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风邪

风邪

风邪,中医术语。凡发病急、变化多、变化快,症状以体表和头面部为主,有游走性特点,或伴有多动、抽搐,或运动障碍,以及瘙痒等常都归为风邪所致。该病多见于春季。

风邪具有风性开泄、易袭阳位、百病之长、善行数变的特点。该病伤人易侵犯人体的头面部,或肺部,或肌表等阳位,出现头痛发热、恶风出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状,并且,寒、湿、燥、火诸邪多依附于风邪入侵人体致病,如风寒、类风湿性关节炎风热之类,所以风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又为六淫之首。风邪所致病证传变较快且发病迅速。

风邪常见病证有恶风、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关节酸痛、脉浮等证候。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湿痹症(关节痛)、荨麻疹小儿惊厥破伤风等病。

定义

中医理论所谓的风邪,含义甚广:凡发病急、变化多、变化快,症状以体表和头面部为主,有游走性特点,或伴有多动、抽搐,或运动障碍,以及瘙痒等常都归为风邪所致。故一般感染多以风邪为先导,伤风感冒皆先伤于风邪而起,这些疾病男女无殊,都较易罹患。除此之外,通常,中医学家还把同样具有上述部分特点的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患和瘙痒症等归为风邪致病。这些风邪所致之病不见得是单纯的外感疾病,也有内伤因素、体质因素参与其间。瘙痒症多见于女性,过敏也多见于女子,风湿性关节炎至少在青年女性中明显多于男性。因此,可认为部分风邪所致之病多见于女子。

发病时间

风为春天主气,故风病多见于春季。

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性开泄,易袭阳位:风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因此风邪伤人易侵犯人体的头面部,或肺部,或肌表等阳位,出现头痛发热、恶风出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状。《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为百病之长:长,即先导、首领之意。这里指风邪为病极为广泛,寒、湿、燥、火诸邪多依附于风邪入侵人体致病,如风寒、类风湿性关节炎风热之类,所以风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又为六淫之首。《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善行数变:“善行”是指病位游走不定,变幻无常。如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呈游走性,故称“行痹”或“风痹”;再如荨麻疹类的瘙痒症,散漫无定,此起彼伏,故称“风疹”。“数变”指风邪所致病证传变较快且发病迅速。《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常见病证

恶风、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关节酸痛、脉浮等证候。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关节痛)、荨麻疹、小儿惊厥破伤风等病。

治疗原则

辛散,疏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