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前钟銮城村

前钟銮城村

前钟銮城村位于河南省封丘县荆隆宫乡,黄河大堤之北,港北新区之南,东邻后钟銮城村,村落一千来口,绝大多数为姬姓,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天宝。封丘县八大景排第一位,钟銮夜雨,钟銮城村。

正文

中城在县城西南35里处,旧址即现荆隆宫乡钟銮城村。据县志《顺治本》记,中滦城为元末达鲁花赤黄汉臣所建。元时,漕运自浙西徒江入淮,由淮入黄河,逆水至中滦城,自中滦城陆运赴淇门,入卫河以达京师。此中滦城所由建也。后丞相伯颜用张,朱清策从海运至直沽,而中滦城遂废。后数遭河决,居民逃徒几尽,村落立墟。

朱元璋时,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率兵二十万,北取中原,兵发汴梁,自中滦城渡河,取卫辉市等郡。军宿中滦城,夜闻雨声,起视之,月白风清,澄空如昼,这就是有名的封丘县八景之一——中滦夜雨。从王策这首《中滦夜雨》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夜雨的美景:“圣主恢乾步,山川胥效灵。顺师此聚壁,夜闻淅沥声。初疑将雨玉,终不似淋铃。照营余孤月,拱北见群星。中滦千古异,别自有阴晴。”军宿钟銮城,夜闻雨声,起视之,月白风清,澄空如昼,这就是有名的封丘八景之一——钟銮夜雨。

“钟銮夜语”为封丘八景之一,据记载:钟銮城于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277年)十二月,位置在汴梁路封丘县北岸新建的水睦粮槽转运码头,名叫钟銮驿,后因居民增多,变为钟銮城。

村志

黄河之滨,封丘县西南,大堤蜿蜒,前钟銮城村,映入眼帘。小村古朴,历史渊源,上可推之周代分封,先祖一支受封于此,谓之“小周庄”村,繁衍生息,亘古千年。朝代更迭之西汉末,王纲解纽,时局动荡,生灵涂炭。王莽刘秀故事,村民代代流传。相传刘秀卧榻村前土地庙,王莽蛰居村后古庙一隅,咫尺之隔,两人浑然不知,刘秀酣然入眠。忽然,雨声如注,庙里铜钟之銮叮当作响,刘秀猛然坐起,走出庙门,外面月白风清,星河灿烂,此乃天助,刘秀扬鞭跃马,逃离险境。登基之后,光武帝刘秀不忘此劫,特封小村为钟銮城,钟銮夜雨,遂成封丘县八景。“小周庄”名字隐匿,“钟銮城”声名鹊起。中可推之元朝在此建立黄河渡口,南北航运,物流畅通,八方通,人烟阜盛。后黄河改道南迁,河道干涸,津口荒芜,往昔繁盛,遂成梦幻。下推之宋,东京繁华,城市扩展至此,遂成东京北门锁钥,后宋金对峙,干戈扰攘,钟銮城门屡遭兵,断垣残壁,败落荒凉。宋金议和,金兵一支,客居村后,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人丁兴旺,小村一分为二,人称前城后城,前城以周代先祖姬姓为多,后城以靺鞨女真金姓为盛,两村毗邻,村民往来,和睦相处,至今已千年余载。明清时期,小村发展滞缓。民国之际,人民欸乃,小村萧条。新中国成立,寥落乡村,老树新枝,焕发生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