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杵榆

杵榆

杵榆,学名坚桦。自明代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美誉,与南紫檀木质有异曲同工之妙。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2至5米;树皮黑灰色,纵裂或不开裂;枝条灰褐色或灰色,**;小枝密被长柔毛。叶厚纸质,卵形、宽卵形、较少椭圆形或矩圆形,长1.5-6厘米,宽1-5厘米,顶端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有时为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齿牙状锯齿,上面深绿色,幼时密被长柔毛,后渐**,下面绿白色,沿脉被长柔毛,脉腋间疏生毛,无或沿脉偶有腺点;侧脉8-9(-10)对;叶柄长2-10毫米,密被长柔毛,有时多少具没药树腺体。果序单生,直立或下垂,通常近球形,较少矩圆形,长1-2厘米,直径6-15毫米;序梗几不明显,长约1-2毫米;果苞长5-9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基部楔形,上部具3裂片,裂片通常反折,或仅中裂片顶端微反折,中裂片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顶端尖,侧裂片卵形至披针形,斜展,通常长仅及中裂片的1/3-1/2,较少与中裂片近等长。小坚果宽倒卵形,长2-3毫米,宽1.5-2.5毫米,疏被短柔毛,具极狭的翅。

分布范围

产于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生于海拔150-3500米的山坡、山脊、石山坡及沟谷等的林中。朝鲜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可孤植、丛植,其木材坚硬,可为北方优良用材树种。坚白桦暗灰色,不像白桦那样可以一层层剥皮。其木材沉重,人水即沉,素有“南紫檀,北杵榆”的声誉。杵榆就是坚桦的别名。它可作车轴、车轮及家具等,而且树皮含单宁,可提制胶。坚桦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高山上。

历史记载

据《圆明园则例》记载,杵榆价值和大果紫檀一样珍贵。有的地方古时有些大户人家用杵榆做成各种物件,做为镇宅神物,保平安。明式家具所用的桦木,可能为坚桦。杵榆为东北木材之冠,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称。其木材沉重,入水即沉,但多数杵榆不沉水,沉水的杵榆只是极少数,明清时期常用作北方建筑装饰木雕,供制车轴,车轮和杵槌等用。,及家具和小件雕刻晶及细工木材。尤其是做木工工具的最好材料。树皮煎汁可作染料。而且树皮含单宁,可提制栲胶。为东北优良树种,是一种珍贵稀有树种,只能生长于高山山顶上,生长缓慢,取材困难,数量已不多!目前东北地区也已及其少见!

老木器行有句关于木材的话说:"南檀北杵"其中檀指檀香紫檀,杵指杵榆木,此木只生于中国的北方,木质极硬,密度极大。北方人盖房时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要用杵榆木制做一木契。上大梁时契在最顶劲的地方。曰:'避邪"。杵榆自古即为名贵木材,故有"南檀北杵"之称。可惜现代人多有不识,很多都被视为"柴木"贱卖出洋去了。

杵榆,也非榆木,此二者截然不同。榆木南北方遍地都是,而杵榆木则是中国北方出产极少的一种硬木,其价值等同于紫檀,只是没有紫檀的名声大。这种树木现在北方也基本上绝迹了。而西伯利亚红杵榆则更为珍贵,其心材颜色桃红到深红,纹理很细腻,尤如小叶黄杨一般细腻无比。

杵榆木材中至重.生长轮可见,材色微红淡褐黄,纹理直,木质非常细腻,但重似紫檀,刨之色泽初白久红,用其制成木工刨,极坚重"压手",耐磨受用,几十年的杵榆粗细只可盈握。杵榆有旋转花纹,板材也较大,极重且硬,据说老鼠把牙给磕断了也咬不动,易加工,切削面光滑,有光泽,通体有美丽的木纹,由于板材较大,明清家具中常用作桌案面板,杵榆木质不输任何名贵木材,如果有好的工匠做出大的东西应该很漂亮,可惜它做了马车轴、马鞍、马槽之类的东西或者做刨子,心甘情愿为别木做嫁衣。做为刨料,素有“南黄檀,北杵榆”之说。即使车轴磨损报废退役了还要做成刨子等工具继续干活,不像人家有有颜色或具香味的做成家具上了厅堂。能拥有一整套杵榆木工具,是老木匠多少木工匠人的梦想。

生长习性

喜光,耐干旱,耐瘠薄,常生于山坡,山脊石缝内或沟谷等林中。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移植易成活,很少有病虫危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