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村
吉村位于安徽省省宿州市萧县县城西北,处于安徽、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四省交界地带,属萧县新庄镇管辖,吉村在镇中心东南方向,距离镇中心5公里,辖吉村和郭九店两个自然村。吉村交通便利紧邻310国道,县道X004与乡道Y009穿村而过,紧邻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废黄河南河滩之上。吉村地下水源丰富,土地都是平原地,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811毫米,年均气温14.4℃。全村16个村民组,村人口4000人左右。邮政编码235212,电话区号0557。
吉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家庭养殖为主,农作物种植:冬季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油菜,夏季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山药和牛蒡。水果种植主要有砀山酥梨。外出务工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文
村里有自己的村集体小学——萧县吉村小学,为村里孩 子上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2001年以后几年内全国各地大兴农村学校撤并之风,致使吉村小学原有五个年级现在只保留了一到三年级,师资力量也削弱了不少,此次撤并学校风波给农村孩子的上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撤并之风所打旗号几乎一致——教育资源整合,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但是结果却给农村孩子的上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十年以来,全国54%的农村学校在撤并的狂潮中化为乌有,一座座寄宿制学校拔地而起。
2011年10月1日由国家拨款修建的村中央大道建成通车,全长800米,在一定程度上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有一百多米没有修通,成了一 条断头路(直至2013年5月份中央大道才完全修通)。而在此之前村民自己筹资修的路却没有修成。
吉村主要姓氏为郭姓,堂号汾阳堂(又称满笏堂),“汾阳堂”是郭氏众多堂号中的一个著名堂号。汾阳堂起源于唐朝中兴名将郭令公子仪,于肃宗宝应元年(762)建辰月(3月)由代国公进爵为汾阳郡王。唐时汾阳市即今阳曲县,不是现今吕梁市的汾阳县。太原汾阳是郭氏的郡望所在地。唐时功臣受封大都被封于其祖先的旧望地所在(也有例外)。汾阳是所受封爵的地名,不是籍贯所在地。郭子仪祖籍华州(华阴市),是新望。他出生于长安常乐坊寿州刺史郭敬之宅(见《郭公神道碑》)。所称汾阳堂是在长安亲仁里汾阳王府院内。“汾阳堂”,本是厅堂的名称,是汾阳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后来用作汾阳王的族属和后裔的代称,即堂号。《旧唐书》本传称汾阳王“宅居亲仁里(坊)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谭宾录》说:“亲王里,大启其门,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唐两京城坊考》:“朱雀门东第三街亲仁坊有姜子牙汾阳郡王郭子仪宅”。姚合、刘禹锡等皆有诗歌咏,足以证明:汾阳堂在长安亲人里汾阳王府院内,不在当今的汾 阳县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