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佟麟阁

佟麟阁

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满族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是抗战全面爆发后首批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

1892年10月29日,佟麟阁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自小接受教育。1908年,经人介绍到高阳县衙署充当缮写。1912年,投笔从戎到冯玉祥的军队中,开始参军生涯。1917年,跟随冯玉祥在河北廊坊参加反对张勋复辟的战斗,并升任副营长。1920年,升任第四团营长,驻防湖北。1922年,出兵潼关,为冯玉祥平定河南做出了贡献。1923年,被任为陆军步兵少校,并加中校衔。1924年,被授陆军步兵中校,并加上校衔,后升任国民军第一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二十一旅旅长。1925年,被授陆军步兵上校少将衔,后又升任西北军第十一师师长。后奉命南下,参加进攻天津之战,战后升任第十一师师长。1926年,顽强反击奉系,坚守南口。1927年被任命为甘肃陇南镇守使。1928年,回军马仲英部围困,损失极大,遂主动辞职,赴兰州休息。1932年8月,被任命为察哈尔警备副司令。1933年5月,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主张共同抗日。1936年,复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驻守南苑。1937年7月,日军进犯,佟麟阁与赵登禹死守南苑,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腿部、头部受到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享年45岁。

学者徐彦评价佟麟阁:“佟麟阁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毫不退怯,镇定自若指挥将士作战,最终牺牲在战场上,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抗日英雄赞歌。”后佟麟阁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892年10月29日,佟麟阁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身为家中长子,他从小跟着舅父胡老先生在乡间读书,学习经学史籍。

当时中国内忧外患,高阳县在庚子之变后,惨遭八国联军中日本军队的烧杀抢掠,当地民众流离失所,困苦不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佟麟阁受到很大启发,少时便立下远大志向。

1907年,佟麟阁经父母安排,与彭静智结婚。1908年,经人介绍到高阳县衙署充当缮写,空闲时经常浏览县志,看见了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贪官污吏的巧取豪夺等许多社会问题,于是他渴望有朝一日能投身疆场,报国救民。

从戎参军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在滦州参加起义失败。1912年,冯玉祥经陆建章引荐,担任北洋备补军左路第二营营长,后奉命到景县招募新兵。佟麟阁十分仰慕冯玉祥将军的爱国之名于是投笔从戎,投身到冯玉祥的军队中,由此开始了军人生涯。佟麟阁入伍初为哨兵,驻守北京南苑。他训练刻苦,又有一定文化,不久升任该哨班长。

1913年,佟麟阁加入基督教,立志尽军人保家卫国职责。同年还被任命为排长。1915年,佟麟阁升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团第三营第十二连连长。年底,护国运动兴起,冯玉祥奉命入川“讨伐”护国军,但他不赞成袁世凯所为,同时还促成四川省独立,沉重打击了袁世凯的复辟运动,佟麟阁也参加了这一反袁行动。

1917年,佟麟阁跟随冯玉祥在廊坊市参加反对张勋复辟的战斗,并升任副营长。1920年,升任第四团营长,驻防湖北。1921年,冯玉祥率部入陕,将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一师。同时在1922年初,佟麟阁升任该师第二十二旅第四十四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军阀战争爆发,佟麟阁首先出兵潼关,进攻倾向奉系的河南督军赵倜,并大获全胜,为冯玉祥平定河南做出了贡献。1923年,冯玉祥作为培训高级军官,在北京南苑开办了“陆军检阅使高级教导团”,佟麟阁带职入团受训一年,期间其学习勤奋,考试名列前茅。8月,佟麟阁被任为陆军步兵少校,并加中校衔。

1924年2月,佟麟阁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第一团团长。3月,被授陆军步兵中校,并加上校衔,后又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22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锯,脱离直系,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改所部为国民军,佟麟阁任国民军第一师师长。佟麟阁在回到北京市后接着又奉命率一个加强营在徐水区以南挫败直军曹世杰旅一部,协助友军合围保定市。不久部队扩编,他升任国民军第一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二十一旅旅长。

1925年3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改所部称西北军。7月,佟麟阁被授陆军步兵上校少将衔,后又升任西北军第十一师师长。

暂时沉寂

1925年11月,郭松龄起兵反对奉系军阀,与冯玉祥秘密结盟,计划联合行动。佟麟阁奉命率部进攻热河,以支援郭军。他率领部队迅速占领滦河,并担任滦河防守副司令。不久,佟麟阁又奉命南下,参加进攻天津之战,击败奉系河北省督军李景林。战后升任第十一师师长。

1926年4月,一度渴望脱离张作霖的直督李景林改变了态度,他与张宗昌取得联系,并组成直鲁联军以对抗冯玉祥的军队。奉系和直系联军共同进攻,迫使西北军撤离天津和北京,撤退到察哈尔和绥远等地。佟麟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接到命令,担任断后部队,进驻得胜口一带,协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的刘汝明等部队守卫京北的南口。

