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染色体膨突

染色体膨突

染色体膨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染色体上的某些区域出现膨胀的现象。这种现象最初是在果蝇幼虫的唾液腺多线染色体上被观察到的。

形成机制

染色体膨突的形成与蛋白质的化学变化有关。当重金属等物质进入生物体内时,它们会与蛋白质中的活性基团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构型并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机体发生病变甚至死亡。

热休克蛋白与染色体膨突

热休克蛋白(HSPs),又称应激蛋白(应力 proteins),是一类在不利环境因素刺激下由生物体应激合成的特殊蛋白质。1962年,研究人员发现,在将杨梅虫的饲养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经过30分钟,其唾液腺多线染色体上出现了疏松的“膨突”。1974年,Tissieres的研究证实了这种现象是由温度升高增强了一定区域的基因转录所引起的,产生了分子量分别为70kDa和26kDa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后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会在遭受环境、生理或病理胁迫时通过热休克应答来产生HSP。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热污染和重金属等刺激因素可以诱导HSP的合成,进而稳定细胞结构,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对各种胁迫的适应能力,如耐热、耐低温、抗感染、抗毒素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