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孙武(1879年9月25日-1939年11月10日)原名葆仁,字尧钦、尧卿、遥仙、摇清,号梦飞、孟飞,湖北夏口柏泉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名片曾作“孙武摇清”,表示反清之意。
1897年,孙武考入湖北武备学堂就读,毕业后派任湖南岳州新军教练官,不久调任岳州武威营管带。1900年受吴禄贞等邀请参加起义并被推举为岳州起义军司令。失败后逃往广东,1903年因母亲去世到老家隐匿。次年7月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并于同年10月响应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进入成城军事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孙武回国革命活动,次年加入日知会并被清廷通缉,再次逃往日本,1908年回国进行革命事宜,1909年9月被推为共进会湖北主盟者,同年秋天加入同盟会。不久返回汉口创办共进会机关报《雄风报》。1910年5月,孙武在汉口与各省都督约定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孙武推选为军务部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孙武以武昌民军代表名义参加并准备谋求陆军部次长职务,黄兴不同意,孙武于是约集一些湖北人另组“民社”,1912年2月27日发生“群英会的二次革命”,孙武被迫辞去武昌军政府军务部长职务。8月11日,孙武被国民政府委以总统府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13年又封为义威大将军,委以参政院参政。1914年7月前往欧州英、德、法等国考察工业和军政,因暴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于同年冬季回国。1915年12月,孙武被袁世凯任命为参政。1922年,被湖北督军肖耀南任命为汉口地亩清查督办。1926年,当北伐军抵达武汉,孙武离开武汉前往北京,并开始潜心研究佛教,过着隐居生活。1936年,孙武迁到史家胡同22号,1939年11月在北京的拈花寺去世。
1940年1月10日,国民政府对孙武发布了的奖令,孙武墓位于伏虎山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生平
1897年,孙武考入湖北武备学堂就读,与吴禄贞、傅慈祥结为好友。次年吴、傅二人赴日本留学,孙武本有意同行,因他年幼被母亲哭泣挽留。孙武毕业后派任湖南岳州新军教练官,不久调任岳州武威营管带。
1900年,吴禄贞、傅慈祥、唐才常等人回国,组织自立军谋兵起义。孙武被邀请参加并被推举为岳州起义军司令。本预定8月9日在汉口、大通、新堤等五处同时举事,但起义相继失败,唐才常、傅慈祥被捕遇难,孙武逃往广东省,1903年因母亲去世,回到老家隐匿。
1904年7月,革命志士胡瑛、刘静庵、吕大森、张难先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孙武加盟了该组织,并负责运动军队会党。同年10月,科学补习所为响应湖南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起义,终因长沙市泄密事情失败。孙武逃往日本,后进入成城军事学校学习军事。
1905年3月,因中日签定了不平等条约,在日留学生群起反对,日本政府接受满清政府的请求,下令取缔中国留学生,激起留学生极大愤怒,他们到处集会、演说,揭露日本政府和满清政府的阴谋。为此,留学生成立了反对《取缔规则》的组织,推举孙武为纠察长,向日本政府力争无效,决定罢学归国。孙武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创办中国民信、江汉公学及师范传习所,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06年初,刘静庵在武昌成立秘密组织日知会,孙武加入协助刘静庵办公学和党务。同年冬季,因日知会应江西省和湖南省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失败,日知会的胡瑛、刘静庵、张难先等多人被捕入狱,孙武和其它十三人在追捕名单中,清廷并派兵柏泉乡大力搜捕,由于没有抓住孙武,遂查封了其家业。1907年夏天,孙武由东北地区经海参威去日本,时黄兴正在河口口岸起兵,他决意前往参加,到香港时四川省的起义已经失败,于是折返日本,进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8月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在东京参加了由同盟会会员四川张柏祥、湖南焦达峰、湖北刘公等人发起组织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因为他毕业于武备学堂,又熟悉新建陆军,所以被推举为共进会明朝军事部长,由孙武编制军制和构思了共进会军旗。