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海泛面
最大海泛面(英语:Maximum flooding surface)是指海侵最大时所形成的沉积界面,它是层序中海侵达到最大限度时所对应的界面,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合转换为加积式或进积式准层序组合为特征。
基本介绍
最大海泛面是海侵体系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之间的地层界面,以海侵沉积体系向陆退积转换为高水位沉积体系向盆进积为特征,最大海泛面通常与凝缩层相伴生。在湖泊层序中对应于最大洪泛面,即最高洪水期湖面最高水位线位置。通常对应的是沉积物退积期所形成的一套泥岩(凝缩层Condensed section),该套泥岩厚度不大,但往往代表了一段很长的时间。
由来
在任一级海平面升降周期内,海平面上升速率极快,达到高峰后转为缓慢或初始下降之前的瞬间,为最大洪泛面(海泛期)。这时盆地内湖(海)水深度最大,湖(海)侵范围也最大。当滨线水进后,与浅水有关的陆源沉积场所不断向大陆方向迁移,加之湖(海)水上涌的阻力,陆源物几乎停止向深海盆地搬运,结果造成原来的斜坡和深盆的非补偿环境,沉积了以悬浮作用为主的沉积物或自生矿物(海绿石、磷灰石和菱镁矿等),代表了较长地质间隔内深水盆地的饥饿沉积,称为凝缩层(段)。因此,凝缩层(段)是厚度很薄的一个海相地层单位,它由深海相、半深海相和远洋沉积物组成,以极低的沉积速率为特征。凝缩层(Condensed section)是指沉积速率很慢的(1-10mm/1000a)、厚度很薄的、富含有机质的、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大陆架、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特征与识别
最大海泛面为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代表海侵与海退的划分界限。这时上覆的高水位体系域的前积层前端下超于最大海泛面之上,海域最广最深,陆源物资最远,故沉积速率最低,碎屑颗粒也最细。在岩石露头、岩芯及测井曲线中,最大海泛面可由凝缩层判定,地震剖面上可由最高上超点及其反射面认出。