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密古城

新密古城

新密古城(别名:法桥堡城),始建于隋代(公元616年),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南侧的老城区,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仅存的17座遗存丰富古县城之一,也是中原地区唯一保存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古县城。

新密古城呈中轴对称的古城格局,其城墙合围区域0.83平方公里,核心区1.54平方公里。新密古城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缮,城垣北墙南移,城周面积缩小。2022年12月,新密古城核心区地面工程开工建设。2025年6月,以新密古城为核心打造的溱洧水城“开城”试运营。

截至2022年12月,新密市古城拥有新密市级以上文保单位13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2处,存有古县衙、城隍庙孔子庙、法海寺、桧阳书院等历史建筑。

历史沿革

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密县县城因被农民军占领,加之洧水暴涨袭城,县治被迫由大隗镇西迁至新密古城(古称法桥堡城)。唐武德三年(620年),新密古城为密州州治,后仍为密县县治。新密古城历经唐、宋、元至明中期均为土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始筑砖城。明、清曾多次续修。抗日战争开始,为便于防空,于1939年2月城被拆后,又修复为土城,城垣北墙南移,城周面积缩小。

2008年6月16日,新密古城郑州城隍庙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次年6月3日,新密古城桧阳书院、孔子庙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新密古城密县县衙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2月,新密古城核心区地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5年6月27日,以新密古城为核心打造的溱洧水城“开城”试运营。

位置境域

新密古城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南侧,距离市中心2公里。

空间格局

新密古城城墙合围区域0.83平方公里,核心区1.54平方公里(北至龙潭路、东至开阳路、南至洧水路、西至惠政桥);古城协调发展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东到农业路、西到未来大道、北到新华路、南到郑登城市快速路)。其呈中轴对称的古城格局,包括“一心、双轴”(县衙保护核心、东西、南北双轴)、“两带三片”(城垣城门遗址历史景观保护带、石桥沟历史景观保护带;县衙-礼节街历史文化街区、仁育街历史文化街区、义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多点网络”(法海寺、城隍庙孔子庙、桧阳书院等历史文化保护节点和重要建筑节点、历史街巷网络)。

遗存遗迹

截至2022年12月,新密市古城拥有新密市级以上文保单位13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2处。现存有古县衙、城隍庙、文庙、法海寺、桧阳书院等历史建筑,将军府、御史第、进士院以及明清近代民居特色鲜明,被命名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位于新密市城关镇老城中心十字街北,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毁于元代战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冯万金在旧址重建。截至2020年,其仍保持明、清建筑风格,虽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有1400年历史,但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密县县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和东西两侧副线的房舍,共分九层,形成五进院落,212间房屋,布局合理,结构严谨。2013年3月,密县县衙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新密市老城中心十字街北侧,东为鼓楼街,西与法海寺节孝祠相邻,北有县衙,坐北面南,创建于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清康熙、乾隆重修。截至2020年,城隍庙建筑群现存明清建筑93间,总面积4140平方米,由南向北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大门前原有琉璃照壁、铁狮、石坊,现存有山门、戏楼、东西廊房、大殿、东西配殿、寝殿及东西道院。现存建筑:戏楼面宽5间,进深2间,歇山式高台楼阁灰瓦顶建筑,实为戏楼、钟楼、鼓楼三楼合一,戏楼居中,钟楼居左,鼓楼居右,均座于3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台基下为5个砖券门洞可行人。大殿面宽5间,进深8米,为单檐悬山建筑,前后檐下各置斗拱10朵,四周檐板彩绘山水人物。殿前有卷棚,均琉璃瓦覆盖,为明代建筑。寝宫,由拜厦和寝殿组成,中有地沟相隔。寝殿面宽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殿前的拜厦,面阔3间,卷棚顶,亦琉璃瓦覆盖。另外有配殿4座、东西廊房各15间,均为硬山灰瓦顶。庙内有石碑20余块,都嵌于墙上。