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相继去世,爱新觉罗·溥仪即位,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共进会即抓住时机派党人陆续回国,分头进行革命事宜。1909年春,孙武随身携带都督关防、同盟会及共进会的规章、誓词、军旗(铁血十八星旗)回到湖北。9月被推为共进会湖北主盟者,与返回汉口的焦达峰联络会党,发展组织。并在汉口法租界“长清里九十五号”设置总机关。同年秋天,因党人失误为清代官员冯道侦知,事情败露,只得退居隐蔽。孙武前往广州市,广东省人聂荆是共进会秘密推举的广东都督,企图取岺南为根据地起义,孙武前去协助,但未到之前得知事情败露,便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入了同盟会。不久,返回汉口创办共进会机关报《雄风报》。1910年5月,孙武在汉口重整旗鼓联络组织党人,并与各省都督约定,只要有一省发动起义其它各省响应。
1911年1月,谭人凤奉同盟会统筹部令到湖北,告知广州将大举起义,两湖需响应,孙武于是进行到另一场革命事宜中。2月,谭人凤、居正、杨时杰等先后到达武汉,商讨起义事宜。谭人凤认为从广州起事,孙武则认为从武汉起事,得到谭人凤认可。于是孙武一面增设革命秘密机关,一面与文学社进行联合。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举行联合大会,决定起义计划,孙武担任主席。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起义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设革命总机关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十四号。10月8日,孙武在总机关检试炸弹,不慎爆炸受伤,进入医院,在场党人被捕,所有印信、旗帜、名册、布告和预制的“中华银行”银行券等都被搜去,由俄国巡捕押送给清廷。孙武感到大多党人处在危险之中,不提前起义暴露的同志都会被捕,于是决定10日起义。因戒严和隔江命令难以传达到彼岸,10日早晨得知三位党人就义,孙武认为不能再拖,否则牺牲更大,后果不堪想象。于是下达命令:夜间城外举火为号;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混成协工辎各营自通湘门入,各队在楚望台前集合会攻都督署;炮协自中和门入,架炮蛇山炮击都督署及其它要地。当天晚上众党人进行了起义,都督府遭到严重炮弹轰击,瑞瀓被杀,张彪逃逸,武昌终于光复,湖北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国军政府。
起义后众党人曾推举孙武为首领,但因其负伤过重难以胜任,孙武建议由黎元洪出任都督,于是众人推举了黎元洪,同时仍推选孙武为军务部长。清军反攻占据了刘家庙,并在收回了汉阳之后放置火炮在大别山炮轰武昌,都督府被毁,武昌再度陷入混乱。期间清廷已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玩弄两面手法,用武力占领武汉三镇,后又向革命军提出和谈。袁通过英国大使朱而典授意英驻汉领事,向革命军建议停战三日。因黎元洪逃逸不知去向,孙武就代表军政府与英领事谈判,同意停战三日的建议,并通令革命军停战。通过三天的停战,革命军获得休整和保存实力的机会以东山再起之势。三日停战期满又继续停战,12月18日便开始南北议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武以武昌民军代表名义参加并准备谋求陆军部次长职务,黄兴不同意,孙武于是约集一些湖北人另组“民社”,推举黎元洪为理事长,孙武任武汉分社副社长。社务由孙武掌握,孙武在武昌骄横跋扈,卑视一切,引起各方不满,黎元洪又在其中挑拨离间。1912年2月27日发生“群英会的二次革命”,孙武被迫辞去武昌军政府明朝军事部长职务。8月11日,孙武被国民政府委以南京总统府高等顾问,授予中将加上将衔。1913年又封为义威大将军,委以参政院参政。1914年7月前往欧州英、德、法等国考察工业和军政,因暴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年冬季回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建立的参政院中,孙武被任命为参政。当他拜见袁世凯时表示:“承蒙授予参政之职,谨此感谢您的恩赐。”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孙武在北洋军阀之间周旋,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职位。在此期间,他曾前往德国游历。1922年,湖北督军肖耀南任命他为汉口地亩清查督办,随着肖耀南的去世,孙武再次失去职位。到了1926年,孙武再度被任命为湖北地亩清查督办。当北伐军抵达武汉市时,孙武离开武汉前往北京,并开始潜心研究佛教,过着隐居生活。1935年11月殷汝耕在通州拚凑“防共自治政府”,邀请孙武任职,但遭到孙武拒绝,1936年,孙武迁到史家胡同22号,1939年11月在北京的拈花寺去世。
主要作为
政治
