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
二、对传统儒家领导教育的批判 二、士族高门的领导教育观 三、傅玄的领导教育论
图书信息
作 者:黄书光 主编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3-1
版 次:1
页 数:492
字 数:587000
印刷时间:2008-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6175886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领导教育学是近年来领导学与教育学联姻的产物,中国领导教育史则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且极富魅力的研究领域。已出版的相关研究著作有:田广清等著《中国领导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03年)、许倬云著《从历史看领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曾宪年著《老子领导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但至今仍缺少一部较为系统的中国领导教育研究著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多年资料爬梳和思想积累,本书尝试以问题与时代相结合的形式,借重多学科交叉互补的思维理路和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深入透视,力求揭示中国领导教育的基本形态和本质特征,把握其运行轨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必要的本土历史经验,并希望对领导教育学和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贡献。全书共分十二章。
本书尝试以问题与时代相结合的形式,借重多学科交叉互补的思维理路和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深入透视,力求揭示中国领导教育的基本形态和本质特征,把握其运行轨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必要的本土历史经验,并希望对领导教育学和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先秦多元的社会政治理想与领导教育方略
第一节 先秦领导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主义的多元激荡
二、官制的催生
第二节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儒家领导教育设计
一、仁政与礼治:儒家的政治理想
二、“以德为先”——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三、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领导教育内容
四、在情境与对话中培养领导者——儒家的领导教育方法
第三节 道家——“无治主义”的领导教育哲学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家的无为政治与领导策略
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家对领导人的期望
三、领导修养和自我教育方法论
第四节 墨家——平民主义的领导教育设想
一、“义政”与“圣王”:政治理想与圣王人格
二、“尚贤”与“兼士”:墨家的人才思想与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三、“博教”与“强教”:领导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策略
第五节 法家的领导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理想与治国方略
二、领导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第二章“独尊儒术”政策的确立与儒家领导教育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与汉代官僚的儒家化
一、“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官学的兴起
二、汉代官僚的儒家化:领导阶层的结构变迁
第二节 以太学为中心的领导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兴太学以养士”——汉代太学的建立
二、道德与治术:太学的教育内容三、太学的领导选拔功能
第三节 汉代领导教育制度的两翼:郡国学与私学
一、郡县学的初建与地方官员的培养
二、走入民间的领导培养机构——“精舍”三、从汉代循吏群体形象看汉代领导教育的理想人格
第四节 领导教育制度在后世的演变与异化
一、隋唐:“多元化”的理想
二、宋代:对社会下层的鼓励三、明清:程朱理学的全面渗透与学校独立性的丧失
第三章 才性之辩与领导教育的学理沉思
第一节“才性之辩”与名法派的领导教育观
一、“才性之辩”的历史考察
二、“唯才是举”与曹操的领导教育观
第二节 圣人人格与玄学领导教育目标的设计
一、自然人性论与理想人格设计
二、对传统儒家领导教育的批判
三、“有情无累,精神自由”的领导教育目标
四、“尊重才性,顺任自然”的教育模式
第三节 儒玄兼综与儒家领导教育的嬗变
一、太子和皇子教育
二、士族高门的领导教育观
三、傅玄的领导教育论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领导教育发展的制衡
第五章 中国传统领导教育的个案考察:帝王教育的历史透视
第六章 传统官吏的考核与基层领导的教育及自我修养
第七章“义利之辩”的再兴:事功派、理学派领导教育的理论争锋与学术影响
第八章“西学东渐”与中国领导教育传统的近代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