城隍庙的形制和衙署建筑十分接近,面南背北,布局排列采用中心对称建筑手法,主体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相对排列。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都在高台之上,前殿后寝,主次分明,是典型的道教庙宇殿堂布置形式,也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组城隍庙建筑群。

密县城隍庙的大殿、寝宫为明初所建,大多梁柱构件都采用旧制,当时正值中国古建筑由宋元向明清嬗变的关键时期,其建筑结构和制作手法保留了宋元建筑特征,同时又体现出许多新的建筑工艺手法。2008年6月16日,郑州城隍庙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新密市城区原密县老城西街,坐北朝南,宋咸平四年(1001年)建,明末毁。清顺治五年(1648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三次重修。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中轴线尚存山门、大雄宝殿、后殿、字藏及配殿等,均为清代建筑。山门,面宽3间,进深2间,悬山琉璃瓦顶,檐下置斗拱。大雄殿,面宽5间,进深3间,硬山灰瓦顶。后殿,面宽3间,进深2间,硬山灰瓦顶。字藏3间,东厢房3间,亦硬山灰瓦顶。密县人民政府密政[1987]45号文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孔庙位于新密市城关镇东街村,坐北面南,始建年代无考,元、明、清三代多次增修、重建。其建筑面积2440平方米,中轴线现存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敬一亭、尊经阁及厢房等建筑,大成殿、崇圣祠为悬山建筑,其余建筑皆硬山顶。2009年6月3日,孔庙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桧阳书院

桧阳书院位于新密市城关镇东街村的老城后街,坐北朝南,始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多次重修,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三进院落布局,现存有大门、斋舍、讲堂、自习室和耳房等建筑。院内存有清乾隆四十年“重建卓君庙新建瑞春书院合记”和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桧阳书院神龛记”碑碣两通。2009年6月3日,桧阳书院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现

200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密古城古县衙发现了地牢、水牢等神秘的地下建筑。

开发保护

保护

2008年6月16日,郑州城隍庙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次年6月3日,新密古城桧阳书院、孔子庙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密县县衙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以来,新密市大力实施古城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规划总投资100多亿元,改善和修复新密古城面积约5平方公里。

开发

2009年,新密市成立古城建设指挥部,计划投资5亿元,对新密古城进行整体保护性修复开发。同年12月17日,新密古城旅游开发正式启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新密古县衙、城隍庙、法海寺、孔子庙、古民居、古街道、古城墙、古城门、古城牌坊、护城河和桧阳书院等。

2022年12月,总投资60亿元的新密古城核心区地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其开工的一期占地1173亩,规划设计“13个街坊+停车场+诗经场景地+水瓮城广场+文峰塔+县衙、城隍庙、法海寺五个地块”,同时配套约200亩的民宿、商业、高端古建酒店等招商产业用地。2025年6月27日,以新密古城为核心打造的溱洧水城“开城”试运营。

价值意义

新密古城及县衙景区处在开封市郑州市登封市洛阳市一线旅游黄金带,其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融古代官署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风水文化为一体,汇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七代建筑精华于一身,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旅游开发价值。

参考资料

..2025-06-29

新密千年古城濒临消失 拟投5亿打造中原平遥.央视网.2025-06-29

诗经里走来”一座城” 河南新密:溱洧水城“焕新”.搜狐网.2025-06-29

..2025-06-29

【新密市重点项目】古城保护暨有机更新项目.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9

新密古城核心区全面开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06-29

“郑风版”河南新密古城“开城” 重现千载溱洧流风.百家号.2025-06-29

新密古城系列之“古城印象”一 新密老城古韵悠长.新浪网.2024-09-08

高位规划引领古城保护建设——密县古城调研手记.微信公众号.2025-06-29

新密市城关镇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简介.郑州市基层政务公开.2025-06-29

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新密市人民政府.2025-06-29

新密千年古城濒临消失 拟投5亿打造中原平遥.央广网.2025-06-29

新密千年古城保护工程启动.郑州市文物局.2025-06-29

打造河南休闲之都 新密古城旅游开发启动(图).中国新闻网.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