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线
杜兰线一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纠纷源,因此线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两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杜兰线出台于1893年。1893年9月,在英国压力之下,阿富汗接待了以英属印度外务秘书杜兰(SirHenryMortimerDurand)为首的代表团,11月12日,阿被迫接受了杜兰协定,同意了英俄关于阿富汗东部边界的安排和英国划定的阿南部边界。据称当时英国向阿国王拉赫曼提交了以英文写成的杜兰协定,主要内容是划定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协定是否有效,一直受到争议。阿自杜兰协定出台以来,已经历18届政府,其中只有4届政府接受该协定。
杜兰协定
杜兰线划定了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之间2450公里的边界线。拉赫曼被迫放弃了对斯瓦特、巴贾尔和奇特拉尔的主权要求,仅仅保护了阿斯马尔。据此,数百万什图人被划入英属印度一侧,该民族被分割开来,播下了民族冲突的种子,造成争议多年的"普什图尼斯坦"问题。
英属印度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而不复存在,但根据国际法规则,杜兰协定将被后续国家继承。
阿巴冲突
杜兰线划定后,边界地区多次爆发冲突。1897年6月爆发了什图人反英大起义,历时一年。英国虽镇压了起义,并派4万多军队驻扎部落地区。1899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的第一代凯德尔斯顿的寇松侯爵乔治·寇松,撤走英军,由当地部落武装接管,并于1901年设置了西北边省,划分为英国人的直辖区和自由部落区,暂时缓和了部落地区的紧张。
1947年9月30日,阿富汗在联合国大会对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投了反对票。
根据国际法,边界的改变需经所有相关方的同意,单方面的行动无效。所以1949年阿富汗的LoyaJirga(GrandCouncil)宣布杜兰线无效。因为这是单方面的宣布,所以无法实施。进而,杜兰线与其它国际边界一样,并无有效期,杜兰协定中也无此条款。因此,阿方认为杜兰协定失效的说法未能得到相关方接受。
其他
卑路支与英国关系
1839年,当英国军队通过卑路支进入阿富汗时,与卑路支爆发战争。冲突中,400卑路支人死亡,包括其领导人MehrabKhan,并俘虏了2000多人。在承认Mehrab独生子继任以后,卑路支Baloch1841年与英国签署了第一个军事条约,英军撤出。
1854年5月14日,双方签署新的同盟、防务条约取代1841年的条约,同样要求卑路支政权反对任何英国的敌人,与外国进行任何接触都需经英国首肯,允许英国驻军。
卑路支统治者1854年突破了1854年条约中的部分条款,卑英外交关系于1874年中断。两年后,双方对条约作了部分修改,允许女王陛下政府调解卑路支部落之间的纠纷,租用奎塔谷地为军事驻地,英属印度再次取得监督权。
1890年至1891年,为吓阻普什图人的进犯,英国人实施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并占领了Zhobvalley。不久,英又在FortSandeman设立军营,扩大了控制区域。
1893年,卑路支政权与英国之间的分歧扩大,英国即支持卑路支统治者的儿子取代父亲。1899年,卑路支将Nushki和Niabat永久性租给了英国管理,英国因此确保了对奎塔与Taftan之间通道的控制,直到英属印度1947年解体。
卑路支问题
1947年8月11日,英国将卑路支的管理权交回,卑统治者立即宣布独立。据《纽约时报》1947年8月12日报道:"根据协议,巴基斯坦承认卡拉特为独立主权State,地位有别于IndianStates。新德里声明称,卡拉特作为卑路支斯坦的穆斯林State,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拥有交通、商务自由流通权利,将就防务、外交和交通问题进行谈判。"第二天,该报还刊发了将卑路支斯坦列为完全独立国家的世界地图。
根据印度1947年的独立法案,女王陛下政府时期签署的所有条约和协定自1947年8月15日终止。同日,Khan在卡拉特举行的集会上正式宣布卑路支斯坦完全独立,并宣布8月15日为独立日。9月,国会确认了卑路支的独立。
巴基斯坦在劝说无效的情况,1948年4月15日收复卑路支。
杜兰协定的合法性问题
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从未占领过卑路支斯坦,尽管双方签过条约和协定,但未涉及划界问题。
1893年由英属印度和阿富汗达成的杜兰协定划分了阿富汗、卑路支和英属印度三方之间的边界。因英视卑路支为英属印度一部分,所以并未参与杜兰线协定。
为保证杜兰线的合法性,英国随后向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几届政府重新确认了这一协定,包括AmirAbdurRahmanKhan.KingHabibullah(1901-19),阿曼努拉(1919-29),纳迪尔沙(1929-1933),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1933-1973)。其中包括1919年的"拉瓦尔品地协议"和1921年阿富汗政府与英属印度之间签署的喀布尔协定,都接受杜兰线。
英国结束对印殖民统治后,阿富汗部落地区发生多起事件,阿总理即单方面宣布杜兰协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