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镇夏

刘镇夏

刘镇夏(1921年-1949年5月10日),化名张生,生于广西防城区光坡乡(现港口区光坡镇光坡村)。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曾任“越南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独立团”副团长、“翻身独立大队”大队长、粤桂边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十团副团长、独立第七团团长等职。

刘镇夏出身地主家庭,学生时代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接触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参加革命斗争并领导农民起义。1949年5月10日,刘镇夏在执行任务归途中与敌人遭遇,英勇牺牲。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刘镇夏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在校读书时,喜欢与穷苦人家的孩子交朋友,并开始思考穷人翻身之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防城中学读书的刘镇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通过阅读大量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坚信共产党能救中国。1939年,他本有机会和姐姐等进步青年赴延安市参加抗日救国,但为照顾母亲选择留下。1942年,刘镇夏考入广东勷勤大学。

战斗经历

1944年,防城区沦陷,正在广东省读大学的刘镇夏中断学业,回乡组织抗日游击小组。1945年,他率队收缴日军武器时遭中国国民党袭击,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鼓舞战士击退敌军。同年冬,为开拓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击根据地,他凭借与国民党旅长刘镇湘的胞弟关系,成为了刘镇湘的机要秘书。任职期间,他搜集国民党的军政情报,同时,他利用刘镇湘的权势夺取《防城日报》的出版发行权,并改名《正气报》,任报社副社长,转载新华社新闻,宣传反内战、争民主的思想。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一五六旅被蒋介石调往华北后,刘镇夏脱下国民党军装,遵照上级指示,以复学为名离开防城区广州市读大学。次年夏,刘镇夏在广州读大学即将毕业之际,防城党组织决定让刘镇夏领导组织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接到通知后,刘镇夏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毕业文凭”,回乡领导起义。

1947年5月14日,三波、光坡、企沙武装起义举行。农民翻身独立大队成立,刘镇夏任大队长。在起义大会上,刘镇夏作了题为“打倒中国国民党反动统治,工农翻身解放”的演讲。仅10多天时间,起义部队规模就达到800多人。随后,部队在刘镇夏的带领下,攻克了敌守城制高点狗岭碉堡,歼敌一个排,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10支,子弹一批,首战告捷。接着,东袭龙门,西打江山、江平、东兴市,促成华石起义。继而北围扶隆、大直,控制地域迅速扩大。同年9月,三波、光坡、企沙武装起义部队被整编为粵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十团,刘镇夏任副团长。12月,刘镇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粵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独立七团成立,刘镇夏担任团长。

英勇牺牲

1949年5月10日,刘镇夏执行侦察任务返回团部时,在林潭村与敌人搜索部队遭遇。警卫员受伤后,他不愿单独突围,在激战两小时后壮烈牺牲,时年28岁。刘镇夏牺牲后,其所在部队的战友们在他的追悼会上集体唱出了专为他创作的《追悼歌》。

人物生活

刘镇夏的父亲刘斯甫早年当过县长,他的母亲名李春纯,妻子名梁平。他共有5个哥哥和1个姐姐,姐姐名刘素贞。他的一个哥哥刘镇湘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后在中国国民党军队任职,于1948年12月22日在淮海战役战场上被解放军俘虏。

人物纪念

刘镇夏牺牲后,当地游击队和革命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将他的遗体掩埋。解放后,防城区人民政府将刘镇夏的遗骨重新安葬于防城镇北面一个幽静的土岗上,取名“镇夏岭”。1991年,防城县委、县政府在“镇夏岭”建了一座庄严的烈士陵园,刘镇夏与其他防城英烈的高大雕像昂立园内。每年清明节,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烈士陵园,献上花圈、诗文等,以寄托对英烈的怀念。

艺术形象

人物评价

刘镇夏是革命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是极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革命民众领袖,是初露锋芒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是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者,四者一体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的谢王岗 评)

刘镇夏,一位北部湾畔的共产主义战士,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践行信仰,为工农解放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行动抒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南宁市江南区纪委监委  评)

参考资料

滨海英雄赤子心 人间正道家国情.新浪财经.2025-02-20

防城港人请永远铭记:钟竹筠、邱祥霞、刘镇夏、黄木芬、陈凤鸣等为革命牺牲的建国前优秀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2025-02-20

刘镇夏: 十万大山革命武装传奇人物.防城港日报.2022-07-13

刘镇夏.中国军网.2025-02-20

刘镇夏.防城港市纪检监察网.2025-02-20

邓弦:长篇传记文学 | 南天英雄——英烈刘镇夏和他的战友们(连载3-1).微信公众号.2025-02-20

广西党史故事|为国图存 为民取义.广西纪检监察网.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