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恩慕寺

恩慕寺

位于海淀区北京大学西校门外。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乾隆时期,皇太后长期居住于畅春园,后于乾隆四十二年病逝,爱新觉罗·弘历“昭承家法”以寄托哀思,在恩佑寺旁建恩慕寺。该寺布局限制与恩佑寺相同。

寺庙介绍

1981年恩慕寺山门被海淀区政府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

说起恩慕寺,还得说回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圣皇太后病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为圣母皇太后广资慈福,便在恩佑寺的南侧修建了恩慕寺。恩慕寺正殿供奉药师佛。取名恩慕寺,是兼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名而得(永慕寺建于南苑,是康熙帝为他母亲烧香拜佛而建的)。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恩慕寺毁于大火。

初建成的恩慕寺庙貌严谨,坐西朝东,两进院落,外临通,山门内正殿五楹供奉药师佛一尊,左右奉药师佛108尊,南配殿三楹供奉弥勒菩萨,北配殿三楹供奉观音像,左右分立石幢,一刻全部药师经,一刻御制恩慕寺瞻礼诗。诗云:“尊养畅春历冬,欲求温清更何从?天惟高矣地惟厚,慕述祖兮思述宗。”山门额题“敬建恩慕寺”,二层山门额曰“慈云广荫”,大殿额曰“福应天人”,殿内额曰“慧雨仁风”。两边楹联为:“慈福遍人天,祥开佛日;圣思留法宝,妙现心灯。”皆为皇帝御书。(见《日下旧闻考》)

现在

现在恩慕寺尚存山门一座,为歇山式砖石结构,无木无钉,黄色琉璃瓦顶,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石拱券门,券面刻有缠枝花纹,以寓富贵仙门。门额处镶嵌“敬建恩慕寺”,石匾四围刻有仰莲纹饰,十分精美。文字为爱新觉罗·弘历御笔,楷法风流,人曰“乾隆体。”山门四角处皆有琉璃纹饰,设计精严,烧工细腻。整个恩慕寺山门与恩佑寺山门一模一样,不敢越制,但细观赏,该门的工艺水平远高于恩佑寺。这倒不是乾隆皇帝有超越其父之心,而是负责施工的艺人有不让前人之举,要与前贤一比手艺高低。为了保护这个历史文物,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区文化文物局亦曾先后出资修。1998年,恩慕寺也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外,两山门并列。恩佑寺山门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原为清代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康熙帝常宴寝于此,后死在这里。雍正为给康熙帝荐福,将书屋改为恩佑寺。寺坐西朝东,原有正殿五楹,内奉三世佛像。现仅存山门,门为歇山式无梁结构,黄琉璃瓦顶,石券门,券面上饰有缠枝牡丹纹,门额书:'敬建恩佑寺',是畅春园仅存的两座建筑之一。1981年成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北京市文物局重修。

参考资料

北大西门的两座古建筑——恩佑寺与恩慕寺残迹背后的故事.澎湃新闻.2023-11-27

乾隆与畅春园.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1-27

畅春园唯一的地面建筑遗存——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360个人图书馆.2023-11-27

恩慕寺山门.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