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颈鹰
棕颈鹰(学名:Accipiter rufitorques),又名斐济鹰,是鹰科鹰属的一种猛禽。棕颈鹰是斐济的特有种,生活于维提岛、瓦努阿岛、塔韦乌尼岛、坎达武岛、恩高岛和欧伐劳岛上。其栖息范围广泛,从雨林,椰子种植园到城市公园的树上都可见。棕颈鹰以鸟类为食,如鸽子,还有昆虫、啮齿动物和爬行纲。棕颈鹰是一种季节性繁殖动物,繁殖期为每年的7月至12月。
形态特征
棕颈鹰身长30-40厘米,在鹰属中算是中等身型。其是两性异形的鸟类,雌性的身型比雄性要大。其脚和尾部都很长,全身被羽毛覆盖,头、背、尾和翼都呈灰色,而胸腹和颈部侧为暗粉红色。幼子的毛色与成年不同,通体为棕色,胸脯有许多条纹。棕颈鹰会通过慢速,不动声色的滑翔来捕捉猎物,或会用双翼快速拍打攻击。猎物也会跑入荫蔽的地方躲起来,然而棕颈鹰会不断地进攻以试图赶出躲藏着的猎物。
分类与命名
棕颈鹰的拉丁学名为Accipiter rufitorques,由Peale于1848年命名。溴化铒为Fiji Goshawk。棕颈鹰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鹰亚科、鹰属。
分布范围
棕颈鹰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保护级别
棕颈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需要进行保护。
繁殖
棕颈鹰是季节性繁殖者,繁殖季节发生在七月至十二月之间。 大多数蛋产于九月至十月之间。巢是一个用树枝搭建的平台,位于一棵植被稀疏的树的高处。典型的每窝蛋数为两到三枚,最多有两只幼体长有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