孙武是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光复武昌后,湖北省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国军政府。
文化
孙武创办了共进会机关报《雄风报》。孙武注重辛亥革命史料收集,起义仅一月,就登报征集革命史料。以后又设革命实录馆。1922年也曾向湖北当局有过征集革命史料的请求。
主要作品
孙武著有《武昌革命真相》《汉口市政建筑计画书》等,尚有论文遗稿多篇没有刊发。20世纪30年代,孙武在家书写了两卷共五十五篇政治建议文章。
重要争议
革命后变节
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孙武蜕变为军阀的工具,进入民国后,由于孙武的变节行为为人所不齿,国民党史学家亦对其鄙弃薄视。
宝善里机关爆炸原因
宝善里机关爆炸原因一为吸烟致爆说,刘公的弟弟刘同从外面来,口吸纸烟,无意中烟灰落入药盆, 引起大火。二为用力过猛致爆说。三为孙武调药过激致爆说。根据《武昌革命真相》的记述,“十八日的下午三点钟,孙武在总机关调配的药物过于激烈,未装填的药物突然爆炸,声音在整个地区都能听到。”亲历者谢石钦也称“孙武用瓷匙和炸药用力过大,瓷触火花”。
与蒋翊武分裂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文学社、共进会之间的宗派斗争又重新复发。在阳夏激战期间,已隐然出现了“孙武-黎元洪”的湖北集团和“黄兴蒋翊武”的湖南集团,二武分裂带有地域色彩。另一种观点认为,二武分裂既非两团体之争,也非两湖派系之争,而是加强还是削弱革命派领导权、保护还是摧残革命力量、坚持还是背叛革命的重大原则之争。
影响与评价
武昌军务部长孙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恢复国家独立的事业,他在武昌起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孙中山评)
人物关系
资料来源
轶事典故
革命罪人
孙武为了革命事业而奔波,功成名就之后并未居功自傲,而是选择在海外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两个儿子刚从法国留学回来,专攻电气科学,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孙武在与人交谈时自谦地称自己为“革命罪人”,流露出对自己未能给家庭带来充裕生活条件的自责和不满。
革命经费
孙武在武汉,最大的困扰是经费不足。孙武、邓玉麟和焦达峰在最困难的时候,经常饿着肚子,甚至于把衣服都典当出去。他们三人一件长衫三人共着穿,汗衫睡觉时脱下,由孙武的夫人李云卿为大家浆洗晾好,到太阳出来晒干后,他们才能起床出门。浏阳市商人刘贤构听到共进社宣传后,不仅加入了共进会,而且将自己贩卖的夏布全部交给了孙武,作为革命经费。孙武的好友张振武也卖掉了祖产,充作革命经费。但这些仍难缓解经费紧张。直到襄阳市巨富、共进会会长刘公捐出了1万元,情况才得以缓解。
以诗言志
1906年初,刘静庵在武昌成立秘密组织日知会,孙武协助刘静庵办公学和党务。同年冬季,因日知会应江西省和湖南省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失败,日知会的胡瑛、刘静庵、张难先等多人被捕入狱,孙武和其它十三人在追捕名单中,由于清廷湖广总督张之洞大肆镇压革命党人,孙武秘密逃往东北地区寻找吴禄贞。孙武在山海关区看到长城东濒大海,西枕重山,诚天然之险,于是赋七言诗一首,用所携剑镌于堞上。诗云:楚客侠游万里来,一关愁锁一关开。长城回首今犹在,敢笑秦都无将才。
后世纪念
奖令
1940年1月10日,国民政府对孙武发布了的奖令:“先烈孙武。 早岁著籍同盟,效力革命,奔走联络,备历艰辛。武昌起义。共谋发动,得力尤多。后翊赞护法,积劳致疾,息影沪汉。爱国弥股。亮起以殁。追怀遗绩,良深轸悼。应子明令傻扬,以阐塑潜,而昭矜式此令! ”
墓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武灵柩移于北京革命公墓。1981年, 孙武及夫人遗骨从北京迁至武昌卓刀泉合葬。孙武墓位于伏虎山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与吴兆麟墓比肩居于同一墓地。墓坐东朝西,水泥结构,椭圆形,土顶,高约1.1米。墓前立有高2.4米的墓碑,上刻“孙武先生之墓”。墓地护以矩形墙,间植松柏与红花槭。孙武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资料来源
文艺影视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我们的祖父——辛亥革命元勋孙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2024-06-21
孙武墓.武汉地方志.2024-06-21
孙武:革命功臣,失意政界.中国新闻网.2024-06-21
孙武.天津档案方志网.2024-06-21
孙武:革命功臣,失意政界.中国新闻网.2024-06-21
辛亥革命.豆瓣电影.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