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勋
张文勋,1926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洱源,当代学者、作家、诗人、教授、文艺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笔名秋云、泥子。
张文勋在5岁时进入当地私塾读书,1935年开始在新式小学学习新文化。1941年考入洱源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云南大学文史系学习,师从刘文典、刘尧民等人。1953年大学毕业后留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次年到北京大学进修班学习,后确定以《文心雕龙》为核心,进行中国古代文论、古代文艺美学的研究。此后,张文勋先后出版编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文心雕龙〉研究史》《诗词审美》及《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等十余部著作,主编有《白族文学史》《民族文化学》和《滇文化与民族审美》等书,并发表《钟嵘的诗歌理论》《论〈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 《文艺必须给人以美感——论严沧浪的“兴趣”说》 等20多篇论文。1993年,张文勋退休,但没有远离学术、文学和教育。2020年12月30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开馆,张文勋将个人收藏的300余件与国内外名家师友的信札捐赠给博物馆。张文勋曾任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并曾担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多个职务,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终身名誉会长。
张文勋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主编的《白族文学史(初稿)》获“1979至1989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优秀著作奖”、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颁发的“特别奖”。其专著《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获云南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1月,张文勋被评为影响云南的30位人物之一;11月,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特别贡献奖”“王中文化奖”;11月17日,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兴滇人才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6年,张文勋出生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的一个普通农家。5岁时,张文勋进入当地私塾读书,开始学习《楷体金文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典籍。1935年,村里成立新式小学,张文勋开始学习新文化。1941年,小学毕业后的张文勋考入洱源县第一中学,之后在大哥的帮助下读完高中。1948年,张文勋考入云南大学文史系学习。
工作经历
1953年,张文勋大学毕业,留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任文艺理论教研室秘书,第二年又到北京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学习。进修期间,他先后发表了几篇论文,其中《关于文学艺术的特征问题——对巴人同志的“文学论稿”的几点意见》一文,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权威不同的观点。后来,张文勋确定以《文心雕龙》为核心,进行中国古代文论、古代文艺美学的研究。进入20世纪60年代,张文勋先后发表了《漫谈刘勰文学观的哲学思想基础》《刘勰对文学创作的 形象思维特征的认识》《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实质》等古代文论方面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反响。
1977年12月,张文勋发表了《关于〈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及其评价问题》一文。1979年,张文勋被任命为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同年3月,云南大学中文系受教育部委托,承办“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学术讨论及教材编写会”,会上成立了“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张文勋当选学会常务理事。随后6年间,他出版论文集《形象思 维散论》,与杜东枝合著《文心雕龙简论》,出版专著《刘勰的文学史论》《中国 古代文学理论论稿》,发表《钟嵘的诗歌理论》《论〈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 《文艺必须给人以美感——论严沧浪的“兴趣”说》《〈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叶燮的诗歌理论》《论六朝文学理论发达之原因》《六朝声律说与诗歌创作的关 系》《刘勰论两汉文学》等20多篇论文。
1987年,张文勋的《诗词审美》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诗词审美》把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理论探索与审美鉴赏结合起来,力图将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系统化。全书从22个方面探讨了诗词审美活动中的特殊现象,并从美学的角度揭示古典诗词名篇的内在意蕴,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此书籍还被评选为当年读者最喜爱的“十本上海市版新书”之一,并且引起了海外学者的关注。日本学者甲斐胜二将《诗词审美》翻译为日语刊载于福冈大学《人文杂志》。1992年,张文勋完成出版《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作了综合分析和理论探讨。
1993年,张文勋退休,但没有远离学术、文学和教育。他编选了两部云南历代诗词选,出版了被中国学者程千帆称之为“灵芬奇彩、炳耀天南”的个人诗集《凤樵诗词》,并于2001年出版《〈文心雕龙〉研究史》。2003年,77岁的张文勋受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向省领导建议影印出版“云南丛书”(2011年出版)。2009年1月,张文勋被评为影响云南的30位人物之一;11月,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特别贡献奖”“王中文化奖”;11月17日,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兴滇人才奖”,将全部奖金捐赠给云南大学。2012年,云南大学建校90周年校庆时,他把自己所藏的4000多册图书捐赠给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为此专门在图书馆建立“张文勋书屋”图书室。2020年12月30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张文勋将个人收藏的300余件与国内外名家师友的信札捐赠给博物馆。
主要作品
专著论文及诗集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2009年11月1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举行第二届“兴滇人才奖”颁奖大会,张文勋获得第二届“兴滇人才奖”。他当即表示要把奖金30万元全部捐献给云大,设立“张文勋奖学金”,以奖励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学术研究成果的研究生。第二年7月30日云南大学在科学馆举行了“张文勋奖学金启动暨《当代学者张文勋》赠书仪式”。经过数月的策划,云南大学配套出资30万元,云南省人民政府资助40万元,设立共计100万元的“张文勋奖学金”,实现了张文勋培育、鼓励后学的愿望。
2012年云南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时,张文勋把自己所藏的4000多册图书,捐赠给云大图书馆,云大为此专门在图书馆建立“文勋书屋”图书室。2020年12月30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在开馆仪式上,张文勋将个人收藏的300余件与国内外名家师友的信札捐赠给云大博物馆收藏。
人物评价
张文勋一脸慈祥,满头银发像秋日的霜,笑起来时眼里透着爱意,温暖如昆明市昆明三四月的天气。(云南大学 评)
文勋先生默默地担负着知识分子应尽的使命,忠实于自己的职守,勤勤恳恳地做着分内应该做的工作,以丰富的学识,闪光的才智,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诲人不倦,著述不止,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写下了一部又一部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著作。多少风浪,未尝颓其志;名利当前,未尝动其心,他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到守护、光大中国文化的事业中。张文勋先生为人宽厚而雍容,洞明世事,冷静沉着,这和他学术上追求以细针密缕之功夫,做平正笃实之学问是一致的。(张文勋的学生段炳昌教授 评)
参考资料
特别策划 | 百年时光的荣耀与高度——文化名家畅谈现当代昆滇文化.昆明文艺公众号.2024-09-05
张文勋:愿作春蚕永吐丝.ynunews.2024-09-05
张文勋 (1926~).中国作家网.2024-09-05
鲐背学者张文勋:“治学与做人,都是由‘博’返‘约’”.百家号.2024-09-05
【原创】张文勋: 淡泊明志的学术大家.云南理论网.2024-09-05
【人物】张文勋:愿作春蚕永吐丝.云南大学.2024-09-05
诗词审美.湖北省图书馆.2024-09-05
分类导航.湖北省图书馆.2024-09-05
民族文化学.豆瓣读书.2024-09-05
民族审美文化.豆瓣读书.2024-09-05
张文勋文集续集(第3卷)学术人生 张文勋 云南大学出版社 9787548214458.京东.2024-09-05
凤樵诗词续集.豆瓣读书.2024-09-06
“书香昆明”云南好书人气榜出炉.云南房网.2024-09-06
屐履声声涉书山 墨痕淡淡留心影——访白族著名学者张文勋.百家号.2024-09-06
屐履声声涉书山 墨痕淡淡留心影——访白族著名学者张文勋.澎湃新闻.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