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兴郡

长兴郡

长兴郡(朝鲜语:장흥군),是大韩民国全罗南道南部的一个郡,位于长兴半岛东半部,东临宝城湾,耽津江流经。面积617.96方公里,2009年人口大韩民国全罗南道南部。下分3邑、7面。高丽仁宗时始称长兴县,1895年升为郡。

一般现状

地形

本郡位于全罗南道,从北方到东南方境界的高地带,达到和顺和宝城郡的境界,邻接得粮湾,安粮,龙山,冠山,大德,会镇五个邑面邻接海岸线与高兴,莞岛郡形成境界。

从北部西南方境界的山岳地带形成灵岩、康津郡的境界,龙盘田野,夫山田野,一个劲飘动的田野等东北边的宝城江流域和南部的得粮湾流着大小河川流域分散平野。

山岳

本郡的山岳是卢岭山脉的一部分支脉,以北方有治面的三界峰为据点,东南连接于长平面的凤尾山和碧玉山(479.2m)等,中央连接有治面的迦智山(509.9m)、龙头山,与宝城郡境界的,长兴郡的帝岩山(807.0m),安阳面的狮子山(666.0m)凹鱼山等。

从西南连接有治面的国师峰(613.3m),夫山面的修仁山(516.2m),龙山面的芙蓉山(609.0m),冠山邑的天冠山(723.1m)和阳岩峰(464.9m),形成南北一带的山脉。

河川

本道三大河中的一个耽津江发源于灵岩郡金井山以后,汇合有治,夫山长兴大小20个河,在长兴郡叫礼让(又叫锦刚),到舍人岩汇合在发源于灵岩郡月出山的金刚川流到康津湾。

河流域展开着龙盘,夫山,飘扬的田野,富于农产品,夏天栖息本郡的名产银鱼

行政区域

下设3邑7面,分别为长兴邑 冠山邑 大德邑 蓉山面 安良面 长东面 长平面 有治面 夫山面 会鎭面

历史沿革

三国时代

原来百济乌次县统一三国以后,新罗区景徳王时代改称乌儿,然后,做宝城郡宜寧县。

高丽时代

高丽初改称郑晏以后,属于灵岩, 仁宗时改城长兴县,提升知事府,叫睛洲冠山。

元宗6年(1265年)提升和洲牧。

王璋2年(1310年)再降为长兴府。

-这时因为小矮个的侵略居民全部搬到山区。

朝鲜时代 李太祖元年(1392年)垒遂宁县的中灵山,作为治所。

李太祖元年(1392年)垒遂宁县的中灵山,作为治所。

13年(1413年)的第二年把都护府移设到遂宁县。

世祖(1457年)设镇,设两县管辖康津、海南省

宣祖32年(1599年)把兵马节制使营从康津移设到长兴县

李昖37年(1604年)搬到康津旧营。

县宗9年(1699年)并设全营。

李治32年(1895年)称长兴郡。

肃宗9年(1683年)把镇移设顺天。

近代以后

1914年泉浦、会宁县、熊峙等三个面编入宝城郡以后改编11个行政区。

1936年11月1日合并和废合面,废合不同面的长兴面和南下、南上两面,以龙山面废合下发、固麻、竹青、古邑面,以冠山面改称九个面。

1940年11月1日长兴面提升为一邑八个面持续275个里。

1973年7月1日因行政区的调整,长东面光平里调整为长平面。

1980年1月1日长兴邑干山三区、阳里、大德面、会镇里分辖为279个里。

1980年12月1日冠山面和大德面提升为冠山邑和大德邑作为三邑六面。

1982年1月1日长兴邑干山四区、元道里、大德邑会镇里、安良面水门里分辖为三邑283个里。

1985年10月19日设置大德邑会镇出张所。

1986年4月10日大德邑分为会镇面作为三邑七面。

1986年7月15日分辖为冠山邑玉堂、龙山面忍庵、丰吉里、安良面海仓三区、长东面北桥一区、长平面龙江二区、凤林里、牛山里、青龙里、会镇面、真木二区,改编为三邑七个面294个里行政区,到现在。

姐妹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盐县 韩国首尔铜雀区、釜山影岛区、京道城南市盘唐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