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细齿草木樨

细齿草木樨

osae种中文名:细齿草木樨种拉丁名:Melilotusden 与草木樨(Melilotus)的它种比较,以少含香豆素为优点。细齿草木樨挥为中生植物,生于低湿的生境,能忍耐轻盐渍化土壤。

基本信息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种中文名:细齿草木樨

种拉丁名:Melilotusdentatus(Wald.EtKit.)Pers.

种别名:无味草木樨

形态特征

细齿草木樨与其它草木樨的区别点是,株高50—10(15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密布钢锯齿;总状花序细长;花长约3毫米,花冠黄色,旗瓣稍长于冀瓣;荚果无毛,通常内含种子2粒。

生长习性

细齿草木樨为一年生或越冬生,丛生而有主茎的豆科牧草,茎秆直立,环境条件较好时能形成较大的株丛。与草木樨草木樨属)的它种比较,以少含香豆素为优点。据分析细齿草木樨所含香豆素为干物质的0.01—0.03%,而金沸草木桶(M.suaveolens)为0.84一1.22%,白花草木樨(M.albus)为1.05一1.40%。细齿草木樨春季萌发早,养生长期长,黄河中下游地区8月中旬—9月上旬开花,9月中、下旬种子陆续成熟,部分种子直至下霜仍不能成熟。细齿草木樨挥为中生植物,生于低湿的生境,能忍耐轻盐渍化土壤。在东北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见于低湿地草甸或湖滨的轻盐渍化草甸土上;在华北平原偶尔散见于村庄附近及田边、道旁;在宁夏黄河中游两岸,有时候大量出现,组成以细齿草木樨为建群种的河漫滩草甸。夏秋季节,繁叶茂,蔚为壮观。

饲用价值

香豆素含量低,营养成分含量较丰富,适口性良好。适时割或放牧,各种家畜均甚喜食。天然状态下一般亩产草500—1000公斤,亩产种子50—70公斤。人工栽培时,每亩可收鲜草1500—2000公斤。细齿草木樨也是良好的绿肥作物,因花期迟而长,又是晚秋的蜜源植物

栽培要点

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相似,唯不耐早,应当在湿润的地方种植,或者需具备灌溉条件。

地理分布

细齿草木樨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华北、内东部及黄河流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