镇守南口时,佟麟阁利用山势的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并埋设地雷,挖掘陷井以防敌战车,作好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奉军以数倍之众猛扑南口,正面屡次受挫,又转攻侧翼佟部防地,企图迁回至正面。佟麟阁在优势敌军面前,沉着应战,指挥所部大挫其锋,又遣部出击,予敌以重大杀伤,在南口阵地坚守了四个月。后奉军进至张家口市,威胁南口后路,始奉命撤退。佟麟阁率军于八月十三日悄然撤出阵地。奉军在十二日猛攻一天,伤亡重大。十五日时奉军再度发起进攻,却发现佟麟阁部已在退往绥远省的途中。佟麟阁的指挥使少数兵力成功抵御了强大敌军。

1927年,佟麟阁被任命为陇南市镇守使,代理甘肃督办。4月,冯玉祥接受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佟麟阁任第十一军军长。5月,佟麟阁率部占领孝义、郑州。同年6月,占领开封市,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尔后在豫、鲁两省与奉、直军继续作战,战无不胜。

1928年1月,佟麟阁率部在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被回军马仲英部围困,造成极大损失,于是冯玉祥令吉鸿昌接管该部。佟麟阁自认为所作行为失当,主动辞职,赴兰州市休息。

首次复出

1928年10月,冯玉祥为应付蒋介石排斥异己的举措,着手削弱包括第二集团军在内的其他派系实力,将所部缩编为十二个师。佟麟阁任暂编第十一师师长,继后改任第三十师、第二十师师长,不久调南京市国民政府参事。1929年,国民政府编遣会议后,佟麟阁任第一编遣区办事处委员。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起兵中原,对蒋介石作战,佟麟阁重返军队,担任第二十七师师长,驻守西安市。由于张学良率军入关,冯玉祥高级将领梁冠英吉鸿昌孙连仲向蒋介石投降,导致反蒋失败。冯玉祥率军西撤,被杨虎城阻于潼关西北军余部被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佟麟阁任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而佟麟阁看到西北军大势已去,只得交出兵权。

佟麟阁从陕西省到山西阳泉后,张学良把冯玉祥部队的宋哲元等部改编为第二十九军,以宋哲元任军长,佟麟阁任副军长。二十九军下辖三十七、三十八两个师,冯治安、张自忠分任师长。但是由于遭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歧视,故枪械不足,薪饷不够。在此情况下,全军上下同甘共苦,官兵节衣缩食,自制大刀,仅短短两年,即练成一支劲旅,在之后的抗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坚强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华北成为抗日前线,二十九军接任察哈尔省防务。1932年8月,佟麟阁被任命为察哈尔警备副司令。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占山海关区。3月3日承德市失守,二十九军被急调到长城一带迎敌。3月9日,长城要塞喜峰口失守。佟麟阁调遣三十七师兼程前来,收复了喜峰口两侧制高点,压住了日军,次日又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佟麟阁及三十七师旅长赵登禹总结经验,决定采用夜战。入夜,由赵登禹率兵迂回到敌后,接近日军特种兵营地,举大刀冲入敌营,击毙日军无数,炮兵大佐被击毙在睡梦中,出奇制胜,夺回了喜峰口。

1933年5月,佟麟阁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主张共同抗日,冯玉祥任总司令,佟麟阁任第一军军长,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并为同盟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常委。佟麟阁与吉鸿昌第二军、方振武第三军紧密配合,向张家口北部的日伪军展开强大攻势,将其赶出康保县宝昌镇沽源县,收复多伦县,屡战屡胜,军威大振。

抗日受阻

但蒋介石诬冯玉祥“滥收散兵土匪”“妨害统一政令”等,并派兵加以围攻。在日、蒋的夹击下,抗日同盟军腹背受敌。面对这种情况,冯玉祥于8月抱恨离开张家口,退居泰山,由宋哲元再任察省主席,佟麟阁改任察哈尔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公安局局长。不久,佟麟阁也离开张家口市,退居北平香山,以研究圣经教义、练字、摄影消愁度日。

再度复出

随着华北局势的恶化,中央军退出华北,二十九军军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宋哲元百事缠身,急需一位文武兼备的干才协助。1936年夏,在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的邀请下,佟麟阁复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驻守南苑。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提出了“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的口号,使佟麟阁受到极大鼓舞。

