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应用气象学报

应用气象学报

《应用气象学报》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气象局主管的的大气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该刊创刊于1986年,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报》。

据2020年3月《应用气象学报》官网显示,期刊第七届编委会共有顾问委员8人,常务委员23人以及委员24人。

据2020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应用气象学报》共出版文献3004篇、被下载654066 次、总被引75210次。 据2020年3月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应用气象学报》共载文2013篇、下载量为82379、被引量为54123。

办刊历史

1986年,《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创刊。

1989年,《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更名为《应用气象学报》。

1990年,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批准改为季刊。

2002年,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为双月刊。

2014年,入编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应用气象学报》主要设有论著、短论、专题评述、学术论坛、研究简报和书刊评介等栏目。

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内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最新论文、资料、方法等大量信息,以及中国国内外现代科技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在气象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及信息。

主要内容包括气象预报、卫星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环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候、大气探测、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编委成员

据2020年3月《应用气象学报》官网显示,期刊第七届编委会共有顾问委员8人,常务委员23人以及委员24人。

顾问委员:周秀骥丑纪范秦大河李泽椿、许健民、陈联寿丁一汇徐祥德

常务委员:马舒庆、王东海、王建捷、刘健、朱小祥、何立富、张鹏、张义军、张小曳、张培群、李柏、李维京、杨忠东、沈文海、陈德辉、武炳义、赵平、徐晓斌、郭学良、郭建平、熊安元、端义宏、翟盘茂。

委员:方翔、王彬、王国复卢乃锰、刘洪滨、吕伟涛、孙军、师春香、朱国富、吴统文、张强、李湘、沈学顺沙奕卓、陆风、唐世浩、郭亚田、高峰、高梅、高玉春、梁海河、龚建东、温敏、霍治国。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根据2018年5月期刊官网显示,《应用气象学报》已首批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国家数据库(英文版)收录的刊源名单,被美国气象学会“气象与地球天体物理文摘”(MGA)和美国国际科学应用协会(SAIC)以及中国科学文摘(英文版)等多种文摘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研究发表

据2020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应用气象学报》共出版文献3004篇。

据2020年3月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应用气象学报》共载文2013篇。

影响因子

据2020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应用气象学报》总被下载654066次、被引量为7521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739、(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239。

据2020年3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应用气象学报》下载量为82379次,被引量为54123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1.45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276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219种)中排第20名。

荣誉表彰

1992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质量奖、编辑规范奖、办刊条件奖”。

1995年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化传统

《应用气象学报》重点反映新理论与新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大气科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有关领域的科研成果,突出大气科学热点及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

投稿须知

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

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

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

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

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

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