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鳞鳞毛蕨
暗鳞鳞毛蕨(学名:Dryopteris atrata)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下的一个种,植株高50-60cm,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东到台湾,西南达西藏自治区,北至甘肃省。
植物特征
植株高50-6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褐色、披针形大鳞片。
叶簇生;叶柄长20-30厘米,禾秆色,基部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向上直达叶轴密被黑褐色、边缘有疏缘毛的线形、或钻状鳞片;叶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达30厘米,中部宽约 15厘米,顶端狭缩成尾状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约20对,互生,几平展,披针形,中部的长8-10厘米,宽1.2-1.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近无柄,边缘有粗锯齿或浅羽裂;侧脉单一;叶纸质,叶片下面沿羽轴和叶脉疏生黑褐色小鳞片。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满布于中脉两侧,无不育带;囊群盖小,圆肾形。
生长习性
暗鳞鳞毛蕨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海拔500-2000米。
分布范围
长江以南各省区,东到台湾,北到甘肃省,西南达西藏自治区。印度、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锡金王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