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日午夜,日军向宛平街道开炮,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当时宋哲元尚在山东省,由佟麟阁主持军部,他抗日意坚,力主战议,在南苑的一次军事会议上他慷慨陈词:“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7月13日,二十九军高级将领联名通电全国,表示:“保卫国土,义不容辞,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冯治安、赵登禹将军纷纷请战,全军将士群情激愤。7月18日,日军再次炮轰宛平街道。此后,北平城外战争打打停停,日军佯示和议,拖延时间,以便增兵。而宋哲元迷惑于日军“和谈”假象,国民政府也没有抗战决心,未能及时集结军队,佟麟阁只好坐守南苑。

7月20日,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很快攻占廊坊市丰台区,南苑战斗频繁。7月27日,日军调动一个步兵旅团、一个炮兵联队、一个机械化旅团、飞机三十多架,猛攻南苑、北苑、黄寺、沙河、团河等地,南苑至北平间的公路也被敌人切断。佟麟阁等人说服了宋哲元,紧急调赵登禹部来北平增援。7月28日拂晓,日军由南、东、北、西四个方向向北平附近阵地发起总攻。南苑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守军仅有二十九军卫队旅、军官教导团等部约二千人,在敌密集炮火之下,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面对强敌,佟与赵誓死坚守,英勇抗击,由晨至午,战斗激烈,双方损失惨重。当日下午,佟麟阁等奉命率部向大红门转移,中途被日军包围,尤奋力与敌苦战。佟麟阁在指挥右派部队向敌阵突击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顿时鲜血染红了裤腿和鞋袜。部下劝他退后急治,他不允依然带领士兵拼杀。这时又遭敌机狂轰滥炸,佟麟阁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英勇殉国,终年四十五岁。

死后国葬

1937年7月29日,佟麟阁遗体在大红门寻获,中国红十字会将其遗体从永定门运回北平城,安置在雍和宫附近的柏林寺内。同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

1943年1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了“表忠盛典”,宣布抗日殉国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等应入祀首都忠烈祠,并同时入祀全国各省市忠烈祀。1946年,北平市市政府和各界人士把佟的灵柩移葬到北平西郊拦箭沟半山腰处,并将北平西城区的一条街和通县专区的一条路定名为“佟麟阁路”。 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发出通知,定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并为佟将军修墓立碑。

从政举措

治理有道

1927年,佟麟阁在任甘肃省陇南镇守使期间,他致力于革新政治,兴办地区福利,厉行禁烟禁毒,提倡妇女放足,创建学校和孤儿院等慈善事业,深得民心;他还为官清廉,爱护民众,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

严格治军

在时局严峻的情况下,佟麟阁抓紧时间进行军队的整顿和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他还亲自主持教导团的培训工作,加紧对学员的培训,不放松对军队素质的要求。他在参观清华大学化学系后,立即采取行动,聘请学生为教导团讲授防化学战知识,提高军队在化学战条件下的生存和战斗能力。与此同时,在训练中,他还十分注重激发学员的爱国意识和抗日斗志,通过言传身教,使学员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抗日的伟大事业中。

人物评价

吴玉章评价:“两将军(赵登禹、佟麟阁)这种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实在是我国军人的最优秀的代表。”

冯玉祥将军评价:“后死者奋力抗战,都奉你们为榜样。”

马叙伦先生评价:“二十九军无负国,一朝战死两将军。”

学者熊先煜评价:“佟麟阁将军是我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学者徐彦评价:“在驻防卢沟桥时,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佟麟阁没有丝毫退怯,镇定自若指挥将士作战,最终牺牲在战场上,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抗日英雄赞歌。”

党德信、杨玉文主编的《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中评价:“佟麟阁将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威武不屈,血洒疆场,其英名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联在一起而熠熠生辉。”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1927年,佟麟阁驻军天水市时,曾兼任甘肃省陇南镇守使。有一次,佟麟阁到各县视察,一个不法县长因害怕丢官,竞行贿于佟麟阁,受到佟麟阁的严词斥责,并即予撤职处理。在佟麟阁离去之日,该县绅民送者万余家,佟麟阁之德与行,有口皆碑。

后世纪念

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晋佟麟阁为陆军上将,并将其生平事迹记录在史馆内,彰显忠烈爱国精神,名流千古。

1943年1月1日,国民政府于重庆举行表忠盛典,宣布抗日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等共同入祀首都忠烈祠,并同时入祀全国各省市忠烈祠。

1946年4月5日,在北平八宝山忠烈祠隆重举行入祀大典,供奉佟麟阁神位,并将北平西城的南沟沿命名为“佟麟阁路”。

1958年10月,北京市通县人民政府将通州镇人民路、新华南街命名为佟麟阁大街。

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正式追认佟麟阁将军为抗日阵亡烈士。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修葺了佟麟阁将军墓,并立了纪念碑。

2005年,在佟麟阁将军故居和墓地(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建成佟麟阁将军纪念馆。

2009年,佟麟阁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3-11-29

佟麟阁.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11-29

七七事变.豆瓣电影.2023-11-29

东方战场.豆瓣电影.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