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撞击坑
哥伦布撞击坑(Columbus Crater)是一个位于火星 Memnonia区的撞击坑,中心座标29.8°S,166.1°W,直径119公里。该撞击坑以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命名。
地层
哥伦布撞击坑内可见到许多地层,在火星上许多地方也可见到类似的状况。有时候各地层会有许多颜色。在火星上浅色调的岩石被认为与水合矿物有关,例如硫酸盐。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使用了数种仪器对这类地层进行研究。部分的地层可能是由细颗粒物质组成,因为这些地层的岩石看起来都碎裂成细颗粒沙尘。有部分地层岩石碎裂后形成巨岩,因此明显较坚硬。形成巨岩的地层一般认为是由属于火山岩的玄武岩组成,而玄武岩在火星上许多地方都可被发现。火星轨道探测器也发现在某些地层有页硅酸盐黏土矿物。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火星专用小型侦察影像频谱仪(CRISM)发现了高岭石,而水合硫酸盐矿物则包含明矾石,并可能发现了黄钾铁矾。科学家对硫酸盐和黏土等水合矿物的发现感到相当兴奋,因为这些矿物通常在有水的地方生成。发现黏土矿物和/或其他水合矿物的地方可能会是寻找生命存在证据的适当地点。最近的研究是使用火星探测器的近红外线光谱仪以光谱中吸收线所在波长分析矿物种类,而哥伦布撞击坑内的地层中找到了黏土和硫酸盐矿物存在的证据。这代表哥伦布撞击坑可能曾经是一个缓慢蒸发消失的湖泊。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地层含有石膏,这是一种形成于淡水的矿物,因此可能会有生命在古代的哥伦布撞击坑内存在。
而火星上的地层可能是因为火山喷发、风积或流水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