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威远岛

威远岛

威远岛,原称阿娘鞋岛,面积19.62平方公里,岛形似鞋。位于狮子洋、伶仃洋与莲花山西段余脉的山海交汇处,是国家海防历史见证地。

岛上有三座炮台,分别是威远县镇远县、靖远三炮台,其中威远台居中。清康熙帝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威远岛建南山炮台,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又在南山炮台西北筑镇远炮台,时合称为威远炮台。至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先后奏准清廷,又筹建了靖远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在岛上又修建了蛇头湾炮台、鹅夷炮台,成为虎门炮台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爆发,关天培在诸炮台指挥抗击英军侵略,殉国于靖远炮台。威远岛炮台遗址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海防设施遗存,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时过境迁,到如今威远岛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名胜之地。2014年10月13日,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发布《关于发布东莞市虎门镇威远岛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告》,确认威远岛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审批,成果通过验收。

历史沿革

1953年,土改复查东莞市分15个区,威远岛划归第十区。

1955年9月,原第十区改为虎门区。

1957年12月26日,东莞县行撤区分乡制,威远岛划归沙田乡。

1959年夏秋,东莞县缩编公社,威远岛重归虎门镇

1984年,撤销公社体制,称虎门区公所。原威远岛四乡,划归太平镇辖。

1985年,广东省试行撤区扩镇,虎门区与太平港重新合并,称虎门镇。

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全部都是用生石灰,沙石加上糯米,还有红糖拌了以后建成,这都是当时东莞市民众提供的密秘配方,特别坚固。威远炮台原有12个炮位,后又加建14个,许多都是6千斤的火炮林则徐亲自试炮,都能打到对面的山根,他十分满意。在炮台内部设有发射药局,炮台巷道等建筑,保存还很完好。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宽厚0.3米、长1.5米的花岗石石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各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地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券项城门1座,控制着烟台市两端唯一的通路。

威远炮台,它是当年虎门镇三道防线中的中间一条,也是火力最强的一条防线。威远炮台是第二道防线诸炮台中著名的一座,与靖远县、镇远二炮台成品字形分布。当时靖远规模最大,配炮最多,而且还是指挥台,民族英雄关天培就是在这座炮台牺牲的。但这座炮台也由于英军最恨,所以战后极力毁坏,至使基本没有保留下来,保存最好的就是威远炮台了。威远县是靖远的前沿,可封锁整个洋面,但位置低,观察不便,靖远高许多,弥补了这个不足,而且可以打前面炮火漏网的船只,前后呼应,被称为最完满的军事配合。

关天培在这儿的战斗是十分壮烈的,当时沙角炮台的守军及他们的指挥者陈连升父子全部战死之后,第一道天险已失,但关天培与手下的官兵依然坚守阵地。从1月7日敌人开始进攻守到26日,广州市还是没有增援,26日敌人猛攻,守兵已死伤过半,关也受伤10处,但仍重创敌舰3艘。敌人正面攻不上来,就利用广州不支援,从后面爬上了炮台,关持大刀手刃敌人无数,最后壮烈牺牲,死后犹拄剑依壁,双眼怒睁,英军上来一看一齐吓得扑倒在地。时年62岁。林当时正在流放去新疆的路上,在那儿闻讯痛不欲生,含泪作了一副挽联,中有一名句:"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

当年在虎门镇发生大小战斗数千起,英军派出了48艘军舰,540多门火炮,5000多人,我方炮400门,军民5000人。所以本来是实力相当,大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但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虎门完全是因卖国求荣的博尔济吉特·琦善下令撤了守兵、对自发抗敌的关天培等人也不给增援才最后失守的。

参考资料

户外|岛屿:“虎门威远岛”环岛徒步及威远炮台群游览.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8

项目推介︱东莞滨海湾新区威远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海峡泊岸.2024-09-08

虎门威远岛将打造7大风貌区 拟建400米高楼.凤凰房产.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