06-20
论王时敏人生和艺术中的“延续”命题——兼考其家族与生平.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山水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山水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长白山图卷.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仙山楼阁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端午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设色山水图扇页.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落木寒泉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山水图扇页.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秋山白云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虞山惜别图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图扇页.故宫博物院.2024-06-20
长“画”短说 | 以古为宗,集其大成,自出机杼——馆藏鉴赏之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篇).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0
王时敏隶书诗轴.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故宫博物院.2024-06-20
王时敏及其绘画.故宫博物院.2024-06-22
书画养生:王时敏赏画治咳嗽.新浪收藏.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