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University Student Mental Health Day)是把每年的5月25日定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随后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其核心内容是倡导大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爱他人,爱社会。
2004年5月25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把每年的5月25日定为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设立的目的是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等各方面的能力。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2000年5月“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
设立时间
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随后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围绕主题,提出了自己的口号:“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
2004年5月25日,教育部、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第五届活动主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人际关系问题,口号是:“我爱我,走出心灵孤岛。”
名称与含义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是5月25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选择"5·25"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节日活动
设立目的
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管理自我、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各方面的能力。
价值与影响
自设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以来,该节日在全国的高校得到认同,全国高校都利用这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认为这一天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节"。直至2014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大学生活动的一个著名的品牌。2021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会联合全国多所高校,利用自身的专家和科普资源优势,已多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期间举办校园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参考资料
Mental Health| “我爱我”系列报道(上):如何识别和应对抑郁症?.南方+.2024-04-18
“5·25”心理健康日.湖州学院.2024-04-18
每年的5 月25 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院.2024-04-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 从现在,爱自己,心向阳光,健康成长!.新浪财经.2024-04-18
心理知识之二: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内蒙古大学.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