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晓骅

沈晓骅

沈晓骅,女,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曾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毕业。2022年9月,沈晓骅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12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干细胞计划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

2010 教授,清华大学

Th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2009 博士后讲师,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 波士顿儿童医院

Instructor at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2004 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 波士顿儿童医院

Research fellow at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2003 博士后研究员,密歇根大学

HHMI associate at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胚胎干细胞具有形成人和动物个体所有类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并可以不断自我更新。胚胎干细胞的这两个特性使其不仅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用于细胞代替疗法,有不可估计的医疗用途和前景。高等生物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它们拥有一样的遗传物质,但是不同的表观遗传信息。生物体发育的过程就是在不同细胞中建立多种表观遗传信息的过程。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包括解析各类细胞特有的表观遗传信息,及探索它们是如何被建立,如何在不同的细胞中选择性地影响部分基因表达,从而决定细胞功能和命运。表观遗传机制的突变常和人类疾病紧密相联。

我们主要运用跨学科生物手段,包括小鼠遗传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及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表观遗传学机理在干细胞分化,细胞功能和命运决定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将会提供重要的框架在系统和分子水平上认识表观遗传学机理在调控基因表达,干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促进干细胞疗法的临床实现,并提供新颖的药物线索治疗癌症,为未来人造细胞的构建提供重要的设计蓝图。

研究领域

细胞命运决定中非编码核酸介导的转录染色质调控。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